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霸主齐桓公两次葵丘会盟登上人生顶峰(春秋四大会盟)

春秋时期霸主齐桓公两次葵丘会盟登上人生顶峰(春秋四大会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204 更新时间:2023/12/8 23:10:00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会盟结盟都层出不穷,而这也是一些大国用来增加自身威望的良好方式,齐桓公作为春秋时期的霸主自然也经历过很多次的会盟,这里小编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那场让齐桓公登上人生顶峰的葵丘会盟。

葵丘会盟是齐桓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这场会盟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巅峰,而且在这之后的第六年,诸侯们学着这次会盟还举行了另一次会盟,可见这次葵丘会盟的影响之大。这一年对于齐桓公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年齐桓公已经65岁了,可以说是已经到了人生的后期,虽然这次会盟成果斐然,但是过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

根据《史记》记载,有两次葵丘之盟,夏季秋季各一次,在夏季葵丘之盟上齐桓公不顾年老体弱下拜周王室,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但是到了秋季的葵丘之盟的时候,齐桓公却变得非常的骄纵,在盟约签订支护还要封禅泰山,可见当时的齐桓公已经是志得意满,忘乎所以了。而这样的举动也招来了当时作为周王室使者的宰孔的不满,宰孔对于齐桓公这样骄纵的行为感到不爽就没等结束先回去了。在路上宰孔碰上了晋献公,当时晋国也算是大国,国力不弱,宰孔对着晋献公讲了很多齐桓公的坏话,说什么“好大喜功啊,人品不好啊,还说以后齐桓公可能会攻打晋国。”

于是晋献公就回去了,回去之后国内大乱,刚刚会盟结束的齐桓公立马带兵介入晋国内乱,这也为之后齐晋之间的争斗埋下了伏笔。可以说两次葵丘会盟都是有惊无险,最后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

齐桓公在春秋时期最早称霸大家都很清楚,齐桓公为何能够称霸很多人也都能够说出几条理由来,那么齐桓公称霸有着什么样的标志呢?什么事件的发生正式确立了齐桓公的春秋霸主地位呢?

一般来说,现在认为葵丘之盟是齐桓公正式成为霸主的重要事件。当时周惠王希望废掉自己的太子,转而立他的爱妃生的小儿子丰子带为太子,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齐桓公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为了保住太子的地位,就以诸侯需要拜见太子为由,召集了很多诸侯一起会盟,太子郑当时也在那儿和诸侯们会面了。当时周惠王不能抵抗齐桓公,就偷偷的让人劝告郑国不要结盟,郑国听从了周惠王的话,就不来结盟。

齐桓公觉得郑国这样的举动是对于自己威严的一种冒犯,于是就起兵攻打郑国,迫使郑国也参与到辅助太子的盟约当中来。之后周惠王去世,太子郑被扶上了王位,是为周襄王。周襄王对于齐桓公当年的帮助非常满意,就派人送了很多礼物给他,齐桓公借着这次机会就召集了很多诸侯一起招待周襄王的使者。趁此机会和诸国签订盟约,史称葵丘之盟。

在这次会盟之中,诸侯达成了共识,签订了一份合约,大致内容如下:不准祸水东引,不准因为别国饥荒就刻意不卖粮食,不准随意更换太子,妇女不能参政等等,这些内容是诸侯们达成共识之后定下的,而作为代表宣读盟约的齐桓公也从此踏上了巅峰,成为了当世霸主。

齐桓公逐白鹿发生什么故事

一般来说,小说电视剧里面的主人公就能够经常碰到老爷爷来指点他们,齐桓公也就像是主角一样,经常在外面碰上老人家,比如他追一只鹿遇到一个“愚公”的老人指点了他应该整顿吏治,这次出去又是追一只鹿,又碰着了一个老人。

话说这一天齐桓公趁着天气好出去打猎,遇上一只白鹿,就一直追着去,追到了麦丘,看到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家,齐桓公看到老人家就问:“老人家多大了啊?”那人回答说:“83了。”在那个时代83岁很长寿了,于是齐桓公感叹道真长寿啊。于是就和老人家坐下来喝喝酒什么的,喝着喝着,齐桓公说:“老人家您祝福我一下吧。”于是老人家用自己的方式祝福齐桓公,第一句是“让我的国君更加长寿,金银都不足为贵,只有百姓更加珍贵。”齐桓公听了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就让老人话再说一句。

老人家接着说:“让我的国君能够好学且不耻下问,手下都是贤者能臣。”齐桓公觉得这个老人家肯定是来指点自己的就说再来一句,于是老人家又说了:“希望百姓能够不得罪君王,君王也不得罪百姓。”齐桓公觉得这句话说得不如前两句有水平,就请老人家换一句,但是老人家哭着说:“这句话比前两句更加重要呢。百姓得罪了君王,还有为他开脱的,君王得罪了百姓现在都没有为他们辩解的啊。”听到老人家这么情真意切的话,齐桓公觉得自己能够碰上这么一个智者,真是天大的福气,于是举荐他为官,而齐桓公能够称霸天下,不只是因为管仲,也是因为这次的遭遇啊。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为什么要杀戮功臣(徐州会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越王勾践,徐州会盟

    文种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谋略家,文种和当时的武将范蠡一起帮助越王打败了吴国成就了越王的霸业。可惜的是越王在打败吴国以后赐死了文种,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害死了文种呢?网络配图越王打败吴国以后大将范蠡便辞官不做了,据说是领着美女西施隐居到了别国。范蠡临走之前劝说文种和他一起辞官,因为范蠡认为越王勾践是一

  • 帝王越王勾践到底有没有卧薪尝胆(徐州会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帝王,徐州会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已经是尽人皆知了。这个历史故事说的是:传说在春秋时期的一场战争中,吴国打败了越国,吴军把越王勾践包围在会稽山上,致使越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忍辱求和。从那以后,越国成为吴国的臣国,并受控于吴国。越王勾践像奴隶一般在吴国宫中服役3年,后来吴王免去了勾践的罪,让他回国去了。为了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介绍 勾践尝粪的故事(徐州会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徐州会盟

    司马迁史记里详细记录了勾践复国,灭吴的过程,以及越国后代到臣服楚国所发生的事,范蠡离去以后的生活。这篇文章为越王勾践世家。勾践所用的剑先交代了越国的由来,勾践的祖先,以及吴越先前的恩怨。接着详细讲述了越国怎么被吴国打败,越王败后如何重新谋划复仇的过程。文中勾践问范蠡,夫差杀了伍子胥,周围都是阿谀奉承

  • 胡志明战役简介 胡志明战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统一,抗美救国,越南战争,胡志明战役

    1975年4月30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即北越)军队和游击队解放西贡――嘉定市,获得了“胡志明战役”的完全胜利。“胡志明战役”,是越南南方军民在抗美救国战争中完全解放越南南方的一次历史性战役。战役背景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上任后,继续对越南北部实施了大规模轰炸,北越军民凭借坚韧

  • 1975年4月4日北越发动对南越总攻击——胡志明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胡志明战役,越南统一,西贡南越军队,日内瓦协议,美国

    1975年4月4日北越发动对南越总攻击的胡志明战役,当时北越第一军迅速自北越袭奔南越,使用压倒性力量,导致西贡南越军队失去战斗力并完全瓦解。 1975年4月2日北越军第一军团第299工程师旅使用渡轮过河南下西贡开始进行统一越南的胡志明战役。1975年4月7日,第一军团越过越南传统的南北分界海云关。1

  • 越南战争终结战——胡志明战役 而残忍程度让世人所忌惮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越南战争,美国,胡志明战役,尼克松

    众所周知,越南战争最终以美国的完全失败告终,最终南越也迅速被北越统一收复。胡志明战役则是越南战争终结战,而且残忍程度也为世人所忌惮。1975年4月30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即北越)军队和游击队解放西贡――嘉定市,获得了“胡志明战役”的完全胜利。“胡志明战役”,是越南南方军民在抗美

  • 斯赫维宁根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斯赫维宁根战役的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斯赫维宁根战役,英国,荷兰

    斯赫维宁根海战(英文:Battle of Scheveningen;荷兰语:Slag bij Ter Heijde)是第一次英荷战争战争期间的一次决定性战斗。1653年6月,英国在加巴德沙洲海战击败荷兰后,荷兰完全失去了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其海岸受到英国海军的严密封锁,造成了荷兰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

  • 英荷战争的舰队司令:国会派将领乔治·蒙克的简介(斯赫维宁根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英荷战争,乔治·蒙克,斯赫维宁根战役

    阿尔比马尔公爵乔治·蒙克(George Monck1608-1670),英国内战时期在爱尔兰和苏格兰作战的国会派将领、苏格兰总督。第一次英荷战争和第二次英荷战争的舰队司令。当他在克伦威尔之后几乎掌握无限的权利的时候,他没有选择成为独裁者,而是为了全国和解,促成了王政复辟。早期经历1608年12月6日

  • 解密:英荷战争的第一次战斗中谁获得了胜利?(斯赫维宁根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英荷战争,英国,荷兰,,斯赫维宁根战役

    第一次英荷战争发生于1652年至1654年,起因于英国颁布《航海条例》,与荷兰的海上贸易发生冲突。战争互有胜负,然而在最后关头,荷军溃败。1654年双方签订明斯特条约,荷兰认输并承认航海条例。主要集中地由一系列规模空前的海战组成,主要集中在多佛尔海峡战区(包括北海在内)和地中海两大战区,其中又以多佛

  • 魁北克战役过程打了多久?魁北克战役的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魁北克战役,英国

    魁北克战役(英语:Battle of Quebec,法语:Bataille de Québec),是大陆军围攻英国魁北克省首府魁北克市的一场战役。大陆军开始围城,切断所有对外道路。蒙哥马利也循例向卡尔顿下达降书,但明知卡尔顿不会答应,故此只派一个当地老妇转达信件;而卡尔顿也将降书焚毁不读。蒙哥马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