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仲连为什么义不帝秦?尊秦为帝的危害是什么?

鲁仲连为什么义不帝秦?尊秦为帝的危害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636 更新时间:2023/12/7 16:26:11

义不帝秦的典故

《战国策·赵策三》:秦围赵都邯郸,魏使晋鄙领兵救赵,止于荡阴(《史记·魏公子列传》谓止于“邺”)不进.又派客将军辛(《史记》作新)垣衍潜入邯郸,通过平原君赵胜劝说赵王尊秦为帝,平原君犹豫不决.正在邯郸游历的鲁仲连听到“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的消息后,立即去见平原君,要求其为他引见辛垣衍.鲁仲连开始不说话,他听完辛垣衍幼稚的说辞,便举鲍焦的事为例,驳斥辛垣衍对他的错误估计.接着,指出暴秦的实质是“弃礼义,上首功”,“权使其士,瞄虏使其民”之国.并表明自己对强秦的态度,假使秦国一旦一吞并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最后说明他会见辛垣衍的目的是“欲以助赵也”.鲁仲连还引齐威王率领天下诸侯朝见周天子的故事,说明帝秦的利害关系,并举出商纣对待三公的暴行,证明秦王会与商纣相同,来对待投降他的诸侯.终于使辛垣衍“起再拜谢”,表示“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引军而去.”

尊秦为帝的危害是什么:

鲁仲连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观察天下大势,其见识就更加清楚、透彻。在劝说辛垣衍时首先举出周朝隐士。鲍焦”来自喻,指出我不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不是为个人打算的。阐明自己义不帝秦的态度,顺理成章地进入了谈论的主题。

①暴秦的本质是:弃礼义、上首功、权虏士民。又以丰富的事例、史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②“尊帝”的历史教训:敬畏反被残害。齐王朝周反遭辱,鬼侯献子反被醢(剁成肉酱),鄂侯进谏反被脯(制成肉干),王喟叹反被掏。

②其次“不尊帝”的典型例子:齐湣王曾自尊为帝,对别国提出无理要求,结果。鲁人投其钥(闭关落镇),不果纳(没有被接纳),不得人于鲁”;邹人欲“伏剑而死”来拒绝齐滑王,结果不敢入于邹要反抗才有出路。

③帝秦”的后果和危害。如果同为万乘之国却要尊秦为帝。那么秦王就会变换诸侯王的姬妾为自己的内线。变易诸侯的大臣。安插自己的亲信,辛垣衍就会失去魏王对自己的宠信,从而危及自己的切身利益。这就说明六国应该坚持不肯帝秦的立场。

《鲁仲连义不帝秦》这篇文章刻画了面对强暴之际的各类人物的心态。其中,既有怯战的将军晋鄙,又有束手无策的国相平原君,还有以庸人心度君子腹的使臣辛垣衍,而主角却是并未做官的义,士鲁仲连,他反对妥协投降而又功成不居的形象是腐朽无能的贵族阶级的最佳反衬。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变”千古谜案:建文帝真的失踪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靖难之变,明朝

    在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民族所掌管着的朝代,明朝毫无疑问吸取了我们的目光,很多人都在研究这个历史上并不算太起眼的朝代,毕竟他和其他的汉民族朝代比起来没有那么地出色。开国之期自然是血腥之时,而在朱元璋之后,接下来的皇位传承之中,竟然又出现了问题,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为帝时,把自己的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这样可

  • “靖难之变”是怎么回事?建文帝真的死于大火之中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靖难之变,明朝

    话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以后,也是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朱元璋去世以后,继承皇位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孙子朱允炆,也就是历史上被叔叔夺了皇位的建文帝!为什么朱元璋最终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了呢,原来这朱元璋一开始是立了朱允炆的父亲为皇太子,可是后来不幸的是朱允炆的父亲突然去世了,这一下朱元璋没办法只好

  • 靖难之变:贯穿一个王朝的诅咒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靖难之变,明朝

    1398年(洪武31年)6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京城驾崩。由于皇太子朱标早于洪武25年病殁,按预先确定的立嗣诏令,朱标的长子、21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年号“建文”。关于建文帝其人,明代朝廷史官对他所作的肆意歪曲和恶毒攻击同广泛流传于儒生文人和民间传说中的完美无缺的仁君形象构成了过目难忘的反差

  • 巴拉圭战争中双方兵力分别有多少人?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巴拉圭战争,巴拉圭

    1864年,在遥远的南美洲发生了一场“现代化”的战争!这场战争是由南美小国巴拉圭发起,同时对战三大邻国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堪称南美史上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们所使用的武器设备之先进,堪称历史上近现代战争分水岭。这场战争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使用了步枪、机关枪、高爆炸药、大炮等现代武器,

  • 巴拉圭战争:巴拉圭试图用战争改变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巴拉圭战争,巴拉圭

    小国并非没有可能通过战争改变自己的命运。要想做到这点,大体有三条道路。第一种最为古典,即通过体制建设,激发出超常的军事效率,完成对周边大国的逆袭。历史上从人口到经济上都处于绝对弱势的游牧民族,能够入侵周边文明成功者,基本都是遵循这样的路径。其通过游牧生活不断强化的军事能力,使之天然拥有更高的军事效率

  • 意大利战役的稀有彩色照片 二战中的意大利战役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英美盟军,意大利,罗马,二战,意大利战役

    1943年9月3日至1945年5月2日英美盟军展开了攻占意大利的战役,图为1943年英国和南非士兵在意大利卡西诺市进军罗马期间展示缴获的纳粹旗帜。美国军队正准备在意大利进行一次新的军事行动,盟军是沿着罗马最着名的道路—连接罗马和意大利南

  • 意大利战役过程简介 意大利战役的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希特勒,蒙哥马利,隆美尔,意大利,意大利战役

    过程1943年9月3日,意大利代表和盟国代表秘密签订了停战协定。1943年9月3日凌晨,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从西西里渡过峡窄的墨西拿海峡,在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登陆,向意南部快速挺进。1943年9月8日,英国广播公司广播了意大利投降的正式文告。1943年9月9日凌晨,由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辖卢

  • 意大利战役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意大利战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希特勒,意大利,法国,苏联,美国,英国,意大利战役

    意大利战役为1943年9月3日至1945年5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盟军于实施的攻占意大利的战役。德军统帅部被迫于4月20日夜间开始从意大利撤军。英美军在追击德军时于4月22日日终前进至波河下游右岸。虽然德军并未抵抗,盟军却在两昼夜后才渡到对岸。4月24日夜间,根据北意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的号召

  • 1797年的里沃利会战 为什么会是第一次意大利战役的高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里沃利会战,意大利,拿破仑,意大利战役

    1797年的里沃利会战,可谓是第一次意大利战役的高潮,此战法奥两军都竭尽全力,试图夺取胜利。会战的结果是法军获胜,然而在此次会战中可以说会死惊险迭出,小编觉得今天有必要写一篇这样的文章说一下里沃利会战之前的情况。1796年3月2日,拿破仑被正式任命为意大利军团的总司令。他是个受过专业训练、参加过实战

  • 二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乔治·巴顿的生平简介(法莱兹包围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乔治·巴顿,美国,统帅,二战,法莱兹包围战

    乔治·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是一位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乔治·巴顿作战勇猛顽强, 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有“热血铁胆”、“血胆老将”之称。巴顿不仅是将军也是文人;是一个具有政治、军事、哲学头脑的人;更是一个最具个性和人性的人。使之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