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献帝学了曹操一绝招,最后竟得以善终

汉献帝学了曹操一绝招,最后竟得以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621 更新时间:2024/1/17 22:14:11

[摘要]:汉献帝学了曹操一绝招,最后竟得以善终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汉献帝刘协可以善终是因为什么?亡国之君多命苦,可是刘协在亡国后依然逍遥,去世时新君王甚至亲往送葬,这里面与刘协的个人命运和曹魏集团的君主作为有关。历史上有很多傀儡皇帝,大多命运很...曹丕受禅以后为什么不杀汉献帝,汉献帝的结局如何?曹丕不杀汉献帝的原因很多,其中曹家女人撑起的保护伞,功不可没。建安二十五年冬十月(延康元年),许都皇宫里一个衣着华贵的女子挥刀直立,指着前来向逼取玉...自。汉

汉献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悲剧皇帝。他年仅8岁,即成为大汉皇帝,但一直都是权臣的傀儡,生活在董卓、曹操等人的淫威之下。不过,汉献帝的结局还算不错。他寿终正寝,享年54岁,在古代还算高寿。

汉献帝能善终,其实挺难得的。因为他在曹操手下,并不“老实”,反而一直想杀掉曹操、夺回权力。最著名的当属建安五年的衣带诏事件。当时汉献帝令车骑将军董承等人诛杀曹操。可惜行动失败,董承等全部被杀。连怀有献帝骨肉的董贵人也被曹操残忍杀害。后来又发生了多次以曹操为目标的政变。虽然都没有成功,却让曹操始终无法集中精力对付刘备、孙权

汉献帝与曹操曹丕父子,可谓是势同水火。曹操父子都是心狠手辣的人。如曹丕,更是心胸狭窄。得罪过他的人,或是他看不顺眼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比如曹洪,差点就被曹丕杀掉。如于禁甄姬鲍勋等人,都死于曹丕之手。曹丕的兄弟们,都被严加看管,如同囚犯。据说曹彰即被曹丕害死。

奇怪的是,在曹丕继位后已经毫无用处的汉献帝,却没有受到一点报复,反而日子过得挺不错的。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汉献帝跟曹操学了一招。伏皇后被杀后,曹操将三个女儿嫁给了献帝。其中曹节被立为皇后。曹丕称帝后,汉献帝“礼尚往来”,将三个女儿献给了曹丕。献帝从曹丕的妹夫,升级为岳父。献帝的三个女儿,还颇得曹丕的宠幸。

这就难怪汉献帝能够安享晚年了。献帝家里有曹操的三个女儿支持着,又有三个女儿在曹丕身边受宠幸,自然无人能害了他。

不过,献帝也算是挺英明的一个皇帝,却终生无法一展抱负,实在是遗憾。

关于“汉献帝学了曹操一绝招,最后竟得以善终”的问题

汉献帝刘协可以善终是因为什么?

亡国之君多命苦,可是刘协在亡国后依然逍遥,去世时新君王甚至亲往送葬,这里面与刘协的个人命运和曹魏集团的君主作为有关。历史上有很多傀儡皇帝,大多命运很...

曹丕受禅以后为什么不杀汉献帝,汉献帝的结局如何?

曹丕不杀汉献帝的原因很多,其中曹家女人撑起的保护伞,功不可没。建安二十五年冬十月(延康元年),许都皇宫里一个衣着华贵的女子挥刀直立,指着前来向逼取玉...自。

汉献帝刘协有翻身的机会吗?

没有任何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傀儡皇帝能够扳倒权臣重新掌权的。权力就像毒蛇的毒牙一样,一旦拔掉就永远长不出来了。再就是汉朝国家体系已经崩塌,就。

曹丕为什么最后没有杀掉曹植?

为什么要杀掉曹植?明显,让曹植活着,让他生不如死的活着,每天像蝼蚁一样的活着,对他的羞辱和憎恨才能彻底让曹丕的心理得到宣泄。杀人不过是肉体消灭,诛心才...曹。

为什么康熙能关门扳倒鳌拜,而汉献帝却无法关门杀掉曹操?

主弱臣强的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最典型的莫过于康熙与鳌拜、汉献帝跟曹操。但这两位弱主的命运完全不一样,康熙的弱只是暂时的,很快就收拾了鳌拜,由弱转...这。

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会是什么结果?

我是闲翻古书笑谈历史。这个问题我有些粗浅看法,抛砖引玉供参考1.刘备身世很可疑,就算真是皇亲血统也太远先说刘备的身世:《三国志》记载刘备是汉景帝第九子。

汉献帝遇到曹氏父子是幸还是不幸?

汉献帝遇到曹操父子,即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凡事都有两个方面,好坏利弊要分开看。一、幸运的方面两害相权取其轻,汉献帝一生经历过两位权臣,董卓、曹...汉。

东汉最后一位皇帝刘协,有人说他很幸运,更有人说他很悲凉,你怎么看?

两者兼有,作为一个大汉天子来说,他无疑是悲凉的;但作为一个汉代逊帝来说,他又是非常幸运的!为何这样说,势必有原因。刘协的一生之中,几乎任何大事都由不...幼年。

汉献帝有没有挽救东汉的能力?

汉献帝刘协根本没有能力拯救东汉的灭亡!汉献帝刘协作为东汉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本身就是由董卓将其推向了皇位,最后又由曹丕将其拉下了皇位。汉献帝刘协从来...

正史上,汉献帝是否情愿禅让帝位?

历史上有很多禅让都是不情不愿的,甚至有人推测舜禹禅让都是被逼的,可是我认为汉献帝的这次禅让,绝对是出于真心。从汉朝皇帝的角度出发,他当然不愿意禅让...

标签: 刘备汉献帝皇帝

更多文章

  • 薛公(齐相田婴)送礼知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之子,战国,秦国

    [摘要]:薛公(齐相田婴)送礼知心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薛姓氏的由来-喜马拉雅薛(Xuē)姓源出有三:1、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子禺阳第十二世孙奚仲之后,以国名为氏。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分别得十二个姓,其中一支叫禺阳的,被封。薛姓的来历50字?一、姓氏源流薛(Xuē)姓源出有三:1、出自任姓,为黄帝

  • 八卦史记之四十:奇葩的船震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淮阳,这个问题,青楼

    [摘要]:八卦史记之四十:奇葩的船震事件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过了45岁,哪些事是“禁忌”,最好别做?“40不惑,50知天命”,已经是中年人了,经历了这些年的磨练,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会有所收敛,应该做的事儿要做好,不该做的事儿真的是不能碰了。远离...5、。八卦是怎样演变六十四卦?八卦,即“

  • 第一个遭腰斩的西汉卫长公主早年究竟有多受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公主,汉朝,汉武帝

    [摘要]:第一个遭腰斩的西汉卫长公主早年究竟有多受宠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西汉唯一的长公主馆陶公主,比皇帝还有权势,却为何会悲惨去世?馆陶长公主刘嫖,并不是西汉唯一的长公主,而是西汉第一位长公主,在她之后,西汉还有数位长公主。所以是第一位而不是唯一一位。馆陶公主的身世孝惠帝六年(前...历史上唯一被

  • 春秋时期第一个有记录的被解放的奴隶:斐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社会,西周,阶层

    [摘要]:春秋时期第一个有记录的被解放的奴隶:斐豹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士”阶层源于何方?又是如何影响社会大变局的?如果单指春秋初期的“士”阶层,其实来源相当单一。早在西周初,周人建立了分封制与宗法制两大制度,确立了西周社会的社会阶层体系。在当时整个西周社会从上到...斐豹,春秋时晋

  • 李左车献计韩信攻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邦,淮阴,韩信

    [摘要]:李左车献计韩信攻燕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如何评价楚汉战争时韩信灭齐之战?引言:繁华的齐王宫中,一位老者正独自享受着珍馐美酒,嘴角还洋溢着微笑,似乎在盘算着今后的好日子。“你这老匹夫巧舌如簧,如今害得我好苦,你却还在那里独自...韩信生平事迹完整版?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官拜楚王、上大将军,中

  • 八卦史记之三十八:春秋最牛老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伏羲,孔子,鬼谷子

    [摘要]:八卦史记之三十八:春秋最牛老爸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最牛的老师有哪些人?鬼谷子,虽然孔子教出的学生有3000多个,可是他的学生不是个个都很有名鬼谷子教出的学生,都是很有名的孔子这个就不必多说了吧,七十二贤。章太炎。。一统六国的嬴政,他的父亲是谁?是只有这一个儿子。确认怀孕怎么也需

  • 雍齿数次背叛刘邦,但最终还是封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邦,沛县,的是

    [摘要]:雍齿数次背叛刘邦,但最终还是封王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明知道鸟尽弓藏的道理。为什么还要帮助刘邦?“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公元前196年,帮助刘邦打下天下的汉初名将韩信在临刑前,发出了如此悲叹。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事例,在...高祖乃。在封建与郡县的抉择中,为何刘

  • 为何横扫六国的秦国军队全都有“将军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楚国,秦国,项羽

    [摘要]:为何横扫六国的秦国军队全都有“将军肚”?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古代帝王和平民为何都穿开裆裤?在古代,穷人发迹后,干的头一件事,就是穿开裆裤!不但穿,还要绣上牡丹,在大街上扭三圈!惊现开裆裤在古代,千万不敢撩衣服!否则,鸡蛋、菜叶子齐上阵。...【奴仆】。李咏:八百里秦川,三千万懒汉。到底是

  • 魏蜀吴屯田制简介:三国屯田制有何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北朝,战乱,曹魏

    [摘要]:魏蜀吴屯田制简介:三国屯田制有何作用?是一段三国历史的历史,三国时期的农业分布?魏国:南北朝之前,黄河流域一直都是我国最为传统的农业中心地区。何况汉末时期又有曹操的屯田制。吴国:论气候绝对是最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只是不知道古...魏。魏蜀吴三国发展经济的共同特点?曹魏人口最多,垦荒的面积最

  • 公元前600年2月9日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诞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创始人,老子,道家

    [摘要]:公元前600年2月9日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诞辰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老子出生于公元多少年?老子,男,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老子,。老子出关时间?周敬王三十五年,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