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润笔”的历史来源详解

“润笔”的历史来源详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775 更新时间:2024/2/13 4:15:22

[摘要]:“润笔”的历史来源详解是一段隋朝历史的历史,“润笔”的由来是怎么样的?“润笔”的本义是把毛笔润湿,引申为答谢别人写作诗文或书画的报酬。“润笔”的典故出自《隋书。郑译传》。隋朝时候,有一个名叫郑译的人,他本来是开国功臣。“润笔”的由来是怎么样的?-150****0137的回答“润笔”的本义是把毛笔润湿,引申为答谢别人写作诗文或书画的报酬。“润笔”的典故出自《隋书。郑译传》。隋朝时候,有一个名叫郑译的人,他本来是开国功臣。润笔

《隋书·郑译传》:“上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高熲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唐宋翰苑官草制除官公文,例奉润笔物。后泛指付给作诗文书画之人的报酬。唐殷文圭《贻李南平》诗:“润笔已曾经奏谢,更飞章句问张华。”《儒林外史》第一回:“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一并送来。”鲁迅《彷徨·幸福的家庭》:“投稿的地方,先定为《幸福月报》社,因为润笔似乎比较的丰。”

“润笔”的历史典故

古时候的稿费的笼统称谓。

古之士大夫,讲究“清高”,耻言金钱,非说不可时,称之为“阿堵物”,意思是“那个东西”。

稿费是近百年才有的新词,以前有个雅称叫润笔。《隋书·郑译传》有一则故事:郑译为皇上拟诏书,有人戏称他“笔干了”,郑答:“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以后把稿费、书画酬金称为“润笔”,

当年司马相如,为失宠的陈皇后作《长门赋》,汉武帝读了受感动,陈皇后重新得宠,司马相如得黄金百斤,那时好像还没有润笔这个规矩,陈皇后是以向卓文君买酒的方式送黄金的,所以人们只好说是“作文受贿”,这“贿”字分量可能没有如今这么重,若不,司马相如也太不光彩了。

润笔之风至唐大盛,最出名的是韩愈,专为名公巨卿写碑铭,“一字之价,辇金如山”;杜牧撰《韦丹江西遗爱碑》,得采绢三百匹。利之所在,人争趋之,《蔡伯喈集》里面,竟有为年仅十五岁、七岁者作的碑文。

宋朝事实类苑记载,宋太宗为了奖励宫廷诗人,设笔专款「润笔钱」,并「降诏刻石於舍人院」。

宋代官俸较薄,皇家有此之设,文人真是受益不浅。

古人作文受酬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为活人写寿序,给死者撰碑文。如唐代大散文家韩愈,写碑文颇得润笔之利;北宋诗人王禹偁贬官外放商州时,也写过好些碑文,且自作诗云:“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二是为皇帝、大臣和朝廷、官府起草公文受赏赐。这种公文可称作有公文。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说:宋代王寓在宣和七年(1125)八月二十一日,一晚上写了四道制文,宋徽宗给了他特优的酬劳,赏赐了不少堪称无价之宝的御用之物。

另据《湘山野录》卷上记载:翰林学士孙抃撰写《进李太后赦文》,宋仁宗读后“感泣弥月。明赐之外,悉以东宫旧玩密赍之”。皇帝要秘书写公文尚有恩赐,则臣下例有馈赠更不待言。如北宋名臣寇准拜相时,杨亿(字大年)撰写制书,其中称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寇准认为“正得我胸中事”,于是给作者“例外赠百金。”

“润笔”的出处

“润笔”一词典出《隋书˙卷三十八˙郑译传》∶“上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高颎戏谓译曰:‘笔干’。”译荅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

郑译是隋文帝的开国功臣之一,官至上柱国。后来郑译遭弹劾贪赃纳贿、疏于职守及不孝顺母亲,因此遭到贬官。不久,隋文帝因感念郑译与他同生共死,建立了隋朝,所以就想将郑译召回。于是,隋文帝就命令内史令李德林草拟诏书恢复郑译的爵位,丞相高颎就开玩笑的对郑译说∶“笔干了。”郑译则答说∶“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因此,后人就将给付作诗文书画之人的酬劳称为“润笔”了。

古人出于自己所需,向文人墨客求取诗、词、赋、碑、铭、志、序、记、画等,而酬谢他们润资的形式很多,除了银两外,还可以用粮食、物品、布帛来支付。当然,有的文人则随自己喜好收取润笔,如王羲之爱鹅,李白要酒喝,而苏东坡则送羊肉也可以。

另外,据说史上获取润笔最多的要算西汉司马相如所撰的《长门赋》。根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另有新宠,陈皇后因而被贬居长门宫,终日愁眉不展。后来,陈皇后听说汉武帝非常喜欢司马相如所作的赋,于是便托人送黄金百斤给司马相如,请他作赋来挽回汉武帝的心。司马相如便为陈皇后作了一篇《长门赋》,汉武帝读了终有感悟,陈皇后果真又重获武帝宠爱。《长门赋》共633字,润笔资是黄金百斤,真可说是字字是黄金了。

“润笔钱”的历史

所谓润笔钱,就是请人作诗文书画所给的报酬。《儒林外史》第一回:“老爷少不了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一并送来。”鲁迅《彷徨》中说:“投稿的地方,先定在《幸福月报》社,因为润笔似乎比较丰。”毫无疑问,鲁迅先生所说的润笔,就是稿费,而且因为名气的原因,他的稿费肯定要高于那些泛泛之辈了。而老爷所得的那几两银子,纯粹是私人之间的交往,不能用稿费来论定。

其实润笔钱,在晋宋之时就已经出现了。唐人叫“义取”,明人曰“利市”,更有雅士耻于金钱之说,叫“阿堵物”(那个东西),说白了那个东西就是金钱。

唐朝,是历史上润笔费最高的时期。白乐天有个好友叫元徽之,两个人是生死之交。后来徽之得了重病,就要死了,就托乐天为他写个墓志铭,所给润笔包括车马、绫帛、银鞍、玉带等等,价值七十六万金,这在历史上也算是个天文数字的润笔。白乐天推辞不掉,也收了,后来全部捐给了香山寺,替元徽之做了功德。在这个富裕的时代,人们出手大方,不惜重金去获得在中国文学史上星光灿烂的明星们的作品,自然也就造就了一批文人富豪。

王勃,名列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他很善于写文章,不但写得快,而且文辞华丽。请他代笔写文章的人有很多,因此,他家里“金帛盈积”(《唐才子传》记载)。

李邕,他不但文章写得好,书法也一流,朝廷中的达官贵人和各地寺庙,纷纷拿着金钱请他写文章。李邕一生,这类文章写过数百篇,“受纳馈遗,亦至巨万”。杜甫有诗描写李邕家的豪华奢侈:“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毯子一类东西)。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新唐书》本传上说,当时大家公认,自古以来,因为写文章获得钱财之多,没有人可以比得上李邕。

韩愈是文章高手,很多人找他写墓志铭,他的“谀墓”收入很丰厚。韩愈写了一篇《平淮西碑》,唐宪宗将这文章的一块石刻赏赐给韩弘,韩弘就馈赠韩愈五百匹绢。韩愈写了《王用碑》,王用的儿子馈赠韩愈一匹带鞍的宝马和一条白玉带。韩愈生前好友刘禹锡在他去世后写的悼文中这样写道:“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

皇甫湜为裴度写了《福先寺碑》,裴度赠送给他车马缯采已经很多,但是皇甫湜仍然很不满意,说:“碑文三千字,每个字三匹缣,给得也太少了!”裴度于是笑着送给他九千匹绢。

除了这些人之外,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萧俛、韦贯之、白居易等人都得到过不少的润笔。其中白居易的诗歌远销朝鲜,朝鲜商人曾拿着卖高丽参所得的钱向白居易购买诗歌新作。唐朝尤其是唐文宗李昂朝,长安城里盛行找作文高手撰写碑文墓志铭,俨然形成了一个热闹的市场。一旦有达官贵人死去,他们的家门口就跟闹市一般,人们高声喊叫,争着要购买碑文墓志铭,不管死者家属是否愿意接受。

可是,在这些的文人富豪之中,却没有李白、杜甫、李商隐、王维等人的名字。这几个唐朝文学史上最灿烂夺目的明星,并没有得到丰厚的馈赠,个中原因,值得后人深思。

到了宋朝,这种润笔之风愈演愈烈。宋太宗为了奖励宫廷诗人,设笔专款“润笔钱”,并“降诏刻石於舍人院”。在宋代官俸较薄的状况下,皇家有此之设,文人真是受益不浅。

“润笔”的历史趣闻

历史上,关于润笔的话题,还有一些趣闻。比如唐伯虎,他把自己的作品装订成一个大册子,封面上写着“利市”二字,简直就是在做生意。还有桑思元,有人向他求字,说咱俩是亲戚,就别收润笔钱了,桑说:“那不成啊,我平生就没有白给人写字的惯例。这样吧,你把银子先放在桌子上,鼓舞一下我的兴致,等字写完了,同银子一起还给你。”还有那位右手长了六个指头的祝枝山,人来求字,先问人家“是见精神否(俗以精神为银子)?”看见银子,马上欣然捉笔。

关于““润笔”的历史来源详解”的问题

“润笔”的由来是怎么样的?

“润笔”的本义是把毛笔润湿,引申为答谢别人写作诗文或书画的报酬。“润笔”的典故出自《隋书。郑译传》。隋朝时候,有一个名叫郑译的人,他本来是开国功臣。

“润笔”的由来是怎么样的?-150****0137的回答

“润笔”的本义是把毛笔润湿,引申为答谢别人写作诗文或书画的报酬。“润笔”的典故出自《隋书。郑译传》。隋朝时候,有一个名叫郑译的人,他本来是开国功臣。

润笔这个典故的溯源和意思分别是怎样的?-柚叽C酱的回答-...

润笔这个典故的溯源:古人用毛笔写字,在使笔之前通常会先用水泡一泡,把笔毛泡开、泡软,这样毛笔较容易吸收墨汁,写字时会感觉比较圆润。毛笔泡水这个动作就叫。

古人说的“润笔”是什么意思?-小小55521的回答

润笔,是指拿毛笔泡水这个动作,使用毛笔时通常会先用水泡一泡,把笔毛泡开、泡软,这样毛笔较容易吸收墨汁,写字时会感觉比较圆润。因此,后来“润笔”被泛指为请人。

润字来历?

润,饰也。——《广雅》必待明圣润色。——《汉书·终军传》又如:润屋(装饰房屋);润正(润色纠正);润笔之绢(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润改(润色修改)修饰,。

“润笔费”是古代文人的外快生计吗?-小泽麻麻0209的回答...

什么叫“润笔费”呢,说白了其实就相当于现代的“稿费”,古代文人替别人写写诗,作作画,弄一篇文章等等收取的酬劳,我们俗称润笔。古人讲究呀,叫酬劳显得没涵养。

“润笔费”是古代文人的外快生计吗?-131****2127的回答-...

什么叫“润笔费”呢,说白了其实就相当于现代的“稿费”,古代文人替别人写写诗,作作画,弄一篇文章等等收取的酬劳,我们俗称润笔。古人讲究呀,叫酬劳显得没涵养。

洪川大师的“神品”是怎样诞生的?

凡是到过日本京碧寺的人,都会见到寺门匾额上的“第一议谛”4个大字。这几个字写得龙飞凤舞,灵韵非凡,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欣赏。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幅字还有。

写文章“打腹稿”的典故来自哪位唐朝文人的故事?

说的是初唐四杰的王勃。王勃的《滕王阁序》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人称佳句。《滕王阁序》系即兴之作。传说王勃写文章时,先...

“萍水相逢”这句成语是怎么来的?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是萍水相逢的出处。作品嘛,其实大家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因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部佳作《滕王阁序》...说。

标签: 典故毛笔润笔

更多文章

  • 金世宗污蔑千年前北京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宋,南宋,风流

    [摘要]:金世宗污蔑千年前北京人是一段辽金西夏的历史,历史上结局最悲惨的皇后是哪位?洪七公的真正来历是什么?1225年,女真(金国)正式举兵蜂拥南下,金国大军由完颜宗望带领开拔至汴京城下,北宋沦陷,大宋从此开始了“南宋”阶段,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北宋的大半领土...少。历史上有哪些显摆不成反被打脸

  • 永徽之治时期的政治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开皇,隋朝

    [摘要]:永徽之治时期的政治举措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措施?一、唐太宗1、政治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四大盛世之治是哪四个?谢邀,我

  • 隋唐历史上十大著名“绿帽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后,延寿,绿帽子

    [摘要]:隋唐历史上十大著名“绿帽子”是一段隋朝历史的历史,历史上那个人物被戴的绿帽最多?戴绿帽的意思是自己的女人在外面偷偷地撩汉就是给男人戴绿帽。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就是绿帽子王,要说历史上给戴绿帽子最多的男人,当然是隔壁老王了,隔。中国古代有哪些皇帝被戴过“绿帽子”?男女之间那点破事儿嘛,谁都有个冲

  • 辽太祖驾崩后其太子为何没有当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太子,皇帝,长子

    [摘要]:辽太祖驾崩后其太子为何没有当上皇帝?是一段辽金西夏的历史,为什么大多数开国皇帝的太子都无法正常继位?太子是一国储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放到现代就是顶级富二代。开国皇帝的太子虽享受无上的尊荣,也因此处在万人瞩目当中,一言一行都要接受臣子们的观察考评批判...历朝历代,王朝第二个皇帝都不是太子

  • 赵构为什么不愿意迎回二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岳飞,靖康

    [摘要]:赵构为什么不愿意迎回二帝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赵构为何会从一个在金营谈判面不改色的亲王,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按照元朝编撰的《宋史》的记载,靖康元年,宋钦宗派康王赵构入金营议和,被扣押十余日,赵构“意气闲暇”。后来宋军夜袭金营,金将宗望怒责,赵构“不为动”。...试。赵构哭着喊着迎回二

  • 一场白马驿之祸开启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原地区,哀帝,唐朝

    [摘要]:一场白马驿之祸开启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代是一段五代十国的历史,历史上是谁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被当地土豪邓进思设伏杀死,黄巢起义彻底失败。(虎狼谷也叫黄巢谷)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经过黄巢起义的打击唐朝维持统治的最后两点支柱也不复存在...五代十国的历史为什么很少提?因为五代十国的历

  • 唐朝的九寺五监是什么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省,唐朝,官制

    [摘要]:唐朝的九寺五监是什么机构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古代朝廷的九寺五监是什么?九寺寺即官署。1.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兼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历代因之。2.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3.太常寺:掌宗庙...国子监长官为。唐朝有官制有哪些内容?唐朝官制,其实非常复杂,并不是三省六部

  • 薛道衡上《高祖文皇帝颂》被杨广“治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喜马拉雅,太守,隋朝

    [摘要]:薛道衡上《高祖文皇帝颂》被杨广“治罪”是一段隋朝历史的历史,隋书列传第二十二中薛道衡列传的翻译薛道衡薛道衡字玄卿,是河东汾阴人.祖父薛聪,魏时任齐州刺史.父亲薛孝通,任常山太守.道衡六岁失父,专诚好学.十三岁时,研习《左氏传》,看到子产辅佐。”时高丽遣使贡方物,高祖谓群臣曰:“名_作业帮1

  • 宋朝百姓的主食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主食,北宋,面食

    [摘要]:宋朝百姓的主食介绍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北宋东京主食是什么-九州醉餐饮网面食,当时稻米在北方没有广泛地种植馒头肯定是面食。北宋东京位于现在的河南开封。在淮河以北,都是以面为主食。种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大豆。关于宋代的饮食?宋代饮食一、饮食品种(一)五谷:汉人作为农业民族,五谷一直在饮食中占

  • 花见羞简介: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妃花见羞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十国,时期,每个人

    [摘要]:花见羞简介: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妃花见羞生平是一段五代十国的历史,“花见羞”作为五代十国时期第一美女,姿色艳美,肌肤雪白,为何却两次嫁给糟老头?“花见羞”家里本身是卖糕饼的小摊贩,刘彟(第一任糟老头)听闻其美貌而来瞄上一眼看是真是假,不料一见钟情,于是去找老丈人提亲,王家父母在大将军的威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