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子《道德经》谈处世之道:柔韧不争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你是如何理解老子的“不争之德”的?这个世界上,处处都是一个争字:人人争先恐后,争名夺利,争权夺势,争长论短。因为优质的资源就那么多,如果不争,就得不到最好的。然而老子却在《道德经》一...不见。《道德经》中,老子所说的“不争”,放在今天是否过时?不争指的就是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一句话就是不要自以为是。老子所说的“不争”,不是指不争夺利益,而是指不做口舌之争,同时更是指虚怀若谷,
曲【1】则全,枉【2】则直,洼则盈【3】,敝【4】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5】。不自见【6】,故明【7】;不自是,故彰【8】;不自伐【9】,故有功;不自矜【10】,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注释】
曲:委屈枉:屈,弯曲。盈:满。敝:凋敝式:古代的一种占卜工具,占卜者根据“式”的转动来占卜吉凶。此处的“式”指道。自见:自现,自显于众。明:彰明。彰:彰显,使人看到。伐:夸赞。矜:骄傲。
【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评析】
普通人所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看不到事物实质。老子从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带有智慧的思想,给人们以深深的启迪。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们,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一帆风顺,极有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告诉人们,可以先采取退让的办法,等待,静观以待变,然后再采取行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在《庄子·天下》篇中,庄子说老子之道是“人皆求福,已独曲全。曰,‘苟免于咎’。”这里说的“曲全”,便是“苟免于咎”。老子认为,事物常在对立的关系中产生,人们对事物的两端都应当观察,从正面去透视负面的状况,对于负面的把握,更能显现出正面的内涵。事实上,正面与负面,并非截然不同的东西,而是经常储存的关系。普通人只知道贪图眼前的利益,急功近利,这未必是好事。老子告诫人们,要开阔视野,要虚怀若谷,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但是如果不考虑客观情况,一味蛮干,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在“曲”里存在首“全”的道理,在“枉”里存在着“直”的道理,在“洼”里存在着“盈”的道理,在“敝”里存在着“新”的道理,因而把握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做到“不争”。事实当然并非完全如此,有些事不争也可以取得成功,有些事不争就不能取得成功。
《Tao-TeChing》Chapter22
Thepartialbecomescomplete;thecrooked,straight;theempty,full;thewornout,new.Hewhose(desires)arefewgetsthem;hewhose(desires)aremanygoesastray.
Thereforethesageholdsinhisembracetheonething(ofhumility),andmanifestsittoalltheworld.Heisfreefromself-display,andthereforeheshines;fromself-assertion,andthereforeheisdistinguished;fromself-boasting,andthereforehismeritisacknowledged;fromself-complacency,andthereforeheacquiressuperiority.Itisbecauseheisthusfreefromstrivingthatthereforenooneintheworldisabletostrivewithhim.
Thatsayingoftheancientsthat‘thepartialbecomescomplete’wasnotvainlyspoken:——allrealcompletioniscomprehendedunderit.
【易解】
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懂得枉屈绕行则能迅捷直达,能不断地凹陷成”盅”则能不断地自我充盈,懂得护守现成的稳定则能得到真正的逐渐更新,少取则真得,贪多则反而导致自身的混乱。因此,圣人浑融一体而为天下前行探路。不执着于成名,所以能明于道;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多有事功;不自我矜持,所以能长远在途。因为他不执着于名而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古时候所说的”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等道理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在是一个很全面的概括。
推荐阅读:
·老子简介、老子名言、道德经简介·道德经全文及译文、道德经下载·道德经全文讲解、道德经朗读(道篇)·道德经朗读(德篇)、道德经逐句翻译·道德经与风水学、“道”的意思·人生感悟、老子故里、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智慧、老子的故事·《道德经》全文概括、三句话了解《道德经》·历代名家评《道德经》、世界名人评《道德经》·赵孟頫小楷《道德经》、王羲之小楷《道德经》·行书欣赏《道德经》、罗大伦讲《道德经》·南怀瑾讲:《道德经》、南怀瑾:《老子他说》·《道德经》无标点原版、《老子》中的成语大全·《道德经》中英文对照
关于“老子《道德经》谈处世之道:柔韧不争”的问题
你是如何理解老子的“不争之德”的?
这个世界上,处处都是一个争字:人人争先恐后,争名夺利,争权夺势,争长论短。因为优质的资源就那么多,如果不争,就得不到最好的。然而老子却在《道德经》一...不见。
《道德经》中,老子所说的“不争”,放在今天是否过时?
不争指的就是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一句话就是不要自以为是。老子所说的“不争”,不是指不争夺利益,而是指不做口舌之争,同时更是指虚怀若谷,不...就应。
完成《老子三章》简要分析老子所主张的“不争”处世态度在当...
老子“不争”的态度在当今社会是不能够实现的。因为竞争是当今社会中处处存在的一种比较竞争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它能够促进当今社会经济的发。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达的意思是滋养万物,奉献不求回报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原文】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具体来。
上善若水中老子阐述了什么为人处世的哲学和人生态度?
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善于使万物获益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安处于...语。
《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
而不争,争就是争利益,所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帮助别人而不要求回报。但是老子认为这还不够。老子接下去说,处众人之所恶。有一句话叫人往高处走,。
道德经教人谦虚的语句?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今译:……不自...”。
上善若水八个品德?
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一曰守拙。水乃万物之源,论功勋当得起颂辞千篇、丰碑万座。
道德经上善若水水的八种特性?
德:流水孕育万物而不妄为,是孕育个人成就之源。义:水的流动虽然看起来曲折,但其背后遵循着一定的规律。道: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没有穷尽,就像道一样,...德。
如何理解道家的自然无为,柔弱不争的人生哲学?
自然无为,柔弱不争前半句我可以给你解释,后半句我从来没听到过是属于道家学说的自然无为,自然是指的顺应道,道法自然,人是相当渺小的,但人又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