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的教育发展

唐朝的教育发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376 更新时间:2024/1/16 0:36:00

[摘要]:唐朝的教育发展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隋唐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特点:贤能治国,为我所用;标准客观,竞争公平;立法保护,稳定延续。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取官员,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考核参赛者对事实的看法,唐朝科...2、。宋代教育思想与唐代相比,有哪些进步与落后之处?进步之处:出现私人讲学的书院,学术风气浓厚。落后之处:受理学影响,教育逐渐受到约束。进步之处:出现私人讲学的书院,学术风气浓厚。落后之处:受理学影响,教。为

唐朝的学校以官办为主。中央设国子监,下辖六学,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这些学校主要招收贵族官僚子弟,也招收少量平民子弟。由博士与助教授课,学生称生徒。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传授以九经为主的儒学经典,按生徒家中官位的高低分级招收。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可入国子学,有生徒三百余人;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可进太学,有五百余生徒;四门学兼收五品以下官员及庶民子孙,生徒多达千人。律学、书学、算学教授实用学问,收纳八、九品官员及庶民子弟,名额限于十余人。地方设立州学、县学,每校有学生十来人。

学校旨在培养官僚书吏,亦为科举考试服务。名望好的学校保送生徒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制度在唐朝进入了逐渐完备期,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办考试,科目有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此外还有秀才、道举、童子、一史、三史等科目。常举的应考举子有两个来源,一是保送的生徒;二是乡贡选拔出来的自学者。应考举子主要集中在明经和进士两科。

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难度较低。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和政论,难度高,但其是主要的高官晋身之阶。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二,进士科不过百分之一二。时有谚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而制举则是临时考试,是为了网罗非常人才,不常举行。因为科举制度比较公平且机会相等,平民得以晋身,所以成为士族末落、门第消融的起点。

科举制度除外,还有门荫和流外入流两种入仕渠道。门荫即晚辈承接前辈职务。流外入流指九品以下的官员通过考验,升职为品官。唐初,以此二途入仕的为主流,后来唐太宗大力推广学府,科举制度逐渐取代九品中正制。唐代教育的普及,削弱了传统世族的特权,加强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盛唐时期,东亚多国遣送其贵族子弟来唐入学,又将儒家文化传授国外。

不拘一格的文教政策

朝十分重视教育,它采取了不拘一格的文教政策,大力发展官学,同时鼓励私人办学,形成了相当完备的教育体系。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教育发展很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官学和私学两大教育系列,并且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中国的教育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到了唐代前期,统治者认为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备,所以采取了加强、完善教育体制的措施,从而形成了官学和私学两大系统。官学是由政府出资兴办的学校,私学是由私人出资兴办的学校,其中仅私学就包括成人教育、童蒙教育和家庭教育等不同层次。

唐代不拘一格的教育体系不仅仅体现在兴盛的官学和私学,其本质上更是一种全民教育。唐代有很多大家族,在家族内就有“家风、家传、家学”,这类具有文化底蕴的家族特别重视自己的子弟,家族内往往开设私学用来教授所有的子弟。而且并不是只有贵族子弟才学习,有条件的家庭都会让孩子读些书,也不光是男子学习,女孩子在唐代也是可以学习的,所以唐代诗文中常常描写到好多女孩子拿着书包到学校里去学习的这种情景。在唐代很多女性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这也是唐代教育开放、不拘一格的结果。

唐代的教育体系虽然十分开放,但是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在唐朝之前,统治者采取的选官用人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最初是要考察人的品行、才能和学识,结果最后却沦为了达官贵人的工具,形成了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形下,人才的质量也难以尽如人意。这种弊端在隋朝的时候就已经被发现,因此隋炀帝创立了进士科,通过考试的办法来选官用人,到了唐朝,统治者就开始大力地推广科举制。在这种社会趋势之下,一些优秀的社会上的知识分子终于找到了晋升之路,因此,唐朝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是十分严谨的,比如说对于考核以及纪律的种种规定等等。

那么唐王朝不遗余力地动用社会力量来兴办教育的目的何在呢?除了统治者为了促进社会文化发展,提高国民素质以外,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为维护国家统治而选拔人才。因此,教育其实本质上是为科举制选拔人才而进行的储备活动。然而,正是由于教育的普遍和发达,唐王朝对于人才的选拔标准也十分之高,尤其是进士科的考察和选拔,可谓是难于上青天。考进士科的学子不仅要对儒家的经义有理解,且还要现场考察诗赋和时务策,考生需要兼具诗文修养以及对于国家政治民生的敏感,因此往往很多人考了一辈子也难以上榜。

新科进士放榜之时乃是长安城的一件大事,往往会举行规模盛大的庆祝活动,并且进士们要在活动结束以后去慈恩寺的大雁塔题名,此时年轻的进士就会感到格外的自豪。比如白居易考上进士的时候比较年轻,他那一科考上了十七个人,他最年轻,于是他就作了一首著名的诗“大雁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意气风发之状可以想见。考上进士以后被称作登龙门或者蟾宫折桂,这是一件极有难度同时也是十分荣耀的事,所以说很多考上进士的人很高兴,往往吟诗作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孟郊考上进士之时也曾作诗“昔日龌龊不堪言,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唐代的科举考试如同教育体系一样,也是相当完备的。通过科举考试,唐王朝选拔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这对于改良国家政治,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实唐代科举与教育的关系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学校教育直接为科举服务,为科举考试输送人才,另一方面,唐代的科举制度反过来又对学校的教育具有反作用,因为科举考试的内容需要学校重点教授。尽管唐代兴办教育、发展科举的目的主要还是为统治者选拔人才,但是我们知道在唐代参加学习的人数很多,且男女老少不限,通过教育,他们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所以说唐代的教育和科举的积极作用很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这一结果正是归功于其不设限制、不拘一格的教育体系。

关于“唐朝的教育发展”的问题

隋唐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贤能治国,为我所用;标准客观,竞争公平;立法保护,稳定延续。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取官员,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考核参赛者对事实的看法,唐朝科...2、。

宋代教育思想与唐代相比,有哪些进步与落后之处?

进步之处:出现私人讲学的书院,学术风气浓厚。落后之处:受理学影响,教育逐渐受到约束。进步之处:出现私人讲学的书院,学术风气浓厚。落后之处:受理学影响,教。

为何说我国古代教育制度完善在唐朝?

唐帝国十分重视教育,它采取了不拘一格的文教政策,大力发展官学,同时鼓励私人办学,形成了相当完备的教育体系。我国古代教育发展很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

悠悠中国五千年,古代有影响力的教育时代有哪些,比如隋朝的科举?

要说古代有影响力的教育时代,我觉得唐代当仁不让。唐代秉承了隋代的科举制度,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教育体系、教育制度、教育内容都相当完备,堪称当时世界领先...

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萌芽是什么?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夏商周,形成于春秋战国,正式确立于两汉,发展于唐宋,逐渐瓦解于明清。在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主要由官府主办,教学内容以经史典籍为主,...

中国封建社会重视教育的表现?

古代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在封建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传。

辛丑之后,清廷教育改革修建公立学校5000多所,为何改革仍失败?

首先,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清朝教育改革失败或者成功,评价标准是什么?如果是以清朝是灭亡为标准,试问王朝的灭亡和教育改革有什么关系?唐朝灭亡了,难道是因为...虽。

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为科举制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2、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武则天特别重视科举,曾一连几天在洛成殿亲自测试贡举人,并曾命令把在吏部复试者的名字糊掉而进行暗考,开了后世“殿试”和“。

宋代的儿童教育包括哪几个方面,各包含什么内容和特色?

刚开始接触到宋代蒙学时,第一时间的想法就是欧美发达国家在剽窃这个古代国度的巅峰之作。因为两者在形体上有着较为相似之处,即:官学体制和私学体制并存、因...

中国古代优良教育传统?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主要有三种,分别是:1、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

标签: 中国古代之处科举

更多文章

  • 蒙古东征高丽:​忽必烈​时代彻底征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吉思汗,蒙古,高丽

    [摘要]:蒙古东征高丽:​忽必烈​时代彻底征服是一段元朝历史的历史,1231~1259年为什么蒙古六次东征高丽?首先对问题做个纠正:是9征高丽(今朝鲜)任何历史事件和现实事件的发生,都有它的逻辑因果链。蒙古东征高丽也是有其历史背景与原因的。事情的起因是一次军事叛...忽必烈侵略过哪些国家?大理125

  • 唐朝的开放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明朝,有多

    [摘要]:唐朝的开放程度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唐朝时期民风有多开放?唐朝社会有着封建王朝中难得的开放性,实际上唐朝有一颗极具包容性,能海纳百川融合中外的心,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皇临朝,有前卫性感的穿衣风格,有畅所欲言的权...唐朝的女人究竟有多开放?-红网问答唐朝女人的衣服,几乎可以用三点特征来形容—

  • 唐朝人吃隋朝粮食的说法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粮食,隋朝

    [摘要]:唐朝人吃隋朝粮食的说法是真的吗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唐朝粮食政策的特点及影响?-汇财吧专业问答隋朝粮食吃五十年怎么来的呢?“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唐朝粮食政策的特点及影响?-汇财吧专业问答唐朝人节

  • 唐朝不同时期的人口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万人,人口,贞观

    [摘要]:唐朝不同时期的人口有多少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贞观年间唐朝有多少人?大概有300多万户,1600万人。贞观十六年,房玄龄说,“遭隋室大乱之后,户口太半未复”,而人口有1600万人,“天下户口千六百万”。杜佑《通典》记载,贞观年间...初唐人口?大概是4000万左右,发展人口数量的原因如下:

  • 科举考试在宋代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代,宋朝,科举

    [摘要]:科举考试在宋代的意义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科举制度在宋代的发展_作业帮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但后期导致选官过冗过滥.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宋朝科举制度对宋朝的影响希望能详细地介绍下他的积极、消极...宋代的科举,

  • 司马光谈赵光义登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太祖,皇位,赵匡胤

    [摘要]:司马光谈赵光义登顶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如何评价北宋名臣司马光?说起司马光,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从小时候的司马光身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勇敢而且机智的少年。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五好少年长大之后却成。赵光义是明君吗?为什么?赵光义不行,比他哥哥赵匡胤差远了。历史上谈起宋太宗

  • 贞观之治时期的军事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宗,开元,贞观之治

    [摘要]:贞观之治时期的军事成就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阅读与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和谐——“贞观之治”的时代精...1.BC2.D3.不矛盾。“和而不同”不是泯灭差别的简单同一,而是指要理解事物之间的差异,并针对这些差异采取不同的对策,从而把构建和谐社会局面的努。唐太宗主要成就?协助父亲李渊起兵,并

  • 契丹人的后裔,契丹人的后裔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后裔,契丹,西辽

    [摘要]:契丹人的后裔,契丹人的后裔去哪儿了?是一段辽金西夏的历史,古代的契丹族现在是什么民族?首先我来回答你的问题:从总体上来说,多数契丹人的后裔融入了女真、蒙古、汉族,少数契丹人的后裔融入了维吾尔、哈萨克、土族和朝鲜族,还有一部分契丹的后裔最...辽国被灭后数百万契丹人都去哪里了?为何近千年来杳

  • 宋朝能吃到的蔬菜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白菜,蔬菜

    [摘要]:宋朝能吃到的蔬菜介绍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在宋朝时,白菜叫什么?宋朝时白菜叫“菘”。白菜叫“菘”最早的记载见于三国时期的《吴录》:“陆逊催人种豆、菘。”意思是:陆逊督促人们种豆、白菜。但白菜广泛种植是在唐代。白。盛唐时期有西红柿或者其他外域蔬果吃吗?盛唐时期的食材有多丰富?西红柿要有发言权

  • 林冲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相当于现代的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教头,林冲,禁军

    [摘要]:林冲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相当于现代的什么官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水浒中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军队头衔?水浒中八十万禁军教头,相当于现在军队的“全军优秀四会教练员”。我是老三,详细解答。教头究竟是个什么鬼《水浒传》中,教头又叫作教师,是专门负责教授禁军...林冲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