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48年,一个「正眼看世界」的人被时代抛弃了

1848年,一个「正眼看世界」的人被时代抛弃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459 更新时间:2023/12/25 2:16:58

[摘要]:1848年,一个「正眼看世界」的人被时代抛弃了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我有一点基本问题:相对论能不能被质疑?是是c...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哲学家怎么想、也想不到了,即光速不变。从“静止”实验室射出一道光,相对实验室,光的速度是c,真空中是299792458m/s,一般取30万公。高老头是什么样的人?《高老头》是一部名著,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被称为《人间喜剧》的序幕,发表于1834年。要说起这部著作的内容和高老头其人其事,不妨听寒柏陇卧子给...

​1840年代的晚清,有两本“开眼看世界”的著作,《海国图志》与《瀛环志略》。

它们几乎同时完成。前者的成书时间是1842年(五十卷本)、1847-1848年(六十卷本)、1850年代(百卷本);后者的初稿完成于1844年,初刻本问世是在1848年。两书的作者,魏源与徐继畬,也几乎相当于同龄人。魏源的生卒年是1794-1857;徐继畬的生卒年是1795-1873。魏只比徐大了1岁。

遗憾的是,这两个同龄人,同时开眼看世界,看到的世界,却大不相同。

图:《海国图志》1847年刻本

比如,魏源接受了“大地如球”之说,不再坚持传统的天圆地方。《海国图志》中也载有西方的半球图。但他不能认同西洋地图将地球划分为欧、亚、美、非、奥五大洲(南北美洲合一,缺南极洲),反援引佛典进行考据,认为地球只有四个洲东胜神洲、西牛货洲、南赡部洲与北具庐洲。亚欧非是南赡部洲;美洲是西牛货洲,因为那里盛产金银,铸成货币流通世界;东胜神洲与北具庐洲在北极之海与南极之海当中,还没有被发现。

继而,魏源还论证说,南赡部洲是“四洲之冠”,中国是南赡部洲中最尊贵的“东方人主”。印度是“南方象主”,蒙古是“北方马主”,西洋是“西方宝主”,都不如“东方人主”尊贵。

这种牵强附会的考据背后,潜藏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优越感”。

《海国图志》中的“夷狄”一词,最能体现魏源的这种文化优越感。

按魏源自己的说法,此书的编纂目的,本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夷人之所长仅限于技术层面,文化礼教是万万不及中国的。书中,魏源援引了自明朝而下至乾隆时代的诸多中文资料,考证认定“西洋教”乃是“杂学”,它的教义抄袭自佛教“西方之教惟有佛书,欧罗巴人取其意而变幻之”,传教士来到中国后,又抄袭儒学来改善自己的文辞“后既入中国,习见儒书,则因缘假借以文其说”。

图:魏源

魏源还援引中文世界的各种道听途说,将来华传教士的活动描述为以邪术惑人,说教民入教前,要吞吃一枚药丸,日后若泄露邪术,就会排泄出一个“女形寸许、眉目如生”的东西;又说传教士会拿小刀挖取教徒的眼睛,用来炼银“闻夷市中国铅百斤,可煎纹银八斤,其余九十二斤仍可卖还原价,唯其银必华人睛点之乃可,西洋人之睛,不济事也”。

图:《海国图志》关于传教士剜眼炼银的记载

类似的偏见,在《瀛环志略》中要淡薄许多。

书中,徐继畬也说过“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这样的话。但徐并没有像魏源那样,主动撰写长文去论证这一点。据友人张穆与徐的通信,徐写下这种句子的目的,是规避一些不必要的政治舆论风险收到《瀛环志略》的书稿后,张穆曾写信劝告徐,要他将以中国为世界中心的《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收进书中,且放在卷首;告诫他要吸取明朝的徐光李之藻的历史教训,这两位没有这样做,“遂负谤至今”。徐接纳张穆的建议,在卷首放了一张以“拱极朝宗”为主旨,也就是以中国为世界中心的地图。

图:《瀛环志略》

较之《海国图志》,《瀛环志略》极少使用“夷”“胡”“狄”之类带有文化贬损涵义的词。这当中存在一个具体的变化过程。该书手稿早期名为《考略》,内中有许多“夷”字,如英吉利一节2429个字,就有21个“夷”字。后增补修订,更名为《志略》出版,英吉利一节增至7620个字,“夷”字已被全部删除。徐继畬有意识地使用“泰西”、“西洋”、“西国”这类中性词,取代了当时的中文知识界惯用的“夷狄”;时人惯用“夷酋”之类字眼来称呼外国来华官员,徐继畬也有意识地改成了“英官李太郭”这种中性词。

“夷”字在晚清的正式弃用,是1858年。该年,中英两国签订《天津条约》,内中第51款规定,此后所有的公文,言及英国官民,一律“不得提书夷字”。这是魏源去世的第二年,《瀛环志略》出版后的第十年。

图:《海国图志》的后期版本引用过《瀛环志略》

与魏源执着于将“西洋教”论证为“杂学”不同,徐继畬对“西教”没有抵触情绪。他比较过佛教、西教与儒学。他讲,儒学自然是好东西;佛教“以慈悲为主”,也是好东西;摩西十诫“虽浅近而尚无怪说”,也是好东西;西教讲神迹,但“无恶于天下”,主旨也是“劝人为善”,与摩西十诫差不多,也是好东西。徐不抵制西教,与他受了几十年的儒学教育,对儒学有着很深的文化自信有关。所以他又说,传教士们来中国,“特欲行其教于中华,未免不知分量”,实在是不自量力。

这种“愿意承认别人的东西也很好”的心态,还见于徐继畬对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盛赞。在《瀛寰志略》第九卷《北亚墨利加米利坚合众国》中,徐继畬说,华盛顿“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实在是伟大,像极了中国传说中才有的天下为公;他还说,该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实在是古今未有的制度,很神奇。

百卷本《海国图志》摘抄转帖了《瀛寰志略》对美国的介绍,却删去了徐继畬称赞华盛顿一节。

图:徐继畬赞华盛顿中文石碑,嵌于华盛顿纪念碑内

两书的上述区别,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魏源与徐继畬的人生履历大不相同。

1844年之前,魏源虽在官场,但长期只是给人做幕僚帮办;1844年中举之后,也只做过知县、知州。他欠缺与“洋务”的直接接触,《海国图志》主要是一种资料汇编工作。徐继畬则不然,1843年时他已是福建布政使,以朝廷专派员的身份,负责办理厦门、福州两个开放口岸的对外通商事宜。直接负责办理涉外事务,自然需要了解外部世界究竟是何模样,《瀛环志略》正是基于这种需要而撰写。

与魏源埋头于大量似是而非的中文资料不同,徐继畬与雅裨理、李太郭、阿礼国等来华外国人有密切的交往,不断向他们求教、索取关于外部世界的资料,并做交叉求证(并不是说魏源没有与外国人做过接触,但与徐继畬相比,他的接触很有限)。雅裨理在日记中,曾如此记述徐继畬:

“他既不拘束,又很友好,表现得恰如其分。很明显,他已经获得了相当多的知识。他了解世界各国状况的愿望,远比倾听天国的真理热切得多。他画的地图还不够准确,他不仅查对经纬度以便标出确切的地理位置,更把目标放在搜集关于各国的一般性知识上版图的大小、政治上的重要性和商务关系,特别是同中国的商务关系。他对英国、美国和法国的考察比对其他国家更为认真仔细。

直接的接触,胜过间接的听闻。一个负责具体外事的实干派官员,基于工作需要而展开的资料搜集与整理,比文化人做的资料汇编更客观、更理性,是很正常的事情。

图:雅裨理

但这种客观与理性,给徐继畬和《瀛寰志略》,带来了迥异于魏源和《海国图志》的命运。

《瀛寰志略》1848年初次出版,即受到了时人的非议。帝师史策先抨击这本书“张外夷之气焰,损中国之威灵”,说自己“初见此书”就生气,“即拟上章劾之”,就想写奏章弹劾作者徐继畬。曾国藩也在给左宗棠的信中批评这本书,说他“颇张大英夷”,长英国人的志气,灭了中国人的威风。1858年,徐继畬在给友人的书信中无奈写道:

“弟在闽藩任内,偶著《瀛寰志略》一书,甫经付梓,即腾诽议。”

这种非议,严重影响到了徐的仕途。

有人从他的书中摘出“(日耳曼)殆西土王气之所钟欤”一句,将“西土”二字略去,攻击他妄称王气已不在中国;有人摘出他称赞华盛顿的言辞,说他“故意不当叙述文,而混为议论,含有赞成之意”,是想要挑战爱新觉罗的皇权。在1850年的“神光寺事件”中,已因《瀛寰志略》而声名狼藉的徐,被一众官员联名弹劾,罪名是袒护“夷人”与“汉奸”(清廷将不利于其统治的汉人统称为“汉奸”,即“汉人中的奸贼”,与今意有一些区别),引发道光皇帝震怒,将之降职。咸丰皇帝上台后,又追查历史问题,将其彻底罢职。

此后的十余年中,《瀛寰志略》也未能再版。

图:徐继畬

魏源与《海国图志》的命运要好很多。

晚清的士林领袖李慈铭,同时读了《瀛寰志略》与《海国图志》。对于《瀛寰志略》,他的评价是:作者“轻信夷书”,动不动就用“雄武贤明”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以华盛顿为代表的“泰西诸夷酋”;且作者是封疆大吏,写这种书被外国人看到,实在是有伤国体;对徐继畬因该书被罢职,李慈铭也是拍手叫好,以“宜哉”两字做结。对于《海国图志》,李慈铭的评价却是“奇书”,重点赞颂了魏源主动撰文“以抉天主教之妄”的做法,且惋惜“魏氏此书初出时”,朝廷没有在政策上做相应的跟进。

李慈铭的这种褒贬,代表了晚清知识界多数人的看法。

这两本书引起的国际关注,则与它们在国内的遭遇完全相反。

1867年,因感于《瀛寰志略》对美国的叙述,美国总统安德鲁决定赠给徐继畬一幅华盛顿画像,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在北京主持了赠送仪式。

二十八年后,也就是1895年,以慕维廉为首的20名来华传教士,联名写了一封抗议信给总理衙门,请其转交给光绪皇帝。信中称,现在民间的教、民冲突如此之多,与“新刻之《经世文续编》及《海国图志》等书”有很密切的关系,书中有许多污蔑、诋毁之语,读书人信以为真,再编成“俚词”在底层民众当中流行,许多人“误怀义忿”,生出种种缺乏事实依据的愤怒。慕维廉等人要求皇帝下旨办三件事,来消弭民间的这种冲突,第一件事就是将《海国图志》等书中的不实文章“铲除禁止”。但总理衙门无意响应这种要求,他们的回复是:《海国图志》不难查禁,但消灭谣言的最佳办法是“自修”,若自己“无可议”,何须担心诽谤指责。

以上种种,并非苛责《海国图志》,魏源和他的著作自有其不朽的历史价值;而是在遗憾:与它同时诞生的,更客观更理性的《瀛寰志略》,却从时代中消失了。这种消失,并非迫于外力,而是晚清知识界的自主选择。《瀛寰志略》是被时代主动淘汰掉的,时代正在“开眼看世界”,但时代不愿跟随徐继畬的脚步,去“正眼看世界”。

参考资料

①邹振环,《<瀛环志略>译名试评》,收录于《疏通知译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第361页。

②《总署奏代递英美两国教士条陈中国教务折附李提摩太等奏折》,收录于《清季外交史料5》,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第2351-2355页

③章鸣九,《<瀛环志略>与<海国图志>比较研究》,《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01期。

④曾燕、涂楠编著,《撬动中国向近代转型的坚实支点:徐继畲“大变局”认识与涉外实务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⑤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⑥李栋,《鸦片战争前后英美法知识在中国的输入与影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

⑦方闻/编,《清徐松龛先生继畲年谱》,1982年。

关于“1848年,一个「正眼看世界」的人被时代抛弃了”的问题

我有一点基本问题:相对论能不能被质疑?

是是c...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哲学家怎么想、也想不到了,即光速不变。从“静止”实验室射出一道光,相对实验室,光的速度是c,真空中是299792458m/s,一般取30万公。

高老头是什么样的人?

《高老头》是一部名著,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被称为《人间喜剧》的序幕,发表于1834年。要说起这部著作的内容和高老头其人其事,不妨听寒柏陇卧子给...

假如巴基斯坦国力强盛了,会出现两德合并那种情况吗?

从感情上说,东巴基斯坦的丢失是巴基斯坦永远的痛。所以,到今天分裂东巴的始作俑者印度仍然被巴基斯坦看做最大的敌人,只不过现在巴基斯坦受国力所限,只能干瞪...

标签: 国力巴基斯坦巴尔扎克

更多文章

  • 竹林大盗:明末最后一支抗清义勇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屈原,校尉,竹叶青

    [摘要]:竹林大盗:明末最后一支抗清义勇军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古代似竹的人的相关事迹30字1、屈原早年屈原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赛尔号所有的集数?第1集起飞,赛尔号!第2集亲爱的小米

  • 石碏“大义灭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四年,大义灭亲,桓公

    [摘要]:石碏“大义灭亲”是一段周朝历史的历史,已将弑卫桓公自立的州吁绳之以法,石碏为何还要大义灭亲?大家好,我是麻雀诚毅。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相互交好,州吁骄纵不法,弑君夺位。石厚助纣为虐,石碏大义灭亲主要还是这个原因。不过深层次来看,春秋时期是宗...大义灭亲典故?出自《左传·隐公四年》的大义灭

  • 康熙时期实行什么土地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土地,康熙,所有制

    [摘要]:康熙时期实行什么土地制度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古代的土地制度的作用?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延续了两千多年,它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土地所有制的类型分为三种,即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中国古代小土地制度?战国确立土地私有→奖励军功,促进新兴地主崛起。春秋

  • 成吉思汗一生中唯一败仗–“十三翼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吉思汗,蒙古,阿富汗

    [摘要]:成吉思汗一生中唯一败仗–“十三翼之战”是一段元朝历史的历史,成吉思汗唯一一次打败仗是败给了谁?最后结局如何?不算答案的答案在佛法了义看来每个人都是失败者,除了可数的圣贤。他们可以征服世界,拥有天下。但不能制其当下而败其当下,当贪婪,恐惧,妄想生起的当下被牵。“十三翼之战”让成吉思汗一战成名

  • 清朝休假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制度,古代,皇帝

    [摘要]:清朝休假制度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古代人上班是怎么休息的呢?现在一个星期制,每个星期会有单休或者双休?先守岁,再打个小盹儿,凌晨百官给皇帝拜年(朝贺),俗谓“排正仗”,会后,皇帝赏赐每人一朵帽花。高级官员是要陪同皇帝一家一起过的。宋代休假制度基本上沿袭...高。清朝的官员可以请长假吗?清朝

  • 清朝保护十三陵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努尔哈赤,明朝,皇帝

    [摘要]:清朝保护十三陵的原因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清军入关为何对“明十三陵”保护有加?从汉朝陵墓到清朝的东、西陵都无一幸免,但唯独明十三陵很少被盗。明十三陵很少出现被盗的情况主要得益于明朝及以后历代统治者...清朝时期,清廷对明代的陵墓也。同样是坐落在京郊的两朝帝陵,为啥十三陵基本保存完好,而清东

  • 清朝建立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女真,明朝,清朝

    [摘要]:清朝建立的过程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清朝是怎么建立起来的?1.满族的兴起女真人分布在我国东北各地,其中居住在长白山北部、牡丹江和绥芬河等流域的女真人称为建州女真。明朝建立后统一了东北地区,在建州女真部聚居地区。清朝的建立时间和皇帝及都城_作业帮清朝:建立时间:公元1636年-1912年建立

  • 赵孟頫书法墨迹精品《送秦少章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不出,书法作品,古人

    [摘要]:赵孟頫书法墨迹精品《送秦少章序》是一段元朝历史的历史,学赵孟頫行书选哪一个贴比较好?赵孟頫的哪个行书帖最好?牫给你推荐的是《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要问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就如同你交朋友一样,有的人特别投缘,有的人双方并无冲突,却无法...现代书法家永远写不出与古人媲美的书法作品吗?【牧云

  • 忽必烈名言:“辽以释废,金以儒亡”,这种说法正确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朝,帝国,蒙古

    [摘要]:忽必烈名言:“辽以释废,金以儒亡”,这种说法正确吗?是一段元朝历史的历史,“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是什么意思?自古弓马得天下,释误契丹儒误金。一年前在意大利的一位华侨收藏家的私人博物馆里看到毛泽东去安源这幅老画,一时感怀,创业的成功无不源于金革铁马的拼博和务...为什么元朝入主中原不足100

  • 春秋时期鲁国堕毁三桓私邑的事件 堕三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包围,孔子,都城

    [摘要]:春秋时期鲁国堕毁三桓私邑的事件堕三都是一段周朝历史的历史,为什么鲁国诞生了大思想家孔子却不能用?(孔子当过鲁国的大司寇)鲁国的国君,其实是用过孔子的,而且当的官相当不小。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前479年,享年73岁。他出生在鲁国,一生经历了五...堕三。春秋争霸中,大诸侯为何能轻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