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葡战争之后明朝做了什么?开始重视大力发展火器

明葡战争之后明朝做了什么?开始重视大力发展火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479 更新时间:2024/2/14 0:43:33

明葡战争指1521年爆发的明军与葡萄牙军的战争,1523年明军胜利。双方参战兵力明军10000人,葡萄牙军700-800人,明军主要指挥官为鋐。

正德年间的一场明葡战争,虽然明朝获胜,但还是为明朝统治者和士大夫敲响了警钟,开始大力发展火器事业,增加军事实力,为后期的明日战争的胜利以及西学东渐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背景:

西草湾之战是发生在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在广东西草湾明水师与佛朗机海军的一场海战。1511年,葡萄牙已经有海员越过非洲到达满剌加,并对当时的大明广东布政使司的屯门军镇(今香港的屯门一带)虎视眈眈,渴求占领该地,并大明宣战,以明水师胜利告终,葡人逐渐放弃武力侵略屯门之野心。

过程:

实际上,早在葡萄牙人抵达中国海岸线之前就已经接触到了出海经商的中国人。1511年,葡萄牙名将阿尔布柯尔克带领一支由17艘战船和1800人组成的远征军,进攻位于南洋地区的贸易重镇马六甲。马六甲本地统治者一贯偏袒穆斯林商人而对中国商队严加盘剥,并且企图利用战乱打劫当时停泊在马六甲港的中国商船。

这些船上的华商主动联络葡萄牙军队,表示愿意提供帮助。虽然此次联手对敌最终未能实现,但熟悉当地情况的华人也将马六甲城内的情况及守军情报透露给了这些新来的西方人。双方的初次接触都给对方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这些南下经商的华人并非私自出海的普通商贾。由于明朝已经严守海禁政策达半个世纪,普通人是无法期望自发出海进行贸易活动的。

有了这两次印象不错的碰面,葡萄牙人很快就开始计划继续从海陆探索中国沿海,寻找传说中的秦人。由于历史上,《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的巨大影响力,此时西方人脑中幻想的中国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富庶宝地,所以到中国进行贸易往往成为了一个非高大上的目标。

1520年1月,驻华大使皮雷斯通过多方贿赂,终于获准带着自己的中国翻译火者亚三及若干随从由广州出发,并于5月赶到了大明朝的陪都南京。当时的明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刚刚在江西平定了宁王叛乱。留在珠江口的葡萄牙人已经由安德拉德的兄弟西蒙.安德拉德接替指挥,他为了防御中国沿海频繁出没的海盗而在屯门岛上建立了小规模的防御工事。这些事情在明朝中央看来,更加难以接受。

随后,几艘带有葡萄牙人的泰国船陆续从南洋赶来,又被明朝地方官拒之门外,双方的冲突已经到了激化的边缘。新继位的明世宗嘉靖皇帝年纪虽小,却是一个非常信奉传统礼教的皇帝。在满朝愤怒大臣的怂恿下,新皇帝下令驱逐葡萄牙人,禁止他们继续来华贸易,并要求他们退出马六甲。

战争结果:

1523年,一支由5艘桨帆船和1艘中国式帆船组成的葡萄牙船队在末儿丁的指挥下来打广州,意在与明朝政府重新交涉。在遭到广州地方官的拒绝后,船队经过屯门,一路来打西草湾。早就严阵以待的96艘明朝战舰一路上不停的尾随与挑衅。直到夜里,明朝水师再次以火船为先锋,对葡人的船队进行保卫与突袭。双方才再次爆发了著名的西草湾之战。葡萄牙人在损失了2艘船后,再次突围而去。末儿丁等42人被杀或被俘,明朝守军以海盗罪的罪名将俘虏悉数绞死。

历史小问题:为什么明朝不愿意和葡萄牙开展贸易?正是朝贡思维与海禁政策,让中央反对民间与海外进行贸易。而地方上又往往出于自己的利益,不得不纵容海商与海盗进行走私贸易。当明朝中央朝廷在嘉靖朝不断紧缩海禁政策,这些人又不得不与葡萄牙人合作,最后甚至发展到与日本浪人抱团,形成了祸害沿海地区几十年的倭寇风暴。明朝政府不但不能依靠贸易获得税收,反而需要耗费无数来弹压沿海的倭寇势力。十四年后的1567年,明朝政府终于同意在今天的福建海澄开关,进行对外贸易,史称隆庆开海。通过这一渠道被吸纳进中国的大量白银,成为了大明王朝继续维持统治近一个世纪的重要资本。

缴获武器:明朝嘉靖元年(1521年),明军在广东新会西草湾之战中,从缴获的两艘葡萄牙舰船中得到西洋火绳枪。1548年,又在缴捕侵扰我国沿海双屿的倭寇时,缴获了日本的火绳枪(铁炮)。明王朝的兵仗局,很重视仿制火绳枪,制成了鸟铳。

标签: 明葡战争明朝

更多文章

  • 明朝几万军队为何会惨败?原因是什么?(明葡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葡战争,明朝

    1521年,也就是明朝正德十六年,时任广东海道副使的汪锐,奉朝廷之命,起兵攻打长期盘踞在澳门、屯门两岛上的葡萄牙海军。可以想象一下,永乐帝时期大明的海军实力那是首屈一指的,到了正德皇帝时期,这种实力还是相当厉害的,在经过几天的激战之后,葡萄牙海军由于粮草军需物资无法及时供应,另加水土不服等原因,在激

  • 御外大捷第一将汪鋐,使佛朗机直到明朝灭亡都不敢来捣乱(明葡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戚继光,明葡战争

    明朝以前,中国一直都在扩张,不论东方还是西方,所有国家都没有侵略中国的能力。到了明朝中后期,东西方一些国家开始强大,胆也越来越肥,于是就有一些蟊贼开始打中国的主意。明朝嘉靖年间,佛朗机(葡萄牙)首先到中国撒野,结果被一位大将打得满地找牙。这位大将打响了抗击列强第一枪,创中国抗击侵略第一捷,但却没有抗

  •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人口暴减四千万(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群雄割据,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在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各路割据势力拥兵自重,战事不断爆发。虽说在这个乱世之中,涌现出了无数运筹帷幄的谋士与征战骁勇的将士,但一将功成万骨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事后面,受苦的还是平民百姓。毕竟“弓弦一响,黄金万两”,大战开启后,粮草辎重必须供应及时,否则仗还没有打,内部就会先乱了。而这些粮草辎重,就源

  • 东汉末年为什么会严重的群雄割据?主要原因是谁?(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汉,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思想家王夫之曾说:“国恒以弱丧,独汉以强亡”,就是说不同于其他王朝,特别是跟那个软弱无能的宋朝不同,东汉的灭亡是由于中央政府号令不行,导致内部严重的军阀割据。要知道,作为一个集权国家,最怕的就是纲纪废弛。汉王朝自创建到末期,长达190多年,虽说有外戚宦官的祸乱,后期又有黄巾暴乱,但基本还能维持。在经

  • 东汉历史:群雄逐鹿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群雄逐鹿,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群雄逐鹿参见党锢之祸、十常侍、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曹丕篡汉网络配图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驾崩,无子嗣,由河间王刘开曾孙刘宏继位,是为汉灵帝,引发了以窦太后、窦武为首的外戚势力和以曹节、王甫为首的宦官势力的激烈权力斗争。建宁元年(168)九月初七,宦官发动政变,外戚势力被削

  • 曹操收服南匈奴,做出一个举措让中国人受益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匈奴

    200年,著名的“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昔日的实力派诸侯董卓、袁术、吕布、公孙瓒、袁绍等死的死、败的败,已成强弩之末,刘备、孙权等后起之秀则一时半会儿难以形成实质性威胁。就在曹操打算渡过长江,一鼓作气灭掉刘备、孙权、刘表、刘璋等南方割据力量时,背后被人插了一刀。谁这么大的胆子

  • 南匈奴是哪里的匈奴 南匈奴是被汉朝解体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南匈奴是被汉朝解体的吗

    南匈奴是匈奴分裂后向南迁徙并主动汉化的匈奴.西汉中后期,在汉军的不断打击下,匈奴逐渐失去汉匈双方关系中的优势地位,靠近汉朝疆界的大片领土丧失,“被占领土”上的匈奴人沦为汉军仆佣,军事上的失利加剧了内部矛盾的发展,匈奴中的温和派开始谋求放弃敌对,研究和接近汉族,主战派则一步步失去在匈奴内部的主导地位。

  • 公元48年 东汉收服南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汉,匈奴,南匈奴

    东汉初年,匈奴比较强盛,刘秀无力与匈奴战,建武二十四年(48),匈奴内部为争王位发生动乱,匈奴贵族相互殘杀,呼韩邪单于率领部众归附东汉王朝,从此匈奴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东汉政府设立匈奴中郎将进行监护,并每年给归附的南匈奴一定的粮食、丝帛等物资,南单于则协助东汉政府共同抵御北匈奴的侵扰,这在很大程度上

  • 被成吉思汗灭掉的花剌子模在哪里?花剌子模是现在的哪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朝,成吉思汗,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乌兹别克语:Xorazm;俄语:Хорезм;阿拉伯语:خوارزم‎,Khwārizm;波斯语:خوارزم‎,Khwārazm;英语:Khwarezmia 或 Chorasmia)。旧译“火寻”,位于中亚西部的地理区域,阿姆河下游、咸海南岸,今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两国的土地上。花剌

  • 流鬼国与唐朝的关系如何?双方有着怎样的来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流鬼国,唐朝

    唐代开辟堪察加的航线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以安东都护薛泰请在黑水靺鞨内置黑水军,以其最大的部落为黑水府,其首领为都督并派遣了内地长史(都督的副职)等官员协助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管辖,开元十四年唐朝在这里设置了黑水都督府。开元十六年赐都督姓李名献诚,对黑水靺鞨地区实施有效的行政管辖。治所在今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