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四请马周”背后的用人之道

唐太宗“四请马周”背后的用人之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715 更新时间:2023/12/15 22:10:33

[摘要]:唐太宗“四请马周”背后的用人之道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李世民的谏臣?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征回答说...加。历史上唐太宗是如何避免钦差大臣“指鹿为马”和“鸡蛋里挑骨头”的?谢谢邀请!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明君”。所谓“明君”,就是指他十分贤明、开明,明智。而唐太宗之贤明,最突出的地方就在于他善于“用人”和“纳谏”...李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故事。像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出山辅佐汉室的故事,都成为流传至今的重视人才的佳话。其实,盛世明君唐太宗也有一段“四请马周”的故事,将他“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的用人之道和思贤若渴的明君本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马周(601~648),字宾王,出生在山东茌平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幼时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然而,天资聪颖的马周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勤读博学,不到二十岁时就已精《诗》《书》、善《春秋》了。不过,才华横溢的马周,因不能挣钱受到乡里人的嘲笑,因自命不凡找工作时四处碰壁。后赴长安准备大展才略,囊中差涩之时亦常遭店主冷落讥笑。直到成为常何府中门客之后,命运才有所改变。再后来,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让他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四请”之赏。

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诏令京中五品以上官员都要上书,畅言为政得失。这可难坏了武将常何,他愁眉不展,回家给马周讲这事儿。不料马周对此早已胸有成竹,一口气按自己的想法写了二十多条建议,坦言天下平定之后,国家要做的事情就是以文德治国,培育全社会讲诚信忠义的正气。一介武夫出身的常何,对此似懂非懂,但见奏章写得那么长,肯定够分量,便乐滋滋地递上去交差了事。

唐太宗把满朝文武的奏章都仔细阅读了。读到常何递上来的奏章时,唐太宗本想走走形式,一翻即过,因为他料想这个粗人也写不出什么高见来。然而这一翻,却把太宗惊呆了,里面那些四六骈文,引经据典,切中时弊,“事皆合旨”,确属可行。唐太宗大喜过望,立即问常何:“这是你写的吗?”常何也算是实在,当庭承认奏章出自他家门客马周之手,并忐忑不安地等候唐太宗发落。

唐太宗非但没有怪罪常何,反而令他立刻回家,请马周入宫见驾。等了约半个时辰,不见马周前来。太宗求贤心切,亲自派官员驾宫中的四马彩车去请马周。又过了半个时辰,太宗到殿外张望,还不见马周入宫。他又派了一辆四马彩车前去催请。如此一连四次,马周才从容进宫。《贞观政要》记载了这一佳话:“(马周)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事后,常何还因荐才有功,获赠“绢三百匹”。

马周与唐太宗相见,君臣相谈甚欢,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唐太宗广泛问及舜的德治天下、孔孟儒学的思想精华、周隋的盛衰兴亡以及当今的时弊和治国要略,马周对答如流,见解精辟。太宗对马周的才华和忠诚极为赞赏,立即安排他到掌管机要的门下省任职,不到一年,又授予他监察御史之职,后来加官至中书舍人。再到后来,贞观十八年(644年),马周已升迁为中书令并太子左庶子,也就是当上了当朝宰相和皇太子李治的老师,成为了唐帝国的栋梁之臣。

在马周48岁的生命中,自被唐太宗“四请”进入朝廷从政后,就步步升迁。马周既没在基层任过地方官,也没因工作失误受过处分,一出道就深得太宗信任,长期协助唐太宗处理国家公务,掌管军国政令。其提拔速度之快、官位之显赫、宦途之平坦,无人可比。太宗曾言“我与马周,暂不见则便思之”;又曾写下“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赠给马周;马周晚年生病后,唐太宗“上亲为调药,使太子临问”;马周死后,李世民为其举行高规格的国葬,特别让马周陪葬于自己的昭陵……这样的“礼遇”,在名臣云集的唐朝初年亦属罕见。

而马周,为了报答唐太宗“四请”之恩,一生都恪尽职守,直言敢谏。贞观十一年(637年),马周上了一道奏折,这就是著名的《陈时政疏》。里面讲了几个主要观点:一是节俭治国,力戒奢侈;二是关心百姓苦乐,宽徭减赋,不可横征暴敛;三是重视刺史、县令等地方官的选拔任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四是以隋亡为鉴,重视历史经验教训……唐太宗阅后“称善久之”,酷爱读史的毛泽东也曾称马周之奏折,是继贾谊《治安策》后历朝历代的“第一奇文”。

贫民出身的马周,能够由幕后走到前台,由一介草民而至卿相,在初唐政治舞台上如鱼得水、星光璀璨,除了他自己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之外,更得益于唐太宗求贤若渴、不具一格识才用才、知人善任的明君胸襟和眼界。作为一位很有建树的封建帝王,唐太宗不问出身、资历、背景、关系等因素,甚至不计前嫌的用人之道和治国韬略,一直贯穿于他整个执政期间,使得朝中人才济济,为贞观之治和唐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至今仍具有借鉴和示范意义。

关于“唐太宗“四请马周”背后的用人之道”的问题

李世民的谏臣?

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征回答说...加。

历史上唐太宗是如何避免钦差大臣“指鹿为马”和“鸡蛋里挑骨头”的?

谢谢邀请!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明君”。所谓“明君”,就是指他十分贤明、开明,明智。而唐太宗之贤明,最突出的地方就在于他善于“用人”和“纳谏”...

李世民开创了哪些制度?

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的统治政策1.任用人才《唐太宗纳谏图》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李世。

魏征被李世民称为一面镜子,据传死后三天竟然被李世民砸了墓碑,原因是什么?

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即使如李世民这样杰出的帝王。他之所以让人推倒自己亲手撰写的魏征墓碑,直接原因是他感觉自己被愚弄了,但同时也有更深用意。魏征...

如果朱元璋和李世民穿越在平行世界,带着原班底人马PK,谁胜?

唐朝与明朝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王朝。李世民和朱元璋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千古一帝,如果他俩发生PK的话,到底谁战胜呢?这两位不是在一个时间段的,也没见过面,也...

什么是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不但有,而且是屈指可数的治世,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治世,其中最以“贞观之治”名冠天下。公元626年8月,李世民逼迫父亲高祖让位,由他即位登基,为...并。

唐朝有哪些贤相?

唐太宗侍中魏征我个人认为魏征最大的功绩是为树立了良好的君臣关系,正是因为有了魏征,唐初的诸多名臣才有了最大的发挥舞台,因此他是太宗朝政治清明的根本...

为什么唐太宗能创建大唐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创造大唐盛世,首先在于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有超越秦皇汉武的雄心和实力。其次在于唐朝实行的一系列制度,使得唐太宗这份雄心得以实现,这...

历朝历代的皇帝对李世民有什么看法?

唐太宗李世民在世上只活了五十年,对于后世如何评价自然不能亲眼目睹,也无法预知。不过,在当上皇帝后,李世民就曾对自己作出过评价。虽说有花式贴金自我吹嘘...

材料一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用人“唯才是举...

(1)据材料“致安之本,唯在得人”“唯才是举.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可知,唐太宗的用人原则是唯才是举.唐太宗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标签: 唯才是举太宗魏征

更多文章

  • 科举六考皆夺魁的唯一奇才:黄观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乡试,科举,解元

    [摘要]:科举六考皆夺魁的唯一奇才:黄观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古代科举考试中有没有连中三元的?都有谁?说到连中三元,就要先说科举了。关于历史上“连中三元”的数量,版本不同,数量不一。中国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确切人数应是19位,其中文16人,武3人那么什。在古代考中文武状元能当几品官?中了状元能算走

  • 北宋仁宗时期宰相陈执中为官清廉,不以权谋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宋,宋朝,宰相

    [摘要]:北宋仁宗时期宰相陈执中为官清廉,不以权谋私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仁宗时期的宰相?我们知道,古代的皇帝能够治理好一个国家,绝对不仅仅只是靠他一个人的力量,他的身边也有很多能臣,他们都在帮助皇帝一起好好的治理国家。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北宋仁宗皇帝统治期间朝中都有哪些大臣?他们各自的政治立场.

  • 科考忌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牌匾,自己的,雍正

    [摘要]:科考忌讳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格律诗中的“禁忌”都有哪些?失替、失对、失粘、出律、出韵,犯韵、合掌都是格律诗禁忌。句中双数位置平仄交替,否则失替!例如“鲤鱼翻波”、“特定格”、“准律句”。例如孟浩然的《过故...雍正王朝里科考舞弊案谁泄露的试题璐牢牢的绑在一起。不要忘了,古代是很讲究亲戚之

  • 口惠而实不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口惠而实不至,好处,礼记

    [摘要]:口惠而实不至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口惠而实不至”出自哪里?该如何阐述这句话的含义?口惠而实不至这句话出自西汉学者戴圣编撰的《礼记.表记》中。《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口惠而实不至全诗下一句?口惠而实不至下一句是怨灾及其身。

  • 《延禧攻略》历史上纯妃有几个孩子?儿女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攻略,璎珞,皇后

    [摘要]:《延禧攻略》历史上纯妃有几个孩子?儿女结局如何?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延禧攻略》娴妃入宫十几年未曾生育,为何登上后位连生3子?娴妃这个人物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可悲的,剧资料记载,娴妃和太后一样,是汉人出身的苏佳世;富察皇后去世以后,在皇太后的大力强推之下,娴妃成为继皇后。富察皇后...娴。延

  • 范质是因为什么品质被宋太祖重用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后周,太祖,赵匡胤

    [摘要]:范质是因为什么品质被宋太祖重用的?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范质去世时没有谥号和墓碑,为何却被称赞有名相品质?国家灭亡,臣民遭殃,倘若后周不灭,范质何至于连个谥号和墓碑都没有?宋太宗赵光义说得更直白:“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但欠世宗一死,...如果。误信谣言将兵权交给赵匡

  • 宋朝税率低于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宋朝,武松

    [摘要]:宋朝税率低于清朝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为什么有人说积弱屈辱的宋代是古代中国发展得最好的时代?俸禄包括了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宋朝人的娱乐方式非常丰富:打马球、蹴鞠、踏青、烧烤、看戏、听曲儿、打马、相扑,应有尽有,可以说:宋朝人真会玩儿!尽管熙宁变。康乾盛世有多强大?和唐朝相比如何?清朝是

  • 宋朝洪皓简介:洪皓为何被称为大宋的苏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代,政和,江西

    [摘要]:宋朝洪皓简介:洪皓为何被称为大宋的苏武?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中国古代历史上姓洪的名人有哪些?宋元洪觉范(1071~1128),字觉,自号寂音,江西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宋代诗人、散文家、僧史家、佛学家。有人认为洪觉范是宋代诗僧中的翘楚。洪。有哪些洪姓杰出人物?回答了有哪些洪姓杰出人物

  • 揭秘古代的“非诚勿扰”:唐朝流行抢进士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代,科举,进士

    [摘要]:揭秘古代的“非诚勿扰”:唐朝流行抢进士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唐代平均每年招进士200多人,相当于如今清华、北大吗,你怎么看?唐朝时科举考试考中进士,比考上清华北大难得多的多了,不知难上多少倍,根本木有可比性!唐朝时代科举考中进士,需要经多年、多层级多次考试,然后进入三年一...因。从材料看

  • 拒绝纳妾的两个政敌互怼亡了大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苏东坡,都是

    [摘要]:拒绝纳妾的两个政敌互怼亡了大宋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南宋的婚姻制度?(一),禁止族际婚我们知道,宋朝的江山是不完整的.宋从开国以来,就受北方民族的威胁,与其并立的政权就有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因而这样的社会背景。美男子潘安为何被灭三族?潘安生活在西晋,而西晋本身就是一部乱史,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