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本之争的历史影响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大礼仪之争和国本之争?嘉靖朝的“大礼仪之争”和万历朝的“国本之争”,是士大夫们为了维护礼制而做出的极力斗争,虽然封建礼制在今天看来是一种迂腐的制度,但是在封建社会它就是维护。1603年中国历史?有两个朝代:明朝末年(1603—1636年)、清朝初年(1636—1644年)。基本简介1、明朝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有。万历十五年的政治
国本之争对万历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是造成皇权事实上的下降。明神宗不理朝政,以至于最后对内阁、地方官员的缺官现象视而不见,给晚明政治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破坏,而他又大兴敛财之道,派用的矿监、税监为害百姓,以致激起民变。
其次,国本之争是使得明末形成了党争的重要原因之一。明神宗对于储位的模糊态度,使得官场乃至地方的人,妄加揣测,政局混乱,出现宣、昆、齐、楚、浙五党和东林党两大派明争暗斗,[17]之后东林党又与阉党斗争的局面,为一己之私不惜牺牲国家大义,使得晚明的政局混乱不堪,更是成为明末三大案的诱因,这种局面自然使得政府的行政效率下降。
再次,明神宗希望大权独揽,而又放任缺官不补,使得内阁势力被削弱;明神宗近三十年长居深宫不理朝政,司礼监因拥有“批红”的权利,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地位自然会有所上升;因明神宗对郑贵妃的宠爱,此时外戚的实力也得到了发展,而且出现内监以郑贵妃为内主的现象。
皇帝怠政昏晕,廷臣党争攻讦,政府机构涣散,此时言官因对朝政的不满争相上疏,抨击时政,实力也得到提高;而地方上仕途不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出现了“山人”群体,之后又有了东林书院,文人关注时政,最后有东林党之称,万历末年的民变,乃至最后后金的兴起,又代表了地方势力的崛起。
在朝臣和明神宗长达数十年的斗争过程中,言官这一重要的政治力量以群体性的行动在维护正统的皇位继承原则,稳定统治秩序,制衡皇权以及弘扬官僚正气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国本之争”,决定了万历以后明朝政治的走向,成为晚明三大案的诱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党争的形成,甚至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是晚明最具影响的政治事件之一。
国本之争历史争议
曾经为明神宗付出过青春和爱情的郑皇贵妃,一直为后人所唾骂。即使史学家也未必给予这个悲剧性女人公正的评价。“女人乃亡国之祸水”,同样是对郑皇贵妃的结论。在国本之争这个主题上,尚有为数众多的历史研究者,其观点依然站在万历一朝的臣僚一边。
似乎郑皇贵妃天生就该安分守己地做任人宰割的妃嫔,而不应有做皇后的非分之想;万历皇帝天生就该和王恭妃恩恩爱爱,不应有真正的爱情。这些有悖常情的论断大多出于一种僵化、保守、人云亦云的思想驱使,无疑有失公允,弄得是非渐已分明的历史,再度蒙上了一层难以辨认的锈迹。
关于“国本之争的历史影响”的问题
大礼仪之争和国本之争?
嘉靖朝的“大礼仪之争”和万历朝的“国本之争”,是士大夫们为了维护礼制而做出的极力斗争,虽然封建礼制在今天看来是一种迂腐的制度,但是在封建社会它就是维护。
1603年中国历史?
有两个朝代:明朝末年(1603—1636年)、清朝初年(1636—1644年)。基本简介1、明朝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有。
万历十五年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万历十五年》背景材料(国内部分)以下为读此书时整理的资料,包括1587年左右女真的发展,明缅战争,和世界主要国家的情况,供各位参考。女真的发展万历十。
光宗的意思?
明代皇帝朱常洛的庙号。明光宗朱常洛,明朝第十四位皇帝(1620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孝靖皇后王氏。万历十年出生,从小不得父。
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对明朝历史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是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被俘的事变,该事件差点使明王朝重蹈北宋的覆辙,走在了亡国的边缘。此时于谦挺身而。
尼布楚条约是中国获利了还是俄国获利了?
怎么看,都是俄国获利了!清政府因为短视放弃了西伯利亚清朝曾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可能征服西伯利亚的朝代,但最终却因为统治者的短视而将西伯利亚让给了俄国。...
永乐时期国本之争的原因真的是因为朱棣更喜爱朱高煦吗?
朝史暮想:永乐年间,朱棣对于太子的选择,谈不上“国本之争”,相对后来万历朝立储问题的激烈程度和拉锯时间,朱高炽算是幸运很多了。但朱棣的确对最终人选是...
明神宗儿子谥号?
明光宗朱常洛,谥号为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汉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1620年8月28日~1620...
正宫皇后和下一任皇帝的生母,谁的地位高?
按古代礼法,皇帝的嫡母肯定要比生母的地位高,但出于血缘之亲,哪个皇帝甘心自己的生母给嫡母下跪?由此一场亲情与法理的旷世之争拉开帷幕。从西周开始,中国...于。
名词解释,楚汉之争和文景之治?
秦:一统六合、焚书坑儒、沙丘之变汉:楚汉之争、诸吕之乱、七国之乱文景之治、丝绸之路、巫蛊之祸昭宣中兴、王莽改制、光武中兴党锢之祸、黄巾起义、群雄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