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最后一次早朝:大臣们干脆不跪拜,隆裕太后大哭祖宗

清朝最后一次早朝:大臣们干脆不跪拜,隆裕太后大哭祖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972 更新时间:2023/12/13 18:55:15

[摘要]:清朝最后一次早朝:大臣们干脆不跪拜,隆裕太后大哭祖宗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清朝最后一次早朝,大臣们不再三叩九拜,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1912年2月12日,对于已经风雨飘摇的大清朝来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天。清晨的早朝向往常一样在紫禁城举行,只不过以往俯首称臣的一众大臣们没有向往日一样三拜九叩。末代太后隆裕为何会在辛亥革命后第二年就身亡?末代太后隆裕,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慈禧太后亲弟弟桂祥的女儿,是光绪帝的姑舅亲关系的亲表姐(光绪是慈禧太后亲妹妹的女儿,隆裕是慈禧弟弟家女儿)

公元1912年2月12日,也就是宣统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养心殿里举行了清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朝见仪式。

这一次,袁世凯照旧称病不入朝,只是委派了外交大臣胡惟德作为自己的代表,让他领着民政大臣赵秉钧、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谭学衡、司法大臣沈家本、邮传大臣梁士诒、度支大臣绍英、工商大臣熙彦、理藩大臣达寿等前去朝见。

这些大臣,也可以说是清王朝的最后一班大臣,这一天仍旧像以往一样,头戴翎顶,衣冠楚楚,冠带一新,他们一大早就来到乾清宫东南角上的廊子里候旨。

当时的空气颇为沉闷,气温又是如此之低,各人捧着热气腾腾的盖碗茶,一个个都不说话,低着头各想各的心思。

透过氤氲的茶气,还是可以看出各人在表情上的不同:

胡惟德、赵秉钧、梁士诒三个人平静中略带喜色,似乎急不可待;

绍英、熙彦、达寿三人面有愤色,却又无可奈何;

王士珍、谭学衡两人一副怅然若失的模样,仿佛在为得而复失的高级职位而惋惜;

而司法大臣沈家本表情冷漠,似乎这这一切都不关他的事,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

这时,一个小太监的通报声打破了尴尬的沉默:“太后已到,请各位大臣上殿!”

大臣们听后纷纷起身,他们习惯性的整了整冠帽朝服,随后由胡惟德领着,一起向养心殿走去。

等到了大殿后,大臣们发现宝座上空无一人,唯有内务府大臣世续和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早早的在殿中等候。

那些带刀的侍卫倒像往常一样站在那里,依旧是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

片刻之后,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声:“太后驾到!”

各大臣齐齐转身,只见隆裕太后在两个太监的引领下,牵着六岁的小皇帝溥仪进了殿,慢慢的走向了宝座。

因为这一次是最后一次朝见,也就不按以前的规矩,隆裕太后也不用垂帘,大臣们也不必向皇帝三叩九拜,只是由胡惟德领着向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三鞠躬,就算是给太后和皇上行大礼了。

待隆裕太后和小皇帝在宝座上坐定后,胡惟德上前奏:“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因病不能上朝,特委托臣等前来向皇上和皇太后请安。”

隆裕太后听后点点头,说:“袁世凯为国家鞠躬尽瘁,为皇室也出了不少力。他能为皇室争取到如此的优待条件,也实在不容易。今天我就按照南北议和的条件,颁布诏书,实行退位,让袁世凯去做好善后事宜。”

说到“退位”二字,隆裕太后还是忍不住眼圈一红,几乎又要掉下泪来。

底下的那些大臣们见了,也是心有戚戚,但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一群人只是局促站在那里,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尴尬异常。

好在这时御前太监将早已准备好的退位诏书捧至御案,隆裕太后拿起诏书看了数行,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她也顾不得太后的体面,终于当众抽泣起来。

隆裕太后满怀悲痛,心想祖宗这二百六十多年的江山,最终在自己手里断送,日后如何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

想到这里,隆裕太后由抽泣变成嚎啕大哭,嘴里还喊着:“祖宗啊祖宗……”

看到这里,底下的大臣们也被感染,好几个人开始用朝服的袖子抹泪。

作为领班大臣的胡惟德干哭了几声,见大家老这么惺惺作态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只好假装哽咽的对已经哭得死去活来的隆裕太后说:

“太后,如今大局已经如此,还望太后保重。太后英明睿智,顾全天下百姓,保全皇室上下,臣等深感太后恩德,一定不会辜负太后和百姓的期望。如今优待条件已定,还请太后放宽心,安心退养。”

隆裕太后听到这里,反而哭得更加伤心了,她将退位诏书紧紧的攥在手里,泪珠儿几乎就要把诏书给打湿。

赵秉钧几个人见了不免有点着急,他们连连向胡惟德使眼色,让他赶紧的把诏书要回来。

胡惟德很是为难,只得用眼神一个劲的瞟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和内务府大臣世续,想请这两位资深大臣想想办法,可这两位对南北和议一向就持反对意见,他俩非但不肯出头,反而扭过头去,装作没看见。

这时,胡惟德想起他袖里还有一份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发来的电报,于是急忙从袖中取出,故作惊慌的奏道:

“太后,你先别哭,我这里还有南方革命党发来的一份紧急电文,要向太后奏报!”

隆裕太后一听“革命党”这三个字,忍不住又打了个冷战,慌忙止住哭声,她带着哭腔问:“电报里说什么,是不是革命党又要变卦?”

胡惟德见“革命党”起了作用,他心里一乐,便故作镇静展开电报念道:“万急。南方伍廷芳代表电:今日经参议院同意,如15日下午12点之前清帝不逊位,则收回优待条件。此布,即转北京。”

隆裕太后听后也顾不上抹泪了,便慌忙将退位诏书交出,命世续和徐世昌赶紧用御玺用印,生怕晚了真的要收回优待条件。

等盖好印后,胡惟德捧起清帝退位诏书,大声念道:“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遴员与民军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

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高辍于途,士露于野。

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

予亦何恶因一姓之尊荣,拂万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袁世凯前经咨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内欠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在念完诏书后,清王朝最后一次朝见仪式便宣告结束,胡惟德拿着诏书,领着各大臣向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再次三鞠躬,随后便退出殿外,从此就不再是清朝的大臣了。

隆裕太后愣愣的看着这些人走出殿外,而身边的小皇帝溥仪仍旧像往常一样懵懵懂懂的,他哪里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等大家都走了后,溥仪便也要急着跳下宝座,想走出这阴森的大殿出去玩耍。

隆裕太后见后,急忙将小皇帝抱下,不料刚才哭得过于伤心,两人差点摔倒在地,好在太监们急忙赶过来扶住。

在太监们的扶掖着,隆裕太后和小皇帝溥仪随后怆然还宫。

千秋万代终是梦,俱往矣,换了人间。

清朝二百六十八年,入关后从摄政王多尔衮定都燕京开基,最后也是以摄政王结束,莫非也是天数所致。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因痰症发作而去世,当时离清帝退位仅一年零十天。

隆裕太后弥留之际,对七岁的溥仪说:

“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故茫然不知也”,随后,又对旁边侍立的太保世续说:

“孤儿寡母,千古伤心”,其语凄惨悲凉,为世人所知。

在隆裕太后去世后,民国政府给予了隆重的礼遇,大总统袁世凯通令全国下半旗一天,文武官员服丧二十七天,全体国务员前去致祭,袁本人还亲自在衣袖上缠了黑纱,以示哀悼。

随后,袁世凯又安排在太和殿举行了国民哀悼大会,由参议长吴景濂主祭。

就连当时已经退隐青岛的徐世昌,也拖着条小辫子赶来祭奠。

民国各方人士对隆裕太后丧礼的礼遇,让满族亲贵和前朝遗老们感到十分兴奋,在这十几天里,这些人重新换上前朝袍褂,并时常聚在一起议论复辟大业的可能性。

譬如末代皇帝溥仪就在《我的前半生》中记叙了这些人的对话:

“大总统常说办‘共和办得怎样,既然是办,那就是试行的意思”;

“不错,我早说过,那个优待条件里辞位的‘辞字有意思……为什么不用退位、逊位,袁宫保(世凯)单要写成个辞位呢?辞者,暂别之谓也。”

当年冬天,在光绪皇帝和隆裕太后奉安之际(即将两人遗体合葬入崇陵),这股复辟潜流达到了高潮。

在梁各庄的灵棚里,遗老们就演出了这样一出活剧。活剧的两位主角,一个是前清进士、原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幕僚、广东宣慰使梁鼎芬(后成为溥仪的师傅),另一位则是前学部副大臣兼京师大学堂总监督、自命“孤臣”的劳乃宣。

这两人正好哀号间,突然看到国务总理赵秉钧带领国务员前来致祭,赵秉钧来了之后还先脱下民国大礼服,换上清朝素袍褂,行三跪九叩大礼。

梁鼎芬见后十分兴奋,也不知道那根筋搭错了,他突然跑到一个没有穿清朝袍褂的国务员面前,指着鼻子大骂:“你是谁?你是哪国人?”

被梁鼎芬骂的人是谁呢?原来是前山东巡抚、现民国政府的外交总长孙宝琦(孙宝琦的父亲孙诒经被遗老们视为同治光绪年间的名臣之一)。

孙宝琦也被这个老朋友骂得莫名其妙,正当他发愣间,梁鼎芬的手指头哆嗦着,指着孙宝琦大骂道:

“你忘了你是孙诒经的儿子!你做过大清的官,今天穿着这身衣服,行这样的礼,来见先帝先后,你有廉耻吗?你……是个什么东西!?”

正当周围的人一片愕然时,劳乃宣赶来帮腔,说:

“骂得好!你是个什么东西?

梁鼎芬和劳乃宣的一唱一和,把更多的人招来,孙宝琦尴尬之余,低着头连说:

“不错,不错,我不是东西,我不是东西!

隆裕太后辞去皇位,于民有利,于国有功,加上其夫光绪皇帝为人所同情,她在丧后有如此待遇,倒也还算说得过去。

关于“清朝最后一次早朝:大臣们干脆不跪拜,隆裕太后大哭祖宗”的问题

清朝最后一次早朝,大臣们不再三叩九拜,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1912年2月12日,对于已经风雨飘摇的大清朝来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天。清晨的早朝向往常一样在紫禁城举行,只不过以往俯首称臣的一众大臣们没有向往日一样三拜九叩。

末代太后隆裕为何会在辛亥革命后第二年就身亡?

末代太后隆裕,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慈禧太后亲弟弟桂祥的女儿,是光绪帝的姑舅亲关系的亲表姐(光绪是慈禧太后亲妹妹的女儿,隆裕是慈禧弟弟家女儿),隆裕小名...宣。

大清朝是如何度过最后一天的?

清朝的最后一天是整个清朝皇室最痛苦难过的一天,不过整个清朝最难过的人不是清末帝溥仪而是清朝最后的太后隆裕太后。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举行了最后一次朝会,。

清朝的陵寝还有哪些未被打开?

清朝一共出现过12位皇帝,有人至今安睡,有人却被盗墓贼拖拽丢弃!1:努尔哈赤,在位11年,享年68岁努尔哈赤于嘉靖38年出生,天命11年去世,享年68岁。努尔哈...后来。

清朝最后三位皇帝都断子绝孙,为何晚清皇室生育能力如此之低?

小雪微鉴:清朝最后三位皇帝都断子绝孙,为何晚清皇室生育能力如此之低?提问的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这和生育能力有什么关系,楼主可能是没有看过历史的无知草莽...

光绪皇帝实行百日维新,真正触怒慈禧太后的导火索是什么?

真正触动慈禧太后的,是康有为等人策划了“围园杀后”计划。但是,该计划被袁世凯告密。结果导致光绪被囚,“戊戌六君子”被害。1898年9月18日晚,谭嗣同在华法...

清朝有多少个铁帽子王?

都知道清朝有铁帽子王,但是真要说一说铁帽子王有多铁和其他亲王有何区别,恐怕没多少人能说得清楚,下面就来说一说清朝的历史上有多少铁帽子王,还有铁帽子王有...

慈禧逃亡时,遇到过哪些尴尬的事情?

讲一个慈禧太后西逃时,无意间吃尿脬熬的肉汤,而且还吃得津津有味的尴尬事。话说慈禧西逃时,有一天下午来到了河北境内的一个小村子。赶了一天的路程,慈禧已...

朱高炽的皇后张氏为何被赞誉为“女中舜”?

张氏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一步步从燕世子妃、太子妃、皇后、皇太后、升到太皇太后,别的不说,单说她的这种资历就足够吓人,但她一直保...

辛亥革命的五个拐点?

辛亥革命的第一个拐点,出现在1908年11月14日下午。这天的下午,38岁的光绪皇帝暴死。20个小时之后,73岁的西太后在匆忙决定了帝国的接班人,出自她妹妹家族的三。

标签: 光绪清朝辛亥革命

更多文章

  • 世界战争史上最牛逼简洁的战书“尔要战,便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免战牌,成吉思汗,李白

    [摘要]:世界战争史上最牛逼简洁的战书“尔要战,便战”是一段元朝历史的历史,二战中,第一个正式向我国宣战的是哪个国家?二战中到底哪个国家最先对我们宣战的呢?大家一看这个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日本帝国主义了。可是日本从发起侵略战争到最终投降,都没有对我们宣战。二战中对。古时打仗一方高挂免战牌就可以坚

  • 蒙古帝国征服东亚时用了多少汉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帝国,成吉思汗,蒙古

    [摘要]:蒙古帝国征服东亚时用了多少汉军?是一段元朝历史的历史,成吉思汗都统治过哪些国家?自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到1279年忽必烈灭掉南宋,在70年的时间里蒙古帝国不断地扩张,经过三次西征,蒙古帝国征服了东亚、中亚、中东、西亚、东欧等地辽阔。成吉思汗时期的国土面积到底是多少?我们都知道,成

  • 1368年9月14日 蒙元灭亡,元顺帝北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元朝,明朝,蒙古

    [摘要]:1368年9月14日蒙元灭亡,元顺帝北逃是一段元朝历史的历史,元朝最后一年?1368年元朝灭亡;1389年北元灭亡。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13。元朝是哪一年灭亡的?1368年八月元大

  • 清朝官服图案级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图案,官服,清朝

    [摘要]:清朝官服图案级别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如何从官服图案看出清朝官员级别?大家在看关于清朝时期电视剧的时候,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清朝官服看上去千篇一律,但官服上的图案却各有不同。有的人官服上的图案是飞禽,有的人官。清朝朝服图案等级?除了少数宗室成员以及获得爵位的高官外,绝大部分清朝官员的补服

  • 赵孟頫楷书,赵孟頫精品小楷《闲邪公家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书法,楷书,聊城

    [摘要]:赵孟頫楷书,赵孟頫精品小楷《闲邪公家传》是一段元朝历史的历史,“楷书四大家”里面,谁的楷书写得最好,赵孟頫的书法怎么样?哪家楷书最好,这个问题有些笼统,谈到最好那就和书法欣赏能力有关了,因此笔画,结构,风格,行气可以说是判断书法的基夲要素,缺一不可,自知功夫浅,不妄谈谁...如果。聊城书法

  • 中国历史上一生当过2次皇帝的6个牛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上,汉武帝,皇帝

    [摘要]:中国历史上一生当过2次皇帝的6个牛人是一段元朝历史的历史,历史上有没有重名的两个人,而且两个人还很厉害的?一,韩信1,最有名的是“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约前231年-前196年),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两。中国历史上文武双全

  • 古代和亲政策的由来?元朝联姻的政治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皇帝,高丽

    [摘要]:古代和亲政策的由来?元朝联姻的政治目的是什么?是一段元朝历史的历史,在古代,为什么封建王朝实行和亲制度,来换取国家安定?在《甄嬛传》当中,皇帝将自己的妹妹朝瑰公主远嫁到准噶尔和亲,沈眉庄说“年羹尧不是英勇善战么,怎么不派他去”。甄嬛坦言:“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清。历史上与少数

  • 楷书四大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柳公权,楷书

    [摘要]:楷书四大家是一段元朝历史的历史,并称为楷书四大家的都有谁并称为“楷书四大家”的除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还有赵孟頫。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吴兴人。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楷书四大家都是谁?楷书四大家: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

  • 唐寅《漫兴墨迹》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台北,故宫,桃花

    [摘要]:唐寅《漫兴墨迹》欣赏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唐伯虎存世的画有多少?唐伯虎的画存世量有16幅之多:《山路松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江南农事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双松飞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金阊别意图》,台北...唐伯虎有几件存世真迹?同时参合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

  • 八卦史记之三:中国最早的四大恶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冤案,奸臣

    [摘要]:八卦史记之三:中国最早的四大恶人是一段上古时代的历史,三国时代四大恶人都有谁?善恶之分,美丑之辨,不在乎于表,孔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知于天”。一代高僧弘一法师说:“我不知何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知何为小人,但每...笮融。四大凶兽的故事?四凶,中国神话传说中由上古时代的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