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狐偃对晋文公重耳有多重要?"无狐偃,便无晋文公"的说法客观吗?

狐偃对晋文公重耳有多重要?"无狐偃,便无晋文公"的说法客观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816 更新时间:2023/12/11 1:16:50

重耳之前命不好,虽然出身高贵但是颠沛流离,那么狐偃公重耳有多重要?“无狐偃,便无晋文公”的说法客观吗?这其实是因为狐偃是重耳团队里很重要的人物,他给重耳出谋划策,一直兢兢业业保护了重耳19年。

一、骊姬想要杀死重耳,狐偃护送重耳出逃

骊姬不满太子申生可以继承国君之位,经常向晋献公说太子申生的坏话。太子申生被骊姬害死之后,骊姬把矛头对准了晋献公成年的儿子们。晋献公对骊姬言听计从,重耳被迫出逃。

重耳仓皇逃离生养自己的晋国,发觉天下之大却无处可去。狐偃一路陪在重耳身边,支持重耳。狐偃建议重耳先去翟国。翟国是重耳母亲的故国,翟国人热情地接纳了重耳。

狐偃当时支持重耳,在我们看来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重耳没有多少手下,我们看历史就知道,始终是五个人忠诚陪在重耳身边。狐偃其实没得选,狐偃看着重耳长大,在重耳身上投注了巨大的期望。

如果没有出现骊姬,狐偃可能会陪着重耳去封地,因为太子申生素有贤名,狐偃最初的目标不是帮重耳做国君。但是,骊姬想要重耳的性命,多次派杀手追杀重耳。狐偃保护重耳逃过多次追杀,意识到,重耳只有当了国君才能保住性命。

我们觉得重耳这个人没什么主见,他好像没自己拿过主意,都是听从身边人的建议。狐偃全心全意支持重耳,他相当于重耳和身边人联系的纽带,狐偃是重耳不能缺少的人。如果没有狐偃当初拼死护送重耳出国,就没有后来的晋文公。

二、晋文公重耳逃亡多年,狐偃始终相伴左右

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狐偃始终头脑清醒,提醒重耳大业未成。重耳流亡在外的时间太长了,如果没有狐偃耳提面命,重耳的野心早就随着时间淡去。也许,刚离开晋国的重耳有夺回位的野心,十九年后的重耳恐怕自己都会质疑这个“不切实际”的目标。

我们如果是重耳,能有耐心等待十九年之久吗?我们知道,古人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寿命普遍比现代人要短很多。即使重耳是个贵族,身边有很多人服侍,但是日子可能过得不如一个现代普通人。

重耳虽然是晋国国君的儿子,但他不是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等了十九年。十九年里,重耳在多国之间辗转逃亡,虽然有许多国君对他礼遇有加,但是处在别人的地盘上,实质上是寄人篱下。

漂泊异乡的滋味可不好受,重耳在这十九年里吃尽苦头。一般人早就放弃当国君了,重耳本人都打算在齐国长长久久的住下去。齐国国君把宗室女嫁给重耳,重耳沉迷在温柔乡里,不想再去争夺晋国国君之位。

狐偃是最了解重耳的人,打算强行带重耳离开。狐偃之前一定很正式的跟重耳谈过,重耳既没有答应狐偃离开齐国,也没有直接反对狐偃的提议。重耳不想让狐偃寒心,又实在放不下齐国的安逸生活,就打算拖着这件事。

天真的重耳像极了犯拖延症的我们,重耳的态度让狐偃觉得大事不妙了。狐偃是一定要带重耳离开齐国的,狐偃为重耳付出太多,不能接受重耳的一生止步于流亡,那他们之前的辛苦就白费了。

如果重耳执意留下,狐偃身为手下,不能违逆公子的命令,狐偃用了一个计谋让重耳在不知不觉中离开齐国。狐偃提前让人收拾好行李,叫人把重耳灌醉。重耳酒醒后,发现离开齐国已成定局,转身向狐偃道谢。

我们不能责怪重耳沉迷安逸的生活,如果我们是重耳,一边是齐国的温柔乡,另一边是看不到头的流亡,我们会怎么选?当时的重耳已经觉得回晋国没大有希望了,是狐偃一直在鼓励他。

三、狐偃找准时机,帮助重耳夺回王位

重耳一生中有不止一次机会可以提前回到晋国,但是都被狐偃阻止了,狐偃觉得时机还不成熟,回去晋国也做不稳王位。重耳听从了狐偃的建议,耐心等待,游走各国积攒人脉,寻求外部的盟友。

狐偃很沉得住气,在重耳的父亲死时,晋国的大臣邀请重耳回国执政,面对大好时机,重耳迫不及待想要回国,但是狐偃觉得时机未到。重耳听从了狐偃的建议,打算静观其变。

这其实是对两人关系的一次考验,如果晋国的新君能坐稳王位,以后晋国的王位就与重耳无关了。在这种大事上,重耳虽然内心深处有些不满,但是他选择相信狐偃对局势的分析。

果然,晋国不久又陷入王位争夺,重耳因为没有回国逃过一劫。我们佩服狐偃的高瞻远瞩,没有狐偃的辅佐,重耳恐怕早就死在晋国内乱中了。狐偃知道,凭借重耳的势力,无法平定晋国的乱局,必须等晋国内部相对平稳,才有机会争夺王位。

不少国君对流亡的重耳礼遇有加,狐偃深知,如果让外人介入晋国的内政,贻害无穷。狐偃让重耳谨言慎行,不要随意许诺。秦穆公对帮助重耳夺位很感兴趣,与重耳交谈甚欢。不久,秦穆公暴露出了野心。

秦穆公想要重耳许诺,如果当了国君,要把河西之地给秦国。狐偃极力反对,秦穆公觉得重耳不识抬举,转而支持重耳的弟弟夷吾做了晋国的国君。重耳又一次与国君之位擦肩而过,离开秦国继续流亡。

夷吾撕毁承诺,并没有把河西之地给秦国,反而处处与秦国做对。狐偃觉得时机快到了,夷吾死后,秦穆公又一次起了支持重耳的心思。重耳常年流亡,在各国积累了大量人脉,狐偃积极联系各方势力,流亡十九年的重耳成为了晋国的国君。

我们看,如果没有狐偃替重耳分析局势,找准时机,重耳早就死在各方势力的阴谋诡计之下。狐偃最终目的就是要辅佐重耳做国君,他可以为了这个目标蛰伏十九年。

我们如果是狐偃,能把局势看得这么通透吗?毕竟,重耳很多次可以提前回国,近在咫尺的成功,狐偃说放弃就放弃。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等个十九年。为何狐偃能辅佐重耳成就霸业?狐偃的远见卓识远超其他人。

狐偃觉得时机未到,那些时机未到就回去做国君的人,都没能熬过重耳,那些人早早地死在王位上。狐偃能沉得住气,紧要关头拦住重耳回国。国君之位的诱惑很大,但是狐偃时刻绷着一根弦,他想让重耳做晋国的国君,前提是重耳能坐稳国君之位。

先前狐偃看到晋国内外杀机四伏,重耳回去做国君容易,但是未必能长久。狐偃等到晋国局势平稳之后,才让重耳回国,这是明智的选择。狐偃知道重耳又能把晋国带到一个新的高度,重耳没有辜负狐偃多年的栽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脏唐乱宋 历史上的宋朝到底有多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对人们常说“脏唐乱宋”,这个宋朝到底有多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大家对宋朝都不陌生。经济上比唐朝好。而且宋代民间娱乐方式很多,民风更是开放。而且,宋代的夜市也非常有名,技术水平也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的顶峰。这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脏唐乱宋”之称的宋朝。人们常说“脏唐

  • 南朝陈只存在了短短的33年,为什么却诞生了5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历史记载,陈朝疆域在南朝诸国中为最小,仅能控制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交趾以北的地区,并且南朝陈只存在了短短的33年,那么为什么却诞生了5位皇帝?一、陈霸先陈霸先早年担任新喻侯萧映的传令吏,颇受器重。侯景之乱,陈霸先得知都城被围,立即准备赴援。大宝三年三月,在建康摧毁侯景势力。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

  • 刘邦并非总能采纳最正确的意见,他害的儿子性命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般认为,汉高祖刘邦成功的秘诀在于,总是能在关键时刻采纳最正确的意见。但其实,刘邦也不是总能采纳最正确的意见。最明显的一

  • 三国最长寿的几个人是谁?有没有司马懿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最长寿的几个人是谁?有没有司马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第五名:廖化(83岁)他是湖北襄阳人,早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时候,廖化就开始混迹与江湖,带着几百个小弟占山为王,以收保护费为业。后来,廖化无意间劫走了刘备的夫人,他对关羽非常崇拜,果断把人送回,并想跟着关羽混,却被

  • 阿希姆二世为何能获得普鲁士的继承权?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阿希姆二世为何能获得普鲁士的继承权?如何做到的?这是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1555年,勃兰登堡选帝侯约阿希姆二世宣布改信新教路德宗,使得勃兰登堡成为德意志的新教邦国。他的父亲约阿希姆一世生前留下遗嘱,要求儿子永远信仰天主教,那他为何要违背父亲的遗嘱呢一,出身贵族1505年1月

  • 董卓死后他的西凉军结局下场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死后他的西凉军结局下场如何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董卓死后,局势继续陷入混乱中,其部下纷纷赶往长安,要为董卓报仇。当时,董卓亲属都被吕布和王司徒所处置,唯独剩下董卓的女婿牛辅因为驻扎在陕地这才幸免于难。作为唯一能够稳住西凉军心的人,牛辅若是有野心,恐怕立刻就能掌管偌大的

  • 刘邦只是亭长,为什么能击败县令迎娶吕雉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那一年,吕雉一家人为了躲避仇家,应沛县县令的邀请,由老家单父迁居到沛县。据吕雉的母亲吕媪说,沛县县令有意娶吕雉,但吕雉的

  • 曹操身为一方诸侯 曹操为何总喜欢霸占别人的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

  • 县令和知县是同一种官职吗?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看过古装历史剧的人都对“县令”这个官职应该不陌生,但凡遇到什么冤情,或者有什么案子,一般都是去衙门找县令告状。不过除了县令之外,我们肯定还知道“知县”这个官职,那么这两个官职是同一个职位吗?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感兴趣的小伙伴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从春秋战国时代起,秦国等诸侯国已经逐渐废除

  • 夏侯惇为什么会对曹操如何忠心耿耿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夏侯惇为什么会对曹操如何忠心耿耿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毕竟他是曹操的亲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夏侯一脉要想发展得好,也只有依附于曹操。作为夏侯一族的族长,为了族中的未来和家门荣耀他必须尽心竭力。夏侯惇对曹操尽心尽力,曹操也十分看重自己这个堂弟。当初讨伐董卓时,曹操就任命夏侯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