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哈布斯堡王朝与奥匈帝国的末代皇帝——卡尔一世

哈布斯堡王朝与奥匈帝国的末代皇帝——卡尔一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672 更新时间:2023/12/19 4:03:48

卡尔一世(Karl

I,1887年8月17日-1922年4月1日),全名卡尔·弗朗茨·约瑟夫·路德维希·胡伯特·格奥尔格·玛利亚·冯·哈布斯堡-洛林(Karl Franz

Josef Ludwig Hubert Georg Maria von

Habsburg-Lothringen)是哈布斯堡朝与奥匈帝国的末代皇帝(1916年-1918年)。作为奥地利皇帝,称卡尔一世;作为匈牙利国王,称卡洛伊四世(IV.

Károly);作为波希米亚国王,称卡莱尔五世(Karel V)。

生平

卡尔一世全名卡尔·弗朗茨·约瑟夫·路德维希·胡伯特·格奥尔格·玛利亚·冯·哈布斯堡-洛林(Karl Franz Josef Ludwig Hubert

Georg Maria von

Habsburg-Lothringen,1887年8月17日生于奥匈帝国佩森博伊格-革特斯斗夫(Persenbeug-Gottsdorf)-1922年4月1日死于葡萄牙马德拉(Madeira),终年34岁),是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皇帝之弟卡尔·路德维希大公之孙,奥托·弗朗茨萨克森公主约瑟法之子。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的子女因为母亲身份低贱而无皇位继承权。1914年,卡尔遂在伯父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后成为皇位继承人,并在1916年11月21日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逝世后即位,成为奥匈帝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作为奥地利皇帝,称卡尔一世;作为匈牙利国王,称卡洛伊四世(IV.

Károly);作为波希米亚国王,称卡莱尔五世(Karel V.)。1911年10月21日与帕尔马公主齐塔结婚。

他爱好和平,继位后几次试图通过协约国秘密建议而使奥匈帝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中最有希望的一次是1917年通过内弟帕尔马王子西克斯图斯与法国进行和平谈判,但由于他不肯把哈布斯堡家族任一块领地割让给意大利,幕后活动完全失败。而由于他支持法国对尔萨斯和洛林的要求,当他这种努力被揭露后,他的声誉在德国和本国均大受损害,使奥地利到了一个很窘迫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奥匈帝国陷入内乱和民族矛盾中。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协议,倡导奥匈帝国各民族独立。10月14日,卡尔召开皇家议会,接受十四点协议,同意建立有各民族自治政府的联邦制国家。但改革很快失去控制,各民族自治政府纷纷宣称完全独立,并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地利国内的共和派最终否定了君主制。

1918年11月11日卡尔宣布:"我正式放弃参与任何政务,但不会放弃皇位。"次日,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成立,卡尔被迫离开维也纳。1919年三月流亡瑞士,4月奥地利议会宣布废黜卡尔的皇位。

1921年卡尔两次试图在匈牙利保守派人士的帮助下在该地复位,但因未获得匈牙利元首霍尔蒂·米克洛什海军上将的支持而遭到失败。被流放马德拉岛,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1922年卡尔因肺炎逝世,终年34岁。

卡尔一世死后,他的妻子齐塔一直生活在瑞士,终身穿黑衣为丈夫守孝。直到1981年,在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的斡旋下,她才得以重返维也纳。1989年,年近百岁的齐塔在瑞士逝世,她的遗体被运回维也纳,并被安葬在奥匈帝国的皇家墓穴里。

评价

部分历史学家认为卡尔作为皇帝兼国王设法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成为勇敢和高尚的榜样。

2004年10月3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将卡尔一世册封"真福品",这通是正式封为圣人前的最后一个步骤。梵蒂冈宣称卡尔一世生前致力和平,积极谋求结束战争,是政治领袖的典范;但许多人抨击这项举动,指称卡尔一世在战争期间曾下令使用有毒物质芥子气。

更多文章

  • 布达佩斯战役的详细经过是什么?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布达佩斯战役,德国

    1944年10月29日—1945年2月13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以及乌克兰第3方面军一部实施的进攻战役,与东喀尔巴阡战役、贝尔格莱德战役一起是苏联红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九次打击。布达佩斯战役是苏联红军在苏德战场全线胜利进攻情况下进行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

  • 布达佩斯战役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布达佩斯战役,德国

    布达佩斯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红军为攻占纳粹德国的仆从国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并迫使匈牙利退出战争,于1944年10月29日至1945年2月13日实施的进攻战役。此次行动属于苏联在1944年对德军的十次打击中的第九次打击。苏联红军包围了当时由纳粹德国军队以及匈牙利法西斯分子防守的布达佩斯,守军在

  • 波尔塔瓦会战消耗了多少兵力?波尔塔瓦会战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波尔塔瓦会战,俄国,彼得大帝

    波尔塔瓦会战是俄国沙皇彼得大帝的军队与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的军队于1709年6月28日(一说7月8日)所发生的一场战争,是大北方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俄军的决定性胜利终止了瑞典成为欧洲列强的时代。当彼得大帝指挥45,000名士兵进攻,战斗开始时,查理十二世麾下大约有20,000名士兵。令瑞典军更不利的是

  • 波尔塔瓦会战什么时候发生的?波尔塔瓦会战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波尔塔瓦会战,俄国

    波尔塔瓦会战 是大北方战争的一部分,发生于1709年6月27日,战争地点在乌克兰东部波尔塔瓦。参战方指挥官分别为瑞典陆军元帅乌尔丽卡·埃利诺拉和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早在1700年对丹麦和俄国的胜利并促使他们退出了战争,但查理十二世却并未能将战争结束,并且将要于八年后面对剩余的对手,萨克森-波兰联盟。在

  • 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彼得大帝一生最大的对手(波尔塔瓦会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瑞典,北欧,查理十二世,,波尔塔瓦会战

    查理十二世是个17世纪的“80后”(1682年出生),不过比俺们这帮“80后”更有才更有胆更能闹腾。这位“80后”国王和他的先辈“北方雄狮”古斯塔夫二世一样,都是瑞典历史上的沙场猛男和军界巨星,也都是10来岁登基为王,30来岁壮烈疆场。古斯塔夫和华伦斯坦这对乱世双雄的“龙争虎斗”精彩绝伦,而查理十二

  • 解密:彼得大帝为何被认为俄罗斯崛起的奠基人?(波尔塔瓦会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彼得一世,沙俄,改革,,波尔塔瓦会战

    彼得大帝(1672年5月30日-1725年2月8日),是后世对沙皇彼得一世的尊称。彼得一世全名为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Пётр Алексенов),是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1682年—1725年),及俄国皇帝(1721年—1725年),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和

  • 华沙战役:波兰在军事上创造的奇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沙战役,俄国,波兰

    1920年的8月初,华沙。城内已可听见近郊隆隆的炮声,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们早已逃跑一空,英法等国的外交使团也开始分批撤离,无法逃走、也无处可逃的妇孺们哭泣着,徒劳地试图寻找一两处安全的地方。还未从上一次惨败中恢复过来的士兵们正在紧张地加固工事,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把绝望写在了脸上。苏俄红军就在城外,他

  • 华沙战役:装甲军的华丽登场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沙战役,俄国,波兰

    巴格拉季昂战役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灰飞烟灭,罗科索夫斯基想侠战胜之余威,在行进间占领华沙,但是此时苏军的补给线已经被拉长到了极限,部队连续作战一个多月部队十分疲劳,技术装备缺编严重,就是在这样的不利态势下华沙战役爆发了,因为这些不利因素,华沙成为了德军在44年下半年屈指可数的成功的防御战,华沙城下成了

  • 华沙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沙战役,俄国,波兰

    1920年5月,图哈切夫斯基在莫洛杰奇诺方向发动进攻,但失败了。可是到了6月,在南面(基辅附近的居民非常敌视波兰人),西南军事委员会主席斯大林闪电击败了波兰第2和第3集团军。波军虽然设法杀开了一条血路,但已被赶到兹布鲁奇河的另一侧,向利沃夫败退。在这种情况下,毕苏斯基将左翼部队撤出是非常必要的,这也

  • 华沙战役起因是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沙战役,俄国,波兰

    1918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了。波兰,这个历史上多灾多难的民族,在大战的废墟中迎来了新生,终于摆脱了罗曼诺夫、哈布斯堡和霍亨索伦等王朝百余年的奴役,又一次获得了独立和自由。其首脑毕苏斯基元帅,一心梦想以武力恢复波兰1772年强盛时期曾经拥有的疆域,向东扩张到基辅和第聂伯河。毕苏斯基认为当时苏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