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什么定国号为“大明”,而不用他的封号“吴”

朱元璋为什么定国号为“大明”,而不用他的封号“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873 更新时间:2024/1/1 23:10:39

公元1386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登基称帝。同时定年号“洪武”、国号“大明”。这也引出了明朝被热议的第一个话题,身为吴王的朱元璋为什么不沿用“吴”这个国号?

按照源自于商周时期的旧制,一个新的朝代诞生,其国号应使用君主的封爵名。不仅秦、汉、魏晋、隋、唐莫不如此,连夹在东西汉之间的“新朝”,也是从王莽的侯爵名(新都侯)中取出。

吴王朱元璋没有沿袭这一传统,是因为这套旧制到他这个时候已经被废弃了。

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各皇朝存续的时间都很短。建立新皇朝的节奏太快,导致“创业”的皇帝们没时间,也顾不上先弄个爵位来过渡,自然也就无法再走“先爵位后国号”的老路了。

刘知远郭威都是认个“祖宗”后,就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皇朝“汉”和“周”。赵匡胤效法郭威“黄袍加身”后就有点尴尬了,既没有爵位,又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找不出一个皇帝祖宗。他只得用自己官职(归德节度使)属地宋州将自己的皇朝命名为“宋”。

注:刘知远冒称自己为汉室后裔,郭威则自称先祖为周朝虢叔。

此后在中原北方陆续建立的辽、夏、金等,以及重新统一中原的元朝,更是用实际行动彻底抛弃了以爵号定国名的传统。

“辽”来源于契丹人的发源地辽水;女真崛起后针对辽自称“镔铁之国”,就将自己的国名取为“金”(金克铁)。“元”这个国号则来源于《易经》中的“大哉乾元”。

因此轮到朱元璋为自己的皇朝选择名字时,已经没有了延续封爵名的旧制限制了。那么朱元璋选择“明”的原因,是不是一些人认为的--向“小明王”韩林儿致敬呢?

毕竟朱元璋尊韩林儿为皇帝是事实,朱元璋“吴公”这个爵位也是韩林儿册封的(吴王是朱元璋自封的)。但是明朝官方自己就把这个说法给否了,万历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在《涌幢小品》专门提到过这个问题:

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盖返左衽之旧,自合如此,且以有别于小明王也。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

明朝的正式国号不是“明”,而是“大明”。加个“大”字除了是向元朝学习外,还有个目的就是和韩林儿的“小明王”做区分。这其实也解释了朱元璋不选用“吴”的原因,他根本就不想人们将他的皇朝和韩林儿的“龙凤政权”联系起来。

朱元璋最初并不是独立起兵反元,他是投奔了红巾军“亳州制节元帅”郭子兴。至正十三年朱元璋放弃所有也要自立门户的重要原因是,他觉得红巾军是帮只会互相倾轧的乌合之众,跟着他们没前途。

此后朱元璋一方面重新组建势力,撇清与红巾军的关系。另一方面他严肃军纪,不允许军队去抢劫士绅大户,主动向各地士绅大族示好,这也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主要措施之一。

因为朱元璋清楚在皇权的时代,不与士绅们合作,别说长期经营皇朝,连一统天下就不可能。所以朱元璋随着自身势力的扩大,对红巾军的排斥也越来越厉害,后来不仅否认“龙凤政权”的合法性,还斥责红巾军为祸害天下的“盗匪、妖人”。

所以这样的朱元璋怎么可能用“龙凤政权”给予的“吴”来命名自己的皇朝呢?但是朱元璋为什么要选择“明”呢?

首先,历代皇朝在建立之初都有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任务”--确立皇朝的法统。这不仅仅是为了粉饰装裱新朝,也是为了说明皇朝统治天下的合理、合法性以收拢天下民心。

历代皇朝基于自身权力、统治的考量,千年来一直排斥“叛乱”,也在不停的塑造臣民不得叛乱的理念和价值观,但尴尬的是推翻前朝建立新朝本质上就是“叛”。因此在论证自己的法统时,一方面需要说明是前朝失德被“天”所弃。另一方面也需要强调自己得朝是承天命,例如“五德终始说”。

这个学说简单归纳起来就是每个朝代都有自身的固有属性(“金木水火土”之一),这些属性互相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炎精开运,笃生圣皇。大明御极,远绍虞唐。河清海晏,物阜民康。《大明会典·大宴乐章》

最终朱元璋和他大臣们研究确认自己的皇朝是“火德”,而“明”属火。有个旁证可以证明朱元璋确实信这套理论,例如他规定自己子孙取名时,就要求名字的第三个字必须以五行为偏(每代按照五行相生顺序循环使用)。

除此之外,元朝国号的出处在《易经》中的原话是“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而紧跟其后的一句话是,“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注:蒙古人选“元”实际也是暗指之前中原各皇朝的国号表示它们只代表特定的古代诸侯国(如秦、汉等等)或某些地方(如辽、宋等等)。

蒙古人定国号为“元”的一层意思是,开创了一个“多元合一”并包容一切的新世界。朱元璋则针对性的直接用后文解释,元朝虽然开创新世界,但是治理能力不足,大明才是天下的救星。

所以选择“大明”为国号,上合天意!

其次,元末大起义时期,也是白莲教盛行的时期。当时白莲教不仅在民间有大量信众,朱元璋自己的队伍里也有很多士兵和将领是白莲教的拥趸。朱元璋创建新皇朝,多多少少也需要考虑一下他们的愿景。

当时白莲教有个很重要的观点“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其大意是在末世劫难中,弥勒佛会降下自己的法相“明王”扫除黑暗、重现光明、拯救苍生。

所以朱元璋将自己的皇朝命名为“大明”并自称“明王、明帝”,会非常“应景”。其收拢天下民心的作用,数倍于选用其它国号。

因此选择“大明”为国号,下顺民心!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小众或者说有一些牵强的理由。

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史记·帝喾本纪》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史记·秦始皇本纪》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后汉·南匈奴列传》

统御天下既是皇帝个人的梦想,也被整个中原视为自身的骄傲。因此在屈服于异族百年之后,皇朝也需要一个让人振奋的新名字。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清朝妇女难产昏厥,被家人误认为已死下葬,300年后才知墓中惨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在清朝时期,妇女地位较低,尤其是在生育方面,由于医疗条件落后,许多妇女在分娩过程中难产,这也是当时社会上常见的悲剧事件之一。而在这些悲剧事件中,有一个特别让人震惊的故事,那就是一位妇女因难产昏厥,被家人误认为已死,结果被埋在了坟墓里。直到300年后,她的墓被发掘,才发现了这个惊人的事实。据历史记载,

  • 抗战时期最悲惨一战:指挥官是个“书呆子”,结局却令人肃然起敬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抗战时期最悲惨一战:指挥官是个“书呆子”,结局却令人肃然起敬。黄维将军的秉性是有固执的一面。固执并非好品性,但表现在他身上,固执的另一面则透露正直、刚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作为军人,他的这一个性却是与学者型的梁漱溟相通的,他们也因此有着共同的给人印象颇深的性格特征--固执。然而就是这一位从海外回来的”

  • 夹在西班牙和法国之间的袖珍小国安道尔为什么没有被吞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想要了解安道尔为什么没有被吞并,就必须得了解安道尔有趣的历史。最初,安道尔其实只是个不知名的小村落,属于西班牙的一部分。公元6-7世纪,摩尔人大举入侵伊比利亚半岛,和法兰克王国在西班牙北部发生战争。安道尔地区的居民在这场战争中站到了法兰克王国的一边,配合法兰克军队作战,因此博得了法兰克王国的好感。法

  • 徐志摩死后 三岁就夭折的小儿子一直守候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许多人都知道徐志摩有一个儿子徐积锴,但不知道其实他还有一个儿子,只是三岁的时候就夭折了。当年,张幼仪只身去英国找徐志摩,两人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就在这期间,张幼仪怀孕了,而徐志摩却提出了离婚,并让其去打胎,张幼仪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没想到徐志摩却无情甩了句:“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

  • 红四方面军最年轻的总政委,人生曲折多舛,特殊时期选择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前言他是红四方面军军史上最年轻的总政委,与搭档徐向前一起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战役,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天纵英才竟然没有被授衔,甚至在特殊时期选择自杀,其中究竟有什么隐情呢?一、中山大学高材生图|陈昌浩陈昌浩出生于湖北省一个小村庄中,家中略有薄田,是村里少有的富户,为了光宗耀祖,陈昌浩幼年时期就被父亲送到私塾

  • 顺治皇帝是多尔衮的儿子?对此,ChatGPT如何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爱新觉罗·福临是满人入关后,清朝的第一个皇帝,被称为顺治帝。1643年9月,皇太极去世后,没有指定继承人,引发数名亲王与贝勒的皇位之争。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中,一些人推举战功卓著的多尔衮为新帝。最初,多尔衮想自己称帝,但后来迫于形势,选择让5岁的福临继承皇位。同时,多尔衮(皇太极的弟弟)与济尔哈朗(皇太

  • 敌人穷追不舍,不怕我军设伏,林彪内心大惊道:难道身边有叛徒?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敌人穷追不舍,不怕我军设伏,林彪内心大惊道:难道身边有叛徒?1946年5月18日夜,东野司令部向各个参加四平保卫战的队伍发出了撤退的命令,随即,东野司令部在林彪的指挥下也开始从所在的梨树镇撤退。就在这时,林彪接到汇报,时任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的王继芳不见了,林彪对此也没有当回事,因为此时最重要的是指挥部

  • 春秋最有想法的色鬼蔡哀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闲话史记·权贵们的风流韵事》之三春秋最有想法的色鬼蔡哀侯和卫宣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蔡哀侯,堪称是最有想法的色鬼。卫宣公可以称得上是欲界的大佬了,但是,小一辈色鬼蔡哀侯却用实际行动证明,在好色这片天地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蔡哀侯既不是当着臣子的面玩暧昧,也不是玩庶母与儿媳,而是另辟蹊径,玩的就

  • 此人是洪秀全的保镖,身怀绝世武功,为何挥刀自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董先师原是洪秀全的武术老师兼护卫,为了民族事业,他自阉入宫。董海川创立八卦掌,开宗立派,威震武林。其一生事迹,颇多疑问,最大的疑点是他为何中年入宫当了太监。董海川是太监这没有疑问,他逝世后其徒子徒孙所立《董先生志铭》记载很清楚。但他为何中年入宫,有各种不同的传说。第一种说法:《董先生志铭》说,董海川

  • 满清只能被扫进垃圾堆?中国君主立宪制的尝试,为何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在人类的封建文明史中,集权君主制是最典型的政体,君主制也是人类历史上存续时间最久的政体形式。17世纪后,欧洲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试图扩大自身政治权益,君主的权威受到极大挑战。温和派别认为可以保留君主,但必须使其成为没有权力的虚君。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了最早的君主立宪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