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什么是川楚教乱?川楚教乱的原因跟背景是什么?

什么是川楚教乱?川楚教乱的原因跟背景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444 更新时间:2023/12/19 6:43:14

川楚白莲教乱(1796年—1804年),又称为川楚教乱、白莲教起义或川楚白莲教起事。指中国清朝嘉庆年间爆发于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抗清政府的事件。从嘉庆元年(1796年)到嘉庆九年(1804年),历时九载,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湖北枝江、宜都白莲教首领张正谟、聂杰人率众先起,长乐、长阳等地教徒纷纷响应。三月,姚之富等奉齐林妻王聪儿为总教师,在襄阳黄龙呆起义。清廷急令湖广总督毕沅、湖北巡抚惠龄、西安将军恒瑞等率兵镇压,击溃多支乱军。面对清军围剿,王聪儿、姚之富乱军避开平原,专走山区,于次年(1797年)初由豫经陕入川东,与四川教匪会合。嘉庆三年(1798年)春,王聪儿、姚之富跳崖死,余部在张汉潮等率领下,与四川的教匪联合。

嘉庆四年(1799年),清廷以勒保为经略大臣,明亮、额勒登保为参赞大臣,节制川、陕、楚、豫、甘五省官军进击,并晓谕州县办团练,坚壁清野,攻抚并施。使教匪处境艰难,张汉潮等相继牺牲。嘉庆五年(1800年),清廷任勒保为四川总督,集主力于川西阻截教匪军。经数次激战,教匪退入南山和巴山老林。至嘉庆九年(1804年)九月,教匪残部被清军陆续击破,教乱被平定。历史背景

宗教由来

主词条:白莲教

白莲教是一种秘密流传的民间宗教,杂拜各种鬼神,它是由摩尼教、弥勒教、道教和佛教等各种宗教混合演变而成的。一般说法都认为白莲教起源于唐代一度盛行的摩尼教,南宋绍兴初年,吴郡(苏州)延禅寺的和尚茅子元仿天台宗教义并吸取摩尼教的教义与仪式创立。以佛教中的弥勒佛代替了明教会的迷摩尼佛。到元代末年就逐渐形成了以崇拜弥勒佛为主的“白莲教”。

白莲教还是明清时期主要的秘密宗教,崇奉“无生老母”与“弥勒佛”,宣扬弥勒佛未来会“改造世界”的传说,并以“教中所获资财,悉以均分”,

“有患相救,有难相死,不持一钱可周行天下”等平均、互助思想在其中迅速流行,从者日众。

以“真空家乡、无生老母”为八字真诀,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一定寄托,对于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力图摆脱现世的流民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而从者日众。

白莲教从始创到清朝中叶的几百年中,始终不被视为正统宗教而受崇拜,而是作为异教被排斥。元明两代,农民群众曾多次利用白莲教的形式来动员、组织起义队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元末韩山童在江淮的起义;明初永乐年间山东的唐赛儿起义;嘉靖年间四川的蔡伯贯起义;天年间山东的徐鸿儒起义;清朝乾隆中期山东的王伦起义。

乾隆四十年(1775年),河南白莲教支派混元教首领刘松起义失败,弟子刘之协、宋之清等继续于川、楚、陕等地传教。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刘之协于河南被捕后脱走,清廷通令大索州县,激起民怨。白莲教以"官逼民反"相号召,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教众迅速发展

清朝政局

乾隆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大批流民陆续聚集于川、楚、陕交界的南山和巴山老林地区谋生,众以数百万计

。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土地兼并严重,河南、安徽、江西各地出现饥民,川楚边境地区是一片原始森林地带,历来为被迫离开土地的流民聚集之所。加以封建统治阶级生活奢侈、贪官污吏横行、人们不满和反抗情绪日增,白莲教的宣传也随之增加了反抗现实的内容。

流民处境

乾隆三十七年至三十八年(1772年—1773年),川、楚两省饥民来到两省交界山区的谋生者就达数十万人。加上来自河南、安徽、江西等省的流民,其中大约有一百万人前来有着大量荒地、原始森林的川楚边境谋求生路。川楚边境地区土壤瘠薄,气候恶劣,流民除搭棚佃耕土地外,还需受雇于木厢厂、铁厂、纸厂,获取微薄工钱,方能生存。他们不仅受地主、厂主的剥削,还要受差役、讼棍(指唆使别人打官司自己从中取利的人)的勒索,生活极为艰难。绝望中的流民便成了白莲教传播的对象。

直接起因

人地矛盾激化

康熙后期起,在不过百余年的时间里,外省人口的移入,迅速改变了川楚陕交界地区地广人稀的状况,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口密度随之迅速增长,人浮于地的现象十分严重。

川楚地区的人们,多借助山地自然资源优势谋生。但山地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甚至某些是不可再生的,随着过度开发,资源的不断消耗,经济发展的空间也逐渐减小。当山地尽已开垦,林木砍伐殆尽之时,维持原有的生活就变得极为困难了。川楚地区人民从事的生计,大抵属于季节性劳动,山地经济活动受季节性制约。另外,在采集等行业中,依赖于自然的因素过多,如某些物产的丰欠往往受气候水文等条件的影响而极不稳定。由于山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人口的急剧增加,人们只能维持低生产低消费的生活。

清廷控制薄弱

湖北、四川两省贪污腐败盛行。各级官吏无不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湖广总督毕沅还与湖北巡抚福宁、藩司(布政使)陈望之等高级官员朋比为奸,因而民谣传说“毕不管,福死要,陈倒包”;“毕如蝙蝠,身不动摇,惟吸所过虫蚁。福如狼虎,虽人不免,陈如鼠蠹,钻穴蚀物,人不知之”。

至于下级地方官吏,更是上行下效、变本加厉。移民们遭受官吏、差役、兵丁的欺凌。差役们无风生浪,一遇到搭棚居住的流民求助,便敲骨吸髓,坑害流民。经常以各种名义进行巡查,山民受到差役的凌虐,无可申诉。而差役拿到巡查山民的票据,便视为奇货可居。每次遇到巡查的事,因为差役过于繁重,大多数山民都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

他们还往往趁山中农民因路途遥远、山路险峻而没有盘缠到县城上缴钱粮的机会,诈称“截粮官”,欺骗山区农民。

川楚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一直是封建政权所不及的地方,封建政府的保甲法并未在此范围内认真贯彻实施,大有反抗势力可藏身的空间。保甲本不能行于村落,因为棚民居无定所,今年在此,明岁在彼,甚至一年之中,迁徙数处,即使是已经建造房屋的,也是零星散处,山内村落绝少,毗邻而居的也要相距数十里。虽然从康熙到嘉庆时期,这一地区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此种“村落绝少”局面也没有根本改观,因为新增的人口大多聚集在山内的工厂或处于流动状态中,设置保正甲长,也是很难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稽查。

清朝在川楚地区驻军数量很少,势力单薄,战斗力弱。白莲教起事之前,清政府未能在以巴山老林为主的川楚地区建立起有效的镇戍体系。在当时,清政府在川东北的常驻绿营军队,由汉族兵丁组成,

其主要职能多为维持社会秩序,并不具有开展军事行动的职能。此外,从整个川东地区来看,越靠近四川盆地中心清政府驻军越少,而巴山老林附近的川东北州县,则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防守的重点,

[8] 然而,即便兵丁数量增加,仍然不足以有效维持川楚地区的地方治安。

标签: 川楚教乱清朝

更多文章

  • 王聪儿怎么从江湖艺人转身成为白莲教起义领袖(川楚教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聪儿,川楚教乱

    白衣女侠王聪儿出生于湖北襄阳(今湖北襄樊),她出身于江湖艺人,曾参加白莲教起义。在此期间,她曾担任起义军总指挥,是八路义军的统帅,算得上是一个貌美如花,德行高尚,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女英雄。白衣女侠王聪儿在参加白莲教之前,跟随母亲学习杂技,跑马走绳,武刀使棒,样样都行。她自幼丧父,母女俩凭借着一身技

  • 秦灭巴蜀取汉中,为什么楚国毫无动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战国,秦灭巴蜀

    秦国和蜀国的交战为何屡屡败北?秦国是如何审时度势,抓住战略机遇,先于楚国借势灭蜀的?楚国又是如何先与秦国灭巴的?为何秦国最终拿下了巴蜀?而楚国却放弃了先于秦国灭蜀吞巴的机会?欲知历史谜底?且听洒家慢慢详解。首先,巴蜀两国物产丰富实力较强不可小觑。巴蜀借助地利优势更是难以被秦楚任何一国所攻取。巴蜀在春

  • 揭秘:秦国是怎样消灭六国而一统天下的?(秦灭巴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秦灭巴蜀

    据史书记载,秦国一开始并不具备一统天下的实力,甚至是春秋末期是力量较弱的国家之一。那么,秦国是怎样消灭六国的?秦国为实现一统天下做了哪些准备呢?下面带着这些问题,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秦国在春秋末期是力量较弱的国家之一,所以秦统治者一直力图改变这种局面。前三六一年,秦孝公下令求贤,魏国人商鞅应暮入

  • 战国七雄排名,齐秦互帝,谁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七雄,齐秦互帝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你方唱罢我登场。哪怕是相对较弱的韩赵魏也曾有过魏霸西河的荣光,胡服骑射的辉煌和吞并郑国的所向披靡。剩下齐国凭借着经济发达成为一霸,楚国依靠地缘广阔问鼎中原,最后秦国训练的虎狼之师一统六国。今天我们来拍一下战国七雄排行榜,看看和你心目中的有没有出入。(有出入的以你的为准)战国

  • 齐秦互帝:秦称西帝,齐称东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春秋,战国,秦国,齐国,齐秦互帝

    前288年十月,秦昭襄王自称西帝,派魏冉建议齐湣王自为东帝,约请共同进攻赵国。齐王问苏秦,苏秦请齐王先予接受,但暂不称帝。秦王称帝后,天下各国如果不反对,齐王再称帝。秦王称帝若被天下指责,齐王不称帝,就可以收买人心。他认为进攻赵国不如攻打桀宋(宋康王的宋国)有利。齐王同意,称帝两天就放弃。十二月,吕

  • 天宁岛战役:美军首次使用汽油凝固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天宁岛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美国

    天宁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许多夺岛战役之一,自1944年7月24日到同年8月1日在马里亚纳群岛之一的天宁岛,美军与岛上日军战斗,这是美军继塞班到后的又一次夺岛战役。刚开始登陆时,美军在日军的炮击下损失惨重,后来在对岛轰炸中首次使用了汽油凝固弹,虽然25枚汽油凝固弹中的14枚是哑弹,但其余的

  • 太平洋战场的零战:与美机比拼死亡率一比六(天宁岛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平洋战争,美国,飞机,,天宁岛战役

    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天空中日本的零式战斗机一直占据着霸主的地位,美军航母上的F-4F野猫战斗机和零式比起来无论是速度、机动性、爬升速率以及火力都毫无优势,这些对战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因素。零式战斗机实现了多个第一。第一次采用全封闭可收放起落架,第一次使用电热飞行服、机关炮,第一次使用恒速螺旋桨、超硬铝承

  • 太平洋战争双方海战损失:日本联合舰队全军覆没(天宁岛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太平洋战争,美军,日军,,天宁岛战役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的联合舰队与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在力量对比上有明显的差距,日本处于优势。联合舰队拥有航空母舰10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38艘,驱逐舰113艘。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拥有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22艘,驱逐舰54艘(英、荷、澳三国舰艇未计算在内)。珍珠港事件后,战争爆发初期,日

  • 杨格计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杨格计划对德国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格计划,德国,一战

    我们知道,一战后,德国被严重削弱,战胜国对德国的赔款要求达到了1320亿金马克,这对刚刚战败的德国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为此,协约国为了尽可能的索要赔款,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德国的经济计划,继道威斯计划后,协约国又提出了杨格计划。杨格计划,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为代替道威斯计划而实施的德国支付赔款计划。

  • 杨格计划的内容简介:杨格计划的结果及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格计划,一战,希特勒

    杨格计划(Young Plan),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为代替道威斯计划而实施的德国支付赔款计划。因由美国银行家欧文·扬主持制定,故名。发展历程1921年4月,赔款总额确定为1320亿金马克,分30年还清。如果德国违反规定,协约国可以出兵占领鲁尔区。1924年,美国推出道威斯计划,但后来发现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