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德川三杰之一:神原康政的生平事迹简介

德川三杰之一:神原康政的生平事迹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675 更新时间:2024/1/17 0:37:45

榊原康政(1548年-1606年6月19日)是日本战国时代至江户时代的武将和大名,上野国馆林藩初代藩主。德川氏重臣,江户幕府成立后,为十万石谱代大名。康政流榊原家初代当主。

幼名为于龟、龟丸。通称小平太。德川三杰、德川四天、德川十六神将之一。人称"刚毅大将"。与本多忠胜同年生,被人合称为"德川双壁之猛将"。

康政出生时,父亲长政臣属于上野城城主酒井忠尚(酒井忠次之兄),但由于忠尚与松平广忠(德川家康之父)不和,故两家因此对立抗战,康政的童年在上野城渡过,不久成为忠尚的侍童。另一方面,松平广忠被属下刺杀,松平家迅即陷入危机,野心勃勃的今川义元立即以松平广忠的长男竹千代(家康的幼名)为人质,三河冈崎被今川氏"接管"。

永禄三年(1560),今川义元见时机成熟,遂起兵上洛,号令全日本,但在五月十九日,在尾张桶狭间,被织田信长奇袭身亡,今川家也因此顿时不安。由于新当主氏真无能,与其他反今川的诸势力一样,松平元康(后改名为德川家康)决定起兵反倒氏真,然而氏真以为回送冈崎城可拉拢元康,可是却增加元康反抗的决心。

同年末,家康宣布重整三河,重招三河旧臣,不久来到大树寺与酒井忠尚会谈,康政与父亲长政陪侍;在会谈中,家康看到当时十三岁的康政,说康政"气量不凡",并请求忠尚的同意之下,收康政为近侍,正式改名小平太,从此开始了康政的征战一生。

三河统一

康政在会谈后随家康到冈崎,并认识了当时同样是十三岁的本多忠胜,永禄四年(1561),家康出战攻打今川氏守将小原镇宾,是战中,康政只在家康身旁侍候,并未出战。康政的初阵在两年后,即永禄六年(1563),由于家康重整三河过急,最终引发三河国人的一一揆(三河一向一揆之乱),其中发起叛乱的,是康政的前主上酒井忠尚,由于熟知地利,康政受家康之命出阵镇压,并与忠胜一同为先锋,迅速在上野合战中打败乱军,因此立下大功,被家康称赞,并得到高度的评价,更受领家康的"康"字,元服后改名"康政"。

初战立功的康政并未因家康的称赞而自夸,永禄七年(1564),康政与忠胜及鸟居元忠同为先锋,攻打今川氏在三河的另一要城吉田城,并且成功落城,之后先后协助攻下田原等城,最终完成家康统一三河的目标,由于康政在诸战中都有立功,故在永禄九年(1566)起,被晋升为松平(德川)家军团的侍大将。永禄十二年(1569)十二月,家康再次起兵,攻打远江挂川城,康政于三河率水军于挂川附近登陆,与家康军形成陆海包围,迫使氏真投降,但由于守将朝比奈泰朝奋战不懈,最终形成拉锯战,正在此时,等候机会的武田信玄在甲斐出兵远江,家康得知后,只好与氏真立即议和,最后挂川城落。不久,家康再出兵天方城、曳马野及高天神(第一次)诸城,康政与忠胜在诸战中共同出兵,终于基本上统一远江,康政更与忠胜成为好友。

姊川合战

反今川氏后,家康便与童年时的好友织田信长亲好,并于永禄五年(1562)一月于清洲城订立著名的"清洲会盟",并表达共同进退的立场。正当家康努力于三河攻略时,信长也竭力于上洛,先后与武田信玄及浅井长政联姻,元龟元年(1570)五月,织田势出兵越前朝仓义景,正当万事顺利之时,妹婿浅井长政却寝返到朝仓氏,迫使信长撤退。当时家康及康政不久接到信长的出兵要求,最终在六月二十八日爆发著名的姊川合战。

德川联军二万五千人与朝仓。浅井联军共一万五千人于姊川南北对峙,二十八日黎明,两军布阵后开始交战,朝仓势以一万人与只有五千人的家康军大战,由于兵力相差一倍,使德川势陷入逆境,有见及此,家康接纳康政的建议,并命康政分兵沿下游迂回渡姊川突袭,正在作战的朝仓势不知情况,仍然猛攻德川势,由于熟于野战,康政成功率小队渡过姊川,并突然出现在朝仓景健及前波新八郎本阵的左面,景健势及前波势顿时不知所措,康政立即下令突袭,使朝仓势立即大乱,加上本多忠胜打败朝仓大将真崎直隆,使朝仓势面临崩溃的危机,与此同时,由美浓赶来援助的稻叶一铁、氏家卜全突袭浅井长政的侧翼,使已开始疲于奔命的浅井势更见败迹,最后姊川之战结束,朝仓。浅井联军大败。是战中,康政率小队作战,并因此在混战中负伤,事后家康予以问候,但在此战中,康政的能力被德川家所承认及赞赏,也得到了信长的赞赏,因此,康政之名开始被广传。

决战武田

姊川之战后,家康回到三河,与此同时,武田信玄鉴于家康与上杉谦信联络,并准备夹攻武田,再加上要完成上洛大业,故于元龟三年(1572)出兵,攻打远江、三河,由于兵力悬殊,家康也只好尽力一战,最终在三方原之战大败而回,家康逃向滨松城,作为先锋的康政协助忠胜率残兵阻挡武田势的攻击,以换取时间使家康平安回到滨松,不久先行撤回。正当德川家面临灭亡之时,信玄因病情恶化,被迫暂缓行军,最后因此病死,武田军秘不发丧后撤退。

不久信玄的死讯正式公告,家康为此感到高兴,之后派康政等出兵攻打远江犬居城,收复武田氏所占领的旧地。天正元年(1573)武田氏新家主胜赖出兵,准备收复被家康夺去的旧领,当中包括长筱城,在包围半年后,康政与忠胜、鸟居元忠等出兵救援,并成功击退武田势。天正三年(1575)五月,信长与家康一同出兵攻打武田胜赖,十五日,与胜赖谈判不果后,两军于到达设乐原,二十日夜,由于受到酒井忠次的夜袭,二十一日武田、织田。德川军于设乐原布阵,不久由大久保队与山县队冲突开始了著名的"长筱会战"。由于信长早已布置火枪队于马棚之后,武田军冲进时,受到火枪队的猛烈攻击,内藤昌丰、山县昌景等先后战死,另一方面,康政与敌大将真田信纲于右翼大战,康政虽然奋战,但取不到优势,却有不少家臣部下战死,在康政的指挥,终于击败信纲,斩取首级十个,自身虽因此负伤,但却换来惨胜,动摇武田的左翼,不久,马场信房在保证胜赖安全撤走后,便率百余名残兵与康政、忠胜及大须贺康高拼死一战,最后战死,长筱之战就此以武田军全军覆没作为结束。大战后,康政的英勇作战,受到家康及信长的赞赏。

武田的精兵基本上已全葬身在设乐原中,武田家因此陷入衰弱,德川家康派兵连陷多个主城,武田。德川之间的形势逐渐逆转,但与此同时,德川家中却出现了危机,天正七年(1579),家康妻筑山殿与长男信康被指与武田胜赖私通,在信长的下令下,信康与筑山殿先后自尽,康政的兄长清政乃是信康的家臣,当信康自刃后,清政自请放弃家督之位,最后在家康的命令下,康政成为新一代家督。天正八年(1580),家康再次出兵,攻打高天神城(第二次高天神城之战),康政与忠胜等为先锋攻打,由于高天神城已被家康军包围,加上井伊直政断水源的策略下,高天神城被攻陷只是时间问题。三月二十二日,康政、忠胜及鸟居元忠作为先锋,抢先攻入高天神城,最后守将之一的冈部元信被杀,另一守将横田尹松被迫突围,高天神城陷落,康政得首级十余。天正十年(1582)二月,德川家康联同织田信忠出兵,准备歼灭武田胜赖,二十日,康政与忠胜等协助泷川一益及织田信忠攻陷田中城,三月十一日,走投无路的武田胜赖与及长男信胜等于天目山自刃,源氏名流出身的武田氏正式灭亡。武田氏灭亡后,家康积极兼并武田的旧领,向信浓进军。

晚年生活

关原之战胜利后,天下实在德川家康之手中,故家康开始进行重臣的分封,对于康政,家康主张改封康政到水户二十万石,但康政回答:"水户离江户三十里,而馆林只离江户仅十多里,如江户有危险,我在馆林,则可一日内赶到协助主公!"以此婉拒。

后来家康在庆长七年(1602)称大将军后,有意请康政出任幕府老中一职,但由于当时康政等武臣与本多正信、正纯父子对立,为免引起冲突(也有说是对家康倚重治派的不满),对家康说:"老臣争权乃亡国之兆也!"而拒绝了。

不久康政开始隐居,但却一直受到疾病的威胁,庆长十一年(1606)二月,康政因直肠癌恶化,二代将军秀忠为康政请来最好的医师都回救乏力,五月十四日,康政于馆林城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法名"养林院殿上誉见向大禅定门"葬于馆林善导寺。康政死后,家督之位由三男康胜继立,但由于康胜死后无嗣,故家督由康政长男(过继到大须贺)忠政之子忠次继立,被获赐姓松平,之后藩主被改封到陆奥白河、播磨姬路、越后村上、越后高田,最后回到姬路城,直至藩末。

标签: 神原康政日本德川三杰

更多文章

  • "战国第一猛将"本多忠胜的简介:有"日本张飞"的称号(德川三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本多忠胜,日本,德川三杰

    本多忠胜(1548年3月17日~1610年12月3日),日本战国时期至江户初期之武将,大名。上总大多喜藩初代藩主、伊势桑名藩初代藩主。忠胜系本多氏宗家初代。德川氏重臣,忠义骁勇、武勋彪炳,历数德川三杰、德川四天王、德川十六神将之一。因勇武过人,被织田信长称作"花实兼备之将",被丰臣秀吉称作"日本第一

  • 德川三杰是哪三杰?日本德川三杰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德川三杰,日本

    德川三杰指的是德川家康家的三位家臣,分别是本多忠胜,神原康政,井伊直政。本多忠胜(1548~1610)日本战国时代中后期的第一猛将,侍奉于德川家康旗下,世称"鬼之平八神原康政,战国中后期名将,德川四天王、德川三杰之一,人称"刚毅大将"。井伊直政战国中后期之名将,德川四天王之一、德川三杰之一。军装统一

  • 希特勒到底为什么要进军北非?原因是什么?(北非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希特勒,德国,北非战争

    我们知道,在二战前期,希特勒的德军在北非战场上所向披靡,打得英军没有半点脾气,不得已让出了盟军对地中海的控制权。当时,“沙漠之狐”隆美尔用两个装甲师和意大利残军部队以少胜多,打出了让敌我军队都敬佩的“大漠之鹰”的战绩。但最初,希特勒并不想在北非战场上插一脚,毕竟1940年德军正在西线和英法打得火热,

  • 谁是汉族避免灭绝的救星 除了冉闵还有孟珙(冉闵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孟珙,冉闵称帝

    在忽必烈以前的蒙古窝阔台蒙哥时代,基本执行一条战略性屠杀战略,即每占一地,就实行彻底的屠城。网络配图西夏和金、党项和中原女真基本遭遇了灭绝的命运。如果照这趋势下去,南宋就是另一个花剌子模了。幸好,这个时候,孟珙横空出世了。孟拱是少有的善打进攻战的将领,在蒙古联宋灭金的过程里,正是他率兵北上,与蒙古军

  • 冉闵是怎么死的?一代战神冉闵最后的结局(冉闵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冉闵,武悼天王,冉闵称帝

    冉闵是怎么死的?前燕慕容俊三年(魏永兴二年,351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前燕军在廉台(今河北无极东北)、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击灭冉魏的战争。352年正月冉闵终于攻克了襄国,后赵残余势力至此基本被消灭,从而终于得以腾出手来对付此前一直无暇顾及的前燕,遂率领部队离襄国北上,活动于北方边境的常山、中山诸郡

  • 冉闵简介 华夏民族英雄武悼天王冉闵的一生(冉闵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冉闵,简介,杀胡令,冉闵称帝

    冉闵简介:冉闵,汉族民族英雄,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开国君主。冉闵为今人所广为知闻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亦以勇猛著称,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一。 公元309年,乞活军活动在黎阳的一支在和凶奴前赵帝国的战斗中被打败,冉闵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

  • 弘光政权政治安排如何 弘光政权军事财政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弘光政权,朱由崧,郑贵妃,朱常淓

    政治追尊谥号与平反殉难诸臣朱由崧即位后于三月上明熹宗懿安皇后谥号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悊皇后,六月追封祖母郑贵妃为孝宁太皇太后。父福恭王朱常洵为贞纯肃哲圣敬仁毅恭皇帝(后改谥孝皇帝),立庙于南京,墓园称熙陵。上嫡母邹氏尊号为恪贞仁寿皇太后。生母姚氏为孝诚端惠慈顺贞穆符天笃圣皇太后。赠洛阳城陷时遇害

  • 弘光帝朱由崧:南京南明弘光政权的覆灭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弘光帝,朱由崧,弘光政权

    弘光帝朱由崧(1607年—1646年),南明首位皇帝,是明季政治舞台上一位昙花一现的人物。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光宗朱常洛之侄,福忠王朱常洵庶长子。生母姚氏。1644年到1645年在位。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生于福王京邸,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七月,其父朱常洵封德昌王,朱由崧受封为福王世子,洛

  • 迪耶普战役——欧陆反攻战号角的吹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迪耶普战役,德国

    1942年8月19日,盟军在法国沿海城市迪耶普发动了一场两栖登陆战。盟军发动此战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苏军在东线战场的压力,并为今后盟军反攻欧陆积累必要的两栖作战经验,同时盟军还希望通过此战窃取德国的四转子恩尼格玛机或其它相关资料,以便掌握更多的德军内部情报。迪耶普参战的盟军部队由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的军人

  • 关于迪耶普战役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对历史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迪耶普战役,德国

    迪耶普突袭中有3,367名加拿大人及275名英国突击队员丧生、受伤或被俘。皇家海军失去了1艘驱逐舰和33艘登陆艇,伤亡550人。英国皇家空军损失了106架飞机而纳粹德国空军被击落了48飞机。德军伤亡591人。3名军官因遂该行动被授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第4突击队的波蒂厄斯上尉;向皇家汉密尔顿轻步兵团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