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于多朗热瓦普有着什么样的历史传说?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关于多朗热瓦普有着什么样的历史传说?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835 更新时间:2023/12/9 0:21:37

多朗热瓦普,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因流行哈密地区而得名。又译称刀郎热瓦普、多兰热瓦普。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瓦提、巴楚、麦盖提莎车等地。琴身用桑木、杏木或核桃木制作,,是“哈密 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相传,多朗是古维吾尔语的“吐兰”(即“群”之意)。古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边缘一带的人合群从事劳动、生息,形成了维吾尔族的一个支系,所以被叫作多朗人。也说这是对塔里木河畔人的通称。

形制多样、造型各异的多朗热瓦普,是多朗人不断改进乐器制作的真实写照。最早的多朗热瓦普,是用一整块桑木挖制而成,共鸣箱为扁圆形,正面蒙以驴皮,体积硕大,琴杆较短而指板宽阔,琴头在弦槽处后呈直角弯曲,与古代的曲项琵琶相似,琴头两侧和琴杆左侧面置有若干个弦轴,分别有若干条主奏弦和共鸣弦,琴杆下端与共鸣箱相接处的两侧,设有两个对称的长方形木制护角装饰,它起着平时保护共鸣箱、演奏时稳定琴身和美化乐器的作用,这也是多朗热瓦普的显著特征和标志。这种古老的多朗热瓦普现在已不多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制作技术的提高,在流传过程中,为了携带和演奏方便,共鸣箱逐渐缩小,但要比喀什热瓦普较大,形状也演变为半葫芦形。

标签: 多朗热瓦普乐器

更多文章

  • 热瓦普是何起源?主要流行在哪些地区?(多朗热瓦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热瓦普,乐器,多朗热瓦普

    如果说“弹拨尔”是一种能奏出极富有魔力的乐器,那么“热瓦甫”这种乐器就是最为普及的乐器了。热瓦普,又称拉瓦波、喇巴卜。产生于公元14世纪,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的《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它不但是维吾尔族喜爱的乐器,也是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等少数民族所喜爱的

  • 什么是多朗热瓦普?是个什么样的乐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多朗热瓦普,乐器

    热瓦普,又称拉瓦波、喇巴卜。产生于公元14世纪,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的《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它不但是维吾尔族喜爱的乐器,也是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等少数民族所喜爱的弹拨乐器。热瓦普,又称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赛依吐尔是什么乐器 塔吉克族弹拨乐器赛依吐尔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塔吉克族,乐器,赛依吐尔

    赛依吐尔是塔吉克族富有特色的弹拨乐器,外形和南疆弹布尔相似,可以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其名来自波斯语,“赛依”是“三”,“吐尔”为“琴弦”,即三弦琴的意思。音色清亮、柔和,有浓郁的高原风味。可以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是深受塔吉克族人民喜爱的乐器之一。地理状况赛依吐尔的外形和构造,与南疆喀什一带流

  • 揭秘:左宝贵曾与日军血战平壤 战死后尸骨无存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左宝贵,日军,吴佩孚,甲午战争

    甲午是部复杂的历史,天朝上国的美梦被这场战争粉碎,但中华民族也因为这场战争走向新的历史征程。许多中国人的命运因它改变。谭嗣同等维新人士试图变法让中国富强;袁世凯走向他的练兵小站,日后支撑起清政府变革;孙中山对清政府彻底失望,一心想要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在那个大时代,许多山东人也投身其中,试图通过个人

  • 平壤英魂:为国捐躯的第一位清军高级将领左宝贵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左宝贵,清军

    雨夜,平壤城,1897年9月15日,一位叫林善华的老人正在赶路,当他走到七星门外时,忽然听到一阵马的嘶鸣,伴着雷鸣透过闪电,他看到雨中有一匹白马,一位军人跨在马背上,高挥一柄发出寒光凛凛的军刀,向着北方而去。林善华吓得两腿发软,原来他发现马背上的军人正是几年前在此地牺牲的一位中国将领左宝贵。这就是在

  • 被遗忘的胡林翼:时人评价远胜曾国藩和左宗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胡林翼,清朝,湘军

    导读:胡林翼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名臣,但与曾、左比较而言,他受后人关注和研究的程度相对不足。其实,在晚清,时人都认为胡林翼的治行才望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李慈铭说胡林翼“老谋深识,烛照不遗,固中兴第一流人”。胡林翼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名臣,但与曾、左比较而言,他受后人关注和研究的程度

  • “才力胜曾国藩十倍”的湘军二号人物:胡林翼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胡林翼,湘军

    导读:曾国藩自己也曾在奏议中称赞“润芝(胡林翼)才力过国藩十倍”。曾国藩还说胡林翼之功在于“变风气为第一,而荡平疆土二千里次之”。胡林翼在湘军集团中,是仅次于曾国藩的二号人物。他既是湘军大佬,又是湖北省绿营的统帅,能文善武,懂经济,擅理政,与曾国藩、左宗棠被史学家称为大清“中兴三名臣”。在晚清,时人

  • 最神奇的胡林翼:诬陷他的人还没举报就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晚清,胡林翼,钱宝清

    晚清时期,太平军横扫天朝,八旗子弟酒囊饭袋,朝廷只能让汉人来建立地方武装维持大清的统治。曾国藩、李鸿章、胡林翼等人脱颖而出,成为了大清朝炙手可热的人物。但有荣誉就会有诽谤,曾国藩与李鸿章都曾受到过一些保守人士和蔑视他们的人的攻击,胡林翼自然也不例外,可他却非常幸运。原因很有戏剧性。胡林翼字贶生,号润

  • 乾隆打仗资金找武将福康安报销 为何财务归武将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

    凡是上过班的人,几乎都有过财务报销的经历。财务报销既繁琐又麻烦,相信很多人都有一肚子怨言。这个能报那个不能报,没有发票不行,发票不合单位规矩也不行,发票上抬头没写对也不能报,报销单填写格式不对,贴票方式不对都不行,甚至还要经常自己去找发票好不容易一切都弄好了,还需要各个领导的签名,各领导凑齐了也不是

  • 古代“吃货”逸事:福康安爱吃人尿煮的白片肉?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吃货,福康安

    导读:“吃货”,不是什么贬义词,相反,够得上“吃货”之名的,应该是蛮有趣味的一个人。据《晋书》记载,尚书令荀勖“尝在帝坐进饭,谓在座人曰:‘此是劳薪所炊。’咸未之信。帝遣问膳夫,乃云:‘实用故车脚。’举世伏其明识”。这么多大臣陪晋武帝吃饭都没吃出来,荀勖一张嘴就知道是吃力负重的木头烧出来的饭,一问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