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多尔衮为什么不直接称帝?

揭秘:多尔衮为什么不直接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85 更新时间:2024/1/20 22:06:34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清朝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熟悉清朝的人都知道多尔衮的存在,作为清朝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人,多尔衮不是帝王却享受帝王待遇,甚至庙号宗义皇帝,可见在统治集团内部都承认多尔衮的地位,有权有势的多尔衮为何不取而代之呢?其实其中另有隐情,一切并非多尔衮不想,而是局势限制没有办法,众多因素导致多尔衮没有更进一步。

多尔衮是清朝初年杰出人才,自幼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天分,天命元年,努尔哈赤正式起兵反抗明朝,后金多次大胜,与此同时内部却出现了不小的矛盾,作为草原上兴起的部落,为了加强统治,努尔哈赤任命“大小贝勒”,分管军队,共同议政,年仅8岁的多尔衮开始冒头。

不过多尔衮年幼,政治地位远不如几位兄长,知道努尔哈赤去世以后,16岁的多尔衮开始跟随皇太极征战,多次击败明军,每次大战多尔衮都冲在最前方,攻克锦州时,与祖大寿对峙多日,被大炮击伤险些丧命,直到后来明将投降,多尔衮才意识到自己伤势极重。

1635年,多尔衮领兵数万,进攻河套地区,俘虏林丹汗,将其所保存的元朝传国玉玺抢到手,随后进献给皇太极,奏请皇太极称帝,第二年,由多尔衮带头,大小贝勒共同尊皇太极为帝,多尔衮因功获封亲王,此时他仅仅24岁。

皇太极任命多尔衮统摄吏部,根据他举荐选拔了大批官员,同时在多尔衮的主持下,满清开始改革政府机构,完善官员升降制度,所有的王公大臣要想升迁必须得有多尔衮许可,这段经历磨练了多尔衮的政治才能,同时也为将来的摄政做好了准备。

皇太极生前未立子嗣,导致死后接班人争斗不止,自皇太极继位以后,满清社会日益封建化,致使许多人都认为应该立皇太极长子豪格,豪格背后有两黄旗势力支持,他们认为豪格能力出色,又有战功,且长期掌管户部,是最合适的人选,皇太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实力最强的正蓝旗拉到自己麾下,这方势力也成了豪格的筹码。

虽说如此形势并非一边倒,另一个有实力称帝的人则是多尔衮,资历自然不必多说,也有两白旗做后盾,许多人都劝说多尔衮称帝,后来各方势力聚集到一起商讨接班人事宜,多尔衮知道有许多人反对,尤其是原本属于皇太极的亲信大臣,这些阻力无法应对,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因此就决定让6岁的福临继位,既没有夺权,也没有让豪格得逞,或许在多尔衮心中,年幼的福临更好控制。

于是1644年,顺治皇帝登基,封多尔衮为大将军,统帅满清所有兵马,内部事情解决之后,满清一致对外,多尔衮是实际掌权者,领兵入关,山海关一战之后,清军入关占领北京城,可以说多尔衮为顺治打下了大片江山。

多尔衮懂得谋略,入关之后号召全国为崇祯皇帝发丧,以雷霆之势稳住中原局势,同年6月,多尔衮决定迁都北京,清朝正式成立,此后立国长达260多年,顺治登基大典后,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也就是从此刻开始,多尔衮凌驾于其余诸侯之上。

江山已定,多尔衮颁布剃发令,激起汉人强烈抗争,对此多尔衮毫不在乎,顺治二年多尔衮晋升皇叔父摄政王,文武百官需要“列班跪送”,所有军国大事都要多尔衮决定,但凡遇到节日,群臣除了要向皇帝请安以外,还要到多尔衮府上朝贺,俨然一副皇帝做派。

后来多尔衮以调派兵马不便为由,将皇帝玉玺搬到自己府上,各种礼节仪仗都与皇帝相同,多尔衮与皇帝的差距越来越小,逼迫皇帝下旨:“以后凡行礼处,跪拜永远停止”,免除了一个臣子的义务。

多尔衮的巅峰还不止如此,顺治五年,多尔衮晋升为皇父摄政王,“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一切政务不再过问皇帝,私自颁布圣旨,用人唯亲,随意罢免官员,每天都有大批人排在多尔衮府邸门口候命。

至此多尔衮在朝中在无敌手,很多人都认为此时是称帝的最佳时机,结果却最终没有得逞,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不过天不遂人愿,38岁时,多尔衮便英年早逝,不过死后以帝王之礼下葬。这个本该具有皇帝之实的人,却只得到死后的虚名,令人感慨不已。

这才是最直接原因,并非坊间传闻的与孝庄之间的关系密切,多尔衮死后,其政敌纷纷站出来,揭发多尔衮大逆不道,多尔衮扶持多年的势力土崩瓦解,顺治帝对其恨之入骨,下令夺回一切封号,毁墓掘尸,不过多尔衮对清朝的贡献无人能比,乾隆时期为多尔衮重新修筑陵墓,这段恩怨最终化解。

标签: 多尔衮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关羽死后,他的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最后归谁了?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关羽,三国,野史秘闻

    三国的关羽有着“武圣”的美名,其天生神力,武艺超群,是威震天下的虎将。而关羽的神勇无敌,还跟他拥有两样“宝贝”有关: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先来说话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这把刀可谓童孺皆知。那么,这把刀到底长的什么样子?《三国演义》中称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又名“冷艳锯”,陈寿的《三国志》中记载:“关王刀

  • 魏明帝曹叡死后,他的儿子与满宫嫔妃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风云人物

    曹叡,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魏的第二代皇帝,黄初七年继位为帝。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叡在位期间,任用曹真和司马懿,多次抵挡蜀汉和东吴的进攻,平定鲜卑,灭掉了公孙渊,颇有建树,还算是一位不错的帝王,然而,曹叡很短命,三十六岁时病死,英年早逝,谥号魏

  • 丁谓可以说是宋朝的第一聪明人,他是怎么溜须拍马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丁谓,宋朝,文史百科

    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祥符中,禁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拆弃瓦砾灰壤实入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真实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谁的功劳最大?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是起到了决定性的做用的。“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无不体现出诸葛亮神般的智慧,手拿鹅毛扇,羽扇纶巾,指挥若定。“羽扇纶巾”,其实说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周瑜。赤壁之战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及裴松之注解记载,最初是鲁肃

  • 古代著名家族:兰陵萧氏是怎么衰败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兰陵萧氏,汉朝,历史解密

    兰陵萧氏演变为萧姓是中国姓氏之一。“两朝天子,九萧宰相”,中国历史上接连两个朝代,都是这个家族建立的,南朝时期兰陵萧氏一门共出三十多位宰相,再加上南齐和南梁(西梁)共二十一位天子,是南朝四大望族之一,并称“王谢袁萧”。到了唐代,兰陵萧氏也未没落,还是显赫一时。兰陵萧氏早在东晋末年就已经为天下门阀,自

  • 朱元璋临死前为什么连说三遍“燕王来否?”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上,有很多因为皇位的争夺导致父子兄弟都反目成仇的事情发生,那么在位的皇帝对于继承者是谁的话也很头疼,因为儿子要是不聪明又不好把江山交给他管理,可是儿子太聪明了又不知道该选择哪个,就像是康熙的儿子每个都那么优秀,要是儿子和孙子都很优秀,那立储这个事情就太头疼了,皇帝都有选择

  • 背叛蜀汉,归降曹魏的孟达待遇如何?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孟达,三国,风云人物

    每当说起三国时期的那些事情的时候,我们肯定会有说不完的话题,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背叛主公,反复无常的武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名将吕布。对于吕布来说,杀害丁原、董卓等主公的行为,自然是饱受诟病的。在此基础上,建安三年(198年),吕布派遣将领击败刘备与夏侯惇后

  • 白垩纪是恐龙的巅峰时期,那么当时恐龙的品种有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白垩纪时期有哪些恐龙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白垩纪时期才是恐龙的巅峰时期,白垩纪时期恐龙的品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多呢!像大名鼎鼎的霸王龙、暴龙可都是白垩纪恐龙呢!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约1亿4550万年(误差值为400万年)前至6550万年前(误差值为30万年)

  • 上方谷之战如果不下雨的历史会改变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

    上方谷之战如果不下雨的历史会改变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这次战役发生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的中途,在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由于东吴此时也从东南进军魏国的合肥等地,司马懿经过和诸葛亮的数次交锋深知他的厉害而且魏主也下旨命司马懿坚守不战。于是两军便

  • 和珅为什么在乾隆死后立即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和坤,清朝,乾隆,和珅,历史解密

    今天咱们讲的是一个皇帝的宠臣,那就是和珅。很多人都觉得和珅作为乾隆皇帝的宠臣可谓是权倾一时,那么为什么他在乾隆死后马上就被嘉庆皇帝抄家处死呢?难道真的就是国库不够充裕?其实按道理来说没有什么不正常,作为一个贪官他应该得到这样的后果,但是这件事情有一个很令人疑惑的点,那就是乾隆刚刚死后,嘉庆皇帝还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