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解散湘军为什么不怕朝廷过河拆桥呢 事实证明他们确实不敢这么做

曾国藩解散湘军为什么不怕朝廷过河拆桥呢 事实证明他们确实不敢这么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758 更新时间:2023/12/31 12:51:19

曾国藩解散湘军不怕过河拆桥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曾国藩解散湘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历史上的将领们,在把军队招募起来,为朝廷建立了大功劳后,很少有像曾国藩那样,主动把军队解散了的。

(曾国藩)

这些将领们不愿意解散军队,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想手握兵权,继续有所作为。毕竟皇权并不真是什么“上天给予”的,而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别人能当皇帝,只要自己的实力足够,也可以当皇帝。二是自己也想当一个的忠臣,忠于皇帝,不让皇帝烦心。但是自古以来,皇帝都喜欢搞过河拆桥的事。他们因为忌惮功臣,所以总要找个理由,把功臣给干掉。功臣要想保住小命,手中必须要有兵有权。

但无论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将领抱着兵权死死不放,最终的结果便是,战争又将再一次打起来,直到一方彻底消灭另一方,兵权完全掌握在胜利者手里为止。或者从此引发天下大乱,同时开始又一轮更加残酷的厮杀。

但是曾国藩在攻下天京以后,他却主动解散湘军,至少把大部分人遣散回乡。

那么,曾国藩为什么要丢掉兵权呢?就算他没有想拥兵自大的想法,难道他不害怕被过河拆桥吗?

当然了,我们知道,曾国藩解散了队伍,主动丢掉兵权,但是他并没有被过河拆桥,反而过得有滋有味,并未受任何打击。

曾国藩反其道而行之,没有像古代将领那样,死死抱住兵权不放,为什么他竟然能获得善终呢?

(慈禧)

我认为,曾国藩能实现这样的奇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慈禧想用汉人大臣取代满人大臣。

慈禧是通过政变上台的。同时她是在以奕为代表的皇室成员的支持下上台的。虽然她把顾命八大臣给打下去了。但是她又将面临着皇室成员的威胁。

古代上位的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一般的做法是,重用自己的娘家人。包括东汉那些掌权的太后们,甚至也包括武则天。他们利用娘家人,来打压皇室和朝中大臣。但是慈禧想依靠这个是办不到的,因为她娘家人并没有什么厉害的,没有可以在朝中掌权的人物,所以这条路就断了。

但是慈禧太后又不能不培置自己的势力,这时候,她看到了汉人大臣在抗击太平军中,所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想把这些汉人大臣们提拔起来,用他们对抗满人大臣。并与皇室成员奕等人抗衡。

正因为如此,所以曾国藩等湘军将领,就没有受到打击。

其二,曾国藩解散的只是兵勇,将领们全都留下来了。

曾国藩当时把湘军中的兵勇给解散了,而将领们都留了下来,并被朝廷任命到各地去当官。这些人包括了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刘坤一等等重要大臣。他们后来都担任那各省的总督、巡抚,以及朝中重臣。据不完全统计,这样的人至少有二十多个。

可以说,这是曾国藩非常厉害的一个杀招。毕竟士兵们要想召集起来,其实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而一个重要的将领要培养起来,却非常不容易。曾国藩留下了将领,其实也就留下了湘军最重要的力量。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朝廷想要打击湘军将领,其实是有所忌惮的。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会担心这些湘军将领们联合起来,给自己制造麻烦。

(李鸿章)

其三,湘军看起来解散了,其实转换成了其他形式的军种。

曾国藩确实解散了湘军,但是汉人军种并没有消失,又出现了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等等。这些军队其实是湘军的一个变种。也就是说,看起来湘军解散了很多,力量减少了很多。但军队却以另外的形式存活了下来。这样一来,既不让朝廷忌惮,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实力。

其四,朝廷需要利用曾国藩及其他湘军将领们。

因为当时的清朝,不仅仅地方上起义不断,暴乱不断,外国列强也不断入侵。清朝当时的八旗军,包括绿营军,都早已失去了战斗力。要剿灭这些不断风起云涌的起义军,打击外国列强,还只能靠汉人军队。

所以,如果慈禧在这个时候过河拆桥,肯定就寒了所有汉军将领的心,汉军将领们将不再为朝廷服务。那样的话,真就天下大乱了,清政府也可能提早就完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湘军史》)

标签: 曾国藩湘军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史学界说的“六味地黄丸”到底是谁?他用这个昵称太合适不过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中宗,李显,历史解密

    今天看到一个梗“六味帝皇丸”的来历,颇觉好笑。大意是说最厉害的皇帝是谁,大家可能会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殊不知最正确的答案居然是唐中宗李显。为什么呢?大家仔细想一想可能觉得他的没有太过突出的功绩。但仔细看一看他的家庭关系,就会发现,他的父亲是唐高宗,弟弟是唐睿宗,儿子是唐少宗,侄子是唐玄宗李

  • 商鞅作为一个决策者 为何不留给自己后路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商鞅,秦国,历史解密

    商鞅变法,无疑是中国古代最成功的变法之一。但是,商鞅变法同时也是商鞅最大的失败。他虽然通过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但是当第二代君王秦惠王上台后,立刻就杀掉了他。那么,商鞅作为一个决策者,他在变法的时候,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呢?(商鞅剧照)一、留退路则改革无法成功。商鞅变法之所以能成功,就

  • 历史上最禽兽的王朝,宫女不穿衣服,美人被做成琵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齐,历史解密

    通常情况下,能够建立一代王朝的,家族中的人一定都具备一定的才干。不是头脑灵活,可以行军打仗,就是才华横溢,具备治理一方百姓的才能。或者睿智能干,用过过人的才干。历史上就有很多这样的家族势力团体,他们把控着这个国家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命脉。潜心地发展这个国家。比如说唐代的李氏家族、汉代的刘氏家族和三国时期

  • 张敖的小妾给刘邦生了孩子,那这个孩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一生共有八子。前两子皆是发迹前所生,长子叫刘肥,曹氏所生,次子叫刘盈,吕雉所生;其余各子都是发迹后所生,三子叫刘如意,戚夫人所生,四子叫刘恒,薄太后所生,五子、六子叫刘恢、刘友,史书上没有关于他们母亲的记载,七子叫刘长,是赵姬所生,八子叫刘建,母不详。刘邦的这八个儿子中,七子刘长的身

  • 中国历史传奇故事——三受降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受降城,历史解密

    三受降城是唐代中宗时期,张仁愿为防御突厥所建的三个城堡,即东受降城、西受降城、中受降城。三城的地理位置在今黄河河套以北一线:中受降城,南近朔方郡;西受降城,南近灵武郡;东受降城,南近榆林郡,三个城堡东西相联,彼此呼应。相距各四百余里,开拓唐境土地约三百里。此前唐与突厥是以黄河河曲为界,因开筑三受降城

  • 詹天佑的死因是什么 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晚清,詹天佑,历史解密

    提到詹天佑,人们就会想到他证明了中国人是有能力自己修建铁路的!然而,詹天佑59岁时候就去世了。那么,他是什么原因死的呢?原来是累死的。(詹天佑)1905年到1909年,为发展商业,清政府决定修筑京张铁路。詹天佑被派主持修路,先任总工程师兼会办,后升任总办兼总工程师。该路自北京至张家口,穿越军都山脉,

  • 胡惟庸被处死,事情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胡惟庸,明朝,历史解密

    大明洪武十三年,就是1380年,丞相胡惟庸忽然给朱元璋上了一封奏折,宣称他的家里涌出了一湾清泉,他说这是大明的祥瑞,所以要请朱元璋去家里观赏。朱元璋听后非常高兴,就携大臣前去观赏。不料走到西华门的时候,忽然从旁边冲出一个人,拦住了去路,在护卫的拳打脚踢下,他仍然不肯离去,他就是西华门宦官云奇,他一个

  • 秋审是什么?清朝的秋审有什么程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清朝,历史解密

    清代最高司法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地方上各种死刑犯按例每年都要上报刑部等待秋审判决。秋审这个词很多人都听说过,以符合“春生秋杀”的自然规律,是皇帝勾决人犯的重大政务活动。那么秋审到底是如何执行的呢?这里还是需要具体说一下的。秋审分地方和中央两级,地方的大致程序是:每年二月、三月,先由按察司拟定罪名,报

  • 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吕不韦曾留下三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吕不韦,战国,历史解密

    吕不韦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在古时候,商人是贱役,虽然富有家财万贯,但是社会地位近乎于零。古人推崇的是才能和武力,要么才能治国要么武能打仗。而商人,则是靠着投机取巧来获得一点财富,必然是受人鄙夷的。人的命,天注定,出身是没办法选择的。但是吕不韦却靠着一己之力,从一个低贱的商人,一步一步爬到了秦

  • 为了当皇帝,她蛰伏53年,就连其陵墓也无人敢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但有一个女子,她蛰伏了53年,最终做了皇帝,她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是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刚出生没多久,就被著名的相士袁天罡看出有帝王之相。在14岁的时候,入宫做了唐太宗的妃子,并赐号为“武媚”。唐太宗去世后,武则天就被唐高宗李治看上,被称了他的妃子。武则天并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