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抗清三公是指哪三个人?抗清三公的简介

抗清三公是指哪三个人?抗清三公的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535 更新时间:2023/12/6 19:57:44

抗清三公指明末率领江阴十万百姓抵抗清军的三位主要领导者: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清政府颁布剃发令后,江阴(在今江苏)人民举行了反清起义,共推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为领袖,坚持"头可断,发决不可剃"的气节。

抗清三公

阎应元

阎应元,字丽亨,直隶(河北)通州人(今北京通县),民族英雄。崇祯辛巳年,赴任江阴典史。上任之初,海寇顾三麻子率数百艘战船进犯黄田港,应元领兵拒守,连发三箭,皆有人应弦而倒。海寇心惊胆战,不敢再犯。他任内平定盐盗,平服民乱,政绩突出,江阴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社学中为他画像留念。南明朝廷本想调他转任广东韶州英德县主簿。因母亲病重,且道路堵塞,没能成行,全家便在江阴城外砂山脚下散居。

任江阴典史(相当于正科级公安局长)期间,率六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孤城困守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终英勇就义。

殉节前,阎应元坐在东城敌楼,要了一枝笔,在门上写道: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陈明遇

陈明遇(?-1645),明末浙江上人,民族英雄。崇祯末年任江阴典史。弘光元年,

1645年,江阴降清,知县林之骥去职,新任江阴知县方亨布告全县剃发,诸生许用等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闰六月初二,江阴士民擒杀方亨,明遇被推举为领导,倡义抗清。二十一日,清贝勒博洛命令刘良佐包围江阴城,七月初一,开始攻城。七月九日,陈明遇迎阎应元入城主兵,守城战斗激烈异,孤军坚守江阴八十一日。城破后,明遇命全家男女四十三人自焚死。复持刀与清军作殊死战,身负重创,身死僵立墙边。

冯厚敦

冯厚敦(?-1645),冯厚敦字培卿,金坛人,民族英雄。崇祯末年任江阴训导,明末江阴义军在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的领导下杀方亨、拒二十四万清师于城门之外,奋战八十一日,后在清军二百多门火炮轰开城门后于明伦堂冠带南向自缢殉节;妻王氏,与其孀妹结衽投水死。

更多文章

  • 江阴抗清三公之一:阎应元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阎应元,清朝,抗清三公

    阎应元 ,字丽亨,汉族,直隶通州人(今北京通州),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江阴抗清三公之一。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十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

  • 江阴人民的噩梦:江阴八十一日中抗清名将阎应元英勇赴死(抗清三公)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江阴八十一日,清朝,阎应元,抗清三公

    冯厚敦随后率千余义军与清军巷战,负伤力竭之后,对身边的人说道:“为我谢百姓,吾报国事毕矣!”随即拔刀自刺其胸,又一头跳入湖中寻死,后被清军拖出。被俘之后,大英雄阎应元对清军劝降的回答只有三个字:“速杀我!”终被清军杀害。陈明遇关闭县衙放火,将不愿投降的男女大小共四十三人烧死,自己拿刀与清军奋战,最终

  • 东汉著名外交家甘英为何到了安息西海就返回(甘英使大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东汉著名外交家甘英,甘英使大秦

    甘英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是当时的汉朝大将西域都户班超的属吏,后来跟随班超转战西域。公元97年的时候,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罗马帝国。甘英领命之后就带着使团从鬼兹,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库车一带出发,一直往西走到了疏勒,大致就是今天的喀什一带。然后攀过了葱岭,葱岭就是今天的帕米尔高原,还

  • 东汉外交家甘英止步波斯竟是因为他人的恐吓?(甘英使大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甘英,甘英使大秦

    甘英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是当时的汉朝大将西域都户班超的属吏,后来跟随班超转战西域。公元97年的时候,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罗马帝国。甘英出使大秦甘英领命之后就带着使团从鬼兹,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库车一带出发,一直往西走到了疏勒,大致就是今天的喀什一带。然后攀过了葱岭,葱岭就是今天的帕

  • 外交家甘英为何出使大秦?甘英最远出使到哪(甘英使大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甘英,大秦,东汉,外交家,甘英使大秦

    甘英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是当时的汉朝大将西域都户班超的属吏,后来跟随班超转战西域。公元97年的时候,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罗马帝国。甘英领命之后就带着使团从鬼兹,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库车一带出发,一直往西走到了疏勒,大致就是今天的喀什一带。然后攀过了葱岭,葱岭就是今天的帕米尔高原,还

  • 沙丘宫变中为什么公子成等人只围不战 只围不战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肥义,赵武灵王,赵惠文王,公子章,沙丘宫变

    在肥义的教导扶助下,天赋聪敏的赵惠文王很快就进入了王的角色。经过三年的听政,赵王何已经很懂得治国的道理了。但是,相貌秉性更像自己的公子章在朝见弟弟赵王何时的萎靡颓废让赵武灵王十分痛心。公子章比赵王何年长十岁,性格强悍,体魄健壮,大有赵武灵王之型,本来最为赵武灵王喜爱,公子章多次随从赵武灵王出征,屡立

  • 沙丘宫变赵国失去了多少人才 失去的人才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武灵王,沙丘宫变,胡服骑射

    战国之时,赵国出现了一位雄才大略之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一度让赵国国力强盛,可一场沙丘宫变又大大削弱了赵国。尤其是人才方面,很多贤才怕被牵连清算,纷纷外逃。小编今天就来讲讲,这场宫变到底使得赵国失去了多少人才?NO 1:乐毅(军事家)乐毅先祖为魏文侯手下攻灭中山国的乐羊,至此乐氏一族在中山国度灵寿

  • 东兴之战的影响是什么?历史上如何评价东兴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兴之战,三国

    东兴之战魏国大败而归,死伤无数,皇帝气急败坏,司马昭因此战的战败而被削去侯爵,下面我们来看看东兴之战的影响。东兴之战的影响是什么魏军死伤者众,对礼制居然也产生影响,据《晋书·礼志中》所载,温峤以寇侵为由,不至其母的殡葬,引起朝廷非议。司马睿让群臣议论,论者提及东关故事:三年丧期完后,礼除。据《宋书·

  • 东兴之战——“雪中奋短兵”,丁奉终究大器晚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东兴之战,三国

    丁奉屡立战功,东兴之战“雪中奋短兵”丁奉是吴国名将,与陆抗号称东吴后期的两大门神。与之不同的是,他的每一步都是自己在杀敌得到的,没有后台背景,在孙权时期由“招贤馆”而进入周瑜手下,同徐盛共为周瑜的帐前护军校尉,同周瑜参加了赤壁之战、南郡争夺战,后又跟随吕蒙和陆逊……白衣渡江的荆州之战有他的参与,夷陵

  • 寿春之战的主将司马昭是个怎样的人?司马昭简介(东兴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寿春之战,司马昭,魏国,东兴之战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