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谭启龙回忆奉陈毅命赴山东代替向明工作

谭启龙回忆奉陈毅命赴山东代替向明工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226 更新时间:2024/1/25 15:39:38

初到山东

1954年5月初的一天,我正在浙江参加浙江省委第15次扩大会议,贯彻落实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揭露批判高饶反党联盟的问题,忽然接到华东局一个电话,称华东局第二书记陈毅要我立即去济南,浙江的工作暂时由省委副书记江华主持。因为要求很急,浙江的会议我还没有开完,便于5月11日赶往济南。到济南后,陈毅告诉我:原中共山东分局第二书记、代理书记向明出了问题,已不能继续主持山东分局的工作,现正举行分局扩大会议清算他的问题。陈毅还对我说,经请示中央同意,由我主持山东分局的工作,并让我先参加扩大会议,了解情况。听了陈毅的话,我深感突然和不安。

山东人民勤劳勇敢,纯朴善良,待人热情大方,工作积极肯干,极富吃苦精神。1945年底我曾随部队来到山东,在鲁中南和鲁西南打了近4年仗。他们倾家荡产、全力以赴支援解放战争,那种不怕牺牲、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对山东和山东人民有着很深的感情,很乐意到山东工作。但由于事发突然,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同时也有些顾虑,主要考虑到山东是个举足轻重的大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我还年轻,工作经验也不够,要我主持山东的工作,深感难以胜任。我再三向陈毅表示,我担负不了这么个大省的担子,请求中央另派其他同志来主持工作,我当助手。

扩大会议是1954年4月29日开始的,我来到济南时会议已经开了十多天了。会议由陈毅主持,采用会内会外结合,集中分散结合,个别谈话与查看材料结合的方法,系统地揭发了向明“参加‘高饶’反党联盟”和工作作风的问题。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山东分局扩大会议。记得当时陈毅向与会者介绍了我的情况,我也讲了几句话。大体上说了曾在山东战斗过,热爱山东这块土地,热爱山东人民,愿意到山东工作等意思,同时我也讲了个人的主要特点和不足之处等。会外,我又多次向陈毅请求;希望中央、华东局再选派一位同志来山东省主持分局工作,在这位同志来山东之前,我可以暂时代理一段时间。陈毅见我出于诚心,态度坚决,便答应考虑我的意见,但在会上仍宣布暂由我主持分局工作。之后不久,陈毅向华东局、中央请示,得到同意后告诉我,待1955年3月华东局撤销后,由舒同来山东任第一书记。实际上,没等华东局撤销,1954年8月,舒同就来上任了。

中共山东分局扩大会议6月7日结束后,陈毅于6月21日就会议情况向中央、华东局写了报告。报告建议撤销向明的党内职务,召开中共山东省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改中共山东分局为中共山东省委。得到中央批准后,陈毅又向中央报告了召开党代表会议的方案。7月23日中央复电同意了陈毅报告的方案,中共华东局也予以核准,并提出了补充意见。分局接着就着手准备召开党代表会议,研究、部署推选代表和准备会议文件。为了尽快熟悉山东的情况,会议召开前,我挤出时间听取了一些同志的汇报,参加了研究夏季生产、夏粮征购工作等会议,对山东的各方面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7月5日至9日,我去上海参加了华东局扩大会议,会上听取了陈毅传达毛泽东主席的指示。7月15日,在省直各部门负责干部参加的会议上,我传达了华东局扩大会议精神,主要是批判“高饶”反党联盟问题。关于会议的贯彻落实,我讲了4点意见:

一是目前正处于农忙最紧张的阶段,任务很多,工作繁重。要搞好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要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还有夏粮征购任务,筹备人代会,等等。要全力搞好农业生产,保证农业丰收,完成夏粮征购等中心工作。分局打算这次会后,到各地委跑一跑,一方面了解各地的情况,一方面传达华东局扩大会议精神,为开好党代会作好思想准备。

二是定于8月1日召开全省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除了听取讨论陈毅两个报告外,同时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清除高岗、饶漱石、向明的思想影响。

三是要求省直各部门和省属党组负责同志按照分局部署,参照浙江省委农村工作部检查工作的方法,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按照陈毅的指示,进一步在高级千部中清除高岗、饶漱石、向明的错误影响,为党代会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材料,以保证开好党代会。

四是准备在全省党代会之后,特别是在秋收秋种以后的冬季农闲时期,在全省展开有系统的清除高、饶、向思想作风,以及对全党的影响和产生的恶果,来一次彻底清查。各级党委都要搞,自上而下来一次整风运动,彻底转变思想作风,保证中央、华东局的方针路线在山东的正确贯彻。

1954年8月1日至10日,中共山东省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在5月份分局扩大会议的基础上解决“向明问题”。陈毅始终参加并主持会议,舒同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向明在会上作了检查,会议通过了关于向明问题的决议,审查批准了《山东分局关于撤销张哗、李广文、秦和珍、杨宣武、杨涤生、李景春、刘镜心7同志的政治结论和撤销李广文、杨宣武、杨涤生三同志的撤职处分给省党代会的报告》;会议选举舒同等31人为省委委员,选举徐雷健等6人为候补委员。8月13日、14日举行了中共山东省委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会议选举舒同为第一书记,我为第二书记,李士英、李广文、董淡为副书记,我们5人加上晃哲甫、王卓如、王路宾、彭嘉庆王近山、夏征农等6人组成新的省委常委。

在全委会上,陈毅、舒同讲话以后,我针对山东当时的工作问题讲了几点意见:

(1)关于农村工作,我强调小麦总产虽然达到71亿斤,超过了预计产量,但棉花播种面积不足,秋季自然灾害难以预测,全年实现粮棉增产计划尚需付出很大努力。为此,要抓好农村的互助合作,办好已有的2.5万个农业合作社。特别要注意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我建议各县委、区委都能派出两个委员深入到几个农业合作社里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弄清楚农业合作社如何搞好生产,如何分配,如何管好财务,如何进行政治工作等问题。

(2)在粮食统购统销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转变作风,既完成任务,又不要再出现死人事件。

(3)关于动员参军问题,全省4万人的任务,打算由40个县完成。具体由山东军区负责安排。

(4)关于贯彻会议精神,清除向明影响问题,按陈毅、舒同指示精神研究落实。总之,要以互助合作为中心,以搞好农业生产为主,改进领导,转变作风,切实搞好秋季增产和秋收秋种工作。

关于向明的情况,过去我了解不多。在批判“高饶”反党集团的斗争中,山东整了向明同志。我的态度始终和中央是保持一致的,既然中央认为向明参加了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活动,我是坚决拥护中央和陈毅的指示并认真贯彻落实。特别是在参加山东分局扩大会议、省党代会期间,听到会上的揭发批判,更深感在向明的影响下,山东某些干部的脱离群众、官僚主义作风,确实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鉴于这种认识,我在第一次省委全委会议上提出:“清除向明影响,改进领导,转变作风,以保证搞好互助合作,推动农业生产”。

1955年2月,省委发出《关于检查领导肃清向明影响的指示》以后,我也继续在不同的会议上传达贯彻上述精神。省委还派出检查组,分别到青岛、胶州等地检查、督促肃清向明影响。在处理向明问题的过程中,先后受到错误斗争和处理的有山东分局副书记赖可可、高克亭、任质斌,分局秘书长张辑五、副秘书长段林,分局组织部副部长王建明,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吴若岩,山东大学校长华岗,以及青岛市委书记兼市长王少庸、青岛市委副书记于明,济南市委书记高云,胶州地委书记林明莱阳地委书记张竹生等人。在下边干部中造成了一些思想负担。直到1956年山东省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从那以后,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便不再提肃清向明影响的口号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批准撤销了省委关于向明问题的决议,予以平反。同时对因向明问题受到株连、遭到伤害的一些领导干部,也陆续纠正了对他们所作的错误结论或处分,恢复名誉和政治待遇,分清了是非,增强了团结现在看来,向明并未参与“高饶”反党联盟活动,在他主持山东工作期间,搞了1953年的“反分散”和同年冬季的征购过头粮,确实有不妥之处。但这都是工作中的失误,即便他本人应检查改进,但也不应株连那么多被他领导的同志。

当时对向明的处理,在山东的干部、党员中,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从而也对山东的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一历史的教训,是值得深省的。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1944年9月宋希濂下令围攻龙陵,几天后却突然去了陆大,怎么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1944年9月14日,第一军军长宋希濂下令围攻龙陵。一周后的9月22日,宋接到军委的命令,将军队委托给副总司令黄杰,他本人则立即前往陆军大学进行将官班培训。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嵩山已败,腾冲之敌已尽,补给线畅通,各路大军四面集结,只待龙陵最后一击。现在战场上突然换了大将军,很奇怪。这件事几乎没有人

  • 行知读书会|盛世大唐里的衣食住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盛世大唐屹立于当时世界的艺术文化之巅,可用“辉煌灿烂”来形容。当我们将大唐衣食住行的漫漫长卷打开时,对当下生活会有何启示?胡建君做客行知读书会。新一期的行知读书会请到了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胡建君,为读者们徐徐展开一幅大唐画卷,看看那时的艺术与生活。“盛世大唐屹立于当时世界的艺术文化之巅,可用‘

  • 他是八路军6位师长中唯一没成元帅的,晚年成副主席,儿子是少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以后,我军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后,主力为三个师,分别是115师,120师和129师。由于我军的编制被蒋介石给限制住了,所以,三个师的正副师长的人选地位必然十分重要。当时一共有6位正副师长,其中有5个都是开国元帅,他们分别是林彪、聂荣臻、贺龙、刘伯承和徐向前,这里面每一个都是

  • 1908年朝廷大员袁世凯、那桐出席葬礼,逝者曾行贿李鸿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1908年3月15日,俄国公使璞科第因病去世,时年44岁。根据惯例,朝廷要派员前往吊唁,出席葬礼。当时,那桐担任体仁阁大学士、外务部会办大臣,袁世凯担任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他们都是交涉事务的负责人,因此代表朝廷出席璞科第的葬礼正合适。我们通过现场照片看到,那桐、袁世凯等人身穿冬季官服来到东交民巷。

  • 百年党史天天学|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1948年2月22日毛泽东审阅中共中央发言人驳斥美国总统杜鲁门援蒋咨文的新闻稿时加写一段文字。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现在世界形势已变到于美国帝国主义及各国反动派极端不利,而于世界人民民主力量极端有利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仅仅两年时间之内,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业已混乱不堪,并正在走向更大的混乱局面;而

  • 这个皇亲国戚造了一场荒唐又失败的反,其侍妾却生下一个大唐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人艰不拆”是几年前比较流行的网络语,意思是人生本来就已经很艰难,就不要再拆穿了。当今如此,古代亦是。那么在古代干什么比较辛苦呢?是朱元璋治下的官员?还是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劳工?最苦的可能是一直看天吃饭、按时纳粮的农民。但以上职业起码还能让人艰难地活着,有一份工作则有进无退,那就是造反。这项活动成功了

  • 她冒充妹妹出嫁,却阴差阳错成了皇后,还改变了中国300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都知道,三国争霸,不知多少豪杰,到头来得势的却不是这鼎立的三国,偌大的天下,尽归司马家。当时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立晋王朝,定都于洛阳,公元280年,司马炎南下灭孙吴,而后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使中华大地重新得到统一。但我们都知道,晋王朝奢侈腐败,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

  • 他以前是上海滩大佬,建国后仍然可以享受其他人不许碰的一样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杜月笙在上海滩逐渐崛起之后,作为昔日老大的黄金荣自然声名大减,不再像以前那样风光。然而凭借着跟蒋介石的交情,他还是能够维持这局面,也称得上当时上海滩的“三大亨”。不过他和其他两位相比,只能算是普通。抗日战争期间的黄金荣表现得很一般,一方面他不像杜月笙一样带着自己的门徒捐款捐物,而且还派人刺杀袭击汉奸

  • 民间传说:狐三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话说上古年间,华夏灵气充沛,许多动物开六窍吸纳吐气、聚日月天地精华,久而久之便脱去兽身,幻化成人,混迹在闹市,非道行高深者无法辨认。今天要讲的故事,主角便是一只混迹在闹市的狐仙。明末清初,东北战乱四起,民不聊生。马娃带着年迈的母亲,逃到长白山脚下,打柴打猎,生活倒还过得去。一天,马娃在打猎的过程中,

  • 《甄嬛传》:欣贵人对安陵容的恶意,令人心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欣贵人吕盈风,在《甄嬛传》“熹妃回宫”之前,存在感并不强。出身一般、颜值一般、恩宠一般的她,在后宫这种“藏龙卧虎”的地方,就像一个“小透明”。当然,欣贵人也有她的生存智慧,这点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有分析过。如若不然,她不会在皇后的眼皮子底下生下一个女儿。不过,嘴上不饶人的欣贵人,很少在行动上主动去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