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欧洲的著名战役:帕维亚战役是怎样作战的?(比科卡战役)

古代欧洲的著名战役:帕维亚战役是怎样作战的?(比科卡战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77 更新时间:2024/1/19 10:18:45

1524年10月28日,法国国弗兰西斯一世及其率领的庞大的军队,开始围攻帕维亚镇。该镇当时由帝国守卫部队据守,指挥官是唐·安东尼奥·德·莱瓦。法军的计划是,在发动重新夺取那不勒斯的战役之前,攻克这座城镇。法国军队包围了这个城镇,而弗兰西斯在为入侵那不勒斯做着准备,包括从格里森调来6000名瑞士雇佣兵,从瓦莱增调另外2000人,以加强法军的力量。他还通过乔万尼·美第奇及其褐衫军的帮助,获得了大概200名士兵。12月,弗兰西斯同那个业已放弃了帝国事业的教皇签订了一项条约,从而搞成一次外交政变。他希望佛罗伦萨甚至是威尼斯也会加入同盟。此外,法国贵族查理·波旁,即早先同弗兰西斯发生争吵而投靠帝国,他领导的对法国南部的入侵,也已宣告失败,他的军队被迫实施一次代价高昂的撤退,不得不穿越尔卑斯山。在同教皇结成新的同盟后不久,弗兰西斯从他的军队中分出1/3兵力,近1.1万人,交由奥尔巴尼公爵约翰·斯图亚特统帅。

不幸的是,帕维亚围攻战的形势发展并未如弗兰西斯所愿。最初企图靠猛攻而夺取这座城镇的计划归于失败,法军转而实施一种更加周密的围攻,他们前缓慢地平稳地机动自己的炮兵部队。11月,法国工程师开始建造大坝,拦住蒂希诺河水,以便法军从没有设防的一侧攻打帕维亚城。倒霉的是,12月的倾盆大雨使得河水暴涨,冲毁了大坝。鉴于这一情况,有人建议弗兰西斯撤军,避开严冬时期,从而使军队免受恶劣天气疾病的威胁。但弗兰西斯不愿意这样做,尤其是他得知守城部队因为没有拿到报酬以及被围所造成的困难而怨声载道时,他决定继续围攻,直到来年2月。

在整个冬季里,帝国军队并未无所事事。1月,查理·波旁返回德意志,他在那里得到了皇帝的授权和金钱援助,从而得以组建更多的军队。他召集了一支由500名骑兵和6000名雇佣步兵构成的军队,由那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格奥尔格·冯·福隆德斯伯格统帅,他将军队开向意大利,与那里的帝国军队会合。除了波旁的军队以外,帝国还召集了大约1.7万名步兵和1000匹战马,由那不勒斯总督查理·德·拉努瓦及其副手佩斯卡拉侯爵统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决定进军帕维亚,解除弗兰西斯对该镇的包围。

帝国军队试图诱使弗兰西斯离开帕维亚,借机威胁法军的交通线,但弗兰西斯决意要继续攻城。在帝国军队接近帕维亚时,弗兰西斯占据了维纳库拉河沿岸的一个阵地,并用地面工事和炮兵加强阵地。他的战壕沿着维纳库拉河修筑,从蒂希诺河北岸一直延伸到米拉贝拉庄园的围墙——这个庄园是一个公爵的巨大狩猎领地,位于帕维亚城北约5公里(3英里)处。拉努瓦将部队机动到维纳库拉河的对岸,并筑起堑壕。

然而,公爵狩猎庄园中到处都是小灌木林和树篱成阴的道路,所以不可能组成规的列阵。左侧是德瓦斯托侯爵的部队,由大约1500名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火绳钩枪兵以及滑膛枪兵、200名轻骑兵组成。第二支部队,由佩斯卡拉侯爵率领,由西班牙步兵组成。第三支部队是主力,这是拉努瓦统帅的德意志雇佣兵,侧翼是两个小规模的骑兵分队,接下来是波旁率领的德意志雇佣步兵,最后一支部队是后卫,由意大利和西班牙步兵混合而成。雨雾帮了帝国军队的大忙,使其取得了近乎完全突然袭击的效果。他们遇到的唯一抵抗是一小股意大利人,帝国军队轻而易举地将其击溃了。

这时,弗兰西斯得知敌军不仅突破了他的防线,而且还正在他的大营外列队布阵。更糟糕的是,他的部队分散在面对着帕维亚城和维纳库拉河的法军防线的各个点上。此前,当帝国军队开始从城里向外突围时(在即将进攻的前一天,一名信使偷偷穿过法军防线,德莱瓦因此得到了消息),事情变得更加错综复杂。那些占据着最有利的地形以便实施反击的部队,驻扎在国王的指挥部的附近,它们包括绝大部分法国骑兵和一小部分炮兵预备队。瑞士长矛兵以及包括黑色军团在内的德意志雇佣步兵向前机动以赴驰援。弗兰西斯率领他的骑兵向前行进,而炮兵也排兵布阵,开始炮击帝国军队的后卫。这些部队遭到了法国炮兵的轰击,在一些法国骑兵的冲锋下土崩瓦解。然后,弗兰西斯带领军队穿过他自己的炮兵前沿阵地,实施了一次冲锋,这就使得他们不再能够进行炮击。他们冲进帝国骑兵部队,分割了这支队伍,杀死了指挥官。接着,弗兰西斯掉过头来攻击帝国步兵纵队,但是他未能穿过位于中央的雇佣步兵组成的长矛方阵。优秀的法国重骑兵能够击溃战场上的任骑兵对手,但是,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他们却无法打败长矛方阵,而弗兰西斯却没能组织起攻击,也无法提供这种支援。在行动受阻的情况下,他的骑兵似乎完全失去了战斗力,即刻陷入混乱之中。

这幅反映1525年帕维亚战役的油画袁展现了帝国军队突破米拉贝拉庄园围墙并做好战斗部署时的情形。帝国步兵分队和骑兵分队的位置清晰可见。

与此同时,法军的两个步兵纵队以及在法军中服役的瑞士雇佣兵和德意志雇佣步兵向前冲锋,并加入攻击行动。瑞士雇佣兵朝着德瓦斯托侯爵的火绳钩枪兵和步兵的队伍冲去,但是,他们在比考卡和塞西亚遭遇的经历,似乎早就打破了瑞士雇佣兵的英勇无敌的神话。瑞士兵与德瓦斯托侯爵的士兵展开近战,然而,他们的冲锋并未坚持到底。火绳钩枪兵和滑膛枪兵似乎是充分利用了狩猎庄园里的所有能够利用的掩护。因此在瑞士雇佣兵步步逼近时,他们一步步地往后撤退,但却接连不断地射击,造成瑞士雇佣兵大量伤亡。瑞士雇佣兵并不愿意遭受在以前战役中曾经出现的重大伤亡,他们已经汲取的教训—火器步兵是一支危险的敌人。在与佩斯卡拉率领的西班牙士兵进行了短暂的长矛战之后,瑞士雇佣兵退出战斗。

瑞士纵队的撤退,为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火绳钩枪兵及滑膛枪兵向前推进以支援中央位置的部队让开了一条道路。瑞士雇佣兵再次运用他们在前一年“塞西亚大溃败”中曾经用过的战术。我们从一位当事人的叙述中得知,那时,这些战术已经制度化,在他们作战时,“根据长期以来的实践和佩斯卡拉的新规定,整个战场上都是小股的分队,根本没有一条明确的战线。”帝国步兵利用掩体,向法国骑兵进行近距离的平射。法国骑兵陷入混乱,无法越过小灌木丛林,或穿过树篱。

帕维亚战役是早期长矛-火枪战术的典型代表。它反映了火器使用方法的演变,而正是火器的应用,使得这种战术从纯粹的防御性转变为愈益具有进攻性。但是,这时还未完全形成一体化的战术系统,以使长矛兵和火器步兵能够进行紧密的协同作战。

更多文章

  • 15世纪到16世纪的意大利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对欧洲有着怎样的影响(比科卡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意大利,战争,欧洲,比科卡战役

    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中叶,一场扩日持久的意大利战争,成为欧洲历史上一段挥之不去的阴影。有关意大利战争背景,可追溯到十五世纪欧洲的局势和政治形态。十五世纪初,正处于文艺复兴洗礼下的意大利是一个经济与文化都达到空前繁荣的富庶国家,然而,与之不相匹配的是,这个国家的政治体系却破败不堪。由于其政权长期分裂,

  • 波兹南事件后续发生了什么?对社会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波兹南事件,波兰

    波兰总理西伦凯维兹于1956年6月29日发表广播讲话,强调波兹南事件是“帝国主义代理人”和“国内地下分子”精心策划的挑衅活动。1956年6月30日,波兰政府采取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将原机械工业部部长费德尔斯基降职,将波兹南采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制造厂征收的税款分期返还给该厂工人,为事件中的受难者举行安葬

  • 波兹南事件:人民要求改革的心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波兹南事件,波兰

    1956年6月上旬,波兰波兹南市的斯大林机车车辆制造厂的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和降低赋税,在他们的要求遭到拒绝后,在少数别有用心的分子的煽动下,与军营发生冲突,结果死伤二百多人,波兹南事件是波兰长期以来国内外各种矛盾交叉并发的结果,是波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不正常关系造成的,反映了人民要求改革的心声。波兹

  • 波兹南事件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波兹南事件,波兰

    1955年下半年,由于波兰政府改变工资制度,约有75%的工人工资下降。政府同时向先进工作者征收过高的奖金所得税,后来虽然得到纠正,但却迟迟不予退款。1956年6月8日,波兹南采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制造厂16000名工人首先提出增加工资和减税的要求,车辆厂职工召开全体大会,决定派30名代表前往华沙,向机械

  • 波兹南事件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波兹南事件,波兰

    波兹南事件是1948年-1953年间波兰人民共和国模仿苏联模式所造成的恶果。这种模式就是在庞大的官僚机构的指导下,实行一元化领导,同时产生了个人崇拜和种种残暴现象。在经济领域则依靠强迫集体化、加速重工业化、扩大积累比重等手段,来追求物质指标。指标的实现给官僚的事业来了利益,但往往是以损害人民利益为代

  • 第比利斯事件后续又发生了什么?是怎样解决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第比利斯事件,苏联

    事件之后,苏联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反对中央政府使用武力惩处民族分离主义的浪潮。面对这种压力,戈尔巴乔夫在4月2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表示:从今以后没有政治局的决定,军队不得干预类似事项。同年5月11日,他在另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又说,我们“在对外政策中已经放弃使用武力,那么在对待本国人民时就更不能求助武力了

  • 第比利斯事件详细经过是怎样的?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第比利斯事件,苏联

    开端1988年11月,第比利斯的局势趋于紧张,反对派在政府大楼前举行几千人的集会,要求独立。这次事件暴露出很多问题,正如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第二书记尼科利斯基所说:“在极端非常的条件下,苏维埃和党的机关、基层党组织、党的和经济工作的积极分子在劳动群众、居民、青年中的思想工作是软弱无力的。虽然后来也采取

  • 第比利斯事件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第比利斯事件,苏联

    第比利斯事件是在戈尔巴乔夫实行改革与公开性的背景下发生的,与格鲁吉亚极端民族主义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同时,由于格鲁吉亚领导人不善于处理群体性事件,从而使矛盾激化,最后不得不动用武力解决。第比利斯事件对苏联解体有很大的影响,使苏联当局动用武力维护统治成为不可能。80年代中期,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进行,长

  • 雅各宾派政府的实际首脑之一:罗伯斯比尔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罗伯斯比尔,法国,雅各宾派

    马克西米连·佛朗索瓦·马里·伊西多·德·罗伯斯庇尔(Maximilien François Marie Isidore de Robespierre,1758年5月6日-1794年7月28日),又译罗伯斯比,法国革命家,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是雅各宾派政府的实际首脑之一。罗伯斯比尔出生于法国

  • 雅各宾派创建于什时候?雅各宾派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雅各宾派,法国

    雅各宾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参加雅各宾俱乐部的激进派政治团体。主要领导人有罗伯斯庇尔、丹东、马拉、圣茹斯特等。1793年6月2日,雅各宾派推翻吉伦特派统治,通过救国委员会实行专政。1794年春,罗伯斯庇尔先后将埃贝尔派和丹东派主要成员送上断头台,雅各宾派内部矛盾更加尖锐。7月27日的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