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执行死刑很慎重:隋唐时要三次请示皇帝是一段隋朝历史的历史,...即死刑执行前应向皇帝请示三次的规定,但他认为并没有解决...(15分)(1)立法力求宽简;法令要力求稳定;对死刑严肃慎重。(2点4分,3点5分)(2)原因:吸取隋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唐初政治上需要稳定,。为什么古代被皇帝赐死还要谢恩?在过去,一个人如果被皇帝赐死,据说还要向皇帝谢恩,真的是这样吗?被杀了还要要感谢?为什么呢?我想这个事应该是真的,但主要是对犯
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确立于北魏,定型于隋唐。隋朝时,刑前要三次奏请皇帝。因每起死刑案件要复奏三次,故称“三复奏”。《隋书·刑法志》载:“开皇十五制:死罪者,三奏而后决。”司法官员不奏而擅刑者,要受刑事处罚。
(古代绞刑(清代绘))
死刑是剥夺受刑人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由于死刑的严厉性和它的不可挽回性,凡属法制文明的国度,对死刑的适用都极为慎重。在现代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拥有死刑复核权。那么在中国古代,被判了死刑是否可以得到复核呢?中国古代法律对于刑罚执行也有严密的制度规定。至少从汉朝开始,死刑判决都要经过皇帝的批准才可执行,即所谓“报囚”。
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包括死刑复核和死刑复奏。死刑复核是指对那些拟判定为死刑的案件,先由国家有关部门复查,然后,在最终定判之前报请皇帝裁定。而死刑复奏则是指对已判定死刑的案件,在行刑之前必须再次奏请皇帝进行核准。
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确立于北魏,定型于隋唐,完善于明清。在汉代,死刑复核制度处于萌芽阶段,是皇帝为了慎重决定高官的生死才出现的。只有年薪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处死前才需要皇帝复核。
因此,汉代的死刑复核制度,只适用于小范围内,仅是对部分案件进行复核,并没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死刑案件都普遍适用。在汉代,死刑能否得到复核,需要看官员的品级。
魏晋南北朝,死刑复核制逐步确立。《魏书》记载:“当死者,部案奏闻。以死不可复生,俱监官不能平,狱成皆呈,帝亲临问,无异辞怨言乃绝之。诸州国之大辟,皆先漱报,乃施行。”
到隋朝时,死刑三复奏制度才正式确立,刑前要三次奏请皇帝。因每起死刑案件要复奏三次,故称“三复奏”。《隋书·刑法志》载:“开皇十五制:死罪者,三奏而后决。”即通过三次奏请才能决定是否最终处以死刑。
到唐朝时,唐太宗完善了这一制度,规定了“三复奏”和“五复奏”两种,即地方的死刑案件适用“三复奏”,京师的死刑案件适用“五复奏”。司法官员不奏而擅刑者,要受刑事处罚。《唐六典·刑部》记载,对刑杀之人,死前一天允许复奏两次,执行死刑当日仍可复奏一次,尽量避免错杀无辜。
后来,唐太宗为了避免错杀人,又将行刑前的“三复奏”更改为“五复奏”,即决前一天两复奏,决日当天三复奏。但因古代交通不够发达,地方离京城远近不一,都实施“五复奏”不太现实,于是唐太宗又规定地方适用三复奏,京师实行五复奏。
但对犯有“恶逆”(即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以上罪者,以及身为贱民的部曲、奴婢犯杀主人罪者,则实行一复奏后,就可动用死刑。唐朝确立的死刑复核制度,一直为后来的历朝历代所用。
明清时期的死刑,分为立决(立即执行)和秋后决(秋后执行)两种形式。清律称前者为“斩立决”、“绞立决”,后者为“斩监候”、“绞监候”。凡是性质特别严重的死刑案件,如谋反、大逆、谋叛及杀人、强盗罪中之严重者,要立决,一般死刑则待秋后决。
这两种死刑都要经过中央司法机关和皇帝的审核批准。对于立决的死刑案件,一般先经刑部审定,都察院参核,再送大理寺审允,而后三法司会奏皇帝最后核准。对于秋后处决的死刑案件,明朝建立了朝审制度加以审核。朝审是天顺二年下诏,三年开始实行,且从此“永为定例”,“每岁霜降后”进行,“历朝遵行”,所以史称“朝审始于天顺三年”,成为对秋后处决重囚法定的每年必行的制度。
清朝在明代的基础上实行秋审和朝审两种复核制度,凡斩监候和绞监候的案件,都要经过秋审、朝审。秋审是审核地方各省所判的监候案件,朝审是审核刑部所判的监候案件。
关于“古代执行死刑很慎重:隋唐时要三次请示皇帝”的问题
...即死刑执行前应向皇帝请示三次的规定,但他认为并没有解决...
(15分)(1)立法力求宽简;法令要力求稳定;对死刑严肃慎重。(2点4分,3点5分)(2)原因:吸取隋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唐初政治上需要稳定,。
为什么古代被皇帝赐死还要谢恩?
在过去,一个人如果被皇帝赐死,据说还要向皇帝谢恩,真的是这样吗?被杀了还要要感谢?为什么呢?我想这个事应该是真的,但主要是对犯罪的官员而言,就是说在...但是,。
如何看待唐太宗的纵囚事件?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聊一聊唐太宗。唐太宗纵囚一案是中国司法史上的一个代表性的事件,至今仍然经常被拿出来做案例的。为什么说唐太宗是“千古一帝”呢,咱们看。
唐僖宗的可悲的人生,竟然复盘唐玄宗覆辙,为何会流亡?
唐僖宗李儇“重走长征路”走上了瘾,第一次重复老祖宗唐玄宗的“革命路”,避难蜀地;第二次流亡跑到了凤翔。继唐玄宗、唐代宗后,成为第三位流亡的大唐皇帝。...不。
古代的地方官是如何去京城开会述职的?
在古代不是所有的地方官都有资格进京述职的。即便像那些有资格的封疆大吏要进京述职,也必须要有朝廷的旨意。朝廷不召,即便是封疆大吏随意进京,后果都不堪设...
为何说唐僖宗荒唐的“击球赌三川”是唐朝亡国的伏笔之一?
广明元年三月,大明宫的马球场内,少年天子唐僖宗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一场马球,当时的他是怎么也没有想到,看完这场比赛之后,自己的人设,在未来的历史书当中,便...以。
古今中外关于廉洁的故事
廉洁小故事“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
宋仁宗时期的殿试十道问题的含义是什么?
宋代科举制度基本上沿袭唐制,但是相比唐代录取率大大提高,对考中士子的待遇也空前提高,可谓“宠章殊异,历代所未有也”。而且殿试时,皇帝都会亲自出题,从诗...如。
古时能够“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真的存在吗?有何依据?
1.“尚方”也称“上方”,是专管供应制造皇帝所用器物的官属名。尚方剑本为斩马剑,非常锋利,可以断马,由于藏在尚方,便俗名为“尚方宝剑”,从汉代就已经开始...他。
唐朝才女鱼玄机是怎么死的?鱼玄机是因妒杀侍女绿翘而被处死刑吗?
所以按照“故杀罪”的判决,死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唐律疏议》中还有条规定,就是“良人殴伤杀他人部曲者,减凡人一等,奴婢又减一等。若故杀部曲者,绞;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