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著名丞相伊尹简介 伊尹论具体指的是什么(伊尹辅政)

著名丞相伊尹简介 伊尹论具体指的是什么(伊尹辅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137 更新时间:2023/12/30 1:31:37

著名丞相伊尹简介

伊尹生于公元前1649年,名挚,“尹”是官职名,等同丞相,也就是他后来担任的职位。伊尹是生于夏朝晚期,后辅佐商汤讨伐夏朝,建立商朝,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据记载,伊尹在商朝为相长达五十余年,死时正好100岁高龄。

伊尹出生于有莘国,是一个奴隶。从小聪颖好学的他,一边田间劳作,一边学习舜的治国之道,是贵族子弟的老师。商汤听说伊尹后,求贤若渴多次带着厚礼前来聘请,可惜有莘王一直不答应。直到商汤娶了有莘王的女儿,伊尹才得以成为商汤的臣子。

伊尹来到商汤身边后,成为了他的老师继续着自己的教育事业。伊尹教商汤的主要就是尧舜之道,就是仁德的治国执政理念,此外为他策划了之后讨伐夏朝拯救黎民百姓的战略。等到夏的暴政使他众叛亲离成为独夫后,伊尹便辅佐商汤开始伐夏,最后建立了商朝。伊尹建下大功,被封为尹,就是右丞相。从此以后,伊尹在商朝为相五十余年,经历了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这五代君王,不但辅佐他们,也可以说是他们的老师。

伊尹在担任商朝的尹的期间,他主张以“调和五味”等烹饪方面的方法来治国,把商朝治理得很好,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可谓国力强盛。因此,伊尹被后来的老子评价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贤相。伊尹100岁时逝世,被以天子之礼安葬在商汤的陵墓旁边。

伊尹论指的是什么

《伊尹论》是苏轼的一篇议论文。苏轼是北宋的文学家,堪称宋朝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除了最出名的诗词,议论文也是苏轼的拿手好戏之一,相比起《伊尹论》,他的《贾谊论》和《范增论》更为出名。

苏轼的《伊尹论》并没有把伊尹作为全文的评价对象,只是将他作为一个成功的正面例子,文中涉及伊尹的文字也不过两段、四五句话而已。

全文上来就当头棒喝,能做成天下的事的人必然是可以不被外物打动的具有高尚节操的人。第二段,从普通男女、饭菜肉汤、一个乡村说起,推演拓展到王公大人、千金资财、整个天下,说明越是能够不被外物打动的人,能够办成越大的事情。

第三段以孟子评价伊尹的一句话开始,孟子认为伊尹虽然耕作田野,但如果不符合道义,即使是拿整个天下给他,他也不会接受。苏轼由此评价伊尹是一个有完美道德的人,因此才能治理天下。然后他感叹古时候的君子可以拿让高官厚禄来开阔自己的胸襟,而现在的人却在面对的时候迷失了自己。

第四段又以孔子感叹虞舜、夏禹、皋陶相互推让天下的故事开始,认为天下不足以动他们的内心,这正是他们可以得到天下人信任的原因。之后苏轼以伊尹放逐太甲的故事为例,说明伊尹的行为没人觉得过错是因为他这么做是为了太甲和天下,而不是为了自己获得什么好处。

最后,苏轼认为现在有道德的人只知道循规蹈矩不敢为了天下而站出来,这是大错特错的。

伊尹的名字怎么读

“伊尹”这个名字读作yīyǐn。“伊”和“尹”两个字都可以作为姓氏。“伊”一般是指第三人,即他或者她的意思,这里就是姓氏。而“尹”一般有治理的意思,也常常用来当做官职的名字,比如府尹。

伊尹是夏末商初人,据说他的母亲住在伊水,所以他姓伊。至于“尹”,这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在建立商朝后的官职名,位同右丞相。伊尹原名挚,小名阿衡,父母都是有莘国的奴隶,一个烹饪一个养蚕,所以他从小也是一个奴隶。虽然如此,伊尹从小聪慧好学,在劳作之余努力学习,不仅学到了父亲一身厨艺而且成为了贵族子弟的老师。伊尹也因为研究尧舜治国之道而声名远播。

商汤知道伊尹后求贤若渴,三番五次带着厚礼前来聘请,甚至把他比作自己国家的良药,可惜有莘王担心商汤得到伊尹后会对自己国家不利一直不答应。最后,商汤只能迎娶有莘王女儿的方法,让伊尹以陪嫁奴隶的身份前来辅佐自己。

得到伊尹后,商汤十分尊敬他,奉他为师,而伊尹也以一身才华报答,辅佐他讨伐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又在他死后辅佐他的子孙后代。伊尹死时100岁,而他在商朝为相有五十余年,把半辈子花在了辅佐君王治理商朝上,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商朝也在他的手里,从初建时的弱小国力不断强大,所以他是历史上一代名相。

历史上的伊尹是谁

伊尹是夏朝末年生人,后来辅佐商汤伐夏建商,被封为尹,之后在商朝为相五十余年,共教育并辅佐共五任君王,死时已有100岁。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在教育、思想、医学、厨艺等多个方面颇有建树。

伊尹名挚,小名阿衡,“尹”是他在商朝时的官职名,位同右丞相。为相时,他实施德政,整顿吏治,使得商朝建立后迅速恢复经济和国力。除了丞相,伊尹还是一个帝师,他在被商汤聘请之前就是贵族子弟的老师,之后成为了商汤以及他之后几位的皇帝。

伊尹以尧舜之道为主要教育内容,注重他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培养,而他主要的教育方式就是通过传达上天的旨意,此外他也十分重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在教育君王方面,伊尹最著名的经历就是他曾经放逐太甲使其改过自新。

商朝是个非常迷信鬼神、十分重视祭祀的朝代,而伊尹作为传达天意的丞相,也同样也有一种巫师的身份。国家大小政事,都需要通过祭祀、占卜等方式来决断,因此巫师在当时深受尊敬,伊尹的地位自然更加崇高。巫师在商朝时期,除了祭祀等宗教信仰方面的职责,通常也兼任了医生的工作,所以才有巫医一称。而伊尹据传医术高超,还发明汤药,被后世医家代代尊敬拜祭,甚至有人把他与皇帝和神农并称为“三圣人”,而这两位都是中国上古时期对医学有重要贡献的人。

更多文章

  • 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 大唐“三绝”还有哪些?(唐代三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白,张旭,书法,,唐代三绝

    但凡是中国人,一提及大唐,少有不为唐时的繁荣、强大及其璀璨之文化而骄傲的。不同于宋时经济、文化发达却武力孱弱,唐朝却是文治、武功皆备。文宗皇帝之时,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将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御封为大唐“三绝”。此“三绝”者,虽各不相同,然究其本质,亦有相通之处,皆具有大唐文化

  • “诗仙”李白的师父竟然是第一剑圣裴旻 也难怪!(唐代三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白,师父,裴旻,诗仙,剑法,张旭,杜康 ,孔子,唐代三绝

    诗仙李白的诗句天下传颂,流传千古,直至今日一直为人所称道,不可谓奇人也。当然作为刀剑迷的小编跟大家谈的不是李白的诗,也不是李白,而是李白的剑法师傅——裴旻裴旻,唐开元间人,据记载官至“左金吾大将军,号称天下第一剑。而他的剑法到了何种境界?唐朝文宗皇帝的时候,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御封李白的歌

  • 加洛林王朝是如何衰落的?加洛林王朝在历史上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加洛林王朝,法国

    加洛林王朝(法语:les Carolingiens,旧称Carlovingiens,中世纪拉丁语:Karolingi)是自公元751年统治法兰克王国的王朝。在此之前,其王朝成员以"宫相"的身分涉理王国朝政,在公元751年,加洛林家族取代墨洛温家族,正式坐上法兰克王国的王位。在王朝其后的鼎盛时期,加洛

  • 加洛林王朝历史上有几位国王?加洛林王朝的历代国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加洛林王朝,法国

    加洛林王朝(法语:les Carolingiens,旧称Carlovingiens,中世纪拉丁语:Karolingi)是自公元751年统治法兰克王国的王朝。在此之前,其王朝成员以"宫相"的身分涉理王国朝政,在公元751年,加洛林家族取代墨洛温家族,正式坐上法兰克王国的王位。在王朝其后的鼎盛时期,加洛

  • 加洛林王朝的发展与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加洛林王朝,法国

    加洛林王朝(法语:les Carolingiens,旧称Carlovingiens,中世纪拉丁语:Karolingi)是自公元751年统治法兰克王国的王朝。在此之前,其王朝成员以"宫相"的身分涉理王国朝政,在公元751年,加洛林家族取代墨洛温家族,正式坐上法兰克王国的王位。在王朝其后的鼎盛时期,加洛

  • 加洛林王朝什么时候建立的?加洛林王朝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加洛林王朝,法国

    加洛林王朝(法语:les Carolingiens,旧称Carlovingiens,中世纪拉丁语:Karolingi)是自公元751年统治法兰克王国的王朝。在此之前,其王朝成员以"宫相"的身分涉理王国朝政,在公元751年,加洛林家族取代墨洛温家族,正式坐上法兰克王国的王位。在王朝其后的鼎盛时期,加洛

  • 我国出土最大的青铜鼎,建造难度相当大,现如今禁止出境(后母戊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近代,青铜器,商周,夏商,,后母戊鼎

    青铜器,这是一个文明的时代。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我国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就已经出现,到了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可以说,青铜器在古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青铜器本不叫青铜器也不是绿色,而是土黄色;是因为埋在土里生锈才一点一点变成绿色的。对于广大人民来说,熟知的青铜器有很多。其中最为

  • 中国历史上10大著名的青铜器国宝!(后母戊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国宝,青铜器,后母戊鼎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文物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这一时期古人创造出了极其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1.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商代 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1

  • “司母戊鼎”为何更名“后母戊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2011年3月中上旬,网上和报上先后报道了“司母戊鼎”将正式更名“后母戊鼎”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的人赞赏,有的人持异议。有的人认为既然司母戊鼎的名字叫了几十年,载入了国家教科书,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又曾上报了联合国,今天就没有必要再改了。有的人说,既然司母戊鼎的叫法也能讲通,就不必再

  • 崔珏是谁?他有哪些奇闻轶事(四大判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崔珏,钟馗,判官,四大判官

    唐朝诗人崔珏,民间俗称崔府君,他也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判官位于酆都天子殿中,负责审判来到冥府的幽魂。最著名的四大判官为:赏善司、罚恶司、查察司、崔判官。前三位均为职位名,不可考。但最后一位崔判官,却是十分的出名。在《西游记》及各地的传说中,均有出现。相传崔判官名珏,乃隋唐年间人。鬼判官取材于中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