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卦史记之五十:不灭的卫国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国家---卫国.卫国后期的发展史,以及卫国城...战国时期,卫国依附赵国,后来因为国势太弱,降号为侯,再降为君.秦始皇灭六国,卫国因为弱小而得以保存.秦二世贬卫君角为庶人,国灭.城市有,朝歌,濮。魏时晋宋闵的故事?宋闵公(?―公元前682年),亦称宋后湣公,子姓,宋氏,名捷,宋庄公之子,春秋时期宋国第十七任国君,公元前691年—公元前682年在位。公元前692年,宋庄公
《史记·卫康叔世家》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君角九年,秦并天下,立为始皇帝。二十一年,二世废君角为庶人,卫绝祀。这段文字透露出这样一个事实:所谓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还有一个卫国没有灭亡,所以真正统一天下的是秦二世胡亥,统一时间为公元前209年。
有人反驳说,卫国已经不算是一个国家了。
战国后期各大国争霸,卫国日渐衰弱。
公元前254年,魏国攻打秦国的时候,顺便就把卫国灭掉了,不过还是给了卫国的王室留了一块小地盘,就是濮阳城。
又过了十多年,秦国夺取了濮阳等地,把卫国王室的立锥之地又迁到了野王。
事实上,早在魏国灭卫国之前,卫国就已经不能称之为一个国家了,因为卫国国君自己贬号为“君”,这个“君”其实已经是诸侯国的封臣,所以卫国早就亡国了。
那么,秦始皇统一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直接把卫君降格为老百姓呢?
有人罗列了几条理由,其中之一就是说卫国其实长期依附于秦国,两国关系还不错,再加上吕不韦、商鞅都是卫国人,所以一个名存实亡的卫国没啥影响。
总觉得有点牵强。
终于有人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纪年问题,这个观点的直接结论就是司马迁写错了。
我们知道,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继位的时候采用的是当年改元制,也就是某一年既是A君末年,又是B君元年。这种情况一直到战国时期,变成了次元改元制,也就是说新君年中继位,仍然用前一个君主的年号,直到下一个年度在开始用新君元年。
卫国是一个例外,不管是春秋还是战国,始终如一、一以贯之地使用当年改元制,在战国时期,卫国更换了12个君主,因为纪年的关系,就多出了12年。
所以,司马迁的正确写法应该是:君角九年,秦并天下,立为始皇帝。废君角为庶人,卫绝祀。
好像有些道理。
关于“八卦史记之五十:不灭的卫国”的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国家---卫国.卫国后期的发展史,以及卫国城...
战国时期,卫国依附赵国,后来因为国势太弱,降号为侯,再降为君.秦始皇灭六国,卫国因为弱小而得以保存.秦二世贬卫君角为庶人,国灭.城市有,朝歌,濮。
魏时晋宋闵的故事?
宋闵公(?―公元前682年),亦称宋后湣公,子姓,宋氏,名捷,宋庄公之子,春秋时期宋国第十七任国君,公元前691年—公元前682年在位。公元前692年,宋庄公去世,...同。
孔门十哲是哪些人?有什么故事?-红网问答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
周朝最特殊的诸侯国:宋国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宋太祖赵匡胤发动夺位时,他身上还兼任着归德军节度使职务,执掌宋州,因此就以“宋”作为王朝的新国号,这里的宋州就是如今的河南商丘,也就是古代的宋国所在地...
50年代以后,很多人起名解放、建设、卫国、立功、援朝、跃...
(1)宗法制度,程朱理学。(2)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卫生医疗技术落后;政治事件影响社会意识,民众对领袖的崇敬之情;实行改革开放,女性地位提高。(3)避。
烽火戏诸侯的事,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
周幽王的死,标志着西周的终结。可应该如何向后人讲述周幽王的死因呢?后世史官其实颇费周折。如果说周幽王为了集权,最终导致被老丈人当街捅死,那显然不合适...
战国相国排名?
战国各时期相国排名,这七大名相功勋卓著,是他们前赴后继,宵衣旰食,才使得秦国崛起第一名:商鞅商鞅属于法家,是战国时改革家的代表,孝公时任大良造,在秦...
姓司的名人有哪些?司姓有什么来历?-红网问答
司(Sī)姓源出有六:1、神农为上古部落首领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见《元命苞》。2、出自以祖字为氏。据《左传。
公元前221年,是魏国还是梁国没被秦国灭掉?
卫国,不是“魏国”。举报/反馈139****6479魏国史记有记载可查询举报/反馈匿名用户梁国吧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举报/反馈Eyeh8SRBV魏国举报/反。
史记商君列传概括?
《商君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