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揭朝鲜向清廷称臣很久后开始祭祀崇祯真实原因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李氏朝鲜为何尊崇明朝,还将“崇祯”年号用了265年?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冬,皇太极率兵十二万亲征朝鲜(“丙子胡乱”),被围困于南汉山城的朝鲜仁祖被迫投降,史称“丁丑下城”。而在朝鲜和清朝订立...到了。朝鲜身为明朝的附属国,是怎样的被清朝征服的?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有过好几次战争。在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中,朝鲜曾经出兵1万3000人助战。但萨尔浒战役中,明军大败,朝鲜援助也被击
肃宗则将“北伐论”的思想基础,即“尊明义理”的意识以建立大报坛的方式付诸实践,一方面削弱了臣下以标榜“尊明义理”来主导朝廷舆论的可能性,将舆论的主导权牢牢把握在国王手中,从而强化了王权对臣权的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在大报坛祭祀明朝皇帝这样的礼仪行动,进一步确认了朝鲜的统治意识形态,即强调“尊周大义”(对朝鲜来说,尊周即是尊明),强化内部认同,维持自身统治稳定。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重忆小窗纱,原题:韩国访古︱昌德宫:朝鲜王室为何祭祀大明皇帝?节选
大报坛是1704年,即明朝亡国六十年时,朝鲜肃宗为报答壬辰战争中向朝鲜派遣援军的明神宗万历皇帝而修建的祭坛。到了1749年朝鲜英祖又增加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思宗崇祯皇帝的神位。对朝鲜来说,这三位明朝皇帝对朝鲜的恩惠最大。明太祖曾赐予国号“朝鲜”,对朝鲜有“大造之恩”;壬辰战争中明神宗救援朝鲜,有“再造之恩”;1636年末清军侵入朝鲜(即丙子之役),崇祯皇帝对朝鲜有所谓的“东援之恩”——朝鲜向清称臣很久之后,才知道崇祯曾打算在丙子之役时救援朝鲜。
朝鲜国王在大报坛祭祀明朝皇帝的祭礼从1704年一直持续进行到1894年。原本肃宗想建造的是可以常年供奉神位的庙宇,后来考虑到固定庙宇容易被清人发觉而引发两国间的摩擦,所以决定建立祭坛,根据需要举行祭祀。
1704年12月的《朝鲜王朝实录》记载了大报坛祭祀明神宗的准备情况:
大报坛成。坛在昌德宫禁苑之西曜金门外,旧别队营之地。坛制用左议政李畲言,放我国社稷之制,有壝有墙,墙高四尺,比社坛加高一尺,方广二十五尺,四面皆为九级。壝、墙四面,皆三十七尺,自坛所筑外墙,以防行人俯视。自十月初三日始役,至是讫工。……
乐用八佾而乐章亦相琦(即宋相琦,时任大提学)所撰进也。畲以为宜放文庙释菜时乐章,诸大臣请依社稷祭乐章,上从其言。坛上帐殿,用黄色紬段,为内帐,如我国帐殿,满顶骨之规,以一片木,加漆,长广如我国阙字版及外方殿牌之制,加以跗方,奉置卓上,付以黄纸牓,而使书写官,题其面曰大明神宗皇帝神位,祭后燎其纸牓,木片则藏之樻中,每于祭时出用。诸议皆以为然,从之。登歌、轩架,依社坛制排置,祭物品数,依皇朝仪式,祭器亦依《大明集礼》图式,而祭器,依古礼竹笾等制为之。神室、黄帐房,依《会典》图说造成,祭文中,命勿书淸国年号,命勿差坛所守直官,只使礼官主管焉。
值得注意的是,祭祀明神宗的祭乐所用的乐舞是天子所用的八佾,而非诸侯即朝鲜国王自己所使用的六佾。而且,一切祭祀准备均按明朝的《集礼》与《会典》置办,祭文中也不书写清朝的年号。事实上在丙子之役之后,朝鲜的一切官方文书均书写清朝年号(与日本的外交文书不书写年号,仅使用干支纪年),而两班士大夫私下继续使用崇祯年号。所以在现存的朝鲜后期的私人文集末尾,经常可以见到类似“崇祯后三甲子”之类的纪年方式。笔者虽也曾见到过存在崇祯与康熙年号并记的私人文集,但数量极少。
关于朝鲜君臣执意建造大报坛的原因,笔者更倾向于这样的解释。大报坛得以建立,这其中当然有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讲求尊周义理的朝鲜君臣的主观动机,亦有因历史上清军侵入而根深蒂固的“崇明反清”的意识,但更主要的是,朝鲜统治阶级试图利用尊明义理强化内部认同,巩固自身统治的现实需要。在肃宗之前的孝宗与显宗时期,经历了丙子之役及目睹了明清交替的朝鲜朝廷内部,主张替本国和明朝报仇而讨伐清朝的“北伐论”几乎成了朝廷上下的公论,但是考虑到朝鲜现实国力,明眼人都能明白所谓的“北伐论”无异于痴人说梦。而肃宗则将“北伐论”的思想基础,即“尊明义理”的意识以建立大报坛的方式付诸实践,一方面削弱了臣下以标榜“尊明义理”来主导朝廷舆论的可能性,将舆论的主导权牢牢把握在国王手中,从而强化了王权对臣权的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在大报坛祭祀明朝皇帝这样的礼仪行动,进一步确认了朝鲜的统治意识形态,即强调“尊周大义”(对朝鲜来说,尊周即是尊明),强化内部认同,维持自身统治稳定。
关于“揭朝鲜向清廷称臣很久后开始祭祀崇祯真实原因”的问题
李氏朝鲜为何尊崇明朝,还将“崇祯”年号用了265年?
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冬,皇太极率兵十二万亲征朝鲜(“丙子胡乱”),被围困于南汉山城的朝鲜仁祖被迫投降,史称“丁丑下城”。而在朝鲜和清朝订立...到了。
朝鲜身为明朝的附属国,是怎样的被清朝征服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有过好几次战争。在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中,朝鲜曾经出兵1万3000人助战。但萨尔浒战役中,明军大败,朝鲜援助也被击溃,伤亡数千人,多名高...5。
朝鲜的国名是怎么来的?
在周天子时代,“朝鲜”这个名字就已经出现,其历史相当久远,高丽王朝结束后,明太祖裁定朝鲜为李氏王朝的新号。先秦时代,朝鲜之名已然诞生在秦王朝建立之前...
崇祯,李闯王,黄台吉,哪个更爱这个国家?为什么?
谢邀。如果说是指爱他们继承和缔造的国家而言,不论是崇祯皇帝,还是李自成,或者是皇太极,无疑都是爱的,也没有不爱的道理。但是,如果针对他们曾经赖以生存...嫉。
李自成马上攻下北京时,为何向崇祯提出“西北称王”的要求?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率师驻扎在北京城的彰义门外,眼看着北京城唾手可得,他不忙着督战,却找来了前不久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派其进城与崇祯秘密谈判。杜勋...
崇祯死前,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却按兵不动,为何有些人还认为他是忠臣?
这次等到李自成进军北京的时候,崇祯是吓坏了,一封接一封的加急让左良玉出兵,为了“收买”左良玉,让其带兵北上,封其为南宁伯,并且将印信交给他儿子,并且...左良。
金灭北宋,清灭明朝,为何从东北走出来的游牧民族政权所向披靡?
再说明清之事,大明朝立国经年,文治武功,有史可载。而清朝起自建州女真,兴风辽东,一个民族也没有多少人,竟然出关之后,摧枯拉朽,霸住一统江山。金国与清...且自。
不提清朝,现在明吹(明粉)怎么那么多?
明朝是中原王朝,正统,强大,有对外拓展史。为什么明吹那么多?原因一: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能与西方新航路开辟相媲美。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一直领...
当年李自成大军压境,崇祯皇帝为什么选择上吊而不是南迁?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朝就此灭亡。从此后的事态发展来看,崇祯南迁,明朝并非没有一战之力。那么,崇...于是。
靖康时文有李纲,武有种师道西北军.还有汴梁以南的战略纵深,徽钦二宗为何要投降?
李纲则被外调河北河东宣抚使,无所作为,最后被逐到江西。种师道病逝,李纲被贬,金国最怕的两个人死的死,贬的贬。再无后顾之忧,在退兵几个月后,又发兵南下,...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