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雅利安人有着怎样的宗教信仰?他们的文化是怎么样的

雅利安人有着怎样的宗教信仰?他们的文化是怎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69 更新时间:2024/1/17 21:58:25

《梨俱吠陀》

印度的古典明是从早期吠陀文明(Vedas

Civilization)发展而来,而吠陀文明则是雅利安人(Aryans)创造的。雅利安人是一个侵入的民族,他们最初来到印度次大陆的时间大概是公元前1500年左右。或许在这个估计年代之后约200年,一些宗教颂诗开始被收编成集,结果就编成了《梨俱吠陀》[Rig

Veda],该诗集的最后编成大约是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我们关于这一最早时期里印度境内雅利安人的知识,主要得自这一著作。《梨俱吠陀》展现出关于当时情形的相当清晰的画面:一系列有亲缘关系的部落,主要定居在旁遮普及其邻近地区,使用共同的语言,信仰共同的宗教,自称为“雅利安”(arya-)。据说,他们与许多被称作“达萨”(Dasa)或“达休”(Dasyu)的敌对民族处于持久的战斗状态。从有关这些战斗的多处材料表明,战斗结果是雅利安人大获全胜。在后来的《吠陀本集》和《梵书》[Brahmanas]等典籍描述的时期里,可以看到雅利安人主要是东方扩张领土,一直到达恒河流域;而关于与达萨作战的记述则很少。象“蔑戾车”和“尼沙德”等其他名称,被用来称呼非雅利安人部落,而“达萨”则成为通用的“奴隶”一词。

“雅利安”不仅与外部的野蛮人相对立,也与四种姓中最低的首陀罗相对立。“雅利亚”是“高贵的”、“尊敬的”之义。这两个含义一直沿用到古典时期。北印度被称为“雅利亚伐尔塔”(Arya-varta)--“雅利安人居住的国土”,或巴利文的“雅利安·阿雅塔南”(ariyam

ayatanam)。耆那教经典也经常提到雅利亚和蔑戾车之间的差别;在泰米尔文献中,北印度的国是指雅利安人的国王。另一方面,佛教的“八正道”(ariyam

atthangikam maggam)是这个词用于道德伦理意义的例证。在这里,这个词毫无种族的意义。

雅利安人(其出现于印度西北部已为《梨俱吠陀》所证实)从印度次大陆之外,通过一次或连续多次的迁徙,到达了他们当时占领的地区。迁徙的最后阶段距《梨俱吠陀》开始编成的时间不可能相去太远,但同时也必定过去了一段足够的时间,人们对迁徙的清晰回忆已经消失,因为那些诗歌中没有关于这一事件的确切资料。雅利安人之入侵印度,没有书面文献的记载,人们也未能从考古发掘中发现它的踪迹,但是,以比较语言学为依据,它仍被确凿地认定为一件历史事实。印欧语系起源于欧洲,吠陀形式的梵语就是这一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要将一种属于这个语系的语言从远道带往印度,唯一可能的途径是说该种语言的民族的迁徙。以有关语言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过程的概况。

梵语

除了在总体上属于印欧语系,梵语即古印度-雅利安语和伊朗语族也有着较为密切而特殊的关系。伊朗语族中最古老的代表是古波斯语和阿吠斯塔语。实际上,古印度-雅利安语和伊朗语族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因而这两个都自称雅利安人的民族在更早的时期里必定曾经是同一个民族,讲着同一种语言(尽管适当许可方言之间的差异)。这一通常被当作原始印度-伊朗语的早期雅利安语,是后来的伊朗语和印度-雅利安语得以衍生出来的语源。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以前的时期里,他们很可能居住在中亚草原地区,以中亚奥克苏斯河(阿姆河)、雅克萨尔特河(锡尔河)、咸海和里海为界。

可以假定,雅利安人的各个分支就是从这个基地推进到帕米尔高原西部和喀喇昆仑山脉一带的阿富汗高原,然后从这个基地到达南亚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平原。从这一地区,另一些雅利安部落朝着相反的方向,西向移入伊朗高原东部地区。在那里,他们第一次出现在亚述记载中是在公元前9世纪中叶。一般认为,他们开始占领伊朗不早于公元前1000年。如果上述估计的时间是正确的,那么雅利安人占领伊朗的时间就比其迁入印度晚得多。伊朗人保留了对其最初的家乡的记忆,称之为“雅利安人故乡”。这一地区一直为伊朗人所占领,到突厥人侵入时为止。

雅利安人在他们早先的家园开创的共同文化和宗教,仍然分别反映在伊朗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最早的典籍中。在后者的文献中,查拉图士特拉【查拉图士特拉(Zarathustra)意为“骆驼的驾驭者”,即古波斯语的琐罗亚德斯,古波斯的宗教改革者。】的宗教改革带来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改变,其结果例如,原有的单词“神”(梵语为deva-)获得了“魔鬼”(阿吠斯塔语:daeva-)的词义。同时,吠陀经中某些重要的神(如因陀罗),在阿吠斯塔中则被降到魔鬼的地位。

有相当数量的共同遗产保留下来:虽然因陀罗这个名称变为指魔鬼,但其称号“杀弗栗多者”(Vrtrahan-)的伊朗语形式Vrthragna仍指一尊重要的神祇

;与吠陀经中的密多罗(Mitra,婆罗门教、印度教神名。《吠陀》中的昼神)相应的伊朗的密斯拉(Mithra,古代波斯神话中的光与真理之神,后成为太阳神),仍为他们最重要的神祇之一,后来在罗马帝国有过一番不寻常的经历;崇拜火和苏摩祭是印度和伊朗两者的共同遗产;吠陀中的毗伐斯万特之子耶摩(Yama,太阳神毗伐斯万特(ViVansvant)之子,死者之王)和阿吠斯塔中毗伐赫万特之子伊玛(Yima,伊朗古代神话中也为太阳神之子,人类始祖)这样一些人物也说明有一种共同的神话。

印度和伊朗还有着共同的基本宗教术语,例如,吠陀中的“霍塔尔”(hotar),意为“祭司”,“雅吉纳”(yajna)意为“献祭”,“利塔”(rta-)为“真理、神规”,在阿吠斯塔中分别为“扎奥塔尔”(Zaotar)、“雅斯纳”(yasna)、“阿夏”(asa-)(古波斯文为“阿尔塔”(arta-)。同样,共有的专门名词也出现在政治(“统治权”,梵文中为ksatra-。阿吠斯塔文为x‘sathra-),军事(“军队”,梵文为sena,阿吠斯塔文为haena,古波斯文为haina)以及经济(“田野”梵文为ksetra-、“可耕地”urvara-,阿吠斯塔文“家园”为Solthra,“庄稼”uruara)等领域中。

在印度,社会阶级的划分具体表现为四种姓制度,与伊朗的情况极为相似。

释迦族

释迦族,旧传雅利安人,印度甘蔗王之后。初居印度河侧,东下立国于雪山之麓,即释种所自起。甘蔗王族出瞿昙(即乔达摩)仙之后,因以瞿昙为氏云。然以近人之考证,颇不以此说为然,而以释种为黄色之蒙古人种。

玄奘‘西域记’,谓迦毗罗卫以外之释族,凡四国∶一、梵衍那国,在雪山中,即今兴都库斯山脉之西部。二、呬摩呾罗(雪山下)国,在巴达克山南。三、商弥国,在葱岭西南境,与印度、阿富汗接壤。四、乌仗那,在今印度西北边省之北部,其故都直逼葱岭下。此四国悉非雅利安人也。

‘杂阿含经’载∶释尊尝入婆罗门家,被呵为“领群特”,且拒其入室。使释尊而为雅利安人,则不当如此。舍卫国之波斯匿王,雅利安人,而释种拒不与婚嫁,其种族之不同,固灼然可见。从地理之分布而考之,则可见其为山岳民族而南望大陆者。释族以孔武有力称;其东邻拘尸那,称力士生地。迦毗罗卫之释族,盖雪山中之游牧民族,卜居平地而渐农业化者。

自葱岭东来,沿喜马拉雅山分布之居民,如西藏、尼泊尔、不丹,及(印度)阿萨密省,悉为黄种。释族非雅利安系,其为黄种无疑也。毗舍离民族为离车子,摩竭陀与之通婚嫁。玄奘传尼泊尔为离车子。毗舍离跋耆比丘,以“佛出波夷那”为言,疑释种同此。──印顺《印度之佛教》

考古发现

1987年的时候,位于乌拉尔山脉南部的也里可温(Arkaim)峡谷本来是要被水淹没的,因为当地政府准备在那里修建一座巨大的水坝以蓄水灌溉干旱地区,数以百万计的工程毫无原因的停工了。科学家在峡谷中心发现了奇怪的环,当地政府就允许考古学家用12个月的时间发掘这一地区。当最终发掘完成时,科学家们被这个同埃及和巴比伦有着同样历史的也里可温惊呆了。

负责乌拉尔地区考古探险的专家表示,所获得的发现结果似乎是难以置信的。居住在也里可温的居民,代表着古代印欧文明的最为特别的分支,成为雅利安文明。也里可温不但是一座居住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庙宇、一座天文观测台。

乘坐直升机在也里可温上空飞过会给你一种难以置信的印象。巨大的同心圆在山谷中清晰可见,城市以及其边缘都被圆紧紧环绕。仍然不清楚当时人们建造这种巨大圆形建筑的目的所在:是为了防卫、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或者是宗教目的?一些研究学者表示这些环只是古代太空船发射的跑道。

研究人员还发现,这座古老的城市中还有着良好的排水系统,能够让雅利安人免受洪水威胁。同样这里的居民也有着良好的防火措施:木制的楼板和房子本身都被防火材料浸透,这种物质非常有效,其残仍然可以在城市废墟中发现。

每一座房子都装备所有的便利设施,每一栋房子中都有一口水井,一座烤炉和一座食物储存间。而每一口水井同时又开辟出两条不同的通气道:一条通向烤炉,另一条则通向食物储存间,为烤炉和储存间提供凉爽的空气。同时这股空气也为炉子制造一股强力的拉力,使得可以在这里冶炼青铜。

而在也里可温中心的中心广场是这座城市中唯一的方形建筑。鉴于在上面发现的火烧痕迹,研究人员认为这里是作为一个特别的场所。

标签: 雅利安人日耳曼人

更多文章

  • 雅利安人的来源是什么?雅利安人是怎么兴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雅利安人,日耳曼人

    发端雅利安人(其出现于印度西北部已为《梨俱吠陀》所证实)从印度次大陆之外,通过一次、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连续多次的迁徙,到达了他们当时占领的地区。这一迁徙的最后阶段距《梨俱吠陀》开始编成的时间不可能相去太远,但同时也必定过去了一段足够的时间。印度历史上有关于雅利安入侵的记载。印度的四种姓是按肤色深浅而设

  • 雅利安人:印度语、伊朗语支诸民族共同的祖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雅利安人,日耳曼人

    在拜火教文献经典波斯古经《阿维斯陀》中,国王费里顿(Feridun)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图尔(Tuirya)、二儿子萨勒姆(Sairima)和小儿子雅利安(Airya),国王在年迈之际三分帝国,大儿子图尔(Tuirya)统辖东部,演化成了图尔人(图兰人),是突厥人的祖先;二儿子萨勒姆(Sairima)

  • 安政大狱发生于什么时候?安政大狱爆发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安政大狱,日本

    安政大狱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幕末安政5年 (1858年) 到翌年发生的事件。德川幕府的大老井伊直弼、老中间部诠胜镇压因为"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字及继承德川家茂的将军工作"上,政治迫害反对派的事件。被镇压了的以尊王攘夷派和一桥派的大名、公卿、志士(活跃分子)们,牵连者达到100人以上。事件背景江户时代

  • 安政大狱是什么?安政大狱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安政大狱,日本

    安政大狱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阶段,在幕末安政5年,也就是在1858年到翌年发生的一次事件。在此次的事件中,主要以德川幕府的大老井伊直弼为主,而发动的政治逼害反对派的事件,并且在此次的事件中,其中被镇压了的以尊王攘夷派和一桥派的活跃分子中,牵连者达到100人以上。下面就来具体来介绍一下关于安政大狱。首先

  • 安政大狱:明治维新前日本一场腥风血雨的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安政大狱,明治维新,日本

    ——政治上出现幕府派和倒幕派从古到今,但凡要做点惊天动地大事儿的,都要有个程序叫做理论准备。比如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比如曾国藩的《讨粤匪檄》,都是流传千古的奇文。所行之事的正义性是一定要宣传的,即使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还要来个“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至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

  • 美国打开日本国门时,为何与日本签订了一份中文协议?(安政五国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安政五国条约,日本,美国

    1853年,美国准将培理率领四艘美国战舰闯入日本江户湾,他们给日本人带了一封信,要求日本和中国一样,打开国门,实行通商。这次的事件,也就是日本近代史上所称的“黑船事件”。一番恫吓与交涉后,执政的德川幕府接受了培理的来信,而根据双方的约定,美国人将在次年再次前来,并听取日本人的答复。1854年2月,培

  • 安政五国条约在哪儿签订的?安政五国条约的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政五国条约,日本

    1858年7月29日,日本与美国两国的全权代表签订了《日本国美利坚合众国修好通商条约》(《江户条约》)接着又与英、俄、法、荷四国以日美条约为蓝本分别签订了修好通商条主持签订安政条约的井伊直弼约。因为当年是日本的安政五年,所以将这五个条约合起来称之为安政五国条约。这五个条约除与美国签订的外,包括:《日

  • 安政五国条约是什么时候签订的?安政五国条约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安政五国条约,日本

    安政五国条约是指1858年(安政5年)江户幕府与欧美五国签订的通商条约。1858年6月,江户幕府签订《日本国美利坚合众国修好通商条约》,7月与荷兰、俄国、英国,9月与法国缔结类似条约及贸易章程。这些条约规定开放箱馆、兵库、长崎等五个港口,江户、大阪辟为商埠,可派驻领事等,从翌年7月起实施。条约还规定

  • 有关于撒旦教的训诫有哪些 撒旦教的信仰理念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希腊神话,罗马,撒旦,撒旦教

    九训十一诫九训1.撒旦代表了豁欲,而不是无节制。2.撒旦代表肉体生命的真实存在,而不是精神上的伪善幻想。3.撒旦代表最纯粹的智慧,而不是自欺欺人的猜测。4.撒旦代表了对那些值得友善对待的人的善意,而不是对那些忘恩负义的人的爱。5.撒旦代表有仇必报,而不是容忍。6.撒旦主张担负应该的责任,而不是关心无

  • 撒旦教的典型标志和分支有哪些 撒旦教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世纪,撒旦,宗教,撒旦教

    撒旦教,指以撒旦为信仰中心的教派。由于撒旦自中古世纪以来就是邪恶的化身,因此此宗教争议颇大,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为邪教。Anton Szandor LaVey,撒旦圣经的作者,撒旦教会的建立者,著名的撒旦教教徒,撒旦教教主。撒旦教圣经的封皮是一个倒五角星标志,撒旦教规定九训十一诫、九罪等。教派分支勒维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