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二次斯摩棱斯克战役第一阶段的战况怎样?结果如何

第二次斯摩棱斯克战役第一阶段的战况怎样?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171 更新时间:2023/12/19 7:26:35

(8月7日 – 8月20日)

主要突破

经过一天的侦察,其目的是确定德军是否选择撤回或不在第一组战壕上,进攻在1943年8月7日上午6点30分展开(最初的炮轰在早上4时30分开始)及罗斯拉夫尔突破。三支参加该攻势的军队(大部分由西方面军指挥)是:在苏联第5集团军、第10近卫集团军第33集团军。

然而,攻击迅速遭遇到反抗和停滞不前。德军在坦克、突击炮、重型机关枪和迫击炮的支援下,多次试图从他们充分准备的防御阵地的支持下反击。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在回忆录中说:“我们不得不撕破德军的防线,一个接一个。”在第一天的攻势中,苏军只前进了4公里(2.5英哩),同时所有可调动的部队(包括炮兵、通讯人员及工兵)均被投入该战役。

尽管苏军猛烈地进攻,但很快就变成了很明显,这三个集团军无法突破德军防线。因此,苏军决定将第68集团军留在战役预备队。在德军方面,另外3个师(第2装甲师、第36步兵师和第56步兵师)从被送往奥廖尔前线以尝试阻止苏军推进。

第二天,攻击恢复,同时尝试在北部向叶利尼亚作进一步的突破。该两次攻击均因德军的顽强抵抗而被迫暂停。之后的5天内,苏军慢慢地突破德军的防线、击退猛烈的反击和付出惨重的代价。将后备部队投入战斗的同时,红军在8月11日之前已推进15–25公里。

随后由第六近卫骑兵军之装甲和骑兵部队展开的攻击,没有带来进一步的影响,并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导致了一个僵局出现。

斯帕斯-杰缅斯克攻势

在斯帕斯-杰缅斯克攻势行动(Спас-Деменская наступа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中,第10集团军的战况有所好转。德国国防军在这地区方面只有很少的部队和预备队,从而使第10集团军能突破德军防线及在两天内前进了10公里。

但是,第5机械化军,从基洛夫转移及加入该战役以进行突破,但行动归于失败,主要是因为防空作战组织不良使德国空军俯冲轰炸机能轻易击毁轻型的华伦天奴坦克。该军付出了巨大死伤及从战场上撤出来,最终苏军在8月13日再前进了25公里(15英哩),解放了斯帕斯-杰缅斯克。

杜霍夫希纳攻势

根据苏联最高统帅部的命令(英:Stavka),杜霍夫希纳-德米朵夫攻势行动(Духовщинско-Демидовская

наступа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于一星期后的8月13日在杜霍夫希纳附近实施。但是,与战线的其它部分一样,第39及第43集团军遭到非顽强的抵抗。单是在战斗的第一天,德国国防军在坦克、突击炮及空军支援下已尝试了24次旅级单位反攻。

在之后的五天内,苏军只前进了6至7公里(3至4英哩)。虽然他们对德国国防军造成重大伤亡,但自己的伤亡亦十分巨大。

僵局原因

在8月中旬,苏军沿斯摩棱斯克战线的行动稳定下来。由此产生的僵局,并不是可预见到的失败,刺痛了苏军的指挥官们,他们对于未能推进提供了一些解释。副总参谋长列克谢·安东诺夫说:“我们必须同森林和沼泽,以及因由布良斯克地区前来增援的师团而加强之敌军抵抗相搏斗。”而苏联最高统帅部前成员尼古拉·沃罗诺夫,在其回忆录中分析了这个僵局,他提出了8个主要原因:

德国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对行动作出了优良的指示及准备工作非常充足。

德国国防军的防线额外准备得非常充分(火力发射点附近布置了战壕、铁丝网及地雷区等)。

数个红军狙击师对攻击多层的防御系统未有充分准备。尤其预备役师团,他们的训练并没有得到适当的监督。

没有足够的坦克加入战斗,迫使红军指挥官依靠火炮、迫击炮和步兵来突破德国国防军的防线。此外,众多的反击及广泛的地雷区亦放慢步兵的前进速度。

团与师之间的互相影响远非完美。攻击中有意想不到的停顿和一些团"隐藏"了攻击的坚强意志和揭露了另一些团。

许多红军指挥官对德国国防军的反击有太深刻的印象,及没有采取适当行动,即使他们自己的军队人数是远超过德国国防军。

步兵没有适当地使用自己的武器(如自己的重型机枪和便携式迫击炮),他们过于依赖火炮。

事实上将进攻从8月3日推迟至8月七日令德军有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就绪。

由于考虑了以上这些因素,沃罗诺夫要求第4坦克集团军及第8炮兵军从布良斯克方面军调来以加强对在斯摩棱斯克进攻的支援。

僵局是远离了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期望,但它至少有一个优点:它将德国国防军在东部阵线百分之四十的兵力牵制在斯摩棱斯克附近,使在南部及库尔斯克战斗的部队更容易完成任务。苏联最高统帅部本来计划在8月21日恢复进攻,但后来决定推违给苏军单位时间进行补给和增援。

更多文章

  • 博克施道夫战役:普鲁士的神奇逆转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博克施道夫战役,德国

    尽管在托尔高战役中击退了道恩率领的奥地利萨克森联军,但是腓特烈的精锐部队也丧失殆尽。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遭受了难以承受的损失,在这场战役结束后双方都无力再战,各自退回营地修整,补充部队准备来年再战。整个1761年,腓特烈一直避免与奥地利正面冲突,只是利用小部队占领各处的领地,收集后勤和战略物资。他利用

  • 博克施道夫战役: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恩恩怨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博克施道夫战役,德国

    博克施道夫战役是七年战争中普鲁士与奥地利在1762年7月21日的战役。这场战役双方各损失两千人左右,损失不大,但是迫使奥地利元帅退回奥地利境内,西里西亚被普鲁士收入囊中。1763年签订和平条约。1762年1月,俄国女沙皇叶丽萨维塔·彼得罗芙娜去世,其侄彼得三世上台。彼得三世对普鲁士皇帝十分友好,主动

  • 博克施道夫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博克施道夫战役,俄国

    博克施道夫战役(Battle of Burkersdorf)是七年战争中普鲁士与奥地利在1762年7月21日的战役。普鲁士指挥官为腓特烈大帝,奥地利为道恩元帅。以普军胜利作结。此战规模不大,奥军损失两千多人,普军1,600人。但是在战略上,这场战役迫使道恩放弃了Schweidnitz要塞防务退回奥地

  • 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名将之一——腓特烈二世,腓特烈二世的历史事迹及成就(博克施道夫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腓特烈二世,博克施道夫战役

    腓特烈二世(德语:Friedrich II;1712年1月24日-1786年8月17日),又译弗里德里希二世,后世尊称其为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是普鲁士王国国王(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欧洲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名作家、作曲家。腓特

  • 关于格拉沃利讷海战的评价是怎样的?对历史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格拉沃利讷海战,英国

    精疲力竭的西多尼亚公爵直接返回了他的庄园:李卡尔德的旗舰抵达了毕尔巴鄂港,但他却在几周后死去。很快,无敌舰队失败的消息传到了腓力二世的王宫。据说他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应该感谢上帝,使我具有这样大的权力,假使我愿意的话,我可以很容易地再建立一支舰队。只要源头不断,那么一道流水虽然有时会被

  • 格拉沃利讷海战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格拉沃利讷海战,英国

    波折的征途1588年5月9日早晨,停泊在里斯本港内的无敌舰队的所有船只,纷纷拔锚起航,一艘艘通过贝伦塔,沿特茹河而下。但是越来越强的西风正从海上向河口方向刮来,舰队不得不再次在河口附近的城堡跟前抛锚待机。强烈的西风不停地刮着,无敌舰队就那样停泊在特茹河口20余日,寸步未移。腓力二世把一份最新情报和指

  • 格拉沃利讷海战战前做了哪些准备?双方兵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格拉沃利讷海战,英国

    1588年2月9日圣克鲁斯在里斯本猝然死去,终年62年。圣克鲁斯是勒班陀海战的英雄,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回大西洋要冲亚速尔群岛的特塞拉海战的胜利者,赫赫有名的无敌舰队总司令。西班牙国民惊悉他的噩耗,无不表示深深地悼念和悲叹。圣克鲁斯一死,腓力二世立即任命安达卢西亚地方总督,比圣克鲁斯年轻24岁、年仅38

  • 格拉沃利讷海战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格拉沃利讷海战,英国

    16世纪中叶,西班牙正处于鼎盛时代,到1556年腓力二世继承西班牙王位时,其领地不但遍及西欧,而且还囊括了加勒比海上的众多岛屿。在墨西哥、秘鲁和智力广阔土地上也飘扬着西班牙的旗帜。太平洋更成为了西班牙人的内海,他们的运宝帆船可以再瓦尔帕莱索到巴拿马之间的海域放心地航行。当1580年葡萄牙王室绝嗣后,

  • 奠边府战役简介 奠边府战役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日内瓦协议,印度支那,奠边府,,奠边府战役

    奠边府战役(越南语:Chiến dịch Điện Biên Phủ),越南抗法战争后期,越军对法军实施的战略性进攻战役。1953年5月,驻印度支那法军制定了以奠边府为基地,准备在18个月内歼灭越军主力,夺回战场主动权的计划。越军为粉碎法军企图,遂决定对奠边府实施进攻,由武元甲任前线总指挥,实际策划

  • 奠边府战役中因为纳瓦尔的傲慢 丢失了中南半岛的控制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凡尔登战役,越南,中南半岛,越南战争,武元甲,奠边府战役

    在辽阔的中国大陆另一端,有个土地肥沃、令人神往的地方---中南半岛;它在地理位置上与朝鲜半岛相对应,是东亚大陆旁另一个动乱的吊坠形半岛。自从19世纪80年代法国在那里建立殖民地后,富饶的中南半岛就成为了法兰西的瑰宝。但是自从20世纪40年代起,那里就饱受战争,起义和游击战的折磨。早在194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