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美国海军中将罗伯特·李·戈姆利的生平简介(亚特兰大战役)

美国海军中将罗伯特·李·戈姆利的生平简介(亚特兰大战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98 更新时间:2024/1/15 11:47:10

罗伯特··戈姆利(Robert Lee Ghormley)(1883年10月15日-1958年6月21日)美国海军中将。

1902年毕业于爱达荷大学,

1906年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毕业。1911年升为上尉,1912年参加海军陆战队干涉尼加拉瓜的军事行动,1913年在海军军官学校任教,1916年后在大西洋战列舰部队任职,1920年后历任桑兹战舰舰长。俄克拉荷马号舰长,主力舰队助理参谋长,内华达战列舰舰长,升为海军少将。

1938-1940年任海军作战部部长哈罗德·斯塔克上将的助手,先后任作战处长、副部长等职。

1940-1942年任派驻伦敦的海军特别观察员,在现场观察不列颠之战,

在皇家空军击败了德国空军以后到达的美国军事代表团得出结论说,英国现在能生存下来继续进行抗击德国的斗争--只要美国提供温斯顿·丘吉尔所要求的大力支援。1941

年1月参加华盛顿美英参谋会议。同年晋升海军中将。

1942年任南太平洋部队地区司令。由于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指挥不力,为海军司令欧内斯特·约瑟夫·金所不喜,同年10月被

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替换。后任威夷地区海军司令,1944年11月在欧洲水域美国海军司令哈罗德·斯塔克手下当参谋长,1945年5月战任驻德美国海军司令,负责解散德国海军,1946年退役。1958年6月21日卒于马里兰州

更多文章

  • 为什么会爆发德累斯顿战役?德累斯顿战役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德累斯顿战役,法国,拿破仑

    德累斯顿战役(Battle of Dresden) 1813年8月14-15(26-27)日,是在第六次反法同盟(Sixth Coalition, 俄国、普鲁士、奥地利、英国、瑞典)反对拿破仑帝国的战争期间,奥地利元帅施瓦岑贝格亲王卡尔·菲利普统率的波希米亚同盟军(俄、奥、普联军)与拿破仑一世的军队

  • 卡尔·菲利普:第六次反法同盟中的主要指挥官(德累斯顿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第六次反法同盟,法国,,德累斯顿战役

    卡尔·菲利普·施瓦岑贝格亲王(Karl Philipp Fürst zu Schwarzenberg (或Prince Charles Philip of Schwarzenberg) (1771年4月18日 – 1820年10月15日)),奥地利陆军元帅和外交家。是施瓦岑贝格家族第一任施瓦岑贝格亲

  • 德累斯顿战役评价:拿破仑传奇一生的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德累斯顿战役

    德累斯顿战役是拿破仑军团与第六次反法联盟在德累斯顿地区开展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战役。那么德累斯顿战役简介是怎么样的?德累斯顿战役中的法军1812年8月,由于法国与俄国的矛盾激化。拿破仑远征俄国,剑指莫斯科。但是由于俄国人的坚壁清野,再加上冬日来临,军心不稳。无奈之下,法军退却。在退却途中,受到了俄军的追

  • 塞外的流星:白马义从的兴衰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白马义从

    白马义从原指跟随公孙瓒的那些善射之士,后公孙瓒在与胡人的对战中,深深的感觉一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为原形,组建了一支轻骑部队。由于公孙瓒酷爱白马,因而部队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战马,而部队为表达忠心,均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因而得名——白马义从。沮授为监军,白

  • 三国十大“特种兵”排行 吕布陷阵营仅第六 第一太神秘了(白马义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特种兵,白马义从

    不管使历史还是游戏,目前三国题材都很多,今天小编就老和大家具体说一下三国内一些类似特种部队一样的军团和主力军团排名第十:白耳兵——刘备的最后的卫队主帅:刘备、陈到变迁:演变成蜀汉禁军步兵史实:“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白耳兵,是刘备的亲军卫队,刘备既然是个老革(老兵痞的意思),

  • 揭秘步兵如何对抗骑兵冲击?八百先登与白马义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八百先登,白马义从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袁绍与公孙瓒的界桥之战。此战之中,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与麹义的八百“先登”相遇,一击而溃。这实质上是一次步兵对抗骑兵的成功战例。那么,步兵究竟是如何能够对抗强大的骑兵冲击的呢?汉末三国骑兵冲击的战例为了便于冲击作战,东汉末骑兵的普遍装备已经是长矛而不是戟。内战爆发前,公孙瓒与鲜卑骑

  • 揭秘:子产相郑是什么意思?子产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子产,孔子,郑国,子产相郑

    子产相郑,看字面意思是说子产做郑国的宰相。子产是春秋时期的郑国人,是郑国贵族官职做到了国卿相当于宰相,故叫子产相郑,子产在郑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措施,做出了相当大贡献。那么这背后是否也有社么历史故事呢?子产相郑的确是一篇历史故事,出自《左传》,原文如下: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臧孙行猛政,子贡非

  • 子产不毁乡校的启示:最早提出了社会舆论监督(子产相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子产,舆论监督,郑国,,子产相郑

    作为改革家的子产对中国历史独特的贡献,就是他以罕见的魄力和胸怀,支持社会舆论监督,不干涉社会舆论对朝廷的批评。在野蛮残暴的春秋时期,仅此一例,千古流芳。郑国人有个习惯,父老乡亲们常常到乡镇里的学校扎堆聊天,议论国家大事,就像北京“的哥”开出租车喜欢和乘客议论国家大事一样。北京“的哥”是在小车里议论,

  • 子产铸刑鼎:历史上第一次将法律面向民众公开(子产相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子产,铸刑鼎,法律,,子产相郑

    子产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是公元前536年的“铸刑鼎”——把惩治罪犯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这是中国政治史、法制史的一件大事。这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举措。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说,春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认为刑律越隐蔽越好,决不能让国人知道。这样才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增加专制

  • 南北战争中最血腥的"一日战役"——马里兰会战(弗雷德里克斯堡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马里兰会战,美国,南北战争,弗雷德里克斯堡战役

    马里兰会战(Maryland Campaign,又译:马里兰战役)是于1862年9月在马里兰州进行,南军主要是由李将军率领的北维吉尼亚军团;而北军为麦克莱伦的波多马各军团。此会战中的安提坦战役则成了南北战争中最血腥的"一日战役"。起因李将军为了夺得更多胜利和把敌军完全赶出维吉尼亚而决定发动马里兰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