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度称霸战国的魏国,为何会被秦国碾压呢?

一度称霸战国的魏国,为何会被秦国碾压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172 更新时间:2023/12/27 22:24:15

现在说到战国时期谁的实力最强,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秦国,因为最后正是在秦国锐士的刀剑之下,中国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但是战国的跨度毕竟长达二百多年,秦国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这么强大的。事实上在战国初期,列国当中实力最强大的恰恰是后面被秦国暴揍的魏国。

广纳人才,成就了魏国的战国首霸

三家分晋之后,魏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诸侯国。到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魏文侯为侯,魏国正式成为了一个被列国所承认的诸侯国。而魏文侯也开了他振兴魏国的事业,在魏文侯时期,魏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力一下超过了周边的其他诸侯国。

魏文侯取得如此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对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在魏文侯当政的时期,正值新兴的地主阶级觉醒,社会生产关系急需一场变革。魏文侯深知社会变革的重要性,于是将求贤任能作为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

在翟磺的帮助之下,魏文侯招揽到了法家始祖李悝、军事家改革家吴起、无神论者西门豹、名将乐羊等四人,又花了重礼从东方迎来儒家大师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同时重用狐卷、箕季、任座、师经、公式成父等直言极谏之士。一时间,魏国群英荟萃,形成战国时期最早的一个人才中心。

为了顺应社会变革,魏文侯提拔法家始祖李悝为相国,得到重用的李悝也倾尽全力推行新法。李悝先是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实行“食有劳,禄有功,赏有能”,“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在官员选拔上,改成了按能力和功劳选拔的方式,建立起崭新的官僚体制;社会生产上,作“尽地力”之教,鼓励耕作,增加生产,实行“平籴法”,稳定米价,安定民心。此外李悝还作《法经》六篇,以此维护社会秩序。

作为军事家跟改革家的吴起,也在河西进行社会改革。使“四境之内,成训教,变习俗。使君臣有义,父子有序”。在军队中实行“武卒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西门豹在邺县废除为河伯娶妇的陋习。实行藏粮于民、寓兵于农、示民以信的改革措施。“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田,富魏河内”,使邺县成为魏文侯改革中的一面光辉旗帜。

经过了李悝、吴起、西门豹等改革派的变革之后,魏国呈现出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拥有了强大的国力之后,魏国便开始在军事上寻求对外出击。公元前409年,吴起率兵攻秦,拔秦五城;前406年,乐羊攻灭中山国,使之并入魏土;两年之后,魏又联合韩、赵两国败齐于灵丘,攻入齐长城。前400年,三晋联军败楚师于榆关,前391年再败楚师于榆关、大梁。到了魏武侯初期,魏国已经攻占黄河以南的大梁、襄陵、鲁阳等大片土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

轻视人才,霸主易位沦为弱者

不同于魏文侯,继位的魏武侯并不是一个重视人才的君王。在魏文侯时期受到重用的吴起,到了魏武侯时期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相国之位,还多次受到魏武侯的猜忌。最终在相国公叔痤的陷害之下,吴起逃离了魏国来到了楚国,并且与楚悼王成就了一番变法革新的事业。

比魏武侯更不如的是他的儿子魏惠王,在魏国一百七十九年的历史当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当属这位魏惠王了。在他长达51年的掌权阶段,相继错失了变法名臣商鞅、杰出军事家孙膑、纵横名士张仪。

特别是商鞅,老相国公叔痤病危之际曾对魏惠王说:“有御庶子公孙鞍,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不能听,勿使出境”。结果魏惠王因为商鞅出身没落贵族、无名师指点而将其弃之不用。对于公叔痤“为不能听,勿使出境”的建议也不予理会,结果便是秦国在得到商鞅的变革之下,成为了压垮魏国霸主地位的最后一根“稻草”。

纵横名士张仪本就是魏国人,因出身低微得不到重用,几经波折之后,来到了秦国,受到了秦惠文王的重用。官拜秦国相国的张仪以一张利嘴戏耍山东六国,为秦国顺利地拿到了魏国的河西之地,让魏惠王颜面尽失,同时也让魏国彻底失去了外交上的自主权,成为了朝秦暮楚的墙头草。

魏惠王去世之后,相继继位的几代魏国国君都继承了他轻视人才的基因,又相继错失了范睢、尉缭子等优秀的人才。最终因为轻视人才而错失人才的魏国只得走向了衰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不杀刘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被吕布打败后,就投奔了曹操,荀彧和程昱都劝曹操杀了刘备,理由是刘备以后绝对不简单,一定要趁早图之。郭嘉不赞同,觉的现在杀了刘备,只会影响曹操的声誉,会让别的人才再也不敢来投靠曹操。曹操最终采纳了郭嘉的建议,把刘备留在了自己身边。那么曹操不杀刘备,真的是因为害怕杀了刘备之后,别的人才就不来投奔自己

  • 吕蒙已经得到了荆州,为什么还要杀了关羽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吕蒙已经得到了荆州,为什么还要杀了关羽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一首先,吕蒙之所以要执意杀了关羽,第一个原因就是关羽得罪了孙权。对于吕蒙来说,在周瑜、鲁肃趋势后,其获得了主公孙权的重用。而为了长期获得孙权的信任,不仅要不断立下战功,更需要严格服从孙权的命令。在刘备、诸葛亮西进

  • 汉末三国时期,诸葛家族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有多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氏是中国的一个复姓,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绝对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家族。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三国演义》的读者有一句戏语,叫做“北司马、南诸葛”,大概是说司马家族和诸葛家族都是一样的心思,不管怎么忠心,但采用的方式都差不多,最终还是要走上改朝换代的路。这个当然是阴谋论,因为诸葛丞相

  • 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两人风格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两人风格有何不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潘岳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故又称潘安。荥阳中牟(今河南)人,西晋文学家。任司空掾、太尉掾、河阳县令、怀县令、太傅府主薄等职。死于“八王之乱”,罪夷三族。潘岳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据《世说新语》

  • 董卓的历史评价非常差,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的历史评价非常差,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史书上对他的描写是他在陇西长大的,他在那里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羌人,而他收到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影响,其实他也是一个十分的勇猛的人,他的体力过人,作战的时候身上背负着两把弓,能够在奔驰的马上左右开弓进行骑射,羌人看了都

  • 王莽建立新朝的时候,为何要复古周朝的制度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王莽建立新朝的时候,为何要复古周朝的制度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那么为何一切从“新”,以“周”为榜样的王莽会失败呢?这得从他以下几个为政举措说起。一、向周代政治制度复古王莽否定了秦汉,意欲彻底回到周代制度。实际上周王朝已经在二百五十六年之前为秦所灭。“周”分为西周、东周,时

  • 为什么王莽要改制推行"禁二字名"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虽然新朝只有短短十几年,但王莽的一系列改制措施,影响了今后几百年。后人取名都用单字,也是因为当时王莽改制推行“禁二字名”。感觉王莽这个人特别喜欢改名,当时不仅是人名,就连地名也是大刀阔斧的进行更改,送的百姓们苦不堪言,需要花费好长时间才能适应。不过好端端的,为什么王莽要推行这样的规

  • 刘恒发妻代王后所生的孩子为什么全部死去,是否有人暗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汉文帝刘恒是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第三子,那么刘恒发妻代王后所生的孩子为什么全部死去,是否有人暗害?其实这很可能是因为代后的身份特殊,遭遇了刘恒与窦姬的暗害。(一)代后母子俱亡,最大的受益人是窦姬从受益者的角度分析,代后母子俱亡,最大的受益人是窦姬。因为如果代后母子都在,那么刘恒继位之后,

  • 贾诩是个优秀的谋士,为何他却被称之为"毒士"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贾诩是个优秀的谋士,为何他却被称之为“毒士”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贾诩虽然满腹才华,但是却不是一个大义凛然的人,他始终将自身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贾诩原来是董卓手下的谋士,他一直帮着董卓出谋划策。但是有一天,董卓被吕布杀了,贾诩立即感到不妙,于是同董卓的手下一起逃亡。在逃亡过程中,

  • 薄姬的出身如何?为什么嫁给刘邦做小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薄姬,汉高祖刘邦嫔妃、汉文帝刘恒生母,其子刘恒被立为皇帝后,她就成为了皇太后。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薄姬的出身其实很好,其母魏媪为魏国宗室女,但有如此高贵的出身,最后却成了刘邦的小妾,这是为何?其实,在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有识之士中,只有范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