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玛雅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玛雅人逃离了自己住的城市

古代玛雅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玛雅人逃离了自己住的城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589 更新时间:2024/2/8 6:10:51

无数书籍描述备至的玛雅衰亡,已经成为了环保活动人士的生态寓言;玛雅速朽论和更新世过度杀戮论一样,都是此间人士津津乐道的关于人类超越自然极限的警世传说。

“没有比这更能刻意打击玛雅考古学家的话语了。”玛雅考古学家大卫•韦伯斯特(David

Webster)2002年坦承道。作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名研究人员,韦伯斯特承认,在自己“轻率的青年岁月里”,他往往会告诉同搭一班飞机的旅客,他是去发掘“某个古代玛雅中心的。而后完全可以预测的是,(对方会提出)这个令人畏惧的问题。如今,更为年长而明智的我通会嘀咕一些语焉不详的关于‘业务’的事情,然后就一头埋进航空公司杂志里去”。

韦伯斯特之所以回避这一问题,原因之一是其范围太广。

问古玛雅出了什么事,就好像问战期间发生了什么事一样;这一主题太过庞杂,人们简直没法知道从哪里入手作答。与此同时,玛雅文明衰落之迅速而彻底,也正是自19世纪40年代外界首次发现尤卡坦半岛上这些被遗弃的城市遗址以来,它一直吸引着考古学界的原因。

如今我们知道,玛雅文明衰落的速度并没有此前学者所相信的那么快、那么戏剧化,也没有那么普遍。尽管如此,按马萨诸塞州伍斯特(Worcester)县的克拉克大学地理学家比利••特纳(Billie

Lee Turner)的观点,玛雅的衰亡在世界历史上依然是独一无二的。

文明总有兴衰之时,但除了玛雅地区,没有任其他已知大规模社会体系在解体之后,是被一片空白取而代之的。他说:“罗马帝国土崩瓦解的时候,意大利可没有因此被清空了——城市也没了,主要社会体系也垮了——一千多年。而这正是玛雅中心地带发生的事情。”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20世纪30年代,其时最著名的玛雅研究学家、哈佛大学的西尔韦纳斯•G. 莫利(Sylvanus G.

Morley)认定并信奉了一个如今依然最广为人知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玛雅社会的崩溃,源于玛雅人的发展严重超过了其所在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耗尽了资源库的库存之后,人们开始因饥饿和干渴而相继死去,幸存者大批逃离城市,于是这些被遗弃的城市也就成了对人类在生态学上傲慢自大可能导致的诸多危险的无声警示。

当莫利提出这一理论的时候,该假说不过是一种预感。然而从那时起,专家对湖泊沉淀物中的花粉的科学测量显示,玛雅人的确砍倒了地区内的大片森林,他们把树木用作燃料,并将腾出来的土地用于农耕。森林覆盖面积的减少导致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和洪灾。

于是,脚下农田越来越少、需要养活的人口却越来越多的玛雅农民,不得不以更高的强度来开垦肥力越来越差的土地。在第一波冲击(即公元800年至900年间,肆虐尤卡坦地区的百年旱期)面前,这个摇摇欲坠的体系脆弱不堪。不久之后,玛雅社会就走了解体。

无数文章和书籍描述备至的玛雅衰亡,已经成为了环保活动人士的生态寓言;玛雅速朽论和更新世过度杀戮论一样,都是此间人士津津乐道的关于人类超越自然极限的警世传说。

克莱夫•庞廷(Clive Ponting)在其颇具影响力的著作《绿色世界史》(Green History of the

World,1991年版)中写道,玛雅人“创建了一个取得伟大文化成就和智慧结晶的复杂社会,但是到头来却毁灭了他们自己创造出的事物。”

在讨论玛雅衰亡的影响时,他问道:“在不断加大资源利用、不断向环境施压这一方面,当代社会难道就做得好些了吗?人类对于自己避免生态灾害的能力是不是过于自信了?”庞廷和其他学者认为,这些印第安人的历史,对我们应对如今的问题大有裨益。

然而说也奇怪,环保人士居然同时把美洲原住民历史描绘成了一种与此相反的经验(即人类应如何与自然生活在精神平衡之中)的宝库。各地书店的书架上都沉甸甸地摆放着诸如《神圣的生态》《地球的守护者》《地球母亲的灵性》《原住民传统与生态学:宇宙学和共同体的交互存在》之类的书籍。

对美洲原住民的如此认知广受赞同,以至于市面上存在着用来判定书籍是否正确反映了这种印第安人环境价值观的校验表。

比如说,《原住民文化真实性准则》就评价了各种出版物对全部“主要的原住民文化”(可以想见,玛雅文化必在其列)所共有的“五大价值观”的描述,而“与自然友好相处”,即“尊重自然神圣的天然和谐性,并与之共生”,正是准则中列出的一大价值观。根据这些准则,出版物若想反映历史原貌,务必要把主要原住民文化描绘为“适度敬畏生命的恩赐”的群体。

印第安人作为生态灾难典型和环保模范的这两种形象,并没有乍一看上去那么互相矛盾。二者都体现了霍姆伯格之误,即认为印第安人悬浮在时空之中,既不着一物也不受左右,如幽灵一般存在于这片山河之间的观点。

本书的前两部分致力于讲述研究人员近期否认这一见解的两种不同方式。我指出,研究人员已经大大提高他们对1492年原住民人口的估值,并解释了这一做法的缘由;而后,我又揭示了为什么大多数研究人员如今相信印第安社会比人们此前设想的要起源得更早,发展得更复杂,技术造诣也更深。

而在本部分中,我将阐述霍姆伯格之误的另一个方面,即认为原住民文化未能或无法掌控其居住环境的观点。印第安人没有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任何印迹的看法,是显而易见的一例。

一个较为微妙的例子,则是认为印第安人的粗心大意最终使其走向了悲剧的假说。两个例子都把原住民描绘成为只会被动接受的民众,无论他们接受的是未受干扰的生态系统,还是由于改变生态系统而得到的惩罚。

美洲原住民与其环境的互动关系和美洲原住民本身一样多元,但这些互动关系总是某种特定历史进程的产物。研究人员偶尔能较为精确地详述这一进程,玛雅文明即是一例。然而在更多情况下,人们只能摸清历史的大概轮廓,美国东部的重组过程就是如此。

这两个范例,也正是我现在将转而讲述的两个主题。在这两个案例中,印第安人工程的规模都极其庞大,都是为达到其目的,而将大片山河以重塑。

在筛选诸多证据的时候,显而易见的是,多数印第安人都是极其积极的土地管理者;他们的活动对土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也确实有很多对我们大有裨益的经验教训,只是这些经验教训和一般人的想象有所不同。

标签: 玛雅人印第安人

更多文章

  • 玛雅人的分支有哪些?现代玛雅人都是怎么生活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玛雅人,印第安人

    现代玛雅民族根据语言和地理可分为以下各支:尤卡坦玛雅人,居住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延伸至伯利兹北部和危地马拉东北部;人数非常少的拉坎敦人(Lacandon),位于乌苏马辛塔河(Usumacinta)和危地马拉边界的一块南墨西哥领地,一小部分则居住在危地马拉和伯利兹;居住在危地马拉东部和中部高地的诸民族

  • 耳川之战中萨摩国的大名——岛津义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岛津义久,日本,耳川之战

    岛津义久(假名:しまづ よしひさ,罗马字:Shimazu Yoshihisa,1533年3月4日(天文二年2月9日)-1611年3月5日(庆长十六年1月21日)),日本战国时代大名,萨摩岛津氏第十六代当主。父亲是岛津贵久。幼名虎寿丸,元服后名为忠良,道号龙伯。在战国诸多声名显赫的大名中成为为数不多没

  • 耳川之战的详细过程,耳川之战的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耳川之战,日本

    耳川之战是在天正6年(1578年),丰后国的大友宗麟与萨摩国的岛津义久以日向高城川原(宫崎县木城町)为主战场发生激烈冲突的合战。别称"高城川之战"、"高城川原之战"。与今山之战、冲田畷之战同属九州三强争霸间的著名战役。详细经过耳川之战,爆发于1578年,大友宗麟和岛津义久激战于耳川一带,大友军大败,

  • 耳川之战什么时候发生的?耳川之战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耳川之战,日本

    耳川之战是在天正6年(1578年),丰后国的大友宗麟与萨摩国的岛津义久以日向高城川原(宫崎县木城町)为主战场发生激烈冲突的合战。别称"高城川之战"、"高城川原之战"。与今山之战、冲田畷之战同属九州三强争霸间的著名战役。起因天正5年(1577年),日向大名伊东义佑被岛津氏击败。义佑被流放,于是寄身于有

  • 斯特灵桥战役过程是什么样的 斯特灵桥战役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斯特林桥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英军,苏格兰,英格兰,斯特林桥战役

    意见权衡为了向英军表明自己的决心,华莱士在福斯河北岸的奥丘山的山坡上布阵。沃勒内明白一场恶战是不可避免的,出于对沙场礼节的尊重,他派遣两名多明我会修士过河。沃勒内让两名修士转告华莱士,如果他能接受“王上的和平”,自己将保证华莱士的生命,并对他以往所犯之“罪行”既往不咎。对此,威廉·华莱士的回答是:“

  • 斯特林桥战役是否跟电影上的一样 历史上的斯特林桥战役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斯特林桥战役,苏格兰独立战争

    在当今生活中,很多电视、电影都是根据历史事实改编或参考拍摄制作的,影视剧制作方有时会为了观众需求、时事热点擅自改动或编造一些事情,导致进入我们视线中历史事件有时已经扭曲,相信这一大家肯定是深有感触的。如果你只知道你在电影“勇敢的心”中看到的场景和事件,并且对此深信不疑的,那你肯定不知道斯特林桥战役的

  • 苏格兰独立战争的一部分——斯特灵桥战役(斯特林桥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苏格兰,华莱士,爱德华,斯特林桥战役

    斯特灵桥战役是苏格兰独立战争的一部分。1297年9月11日,威廉华莱士的军队在斯特灵桥取得了胜利。1291年,在亚历山大三世去世后,苏格兰卷入了一场继承危机,苏格兰贵族找到了英格兰国王爱德华,请他监督这场纠纷,并执行裁决。看到扩大权力的机会,爱德华同意解决这个问题,但前提是他必须成为苏格兰的封建领主

  • 查莫罗人有着怎样的风俗习惯?查莫罗人为什么要把牙齿染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查莫罗人,土著

    查莫罗文化融合了西班牙、美国、菲律宾等各国文化,而古代查莫罗文化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消失殆尽。查莫罗人是擅长航海的民族,人们平日以划船和冲浪为乐。最初到达马里亚纳群岛的欧洲人都记载查莫罗人体格强壮、身材高大。古代查莫罗社会属于阶级社会,全体查莫罗人划分为贵族(查莫里)和平民(马纳昌),而查莫里又可以分

  • 查莫罗人来源于哪里?关岛还有纯种查莫罗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查莫罗人,土著

    相传其祖先于4000年前从东南亚陆续迁入。16世纪中叶西班牙入侵时,有十多万人,社会处在原始公社制解体阶段,已分化为上、中、下三个阶层,但仍保留母系氏族制的浓厚残余。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使用挖掘棒(见掘土棒)、石锄和贝刀,兼营渔猎和采集。能制陶,善于造船,木船多为双身,用三角形草席做帆。衣着简

  • 查莫罗人:密克罗尼西亚人种,是生活在马里亚纳群岛上的土著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查莫罗人,土著

    查莫罗人(Chamorro),又译查莫洛人。密克罗尼西亚人种,是生活在马里亚纳群岛上的土著人。他们喜欢纹身,崇尚染黑牙齿,以贝壳等作为服饰,烹饪方式原始。17世纪后,因为血腥的殖民战争,纯种的查莫罗人所剩无几。查莫罗人(西班牙语:Chamorro)是对马里亚纳群岛上土著人的称呼,大洋洲西北部的民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