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历史上的背水一战是对韩信的千古误解?

揭秘:历史上的背水一战是对韩信的千古误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043 更新时间:2024/1/14 0:08:54

“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实际上是指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在楚汉之争中,很多人都认为“背水一战”是韩信背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恐怕是千古误解。这是因为韩信在“背水一战”之前,经过了周密的计划,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壮观激烈——背靠江河作战,没有退路。那么,“背水一战”韩信与他的将士到底是怎样计划、决战的呢?

公元前205年,汉将韩信偷袭魏王豹,灭掉魏国。10月汉王又派他与张耳率几万军队向东继续挺进,攻击赵国。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立刻在井陉口聚集二十万重兵,严密防守。韩信自知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如采用强攻必会受挫,于是决定在离井陉口很远的地方驻扎下来,反复研究地形、地势和赵军部署。赵国的一位谋士李左车也是一位高人,他对陈余说:“韩信此次出兵可谓是一路顺风,一路上打尽了胜仗。他就是乘胜鼓动士兵的士气,所以这次要企图攻下赵国。他们是乘胜而来,肯定军队的战斗力锐不可当。我现在有一计,定会杀了他的威风。他们此次来,军队的粮草队必定落在后面。如果我们派人能够从小道抄了他的粮草,定让他不战而退。现在你可以给我三万兵马,用不了几天便可活捉韩信。”

李左车虽是位有才之人,但陈余未必肯会听他的话。他对李左车自以为是地说:“韩信的兵力很少,长途跋涉赶到这里又筋疲力尽,像这样的敌人我们都不敢打,别国会怎么看我们,不是更瞧不起我们了吗?”因此陈余并没采纳李左车的意见。韩信得知此消息后十分高兴。因为难得碰上如陈余这样迂腐之人,但对如此有远谋的李左车心中很是佩服。他下令军中不得杀李左车,生俘者赏千金。他把兵马集结在离井陉口三十余里的地方。到了后半夜之后,韩信派两千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命令他们待赵军倾巢而出时袭入其大营,拔去赵军旗帜,全部插上汉军的红旗。韩信又派一万人马做先头部队,沿着河岸摆开阵势。

陈余是个自以为是、迂腐之人。见韩信把兵马安置于背水之处,便大笑韩信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傻瓜,不懂用兵,因此丝毫不把他放在眼里,率领赵兵全力迎战。他这样轻举妄动,只会自食其果。汉军的两千轻骑兵见赵军全营出动,只留下一个空营,立即闯进赵营拔掉赵旗,换上汉旗。此时韩信则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退去,以此引诱赵军中计。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时忽然看到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李左车最后也被俘到帐下,韩信为之松绑,将李左车的座位安到东坐,自己面向西坐,恭敬地对待李左车。在共同庆祝胜利时,众将领还是不解此次战役中的微妙,就好奇地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听到后就开怀大笑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次战役,韩信用背水而战来引敌出战,他用出人意料的举动来达到激发士气的目的。同时,韩信巧妙地虚张声势,以两千轻骑兵突袭敌营的方法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此次战役是用计谋得成的,并非真正地不顾命地背水一战。大家都知道在“背水一战”中,韩信是在有计划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不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迫不得已而为之的。这是战役胜利的最为关键的一点。三国的马谡在守街亭的战役中用的也是同一战术,但不同的是他是在被动的情况下采取这一战术的。所以说,当时韩信的背水一战与我们大家所理解的背水一战是不同的。他不是靠硬拼来让士兵背水一战,而是谋定而后动。从整个战役的过程分析,韩信的背水一战是一种主动进攻的奇妙的大智谋,绝不是我们大家所理解的“背水一战”。

韩信的背水一战其实是整个战役中的一个谋略,这不但在夺取敌人的关口上表现出来了,而且还表现在他早晨出击,算定敌人必定要在中午退回关口吃午饭,只要自己坚持到中午,敌人见关口被插上汉旗,就会不战自乱。自己亲自指挥精锐之师与敌人相持到中午是肯定没问题的。这里韩信早就做到了知彼知己,所以会战无不胜。由此可见,韩信的“背水一战”事实上只是整个战役中的一个谋略,并非韩信与将士背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也!

标签: 背水一战韩信汉朝

更多文章

  • 背水一战的典故出自哪?是哪个人物背水一战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背水一战,成语故事,成语

    背水一战的典故"背水一战"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和大将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战。井

  • 背水一战故事的历史人物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背水一战,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成语

    成语背水一战的故事,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相关典故《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

  • 韦后之乱的目的:为了当第二个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韦后之乱

    韦后之乱简介韦后,原名韦香儿,是中宗李显的皇后。中宗即位不到一年就被武则天废黜,流放房州。韦后一直跟随中宗左右,受了很多苦。后来神龙革命复辟成功,中宗复位,对韦后非常信任,甚至达到了纵容的地步。那么在历史上韦后之乱简介是怎样记载的呢?韦后剧照公元705年,中宗李显复立为帝。中宗为感念韦后在流放期间的

  • 韦后之乱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韦后之乱

    韦后之乱简介韦后,原名韦香儿,是中宗李显的皇后。中宗即位不到一年就被武则天废黜,流放房州。韦后一直跟随中宗左右,受了很多苦。后来神龙革命复辟成功,中宗复位,对韦后非常信任,甚至达到了纵容的地步。那么在历史上韦后之乱简介是怎样记载的呢?韦后剧照公元705年,中宗李显复立为帝。中宗为感念韦后在流放期间的

  • 揭秘:唐中宗李显之妻韦后是被斩首而死吗?(韦后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中宗,韦后,太平公主,唐朝,韦后之乱

    唐朝中期,爆发了一场韦后之乱。众所周知,韦后之乱之所以会结束,这与韦皇后之死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韦皇后是怎么死的呢?与唐朝历史相关的书籍资料中,都有记载韦皇后是怎么死的。说到韦皇后之死,不得不提的就是唐中宗之死。话说,唐中宗复位后,整日沉迷于吃喝玩乐、声色犬马中。韦皇后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她想效仿武

  • 韦后母女毒死唐中宗是千古冤案? 韦后之乱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韦皇后,唐中宗,唐朝皇帝,韦后之乱

    韦后母女毒死唐中宗是千古冤案?要说史上最可怜的皇帝,绝对会有不少人想到唐中宗李显,据史书记载这个可怜的男人兼皇帝先是有一个千万不见的强悍母亲,后有一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淫乱妻子,更有一个把他视为皇位绊脚石的绝情女儿。母亲、妻子、女儿,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在他这里却成了冷血、恶毒、凶残的代名词。

  • 电视剧孤芳不自赏的结局 白娉婷真实身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孤芳不自赏的结局

    钟汉良和Angelababy杨颖主演的电视剧《孤芳不自赏》上映即热播,精致的画面,抓眼球的剧情以及主演逆天的颜值,都备受好评。杨颖在剧中饰演女诸葛白娉婷,颜值演技爆表。《孤芳不自赏》最新剧情中,钟汉良饰演的楚北捷强娶白娉婷,被有着国仇家恨的白娉婷下毒毒倒。《孤芳不自赏》大结局楚北捷与白娉婷能终成眷属

  • 《孤芳不自赏》楚北捷跟白聘婷结局如何 白聘婷将孩子生下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孤芳不自赏,孤芳不自赏结局

    由同名小说《孤芳不自赏》改编的电视剧还没有播出就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关注,讲述了一个从小熟读兵书的奇女子白聘婷跌宕起伏的情感生活,跟大晋镇北楚王相爱相杀相继携手的故事,那么电视剧的结局究竟会怎样呢?《孤芳不自赏》楚北捷跟白聘婷结局如何 白聘婷将孩子生下了吗孤芳不自赏官博正式宣布电视剧孤芳不自赏将于4月开

  • 孤芳不自赏楚北捷白娉婷儿子谁演的 楚长笑扮演者个人资料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孤芳不自赏

    李庆誉,中国大陆童星。2014年参演电影《七十七天》,并在其中饰演外甥。2015年参演电视剧《芈月传》并在其中饰演小芈戎。同年参演电影《大轰炸》。此外参演电视剧《大秧歌》,并在其中饰演儿子小宝。同年参演电视剧《老妈的桃花运》,并在其中饰演珠珠。2016年参演电视剧《孤芳不自赏》,并在其中饰演钟汉良与

  • 上古四圣之一皋陶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皋陶作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皋陶,皋陶作刑

    皋陶传说是上古四圣之一,他创造了监狱刑法,在历史上被尊奉为刑法鼻祖,是神话传说中的狱神。神话传说中皋陶有一只独角羊,当他断案的时候,就牵来独角羊辨认有罪之人,羊角只触罪人,所以皋陶判案从来不会出错。皋陶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皋陶是什么时代的人物呢?我们现在所说的皋陶文化又是说的什么内容?皋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