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庆历新政的起因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北宋庆历新政主要内容是什么?结果怎样?“庆历新政”是一场由范仲淹、富弼等主导的以整顿吏治为核心,意在限制冗官,提高官员办事效率,及发展农业,增加赋税,藉以达到节省国家开支,缓解国家财政...【北宋年间“庆历新政”是怎么回事?“元佑更化”又是怎么回...北宋年间“庆历新政”是怎么回事?“元佑更化”又是怎么回事?登录注册?题目北宋年间“庆历新政”是怎么回事?“元佑更化”又是怎么回事?作
中国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社会危机日益严重。众大臣上书改革,庆历新政由此而来。但是总有一件事情是推动庆历新政开始的导火索,所以庆历新政的起因到底是什么呢?
庆历新政的起因
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人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今银川),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次年,为逼迫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李元昊率兵进犯北宋边境,于三川口大败宋兵(三川口之战),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
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震惊。康定二年(1041年),李元昊进兵渭州(今甘肃平凉),韩琦派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出击,于好水川遇伏被围,任福等十六名将领阵亡,折兵万余(好水川之战)。
庆历二年(1042年)闰九月,李元昊分兵两路,再次大举攻宋。进抵定川寨,宋夏会战,宋军大败,大将葛怀敏与部将等16人战死,丧师9400余人(定川寨之战)。李元昊获胜后,挥师南下,进逼潘原,关中震动。
澶渊之盟后,一直相安无事的契丹也于1042年遣使求关南之地,并且“聚兵幽燕,声言南下”。最终,宋仁宗遣富弼为使,“岁增银、绢各十万匹、两”才得以解决。
激烈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震动了宋廷,多年沉闷的政治空气开始变得活跃起来。欧阳修上书要求改革吏治,尹洙在上书中指出“因循不改,弊坏日甚”。宋仁宗在改革呼声的推动下,“遂欲更天下弊事”。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总算开始行动了。
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正如欧阳修所说“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范仲淹的改革,是在北宋初的小康局面已经逆转恶化的时期中产生的。
其时,冗官、冗兵、冗费严重,贫弱局面已经形成,统治危机日趋恶化。
仁宗即位元年,土地兼并现象更加严重,农民大量逃亡,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如一伙”。甚至京畿开封府所属各县,也有盗寇出没。
当时,已有一些官员感到危机的严重,富弼就曾说:“自此以往,只忧转炽,若不早为提备,事未可知!”
关于“庆历新政的起因”的问题
北宋庆历新政主要内容是什么?结果怎样?
“庆历新政”是一场由范仲淹、富弼等主导的以整顿吏治为核心,意在限制冗官,提高官员办事效率,及发展农业,增加赋税,藉以达到节省国家开支,缓解国家财政...
【北宋年间“庆历新政”是怎么回事?“元佑更化”又是怎么回...
北宋年间“庆历新政”是怎么回事?“元佑更化”又是怎么回事?登录注册?题目北宋年间“庆历新政”是怎么回事?“元佑更化”又是怎么回事?作业帮用户2017-10-。
“庆历新政”之所以把整顿吏治作为中心环节,其原因是()A.“...
“庆历新政”之所以把整顿吏治作为中心环节,其原因是()A.“。
庆历新政为什么是王安石变法的序幕?
庆历新政中国宋代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
范仲淹庆历新政有何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中国宋代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富弼、韩。
谁与富弼欧阳修共同推行庆历新政?
主要人物还有韩琦、范仲淹,次要人物有蔡襄、王素、余靖等。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范仲淹向仁。
北宋中期的庆历新政改革为何会惨遭失败?
庆历新政,是指中国北宋宋仁宗在庆历(1041年—1048年)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期,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庆历。
我国历法史上的四次重大改革分别是?
措施包括:(1)改革生产关系,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2)限制贵族特权,如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3)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而在调整中照顾农民利益,如商鞅...
北宋庆历三年谁与欧阳修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
北宋庆历三年范仲淹、富弼与欧阳修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庆历新政”,为何被宋仁宗抛弃?
接连触碰底线的改革注定失败公元1046年,范仲淹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因推行“庆政新政”共同被贬谪的知交好友们共勉互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