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竹琴本名道琴,它的原生地为何极有可能是四川?

竹琴本名道琴,它的原生地为何极有可能是四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634 更新时间:2024/1/19 19:42:11

竹琴,又名道琴、道筒、渔鼓。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唐代的“道情”,也就是道士们传道或者化募时所叙述的道家之事和道家之情。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竹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四川发展

竹琴本名道琴,它的原生地极有可能是四川。这是因为:

第一,道教的最早流派诞生在四川

道教的最早流派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就诞生在四川大邑县境内的鹤鸣山(一名鹄鸣山)。五斗米道初创时期(张陵及其子、孙张衡张鲁时期)的“指

(旨)教斋”、“涂炭斋”等斋仪至南北朝时发展成十二斋,并形成了包括“步虚音韵”在内的道教音乐。而道教音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吸收了包括七言四句体的《巴渝辞》(即《竹枝词》)在内的四川民间音乐。(当然也同时吸收了其他地区的民乐和佛教音乐)直迄五代,《玄坛刊误沦》还记:“道曲继续“广陈杂乐,巴歌渝舞,悉参其间”。更为重要的是,“步虚”作为一种道曲格式而正式应用于道教斋醮中,也是在前蜀时代(907—925年)的西蜀。这见载于《无上黄篆大斋立成仪》和《道门科范》等典籍。道情正是在步虚辞(或言步虚声)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入宋以后的游方道士(或称云水道士)为了便于传道化斋,遂将辞藻华丽玄妙的步虚辞进行了接近平民化的改造,形成通俗易懂的道情(但在形式上仍保留五言、七言等韵文体)。《西游记》等四十四回里孙悟空就在车迟国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游方的云水全真,在臂上挂着一个水火篮儿,手敲着渔鼓,唱着道情词。……”明人吴承恩之所以如此描写,大致因为道情在当时是一种颇受欢迎的民间说唱艺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

里的张果老蓝采和,也是一持渔鼓、一执简板的游方道士的形象。

第二,此竹生在昆仑山

湖南安江渔鼓唱词云:渔鼓生来两节竹,生在昆仑山顶头。此竹生在高山上,无风无雨绿油油。汉钟离打马云端过,看见此竹生得秀,用斧将竹来砍断,留下中间丢两头。竹兜(根部)落在文王手,造成八卦制千秋。竹尖落在子牙手,渭水河边把鱼钩。只留中间一尺九,汉钟离拿来做渔鼓。后来传与湘子手,韩湘子拿来把行修。后来湘子登仙去,渔鼓简板一齐丢。丢在四川小罗州……余家拿来天下游。在这里,昆仑山应该是特指四川或四川周边大竹葱笼的高山,如邛崃山、大巴山等。神话传说(如《山海经》)中的昆仑山,实非一地,诚如清人毕沅所云:“是昆仑者,高山皆得名之。”上述唱段,乃属道士讲唱前每每必作的一段公式化交待引子,即开场白。它说明在游方道士,及民间艺人中,四川道情之摇篮或发源地的观念已在代代传承中深播其间。而这段唱词又出自他省。则更具说服力。

第三,独有四川称“竹琴”

再以道情的名称来看,直迄近代已不下数十种,且多以流行地区定名,如浙江的温州道情,山西的洪

赵道情,江西的南康古文、于都古文。还有称渔鼓的,如山东渔鼓、湖北渔鼓、湖南渔鼓。另有称月弦(如湖南)、称坠子(如河南)的。但以道情的主要乐器即渔鼓、简板的材料本体--竹(渔鼓即道筒,系以竹筒蒙以鱼皮或者猪、羊的护心皮;简板则是由两条竹片组成)来命名者,则独有四川,称“竹琴”。这种对作为说唱艺术之一的道情的另一属别--竹文艺(又从属于竹文化范畴)的绝妙演绎,是绵远深厚的四川竹崇拜--竹文化氛围熏陶、作用的结

果。这个结果同时也即在提示:在竹崇拜--竹文化的氛围里首先诞生出作为竹文艺一支的道情,乃是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过,据现有资料来看,道情拥有“竹琴”的异称,当系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年)的事。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所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载李生春《丹崖元夜春灯谣》有“又有一对云车扶,竹琴羌笛声调粗”句--这大致是对“竹琴”之称的最早记录。

标签: 竹琴四川

更多文章

  • 竹琴主要流行在哪些地区?它们又是怎么演奏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竹琴,演奏

    竹琴,又名道琴、道筒、渔鼓。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唐代的“道情”,也就是道士们传道或者化募时所叙述的道家之事和道家之情。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竹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流行地区主要分布于湖北沔阳、武汉、宜昌,湖南的祁东,安徽界首、太和、颍上、临泉、阜阳、亳州、涡阳、利辛、蒙城以

  • 民族乐器阮的品种有哪些?阮的演奏技巧分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阮,演奏技巧

    作为传统的民族乐器,阮音箱圆形,十二个音柱,四弦,用假指甲或拨片弹,可用于独奏、重奏和歌舞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那么阮的品种有哪些?要怎么吹奏阮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阮的品种有高音阮、大阮、中阮、小阮和低音阮,包括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四个声部,形成一族系

  • 阮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乐器?阮结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阮,起源

    众所周知阮是一种汉族传统乐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那么阮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乐器呢?其实阮是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山口、琴品、琴码、缚弦和琴弦等部分组成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琴头和琴颈是用两块硬质木料胶合而成,琴头顶端多饰以民族风格的雕刻,琴颈上粘有指板,指板上嵌有

  • 汉族传统乐器阮起源于哪个朝代?详解阮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阮,起源

    汉族传统乐器阮起源于哪个朝代呢?其实关于阮的起源,说法不一,据汉代至魏晋时期的文史资料所载,阮是中国自创的一种圆体、直项、四弦、12柱(品)的乐器。起源大约在公元前217至公元前105年,汉时称秦琵琶或秦汉子。西晋阮咸善弹此种琵琶,此琴因此得名阮咸。唐代,约在350年前后由西域传入中国的曲项琵琶盛行

  • 雅托噶是何历史起源?有何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雅托噶,乐器

    “雅托噶”(蒙古语“yatug”的音译)是蒙古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蒙古筝”,是中国九大古筝派别之一。元朝盛行至今,它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祭祀音乐在蒙古宫廷、王府和民间,各个时期都流行着不同弦数的雅托噶。传统的雅托噶原材料一般选用白松木或者桐木,体积小易携带。琴体通长139cm,琴身窄细纤

  • 雅托噶是我国哪个族群的乐器?结构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雅托噶,中国

    雅托噶,蒙古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筝。汉族称其为蒙古筝。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以及辽宁省、吉林省蒙古族聚居区。乐器区别蒙古族各阶层使用雅托噶是有区别的,军队多使用十四弦雅托噶,用于出征、战斗和凯旋等 军事活动中;宫廷和王府常用十三弦雅托噶,用于迎宾、宴请和送往等礼仪活动中;喇嘛寺院和民间则使用十二弦雅

  • 什么是雅托噶?在蒙古族有何使用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雅托噶,蒙古族

    雅托噶,蒙古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筝。汉族称其为蒙古筝。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以及辽宁省、吉林省蒙古族聚居区。蒙古筝汉语意为(雅托噶)中国古筝9大流派中的第8流派。说起蒙古筝还需从一个民间传说开始:传说在草原上有一位牧马人,他从井里打出一桶水,倒入饮马的小竹槽时,突然发出了非常柔美的声音,激动的牧马人

  • 古琴作为古代文士必修之器,它又是如何居“四艺”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琴,古代

    “琴棋书画”,即指弹琴,下棋,书法,绘画,皆为旧时文人风雅之事。唐人何延之云:“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兰亭记》)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拔乐器之一,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古琴居“四艺”之首,是古代文士必修之器。也是孔子办学“六艺”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

  •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中国史上四大古琴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战国,齐桓公,楚庄王,西马相如,蔡邕,古琴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分别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琴对于古人来说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最好的一种方式,也是位列四大雅号“琴棋书画”之首,足以见到琴在古代文人心中的位置,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历史上四大名琴的故事。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一、焦尾“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

  • 玄琴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起源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世界,玄琴

    玄琴,是朝鲜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玄鹤琴。历史悠久,形制独特。曾流行于吉林、辽宁等省朝鲜族聚居地区,状似中国的筝,不同的是用拨子弹奏。玄琴历史1932年,在我国吉林省的集安县西冈,首先发现了公元3世纪—5世纪时的高句丽古墓群,在其舞蹈奏乐壁画中绘有玄琴图像。1944年,在辽宁省辽阳市西北郊,又发现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