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轼晚年为什么没有选择归隐田园呢?

苏轼晚年为什么没有选择归隐田园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879 更新时间:2023/12/12 6:17:01

苏轼晚年为什么没有选择归隐田园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欧文如潮,苏文如海”。这是后世对欧阳修和苏轼这对师徒的夸赞,欧阳修和苏轼都是北宋文坛前后期的领袖人物,两个人的性格大概也差不了多少,都属于那种说话比较直,政治节操满满的敢言直谏之臣,然而两个人在政治上的成绩却相差甚远。

老师欧阳修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往下也做过翰林学士、兵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而苏轼的仕途缺坎坷得多,屡屡因政见不一直言被贬,屡屡被贬却又屡屡发声,而随着被贬的政令游遍了宋朝的千山万水,而他又没有被官场生活的不如意打到,反而因为乐观和豁达在文学和艺术上开垦了更广阔的天地。

在笔者看来,有一首词最能代表苏轼对待人生逆境的态度,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所做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种身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豁达胸怀,是苏轼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胸中有朝堂上的家国大事,也有乡野间的民生疾苦。正是这样的气节和正气,让他屡遭贬谪,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苏轼一生做过杭州、徐州、湖州、密州、扬州、颍州、登州知州以及杭州通判,有的是自请外放,在一定程度上也算自请贬谪。

每到一个地方任上,苏轼要么兴建民生工程、要么改风易俗,要么维持社会秩序,要么就是发展经济,总而言之,苏轼的人生并非只是为了追求成为权力中枢顶端的那几个人,也不是孜孜以求非要成为主导国家走向的执政,他做官,无论在什么位置上,都会全心全意去做,并不会因为仕途上的失意而心灰意冷,尸位素餐。

陶渊明其实也有着一颗做官治世的心,只是这种“宏图大志”与他性格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总是容易发生矛盾。东晋末年正是门阀政治进入高潮的时代,虽然起初陶渊明的家境不算太坏,但八岁父亲去世后家境没落,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他自己写诗说:“弱年逢家乏”。下品无寒士,这注定了陶渊明的仕途之路起点很低。

陶渊明的性格爱静,不同流俗。但作为一个读书人,总是要给自己谋一条生路,于是二十岁的时候,他开始了游宦生涯,至于他人生这个阶段在哪些地方做了那些低级官吏,现在已经不可考,但从他《饮酒》一诗中可看出来,他不太愿意做一个小吏,往往做的时间也不长,只想宅在家里闲居。

当然,此后一段时间里,他也出来做过官,隆安二年,加入了桓玄的幕府,没多久母亲去世回家丁忧,丁忧期满后,陶渊明已经四十岁了,他依然想出来做事,这时候桓玄已经造反了,于是出任了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对的,就是那个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寄奴。

不知道是不是在刘裕那里做得不开心,又或者是与其政见不合,做了大概一年都没有,就又跑到建威将军刘静璇那里做参军,五个月没到,去彭泽做了县令,这是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之后就归隐田园,再没有出来做官了。

陶渊明跟苏轼一样,其实都有一颗济世安民的心,只是苏轼所处的时代,起码国家统一,大的叛乱是没有的,朝堂党争虽然激烈,但并不会因为政治斗争丢掉性命,或失去彻底的自由。

而陶渊明所在的东晋,朝纲崩坏,前有桓玄专权乃至谋反,后又有刘裕乱中而起,天下纷乱不止,北方还有北魏的威胁,这样的局面,对于本身割舍不下田园生活的陶渊明来说,是不怎么能够对付得了的。抑或他对政治上的波谲云诡,官场上的人心恐怖为之厌倦,最终选择了回归山水之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承秦制,为何秦朝二世而亡,汉朝却能存在那么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史书又称为“前汉”,初期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汉开国集团的核心人物,刘邦、萧何、曹参、周苛、周昌等,大多有为秦吏的经历,在他们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兵进咸阳之后,萧何

  • 曹操请华佗来给自己治病 曹操为何还将华佗给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对曹操当年为何非要杀掉华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历史上华佗是被曹操杀死的,因为曹操当时头痛欲裂,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公务,为了能够缓解头痛不得以请到华佗来为自己诊治,华佗提出只有开颅做手术将痛苦的根源取出来,才能够彻底根治此病。但当时有很多人都想杀曹操,曹操也觉

  • 范增作为西楚第一谋士,为何轻易就被陈平"离间"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范增(前277年—前204年),居鄛人,秦朝末年著名谋士、政治家,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在项梁、项羽两叔侄渡过淮河、召集楚地众将领议事的时候,范增就主动出山,与项梁、项羽“并肩战斗”,为破秦出谋划策。范增足智多谋,乃楚国第一谋士,被尊为“

  • 徐霞客的仆人顾行为什么会逃走?详解其深层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那个旅游只能靠双腿和车马的年代,徐霞客的足迹却遍布了大江南北,这件事情靠他一个人显然是做不到的,身旁必然有人协助,那么后来他的仆人顾行为什么会逃走?早年(1631年),年轻的徐霞客游雁荡山,在龙湫瀑布下,只见“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徐霞客面瀑踞坐久之。他记

  • 鲁肃有哪些特殊之处?他有没有领兵打仗过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鲁肃是三国时期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在三国时期,你找不到一个和鲁肃类似的人物。吴国的张昭对应魏国的荀彧,与蜀汉的诸葛亮,因为他们都是处理内政、治国的一流人才;吴国的吕蒙对应魏国的张辽,与蜀汉的魏延,因为他们都是作战勇猛、有勇有谋的武将,但鲁肃呢,我看遍魏、蜀两国,也找不到类似的人物

  • 大唐第一的才女,为何他的感情生活却不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第一的才女,为何他的感情生活却不好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鱼玄机一生有三个男人对她影响很大,其中一个便是他的丈夫李亿。她曾经为李亿写了一首送别诗,这首送别诗流传千古,诗里满是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当时,鱼玄机的知己是唐朝有名的的大诗人温庭筠,和温庭筠相识的自然都是极有魅力

  • 卢龙镇发生军乱,最后是如何被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处置卢龙镇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会昌元年(841年)九月,卢龙军乱,陈行泰杀节度使史元忠,自主留后,遣监军傔以军中大将名义上表朝廷求节钺。李德裕不允,他对李炎说:“河朔事势,臣所熟谙。比宋朝廷遣使赐诏常太速,放军情遂固。若置之数月不问,必自生变。今请留监军傔,勿遣使以观之。”果然不

  • 秦朝的覆灭与汉朝的建立,二者之间有何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秦朝的覆灭与汉朝的建立,二者之间有何联系?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朝其实就是另一个复刻版的秦朝。除了皇帝和高层贵族换了人之外,剩下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而且,真正拥护刘邦建立汉朝的那些人,其实主要就是当年的那些秦国人。从这个角度来说,汉朝的建立过程,其

  • 刘备曾四次抛妻弃子,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追随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刘备这个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刘备是三国时期一个以仁义而闻名的君主,而且就表面上来看,他似乎是比曹操成功的。但是在有的人看来,刘备也不过如此,甚至还有人说他是一个“渣男”。人生在世,图的是什么,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应该就是权、钱还有女人了吧,可是刘备一生走来却极为坎坷,他曾四次抛弃妻儿独自逃跑,就

  • 曹操为何至死都没敢称帝呢?他是如何考虑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名人轶事,也有很多的汉奸走狗,今天小编要和你了解一下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三国里让人一向比较深的就是刘关张三兄弟了,桃园结义感动无数人,奈何刘备的儿子不争气,最后还是输给了曹操。曹操虽然在晚年没能收服蜀国和吴国,但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让他打下了半壁江山,在朝中大权在握,为何就是不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