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代佛教发展有什么突破性的举动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唐代佛头和明代佛头区别?唐代的佛头和所有朝代的造型都不相同,带有明显的草原风格。大唐是一个带有浓郁草原文化底色的王朝,体现到佛教文化当中,佛头的造型上有很多直接套用了草原民族。佛教为什么会盛行(在汉朝,唐朝)佛教的传播在中国有一个发展过程,并非在汉朝就盛行.从历史上看,佛教约从公元1世纪开始传入中国.经过魏,吴,两晋到南北朝,是翻译佛教经典和研究阶段。请问明朝的佛教典籍有哪些?明朝应该主要研究四
明代佛教发展的怎么样?明代佛教是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至毅宗崇祯十七年(1644)前后二百七十六年间朱明一代的佛教。
明代政权建立之初,有鉴于元代崇奉喇嘛教的流弊,转而支持汉地传统的佛教各宗派,因此喇嘛教在内地渐衰,而禅、净、律、天台、贤首诸宗逐渐恢复发展。太祖早年出身于僧侣,对于佛教有意加以整顿。洪武元年(1368)即在南京天界寺设立善世院,命僧慧昙管领佛教,又置统领、副统领、赞教、纪化等员,以掌全国名山大刹住持的任免。
三年(1370)又召集各地僧耆,规定寺院为禅、讲、教(包括依瑜伽教修行及应赴佛事等)三类,要求僧众分别专业。随后又召集江南名僧至南京,启建“广荐法会”及点校藏经,进行刻版。
对于僧人普给度牒,废除过去计僧卖牒的免丁钱,并命各地沙门讲习《心经》、《金刚》、《楞伽》三经。到了洪武十五年(1382),对于佛教的整顿更为积极,仿照宋制设各级僧司、僧官[其制在京设僧录司,各府设僧纲司,州设僧正司,县设僧会司。
僧录司诸僧官由礼部任命,有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左、右觉义等职。主要任务是监督僧众行仪及主管考试等。从洪武二十五年(1392)起,僧录司务僧官都按级给俸,最高的月给米十石,最低的五石。见太祖实录],制定僧服色别,严格区分禅、讲、教三类。
十七年(1384)采纳礼部尚书赵瑁的建议,规定每三年发度牒一次,并加考试,不通经典者淘汰。二十四年(1391)命各州府县只许保留大寺观一所,僧众集中居住,限各府不得超过四十人,州三十人,县二十人。
规定男子非年达四十岁以上,女子非五十以上者不准出家见《明史.职官志》三)。复通告全国,防止僧俗混淆,规定僧人诵经仪式和施主布施金额,这就是所谓《申明佛教榜册》,是明初整理佛教的一项重要文件。
又命各府州县的僧官,就地调查杂处民间的僧人实数,要他们集中居住。次年(1392)通知全国各级僧司造僧籍册,拟刊布各寺,使互周知,名为《周知板册》。后以执行手续过烦,不久就停止了。
对外关系
明代建国以后,为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于洪武三年(1370)命僧慧昙出使国外,开了以僧为使的创举。慧昙率领使节团一行二十余人,访问西域各国,于洪武四年(1371)秋到达僧伽罗国(今斯里兰卡)。
他以高龄劳瘁,到僧伽罗后不久即患病,自知不能复命,预向僧伽罗王留下遗表而寂(宋濂《觉原禅师遗衣塔铭》)。洪武十年(1377),宗泐又继慧昙遗志,奉命率领佛徒三十人,再使西域。往返六年,至洪武十五年(1382)归国,从印度取回《庄严宝王》、《文殊》(真实名义)等经。
其次是对日外交。当时日本为南北朝时代(1336—1396),南朝太宰府怀良亲王曾遣日僧祖来来中国致书通好,洪武四年(1371)十月至京。太祖即命禅僧祖阐、天台讲僧克勤等送祖来还国(《明史日本传》)。
迨达九州时,怀良亲王已出奔,新任地方官怀疑祖来乞师中国,把祖阐等拘留在九州太宰府。后经京都王朝得悉其事,派舆马来迎。足利义满欲请祖阐主持天龙寺,克勤未允,只为日本僧俗演说佛法而已。
洪武七年(1374)五月,祖阐、克勤等回至南京,太祖以他们不辱使命,给以嘉奖,并令克勤蓄发拜官(宋濂《送无逸勤公出使还乡省亲序》)。建文三年(1401)日本足利幕府也遣僧祖阿等来明。
建文四年(1402)祖阿归国时,惠帝亦遣僧道彝(天伦)、一庵(一如)赴日还聘。次年(1403)二月,明使归国时,足利义满又遣僧坚中圭密为正使来明。时惠帝出奔,成祖即位,日使适到称贺,逐遣赵居任、张洪及僧道成等,送日使者还国并赠书通好(《释氏稽古略续集》卷二)。
明代中国和尼泊尔的外交往来,也以僧人为使节。洪武十七年(1384),太祖命僧智光与其徒惠辩等赍玺书彩币出使尼八刺国(今尼泊尔),其王马达纳罗摩遣使随智光入京,送金塔、佛经及名马方物,于洪武二十年(1387)到达南京。
太祖报以银印、玉图书及幢幡彩币等。智光在尼泊尔时,曾从麻诃菩提上师受传金刚曼陀罗四十二会,归国后译有《八支了义真实名经》、《仁王护国经》、《大白伞盖经》等(《明史》卷三百三十一《西域列传》)。
关于“明代佛教发展有什么突破性的举动”的问题
唐代佛头和明代佛头区别?
唐代的佛头和所有朝代的造型都不相同,带有明显的草原风格。大唐是一个带有浓郁草原文化底色的王朝,体现到佛教文化当中,佛头的造型上有很多直接套用了草原民族。
佛教为什么会盛行(在汉朝,唐朝)
佛教的传播在中国有一个发展过程,并非在汉朝就盛行.从历史上看,佛教约从公元1世纪开始传入中国.经过魏,吴,两晋到南北朝,是翻译佛教经典和研究阶段。
请问明朝的佛教典籍有哪些?
明朝应该主要研究四大高僧的书。中国佛教至明代已呈颓废之态,佛门各宗到此时后继乏人,社会各界对佛教也不象前代那样极力支持。晚明出现了所谓四大。
自春秋之清代儒学发展变化特征及主要原因概述自春秋之清代入...
希望对你有帮助儒学创始人孔子,在对其前传统文化特别是西周礼乐文化的损益更新中,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以修己安人的价值取向为追求,创。
阳明心学出现后,对明朝中后期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瘦...
阳明心学出现后,对明朝中后期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共3个回答生活爱好数码农牧宠物美妆美食旅游汽车法律金融游戏母婴健康运动教育瘦到极致。
古代儒佛道思想的演变?
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自汉以来至今,儒家思想在绝大部分历史时期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四书五经被无数次修。
《大明风华》中姚广孝预言的大明三大巨变,是真的吗?
《大明风华》自从开播以来备受关注,收视率不断上升,但是故事情节也颇为诟病,遭到不少网友口诛笔伐。姚广孝在剧中预言了大明的三大巨变,我们现在来扒一扒在历...
明朝发明了什么东西?明朝信仰什么宗教?
明代开始搞八股,及其不重视理工科,如果想了解明代的科技进展,推荐你看看著名数学家、音乐学家和诗人朱载堉的生平,他算得上是孤独的天才。英国著名学者李约。
明朝大部分皇帝都不怎么上朝,都喜欢干什么呢?
先来看看明朝皇帝不上朝,朝廷如何延续了200多年。自朱元璋废除丞相加强皇权之后。每天的奏章都要太祖亲自过目,写出解决方案。这对于太祖的精力消耗太大,于是...
儒学在中国的发展史上经历了哪些阶段_作业帮
1、孔子和早期儒学: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