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鹰爪行动对美军特战体系的影响有哪些 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鹰爪行动对美军特战体系的影响有哪些 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557 更新时间:2023/12/29 0:57:21

1980年4月24日,在营救被伊朗人扣押的53名美国人质的鹰爪行动(Operation Eagle

Claw)失败后,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对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汇报情况说了这样一句话。卡特简单地回应道:让我们去听听他(指地面行动指挥官,三角洲部队指挥官查尔斯·贝克韦斯)的建议把“沙漠一号”补给点的坠机事故,导致参与行动的8名美军士兵牺牲,解救行动的联合特遣部队无功而返。随后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让卡特政府颜面尽失,严重打击了美国民众对武装力量的信心。

▲沙漠一号补给点失事的飞机

从上世纪70年代美军撤离越南后,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的能力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即便是在早期越南战争中,特种作战部队规部队因为协调问题而引发的矛盾,也一直是制约特种作战效能发挥的重要因素。鹰爪行动的失败,被认为是一系列矛盾的集中体现。在国防部的委托下,时任海军作战部长詹姆斯·霍洛威成立了调查委员会,霍洛威委员会调查结果认为,军种之间严重缺乏协调统一指挥能力是行动失败的重要因素,并建议国防部应该建立一支反恐联合特遣部队(CTJTF,counterterrorist

joint task force)和一个特种作战咨询小组(Special Operations Advisory Panel)。

▲正在登机的三角洲队员

鹰爪行动的失败,也促使国防部相关部门对特种作战部队改革态度的转变。当时的美国陆军参谋长爱德华·梅耶呼吁要重建美国陆军的特种作战能力,并于1982年在陆军框架下成立了第一特种作战司令部(1st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用来管理陆军特种作战部队,以促进其水平提升。1983年,在美国国会中,要求对国防部和军队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于是在当年6月,参议院军事委员会(Senate

Armed

ServicesCommittee)主席巴里·戈德华特开始对国防部为期2年的调查研究,同时包括对特种作战部队部署能力考察。然而仅仅过了四个月,两起事件就引起了国会议员的不满情绪。1983年10月23日,恐怖分子对多国联军的贝鲁特军营汽车炸弹袭击造成237名海军陆战队员身亡。10月25日,入侵格林纳达暴露了严重的指挥与控制问题,特种作战部队在低烈度冲突下的联合指挥协调能力饱受质疑。

▲时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爱德华·梅耶

随着国会的关注,国防部在压力之下,于1984年1月建立了联合特种作战局(Joint Special

OperationsAgency)。然而,该机构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由于只是一个业务指导机构,无法指挥任意一支特种作战部队,或是作战行动的安排,导致其对特种部队改革的准备、能力和政策没有任促进作用。虽然特种部队的改革问题显得异常艰难,但依然不乏一些坚定的支持者,时任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诺埃尔·科赫和他的助手雷林·罗兰德认为改革势在必行。于此同时,在国会一些富有远见的人眼中,特种作战部队应该彻底改头换面。来自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参议员山姆·卢恩和威廉·柯亨,以及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筹备分会主席丹·丹尼尔,都是激进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确信,美国军方一直在忽视特种部队改革,军方来对特种作战不感兴趣,国家能力在该领域的体现完全是二流水准,特种部队的作战指挥与控制成了普遍问题。卢恩和柯亨强烈批评国防部,认为其根本对未来的威胁没有一丝准备。卢恩建议国会应加大拨款,以应对特种作战部队的现代化建设。柯亨则认为,美国军方需要明确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特种作战的指挥控制,从而应对低烈度冲突。

▲参议员山姆·卢恩

1985年10月,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美国军队历时两年考察的报告,题为《防卫组织:改革的需求(Defense Organization:

TheNeed For

Change)》,报告中包括特种作战如何应对未来威胁的种种因素。报告的最终影响是,通过重组法案直接促使1986年国防部的重组。1986年春天,参众两院的特种部队改革支持者们不断地向议员们介绍他们的提案。5月15日,柯亨向国会提交了一份他和卢恩等激进改革派议员共同攥写的参议院议案,提出国防部应该设立一个指挥特种作战部队的联合军事组织,并且该机构必须确保有充足的资金和完善的政策,用来支持低烈度冲突和特种作战。众议员科恩提出一个更为激进的想法,他认为应该有一个由官领导的国家特种作战机构,且能绕过参联会直接向国防部长汇报,这样特种作战部队的预算过程就能独立于参联会和武装部队之外。

标签: 美国伊朗鹰爪行动

更多文章

  • 鹰爪行动为什么会称之为最失败的行动 该行动造成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美国,伊朗,鹰爪行动

    为什么称之为最失败的行动,因为这次行动光策划就用了半年时间,派出八架直升机,但是连目的地都没有到就撤回了,就算任务没完成能安全返回也好,可偏偏一架直升机都没有返回。飞机残骸要说这个案例首先要从当时伊朗前一任总理巴拉维说起,巴拉维是1941~1979年伊朗的独裁统治者,他在位期间伊朗与美国关系密切,伊

  • 东晋四大家族之一的庾家:掌握整个东晋权力却在历史上籍籍无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东晋四大家族,晋朝

    在东晋四大门阀—王、谢、桓温、庾里面,如果不是“琅琊王家”出了一个无可争议的“书圣”王羲之,这种站在中国书法界最巅峰的人物,再加上其子“小书圣”王献之,其实真正名气最大的还数与其合称“王谢”的“陈郡谢家”,毕竟谢安、谢道韫(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谢灵运都是如雷贯耳的人物。之前我们说过,其实不管是

  • 关于女真族的发展史是怎样的?女真族在中国各朝各代的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女真族,清朝

    女真始祖莺歌岭是新石器时期古人类生活居地的一处遗址。东北古民族选择了这片土地繁衍生息。在莺歌岭遗址发现有陶器、石器和骨器。石器有石斧、石锄、石镞等,均通过打制、磨制和压制而成;同时还出土有牙刀、牙锥、蚌刀、网坠、桦树皮器等。从出土的历史文物上看,网坠是肃慎人捕鱼生活的用具,石镞是肃慎人出行狩猎的工具

  • 古代著名家族:陈郡谢氏兴盛的关键是子孙教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郡谢氏,晋朝

    陈郡谢氏,中国古代著名士族,顶级门阀之一。陈郡谢氏起家于魏晋时期,著名的“淝水之战”以东晋大胜告终,战后指挥的谢安,在前领兵作战的谢石、谢玄、谢琰,皆是谢氏子弟。在东晋王朝建立了不世之功,这也奠定了陈郡谢氏的当轴士族地位。陈郡谢氏远祖可追述至曹魏时期的典农中郎将谢缵与其子谢衡。中国古代东晋和南北朝时

  • 墨西哥革命中维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在期间都做过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墨西哥,维拉,墨西哥革命

    维拉是墨西哥强军阀和革命家。作为墨西哥革命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一名无畏的战士,聪明的军事指挥官和重要的权力掮客。他所夸耀的北方军曾一度是墨西哥最强大的军队,在迪亚兹和韦尔塔的倒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联盟击败他时,他发动了一场游击战,包括对新墨西哥州哥伦布的袭击。他于1923年被暗杀。维拉来自贫穷的

  • 墨西哥革命时期重要的事件有哪些 事件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墨西哥,卡兰扎,墨西哥革命

    1913年,墨西哥的秩序已经崩溃。前总统马德罗去世,很可能是由韦尔塔将军下令处决的。北方的维拉和南方的萨帕塔是联邦军队的主力。这些年轻的新兵正在为革命前的秩序而战。由维拉、萨帕塔、卡兰扎和奥布雷孔组成的联盟最终摧毁了韦尔塔的政权,解放了革命军阀,使他们得以相互作战。萨帕塔是一名革命者,在墨西哥城南部

  • 墨西哥革命领袖卡朗萨诞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墨西哥革命

    在157年前的今天,1859年12月29日 (农历腊月初六),墨西哥革命领袖卡朗萨诞辰。1859年12月29日(距今157年),墨西哥革命领袖卡朗萨诞辰。1913年2月9日,墨西哥革命队伍中隐藏的反革命分子韦尔塔在美国支持下,突然举行叛乱,篡夺了国家政权,国际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齐声喝彩,革命领袖

  • 契丹族最后去哪儿了?关于契丹族在古代的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契丹族,辽国

    发源传说对于契丹族的起源,相传北方大草原流淌着两条河,一条从大兴安岭南端奔腾而下,契丹人称其为西拉木伦河,亦称“黄水”,文献上写作“潢河”;另一条河自医巫闾山西端而来,名为老哈河,亦称“土河”。契丹民族就兴起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这一地区民族的迁徙、融合呈现出十分频繁复杂的状态。契丹人关于自己始

  • 匈奴也过端午节吗?虽然过端午节但是不吃粽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匈奴,汉朝

    端午节是非常常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端午的各种习俗中,围绕龙崇拜展开的舞龙、龙舟竞渡无疑是一大重头戏。而古代先人们则将其视为非常重要的祭祀使节,重要性远在只知吃粽子的今人之上。但你或许不会想到,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也有很多类似的祭祀习俗。我们可以在史书中发现,他们在农历五月五日聚会在龙城,祭拜龙祠

  • 曾经的草原霸主匈奴去哪儿了?都灭亡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匈奴,汉朝

    翻开中国历史的地图,无论哪个朝代我们都会发现在长城以北的广大区域内,稀疏的写着不同的名字——柔然,匈奴,女真,契丹,蒙古……不同的草原民族接替统治着广大的草原地区,让不同时期的中原王朝头痛不已。而出现在历史上最早的草原霸主,就是匈奴人了。注:关于匈奴人和匈人的区别本文不展开讨论,作者倾向于两者同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