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禄山,为何敢在大唐盛世起兵造反?

安禄山,为何敢在大唐盛世起兵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432 更新时间:2023/12/11 2:48:53

首先要说明,别看安禄山造反的动静这么震撼,但对这事儿,他真没多少勇气。

你们不是说造反成功率百分百吗?这是要坑死我啊!

比如公元756年夏天时,洛阳都已是安禄山的囊中物,他还大模大样的在洛阳登了基,“大燕国”的国号都喊了出来。可一听说安史叛军在潼关外吃了憋,李光弼大军正直奔他的老窝范阳。刚过了把“皇帝瘾”的他,立刻吓得腿哆嗦,朝着部下破口大骂:“汝元向我道万全,必无所畏。今四边若此,赖郑、汴数州尚存,向西至关,一步不通,河北并已无矣,万全何在?更不须见我”——

所以,哪怕气焰最嚣张时,安禄山的造反成功信心,也是十分脆弱的。稍吃点亏,那就不留神就要崩。可既然这样,他为何还敢咬牙硬干,把这煌煌大唐打到水深火热呢?

第一个高调原因,就是他扯旗翻脸前,唐朝军事制度的槽点:

大唐军备“外重内轻”,十大节度使执掌精锐重兵,手握平卢河东范阳三镇节度使大权的安禄山,更拥有十八万大军,是唐朝中央军数量的一倍。而且早在天宝六年时,他就紧锣密鼓准备造反,连每次入朝,都要详细考察关中各地道路。其部队经过十多年经营,更是“禄山精兵,天下莫及”。等于是马刀早就磨的雪亮,就差朝唐朝狠砍下去。

而相对低调的,就是安禄山的部将们,那能跟安禄山比狂热的“积极性”。

别看当时是“盛唐”,但大唐的府兵制荡然无存,府兵制度下的武将待遇,也是名存实亡。以《资治通鉴》记载,那些士卒出身,靠军功拼杀出来的武将们,当时反而受尽权贵们的歧视。边镇的军将,也早已脱离了府兵系统管控,成了节度使的私人势力。放在安禄山的地盘里,安禄山本人,更被其麾下十八万大军视作衣食父母,

别说是扯旗造反前,哪怕在安史之乱已覆灭多年后,安禄山的牌位,依然被归顺唐朝的安史叛军将领田承嗣供进庙宇,享受了这些老部下兵将们二十多年的祭拜,直到唐代宗年间才被砸个稀巴烂。失败后都这么高人气,可以想象,在安禄山振臂一呼前,那支他苦心锤炼多年的叛军,是何等的死心塌地。如此“积极性”,当然撑起安禄山的胆气。

但最重要的原因,却还是大唐君臣的“神助攻”。

虽然后世的学者们,给安史之乱前的大唐,总结了种种毛病。但不争的事实是,当时的大唐王朝,并非是明末那样水深火热的衰世,相反一切看上去无比强大。单以军事说,就算安禄山能打又如何?唐朝仅在河西地区,就拥有精兵二十四万,且都是多年来吊打吐蕃的虎狼之师。而且看看地图部署就明白,安禄山若敢南下,李光弼郭子仪的朔方军就敢猛攻安禄山老窝,叫他进退不能!无论拼战场还是拼消耗,安禄山本没有胜算。

可就是大唐君臣的蠢操作,一次次给野心勃勃的安禄山,送上“胜利的曙光”。

打出“入朝讨杨国忠”的幌子,撕破脸发起叛乱。

且不说安禄山苦心经营那些年,奸臣李林甫对他的包庇纵容。踩掉李林甫上位的宰相杨国忠,这位安禄山的死敌,却是不停送大礼:为抢政绩发动对南诏的战争,反而瞎指挥打到全军覆没,活活报废了数万精兵。导致长安洛阳的防务一片真空。外加多年把持选官大权,一切金钱开道,长安各级衙门昏官扎堆。坑事坑到这地步,偏还要揪着安禄山恶治。反而被胆肥的安禄山,直接拿着当招牌,

可笑的是,就在河北前线打成一锅粥时,杨国忠还在不停给唐玄宗灌迷魂汤:皇皇上您放心,不出十来天,安禄山的部下就会把安禄山捆了来见您——那边都亮刀子了,他还在做春秋大梦,如此猪对手,怎能不叫“信心不足”的安禄山,不停的打鸡血,一口气席卷中原。

但比杨国忠更蠢的,却是他的“上级”:唐玄宗李隆基

身为一位开创“开元盛世”的铁腕帝王,“安史之乱”前的唐玄宗,更生动诠释了“权力让人变傻”。

安禄山的壮大,本身就是唐玄宗昏聩执政的结果,但猛醒过来的唐玄宗,也一度开始了冷静的应对。全速转动的大唐国家机器迸发出强大的威力:打到756年时,唐军已经稳守住了潼关,李光弼郭子仪的朔方精锐,正朝着安禄山的河北老窝猛打,气焰熏陶的安史叛军,眼看就要被瓮中捉鳖。

凭着强大的国家实力和正确应对,养虎遗患导致的安史之乱,原本可以在一年多时间里迅速平定。大

这惨淡局势,才叫安禄山信心崩塌,发出“万全何在”的悲叹。这不是他过度悲观,这就是安史叛军当时的无解死境:唐别说“由盛转衰”,延续盛唐辉煌,也绝不是什么高难度。

但就是这个历史关口,短暂英明的唐玄宗,却再次私心作祟。只因怀疑驻守潼关的哥舒翰“不忠”,就不顾战场局势,死催哥舒翰决战,终于把原本赢定的大唐潼关守军,活活送进安禄山的口袋,然后潼关失守,长安沦陷,唐玄宗仓皇跑路,安史之乱,终于从覆灭在即,变成横扫半壁山河的战祸,盛唐时代,就此终结。

不是安禄山有多么坚定的“勇气”,而是唐王朝一次次昏聩的应对,不断在他最崩溃的时候,给他勇气!

可以说,

一个表面强大,其实严重逆淘汰且战略昏聩的团队,会“作”出怎样的灾难。唐玄宗君臣的作死过程,就是生动说明。

标签: 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时候根本没有钟表看时间 古人是如何分辨时间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人,时间,历史解密

    现代社会的人生活过得都十分的快,每天都过得很紧凑,好像每一分和每一秒都很重要,必须抓在手里,但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有钟表,我们可以记录时间的流失。可是在古代的时候根本没有钟表,钟表是近代才发明出来的,那么古代的人他们又是用什么东西来记录每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话题。古时候没有钟表,古人

  • 刘禅给蜀汉五虎上将封的“谥号”,背后有何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禅,三国,历史解密

    民间出现了许多与刘禅很傻相关的俗语,像什么“扶不起墙的阿斗”之类,正是由于这些俗语的广泛传播,硬是让那一些不识字的小孩都知道阿斗很傻,然而刘禅真的很傻吗?如果我们有仔细注意他给蜀汉五虎上将封的“谥号”,就能够知道并非如此,只能感慨一句是他隐藏得太深。蜀汉的五虎上将是刘备仗以威震天下的五员虎将,每一位

  • 建文帝最信任的大将是谁?为什么会成为朱棣的大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建文帝,明朝,历史解密

    明成祖朱棣靠着起兵造反当上皇帝,他在称帝之后却封了建文帝的心腹大将李景隆为第一大功臣,他为何这样做呢?李景隆是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自幼喜读兵书,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看重。建文帝登基后,李景隆也深受建文帝的信任。建文帝登基几个月后,就开始考虑怎样增强自己的权力而同时削弱诸各个诸侯王的

  • 张山雷有哪些著作理论?关于他的轶事典故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山雷,清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张山雷禀赋聪明,自幼好学,曾精研文学,博学多闻。后因母病开始学医,先后随当地老中医俞德琈、侯春林及吴门黄醴泉诸先生学习内科,后又随朱阆仙学习外科。数年后,学业大进,不少亲友邻居请其诊病,均能应手取效。鉴于当时西方医学的传入,中医日受排挤。因此,自出家资,筹设中医学校于黄墙村家塾,拟定教学计划,编纂讲

  • 历史上有哪些开国皇帝没有子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郭威,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在中国封建王朝史上,一共有两位开国皇帝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子嗣继承皇位。他们分别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南宋开国皇帝赵构。他们两人并非没有生育能力,而是因为各种原因,子嗣都先于他们死亡,故而导致他们去世前后,出现严重的皇位继承人危机。那么,他们是如何选择自己的继承人的?郭威出生于904年,字

  • 河西走廊到底有多重要?汉武帝耗尽国力也要拿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武帝,汉朝,历史解密

    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只有在没有她的时候,才会凸显。中原王朝第一次完全占有河西走廊,是在公元前121年。这一年,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过河西之战,以伤亡3000人的代价,歼灭匈奴30000人。这场惨败让匈奴人发出悲鸣:“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在此之前,汉朝

  • 武则天为何那么长寿?一块石碑泄露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唐朝,历史解密

    提到武则天,或许在很多读者的印象里,她只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但其实她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长寿老人。(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去世的时候82岁。虽然82岁的老人在现代比比皆是,但您要知道

  • 汉朝宗室刘裕建立新朝,为什么不沿袭“汉”为国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北朝,刘裕,历史解密

    汉朝宗室刘裕建立新朝,为什么不沿袭“汉”为国号?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想必大家都知道,汉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几个朝代之一。尤其是汉武帝时期,更是打得匈奴远遁,万邦臣服。后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口号更是响彻海内外,所以后世立国者都愿意和汉朝扯上点关系。如蜀汉的刘备、汉赵的刘渊、成汉的李特、后

  • 发达国家是根据什么来评测的?为什么有的国家发展指数高却不是发达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发达国家,美国,历史解密

    综合HDI VH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指数极高的国家;WB HIE 世界银行高收入经济体;IMF AE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达经济体;CIA AE 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发达经济体,根据这些标准,全球的发达经济体共33个,其中发达国家31个,分别为:欧洲: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 澶渊之盟签订之后 为何辽国没有趁机吞并西夏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辽国,西夏,历史解密

    辽国之所以没有吞并西夏,主要在于“澶渊之盟”后“汉化”很成功,其农业经济已经占据很大份额,其精神也已经日渐“宋朝化”(享乐贪腐内斗、战斗力意志开始薄弱)。再加上西夏适时妥协,辽国失去对西部安全地担忧。最后,西夏的军事实力并不弱。盈亏相较,辽国也就不再执着于灭夏。(1)辽国汉化在萧太后和韩德让开始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