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大臣的一年俸禄

清朝大臣的一年俸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1 更新时间:2023/12/24 5:26:20

[摘要]:清朝大臣的一年俸禄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清朝官员的俸禄一年是多少?清朝官员的俸禄,有俸银和米俸两种,每年春秋两季发给。由于官员的年俸并不高,难以维持其庞大的家族开销,所以还存在所谓的养廉银制度,其中京官的养廉银由国库。清朝官员一年的工资是多少,为什么退休后很多成了地主?俸银:80两/年,俸米:80斛/年。正六品内阁侍读学士、左右春坊中允、京县知县、各府通判……俸。清朝的各品级官员俸禄多高?折合人民币多少,为什么很多清官终身都很清贫

清朝的时候,官员们奢靡成风,日常生活的排场都很大,那么,他们的工资有多少呢?

清朝最高等级的爵位是亲,根据清乾隆《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所示,亲王岁俸银一万两。排在亲王之后的郡王岁俸银五千两,贝勒岁俸银2500两,贝子岁俸银1300两。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1两,从九品31.5两。此外,京官还有和爵位品级相对应的俸米补贴。

1792年(清乾隆时期),英国使臣乔治·马戛尔尼曾出使中国,他记录下一个北京普通四口之家当年的家庭年收入是32两银子,支出是35两银子。

从普通百姓的收入和消费情况来看,当时清政府给官员们发的工资,也只够维持基本家庭开销。那么,这些官员们是如何维持那么奢靡的生活呢?

清朝前期,官员贪腐现象严重。为了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雍正皇帝在登基后不久就推出了养廉银制度。养廉银的数额视各地的经济情况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通常为年俸的10倍到100倍。据《清全典事例》记载,各级官员的养廉银为:总督13000-20000两,巡抚10000-15000两,布政使5000-9000两,按察使3000-8444两,道员1500-6000两,知府800-4000两,知州500-2000两,知县400-2259两,同知400-1600两。

京官没有养廉银,但却掌握了地方官员的任免大权。地方官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得以“冰敬”、“炭敬”等名义京官“孝敬”银子。不过,能享受到“冰敬”、“炭敬”的都是手中掌握实权的中高层京官。下层京官因为没有这些灰色收入,所以生活是相当清苦的,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外放实缺,就可以大发横财了。

因此,清朝官员们的工资虽然不高,但加上养廉银、冰敬、炭敬等收入,实际进账的银子还是相当可观的。此外,大多数官员都有收受下级“孝敬”的银子,以及通过各种名目敛财,所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在清朝时期是毫不夸张的。

关于“清朝大臣的一年俸禄”的问题

清朝官员的俸禄一年是多少?

清朝官员的俸禄,有俸银和米俸两种,每年春秋两季发给。由于官员的年俸并不高,难以维持其庞大的家族开销,所以还存在所谓的养廉银制度,其中京官的养廉银由国库。

清朝官员一年的工资是多少,为什么退休后很多成了地主?

俸银:80两/年,俸米:80斛/年。正六品内阁侍读学士、左右春坊中允、京县知县、各府通判……俸。

清朝的各品级官员俸禄多高?折合人民币多少,为什么很多清官终身都很清贫?

清代文官俸禄,自一品到九品至末入流,共分10个等级,一品最高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

清朝一品大官的年薪究竟有多少?

现在一提到清朝,除了那几个很牛的皇帝,印象最深的就是和珅了,和珅在清朝的名气大得很,和珅在自己上班期间贪污的钱数,数量惊人,相当于当时大清朝好几年的。

康熙年间各个官员的俸禄?

清朝官员俸禄非常的低,特别是在康熙年间,官员俸禄都不够日常开销。清朝文武官员每年俸禄,注意是年薪:一品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

清代官员的俸禄高吗?

《清朝通典》中就明确提出:“满洲汉人俱一律按品颁发。”但是,当时额定的官员俸禄极低。按品级发放来说。

清朝一品官员放到现在能领到多少年薪?

大家都很好奇清朝官员的年收入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正一品的武官有领侍卫内大臣,这个官职名称大家听得应该不是很多,不过小编一说一个人大家可能就有点概念。

雍正年使得养廉银是一个官员一年工资的10倍到100倍,朝廷哪里来的这么多钱?

注意看,是年俸禄,最低得从九品官员一个月只有2.5两。再高尚的人也不能可能自己掏钱来做官。可俸禄那。

内阁大学士俸禄多吗?

这两个官职都的一品官阶。对于一品官阶的京官来说,他们可以得到的俸禄是每年180两白银。这个数额并不算高,只能算是勉强糊口。因为像内阁大学士、尚书这种高。

乾隆年间一品大员一年俸禄多少?

根据记载,清朝大员的工资为180两/年,米90石/年。在清朝乾隆年间,1两纹银可以购买大米150斤左右,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来算,大约为300块钱。1石米折算下来大约为5。

标签: 俸禄官员清朝

更多文章

  • 元朝为什么那么快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元朝,王朝,短命

    [摘要]:元朝为什么那么快灭亡是一段元朝历史的历史,元朝这么宽松自由,为什么灭亡的这么快?得益于元朝宽松自由的氛围,元朝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不少成就(比如元曲家关汉卿写了《窦娥冤》、科学家郭守敬编著了《授时历》)。《马可波罗游记》中所记载的元朝。元朝兴也风风火火,亡也风风火火,元朝的统治为什么灭亡这样

  • 元代柯九思行楷《老人星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书法,宋元,小楷

    [摘要]:元代柯九思行楷《老人星赋》是一段元朝历史的历史,柯九思结局?答案是正三年(1343)十月,柯九思暴卒于苏州,年仅五十四岁。有《丹丘生集》。其书法作品传世绝少,存世书迹有《老人星赋》等。画有存在故宫博物院的《清...短暂而平凡的元代,却盛开了书法之奇葩,是这样吗?大家怎么看?赵孟頫的书法艺术

  • 年羹尧两个妹妹分别是谁?妹妹们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妹妹,年羹尧,雍正

    [摘要]:年羹尧两个妹妹分别是谁?妹妹们结局如何?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雍正王朝中年羹尧的妹妹是谁?年羹尧的妹妹叫名秋月,即敦肃皇贵妃年氏,胤禛的侧福晋,雍正即位后封为贵妃。谥号敦肃皇贵妃。年羹尧的妹妹叫名秋月,即敦肃皇贵妃年氏,胤禛的侧福晋,雍正即位。历史上年羹尧的妹妹年妃叫什么名字?敦肃皇贵妃(

  • 历史上最能忍的人:为了对付老妈,忍了二十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丈夫,妻子,老妈

    [摘要]:历史上最能忍的人:为了对付老妈,忍了二十多年是一段周朝历史的历史,老爹的装和老妈的忍分别体现在哪些具体事情上-OboOwhASJ...有这样一对老夫妇;妻子每次买鱼后,都会把鱼头留给给丈夫,因为丈夫说个最爱吃的就是鱼头了。丈夫每次买鱼后也会给妻子留下鱼身,因为妻子说过;最爱吃的就是鱼肉。老

  • 清朝官员下跪时甩袖子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皇帝,袖子

    [摘要]:清朝官员下跪时甩袖子的原因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清朝拜官礼仪?清朝的跪拜礼仪跪拜之礼中国号称“礼仪之邦”。但到了清代,传统礼仪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国家军政,小到衣食住行、举手投足,无不做出详尽的...清朝。古代宽大的袖子叫什么?马蹄袖有人说古代官员之所以喜欢穿大袖子的衣衫,目的是为

  • 雍正通宝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通宝,遒劲,雍正

    [摘要]:雍正通宝介绍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雍正通宝十大珍?雍正通宝是清代钱币,用黄铜铸造,做工精良,深受收藏者喜爱。雍正通宝现为五帝钱的一部分,五行属土,有辟邪的功效。雍正通宝有宝泉、宝源、宝河、宝安、宝昌。雍正通宝尺寸?雍正通宝的直径而言,普遍在26毫米到28毫米之间,集中于26.5毫米至27.

  • 要离刺庆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刺客,秦王,要离

    [摘要]:要离刺庆忌是一段周朝历史的历史,庆忌、要离的故事要离刺庆忌阖闾登王位后,得悉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此人有万夫莫当之勇,在吴国号称第一勇士。现在卫国艾城招兵买马,结连邻邦,伺机报杀父之仇,。唐雎举例专诸刺王僚、聂政刺、要离刺庆忌的史实有什么用意?...考试标准答案:警告秦王吸取历史教训,不

  • 元朝公主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公主,图兰朵

    [摘要]:元朝公主大全是一段元朝历史的历史,元朝受宠的公主?在众多元朝公主中,有两位是值得特别重视的。一位是太祖成吉思汗之女阿剌海别吉,她“明睿有智略,车驾征伐四出,尝使留守,军国大政,咨禀而后行,师出无内顾之...元朝最美丽的公主?图兰朵是剧中女主角的名字,她是一位冷酷又美丽的中国元朝公主,图兰朵

  • 侯方域:桃花扇底是流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几个,电视剧,秦淮

    [摘要]:侯方域:桃花扇底是流离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秦淮八大名妓谁的结局好一点?章台柳隐----风骨嶒峻柳如是如是风光不知愁一曲新词一壶酒浮光掠影过‍,花间袖“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最...董鄂妃明明是满族人为什么很多影视剧中把她刻画演绎成汉族人?讲真电

  • 夺门之变是骗局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于谦,明朝,靖康

    [摘要]:夺门之变是骗局的原因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于谦说服明代宗让被俘的明英宗回来明英宗执政后为什么还要杀于谦?消失的“明太宗”:谁动了朱棣的庙号?为何要改“成祖”呢?为何于谦刚被处死,监斩张軏七窍流血而死,审叛官许彬半夜而亡?明朝忠臣于谦被杀后,为什么号称“四条半汉子”的几个主谋都没得善终?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