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贵族统治到精英统治,古代统治阶层是如何变更的?

从贵族统治到精英统治,古代统治阶层是如何变更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265 更新时间:2024/1/18 9:18:47

唐朝(618年-907年),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疆域空前辽阔,接纳各国学习交流,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唐朝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纵观我国古代历史,唐朝可以说是个明显的分水岭。从统治阶层方面来看,由于选官制度的影响,唐朝以前始终以贵族统治为主,后经唐朝的逐渐过渡和五代的洗牌,从宋朝开始我国开始进入精英统治阶段。

从夏商周到隋唐,在绝大多数时期内,贵族都始终垄断着权力,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不同之处只是在于不同时期、不同朝代贵族的更替罢了,除了权力洗牌时期,寒门想要获得上升通道极为困难。

受奴隶制和宗法制的影响,经夏商两朝的发展,到周朝时贵族统治已经形成定制,周朝的统治者更是通过“礼乐制度”对贵族阶层进行了严格划分,进而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统治架构。而且,这些贵族不仅垄断了权力,而且通过世卿世禄制使得权力的垄断得以传承。

进入战国后,虽然各个诸侯国皆通过变法来限制贵族权力,但除了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小的秦国之外,列国始终没能根治这个问题,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彻底废除世卿世禄制,才短暂的终结了贵族统治。不过,随着秦末天下大乱,秦朝统治的崩溃,贵族统治的时代便再度来临了。

西汉建立之后,虽然原本周朝的贵族已经覆灭,但通过秦末战争的洗牌,以西汉开国功臣和刘姓诸王为代表的新兴贵族却很快再度垄断权力,其中中央朝廷大权几乎全被开国功臣垄断,地方则以刘氏诸王为主。

之后,由于“诸吕之乱”的爆发,汉文帝开始有意限制开国功臣权力,后经文景两朝努力,到汉景帝晚年基本消除了开国功臣对权力的垄断,而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和汉武帝时的“推恩令”,则大力削减了地方诸侯的权力。然而,外戚却迅速填补了权力空缺,并最终导致了王莽篡汉。

与此同时,由于两汉时期以“察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导致民间开始出现一股新兴的贵族势力,即士族门阀。

东汉时期,在外戚、宦官、士族门阀的激烈交锋中,权力始终在这三股势力间流转。汉末黄巾起义后,东汉统治迅速崩溃,最终在“十常侍之乱”后陷入群雄割据的局面,在各路割据势力的较量之中,士族门阀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曹魏的颍川荀氏、颍川陈氏、范阳卢氏,蜀汉的荆州集团,东吴的陆、顾、朱、张四大士族。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曹丕篡汉、司马炎篡魏都离不开北方士族的支持,而蜀汉的灭亡也不乏益州士族的原因。西晋“永嘉之乱”后,大量士族南迁,因此从东晋到南北朝的南朝,有大量士族充斥于朝堂,诸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等。

北朝方面,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则诞生了不少的新兴贵族,例如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等山东士族和以西魏八柱国为主的关陇士族。隋文帝杨坚之所以能夺取天下,便少不了当时关陇士族的支持,而李唐代隋背后同样有着贵族的影响。

唐朝初期,士族门阀的影响力虽然没有两晋南北朝时那么大,但在朝堂上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以至于李唐皇室也多与这些士族门阀联姻。直到,唐高宗时期,为了消除长孙无忌、诸遂良等士族对自己形成的权力包围,最终通过“废王立武”事件确立了统治权威,太原王氏、南阳韩氏、河东柳氏等士族和长孙无忌、诸遂良、于志宁韩瑗来济纷纷被杀或被贬,而这给了武则天发展势力、填补权力真空的机会。

武则天执政以后,开始完善科举制,这使得大量寒门学子得以入朝为官。不过,终唐一朝,也只是处在贵族门阀与寒门学子的权力过渡阶段,虽然寒门学子取得了上升通道,但贵族门阀仍然对权力有着一定垄断,例如陇西李氏和范阳卢氏便各出了八位宰相,赵郡李氏出了九位宰相,荥阳郑氏出了十位宰相,弘农杨氏出了十一位宰相,而清河崔氏更是先后出了27位宰相。

到了五代十国,由于唐末以来的持续战乱,原有的权力架构彻底被打破,以军事起家的新兴阶层开始迅速崛起,不过由于彼时战乱频繁、政权更替太快,这些新兴军事集团并没有稳固下来,形成新的贵族阶层。

北宋建立之后,赵匡胤便通过一招“杯酒释兵权”便瓦解了麾下将领的兵权。此后,随着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制度,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学子开始源源不断的进入朝廷,我国开始进入精英统治阶段。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侯惇有哪些功劳?为何曹操如何器重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夏侯惇有哪些功劳?为何曹操如何器重他?夏侯惇更大的功劳,不在战场在农田。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张邈叛曹,偌大的充州,只有鄄城、东阿、范县三座小城还在曹操名下。曹操大军匆忙回到充州,驻扎在鄄城,人要吃粮,马要喂草,消耗很大。单凭鄄城、东阿、范县三个小地方,又怎能满足供应?祸不单行,这

  • 官渡大战之后,曹操为何急着征讨乌桓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这是为了把袁绍残余势力彻底击溃,避免将来南征产生后顾之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官渡大战之后,曹操基本完成北方的统一公元200年,天下形势已经十分清晰,北方两强曹操和袁绍迅速爆发冲突。当时的袁绍,占据着冀、并、青、幽四州之地,实力强大、兵强马壮。处于劣势的曹操,处处小心谨

  • 邓艾本是荆州农夫,他是如何成为大将军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邓艾本是荆州农夫,他是如何成为大将军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志向非凡的农夫邓艾本是荆州人氏。当年曹操从刘琮手里顺利接管了荆州,但是遭遇赤壁战败后,曹操为了人力资源不被孙刘掠夺而去,就来了一次人口大迁徙。邓艾和大批荆州人口就这样被迁移到了汝南。从此,邓艾成了曹操屯田区的农民

  • 孙策的死到底和孙权有没有关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孙策的死到底和孙权有没有关系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青梅煮酒时看走了眼的曹操此时着力于北方无力顾及孙策,于是就采取拉拢的对策:他让儿子曹彰娶了孙贲(孙策堂兄)的女儿,又把曹仁的女儿嫁给孙策的弟弟孙匡。孙策有一点和他父亲孙坚很像,就是两人都是自恃武力,喜欢单独行动,孙坚已经为

  • 贾诩害死了曹操的爱子,为何自己还能善终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曹操手下手下有很多厉害的谋士,不过其中有一位谋士曾经差点害死曹操,同时还导致自己的长子和爱将被杀。然而最不可思议的是,曹操如此多疑自私的人,为何到死都没有处置贾诩,反而死后还进了太庙接受供奉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说起来,贾诩曾经换过多个主子,贾诩起初侍奉董卓。董

  • 刘备一生借了很多东西,最有名的四次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一生借了很多东西,最有名的四次是什么?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来详细解读一下。刘备在三国群雄是家底最次的,虽然自夸为皇室后裔,但现实处境就是草根。所以刘备就练就了一样本事:借东西。他一生借过的东西多了,但是最有名的有四次:第一次是借赵云。话说这刘备虽然根基薄,但是他口号却是诸侯中最响亮的,他要匡扶汉

  • 陈胜称王后命运如何?他的结局很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陈胜(?—前208年),字涉,阳城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名为《陈涉世家》的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节选的课文到陈胜称王的时候就结束了,陈胜称王之后去哪了,为什么后来当皇帝的却是刘邦

  • 相公是什么意思?这个称呼在历史上经历了什么样的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相公一般指的是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经常在各种古代影视剧里看到妻子称呼丈夫为相公,听得多了,就以为在古代,丈夫就应该被称呼为相公,相公也逐渐成为了丈夫的代名词之一,可实际上,相公这个称谓最早出现的时候,可不是给丈夫准备的,普通人可没资格被称呼为相公

  • 张献忠屠川的真相是什么?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张献忠屠川的真相是什么?“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朝末年,自崇祯皇帝朱由检登基元年起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后,农民起义军经过十七年的发展,从弱到强,也几经淘洗,至崇祯朝灭亡时,仅剩下两杆大旗,一杆叫李自成,一杆叫张献忠。他们俩算是推翻明王朝的罪魁祸首,当然,最

  • 徐霞客的著作对后世有哪些影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徐霞客的著作对后世有哪些影响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影响徐霞客在世界科学史上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就考察范围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