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话说杨浦丨同济大学史上最早的门楼老照片

话说杨浦丨同济大学史上最早的门楼老照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596 更新时间:2024/1/14 20:00:35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从1907年建校至今几易校名,先后在上海白克路(今凤阳路)、法华路(后曾更名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城淞路(今同济路)、其美路(今四平路)及浙江金华、江西赣州、广西八步、云南昆明、四川庄多地办学,留下了多处办学遗址包括校门(门楼)。

其中一门楼老照片,是同济大学所藏的最早的大学校门照片,弥足珍贵。2022年5月,以同济大学医科为源头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庆祝建院115周年之际,还仿制了这座门楼。今天,就来探寻一下这张老照片背后的历史故事吧。

这是同济大学的一张老照片。

同济德医学堂门楼

翁智远、屠听泉在主编的《同济大学史第一卷(1907-1949)》中认为,这张照片拍摄于同济大学前身德文医学堂创办地:白克路(今凤阳路)。上海理工大学把德文医学堂也看作学校源头之一,因此在《上海理工大学志(1906-2006)》也收录了这张照片,并注解为同济德文医学堂白克路(今凤阳路)校门。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庆祝建院成立115周年之际仿制的门楼

首先,在中国传统的“门”中,有盖的称之为门楼,无盖的称为门。牌坊也是如此,有顶的称牌楼,无顶为牌坊。因此,照片中这座建筑当称之为“门楼”。

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博士于1900年创办同济医院(1909年3月宝隆逝世后,同济医院曾改名宝隆医院,以示纪念),1907年又以中德合作为背景,以同济医院为依托,在白克路(今凤阳路)创办了德文医学堂。

同济大学前身德文医学堂创始人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博士

1907年10月,德文医学堂举行开学典礼。

1907年10月,《申报》报道德文医学堂举行开学典礼

据1908年1月《北华捷报》行号录,德文医学堂地址为白克路(今凤阳路)23-24号,6月,学校已经以“同济德文医学堂”名义在《申报》上发布招生广告。据1908年7月《北华捷报)行号录,此时校名的确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地址在白克路(今凤阳路)22-25号。

1908年1月《北华捷报》)行号录,此时校名为德文医学堂,地址为白克路23-24号

1908年7月《北华捷报)行号录,此时校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地址为白克路22-25号

同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在法华路(今复兴中路1195号,属上海理工大学)购地12亩,建造新校舍。1909年暑期,法华路(今复兴中路)部分新校舍包括第一宿舍落成,医预科德文科师生迁入,医正科学生仍在白克路(今凤阳路)就读,这也是为了方便他们就近在宝隆医院实习。1912年,伯恩哈德·贝伦子创办的德文工学堂和同济德文医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

1909夏落成的同济德文医学堂第一宿舍

门楼照片后方场景较为空旷,有几间房舍,还有一条弯曲的小河,河的两岸有树。这几间房舍是否由同济德文医学堂新建,目前还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这里还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据《汇区地名志》中《徐汇区历史河道图》,今复兴中路曾经是一条小河,红框处就是同济德文医学堂位置。不过,这个时候,同济德文医学堂这处校舍还没有被划入法租界,当时地图上也没有相应标示。1910年3月,同济德文医学堂在《申报》的招生广告,校址写的是宝昌路(今淮海中路)南、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西侧的石路,说明复兴中路陕西南路处当时还没有正式命名的马路,只有一条碎石路。这和门楼照片所呈现的场景基本吻合。

《徐汇区地名志》中的《徐汇区历史河道图》截图

陕西南路修筑于1911年,初名为宝隆路(为纪念病逝的宝隆医生),复兴中路1195号段修筑于1918年。法华路就是现在的复兴中路。从地图上看,没有标路名,路旁还有断断续续的小河,学校的东中部还有一个小池塘,宝隆路(今陕西南路)在地图上也未标示。据1914年1月《北华捷报)行名录,原校址“金神父路40号”改为宝隆路,石路(应该是代表东西走坐标的路)依然没变。

1913年10月上海地图截图

依此看来,门楼照片应摄于1908年校方买下法华路(今复兴中路)校舍后不久的1908-1912年间,在德文医学堂更名同济德文医学堂之后、更名同济德文医工学堂之前。考虑到同济德文医学堂在1908年购地,1909年暑期部分校舍落成并投入使用,所以,这座门楼极有可能是在1908-1909年之间(1909年暑期部分校舍投入使用之前)建成的。

再从照片上的民房、小河、树来看。1908-1912年间的白克路(今凤阳路)有没有照片中的这个场景,拍摄地点是否有可能在那里?

据《黄浦区地名志》中《黄浦区历史河道图》,张家浜基本上就是现在的新昌路,旁边就是宝隆医院。今天的凤阳路新昌路附近还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这些和照片上的场景很接近。但如果考虑时间因素,这里又不具备拍摄条件。

《黄浦区地名志》中的《黄浦区历史河道图》截图

据《黄浦区地名志》,德文医学堂门前的凤阳路早在1890年就填浜筑路了,不可能再有小河。

1899年公共租界再次向西扩张,范围扩充至今乌鲁木齐北路附近。白克路(今凤阳路)也被划入公共租界,同年另一条马路新昌路也填浜(张家浜)筑路。几年后成立的德文医学堂在凤阳路北侧,同济(宝隆)医院在凤阳路南侧。此时德文医学堂北面已有圣彼得教堂,东北面有新闸巡捕房,稍远的西南面有斜桥总会,东南面有跑马厅。显然,此时这一带已经有了诸多城市化元素。据1910年3月版《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图》,此时德文医学堂东侧有“永年里”,宝隆医院东侧有“慎德里”,西侧则有“侯在里”。而据《黄浦区地名志》,“永年里”始建于1905年,“侯在里”建于1906年。

1904年上海地图截图,蓝框是德文医学堂位置,红框为宝隆医院位置

1910年3月《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图》截图

再看1908年同济德文医学堂三层楼的校舍。这张照片摄于白克路(今凤阳路),是同济德文医学堂在白克路(今凤阳路)办学时的真实场景。

1908年白克路(今凤阳路)上的同济德文医学堂校舍

这张照片拍摄点明显高于德文医学堂围墙。因此,可以推断拍摄机位应该是在白克路(今凤阳路)对面宝隆医院的二楼。试想一个对面有医院,四周有新建的里弄,不远处有教堂和巡捕房的地方怎么可能拍出前述门楼中具有浓郁乡村气息的照片?所以,前述门楼照片不可能摄于凤阳路,只能是摄于法华路(今复兴中路)。

门楼照片“文”字正上方的装饰附件,比较模糊。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张毅博士表示,中国古代以梅兰竹菊及“暗八仙”、君子兰等具有象征意味的图案装饰建筑。初步判断,这应是君子兰造型,象征高贵优雅、坚强刚毅。张毅指出,门楼上方的其他4件装饰是鸱尾。鸱尾相传为龙的9子之一,后演化成中国古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附件。

中国古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附件:鸱尾

再来了解一下照片的提供者。《国立同济大学年刊(1949)》收录了这张照片,并注明由约翰内斯·威多福(Wiethoff

Johannes)提供。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网站也都收藏了这张照片,并都注明是约翰内斯·威多福提供。同济大学李乐曾教授《德国对华政策中的同济大学(1907-1941)》一书中记载,约翰内斯·威多福是1908年经宝隆介绍到同济德文科任教的,一战后的1919年被遣返回德,1920年重返同济,1946年在同济退休。也就是说,《国立同济大学年刊(1949)》收录这张照片时,约翰内斯·威多福可能已经回到德国,同济在编辑这份年刊时也有可能从其他途径得到,但仍注明是约翰内斯·威多福提供。当然,“提供者”不一定就是“拍摄者”,真正的“拍摄者”也可能另有其人。

一战后原址上的中法国立通惠工商学校大门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松江人文大辞典》精选 | 洞泾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洞泾镇以镇内洞泾港命名。位于松江区北部,东临新桥镇,南与中山街道、广富林街道相接,西连佘山镇,北与泗泾镇毗邻。唐天宝十载(751年)属华亭县。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析华亭县置娄县,属娄县集贤乡、华亭乡。1912年,华亭县、娄县合并为华亭县,1914年改松江县,属松江县泗泾区、东外区。1949年5

  • 辽上京皇城遗址发现大型建筑基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22年6月考古人员在辽上京皇城遗址西南部发现大型建筑基址。辽上京皇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6月至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辽上京考古队,对辽上京皇城遗址西南部大型

  • 弱女复仇记:施剑翘手刃孙传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1925年的秋天,施剑翘养父施从滨的头颅鲜血淋漓的悬挂在蚌埠车站门厅上,暴晒三天,并且旁边白布上写着“新任安徽督办施从滨之头”,只因他是为了安徽都督这一职位才听从张宗昌的派遣,南下抵抗孙传芳,加入到吴佩孚和张作霖的军阀争夺战中。本来军人死于两军交战,家人也只会悲伤和不幸,但是这样惨遭杀害和羞辱,身为

  • 有人在李白墓看到一堆酒瓶子,一千年多年了还有人送酒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有人在李白墓看到一堆酒瓶子,想来他也是很快活的,一千年多年过去了还有人记得给他带酒喝。看起来挺挺浪漫的。对此,网友们则表示:2,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4,李白:“拿走拿走,不行,这假酒,晕”5,李白:不

  • 民国才女的悲惨人生,不能怨天,不能怨自己,更不能怨丈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民国时期不缺才子才女,但当时社会变革,文化的标准也不统一,什么人可以被称为专家,标准是一降再降。才子暂且不论,民国时期的才女,大多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善终的才女其实很少,她们的人生,大多很艰难。一、女权主义,过犹不及沉樱是民国著名才女,也是一位女权主义的号召者。如今,女权已成为一个

  • 除了《山河月明》,还有这10部历史剧值得一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1,大明王朝1566是由张黎执导,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本剧讲述的是嘉靖与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奸臣严嵩党羽密布、权倾朝野,清官海瑞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皇帝朱厚熜刚愎自用、练道修玄二十载,以一己之私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

  • 明朝北京保卫战为何没有重蹈北宋覆辙?原因这里是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六日。明英宗二十万大军,喋血土木堡,皇帝被俘、战将被杀、伤亡过半。大明朝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因为瓦剌大军已经突破宣大防线,入驻土木堡(今河北张家口怀来县),而从土木堡到北京仅200里路程。蒙古骑兵风驰电掣就可抵达北京城下,北京陷落则华北陷落,华北不存则北方不复,接

  •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力挽狂澜最后却被处死,是因为站错队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于谦在夺门之变后被杀。这位为明王朝的安危而拼命血战的忠臣良将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他誓死保卫的城市的土地上。说起于谦大家都会想起那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的一生就是“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一生。但是“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清廉正派是好的,但是在明

  • 唯一可以跟蒙古抗衡的国家 顽强抵抗44年 只可惜因叛徒出卖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说,绝对是噩梦的存在。但是有这么一个国家,虽然已经日暮西山,但是它仍然顽强抵抗44年,只可惜因叛徒出卖灭国。这个国家就是南宋,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杯酒释兵权,重用文人,打压武将。所以宋朝在历代王朝当中,军事实力是相对比较薄弱的。但是相比于当时的其他国家,宋

  • 十三世纪前中期,蒙古征服者所向无敌,为何被马穆鲁克军完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十三世纪初,蒙古从沙漠中崛起,先后灭了金国和西夏国,成为东亚霸主。随后,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所向披靡的蒙古骑兵踏上了西征之路。亚强的花刺子磨落马,为以后的西征扫清了道路。公元1236年,接替可汗的窝阔台率军发动第二次西征。这次西征影响巨大,起于中亚,止于东欧。完成了蒙古帝国庞大版图的奠基。也被西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