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冬季战争打了多久?冬季战争的过程

冬季战争打了多久?冬季战争的过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240 更新时间:2023/12/20 11:22:37

冬季战争(芬兰语:talvisota,瑞典语:vinterkriget,俄语:Зимняя

война)是一场苏联与芬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战争,自1939年11月30日由苏联芬兰发动进攻而展开,苏联最终惨胜芬兰,令其割让与租借部分领土,而后于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平协定》为结束。

自立国以来,苏联一直对与芬兰相接的国境存有异议,认为过于威胁到第二大城列宁格勒的安危,且芬兰在独立过程中与德国关系密切,苏联视其将可能成为德国入侵本国的帮凶,于是持续以谈判、威胁或尝试颠覆芬兰政府的方式来解决其边界问题,必要时直接通过军事行动并吞芬兰,重回以往俄属芬兰的地位。

芬兰方面则力保独立之成果,视苏联为唯一的假想敌,持续以外交手段来避免战争。1930年代,苏芬之间的几次谈判皆无结果,苏联决心武装入侵芬兰。1939年11月26日,苏联制造了「曼尼拉炮击事件」,以此为借口对芬宣战,在两国边境发动全线进攻。国际联盟将苏联的行动视为非法攻击,于12月14日将该国除名。

冬季战争中,苏联投入巨大兵力却损失惨重,国家声誉也受到很大的伤害,也未达到原先征服芬兰全境的目标。芬兰则不仅保有了主权,还赢得了国际声望。苏联此战中的表现也令德国元首道夫·希特勒对发动侵略苏联的企图更具信心,并开始着手联系芬兰加入其计划,最终引爆了1941年6月底的「继续战争」,芬兰同德国出兵夺回冬季战争中失去的土地。

苏芬战争从1939年11月30日开始至1940年3月13日结束,历时近3个半月,前后分两个阶段,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红军凭借优势兵力始终处于进攻态势。其企图是集中主要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在其他地区以部分兵力牵制芬兰军队,粉碎芬兰军队主力,在最短时间内迫使芬兰议和,结束战争。

劣势的芬兰军队始终处于防御态势。其企图是在卡累利阿地峡集中主力扼守曼纳海姆防线实施阵地战,在其他地区以少量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实施机动战和游击战,最大限度地迟滞苏联红军的进攻,等待西方的援助,争取在有利条件下与苏联议和。

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从1939年11月30日开始至1940年1月31日结束,历时62天。1939年11月30日,苏联红军在前苏联芬边界全线4个地区发起进攻。经过激战,苏联红军除在战线北端达成预定目的外,在其他地区均遭惨败,被迫停止进攻,重新调整部署,增调兵力,准备再次进攻。

在卡累利阿地峡,苏联红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未逞。苏联红军弗谢沃洛德·费奥多洛维奇·雅科夫列夫第7集团军辖7个步兵师、1个坦克军和2个坦克旅,组成深远的战役布势和纵深梯次的战斗队形,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主要突击指向维堡方向。进攻首先从地峡东段开始,企图吸引芬兰军队预备队东调,随后在地峡西段实施主要突击。

芬兰军队集中2个军计5个师的兵力防守该地,首先以掩护兵力在保障地带防守各个狭窄的接近地。昼间,芬兰军队以近战火力配合以有利条件下的阵前出击杀伤敌有生力量,以各种反坦克兵器从近处摧毁苏联红军坦克;夜间派出滑雪小分队袭扰苏联红军后方,突击在雪地烤火露宿的苏联红军,把苏联红军打得疲惫不堪。

尽管苏联红军投入1个梯队又1个梯队,轮番进攻,但由于未弄清芬兰军队的主要防御地带和保障地带,未查明芬兰军队的防御工事和障碍物配系,再加协同不灵,指挥不善,到12月底,在付出重大代价以后只攻占了芬兰军队20~60公里纵深的保障地带。这时苏联红军已无力突破芬兰军队的主要防御地带,被迫就地停止进攻。双方形成对峙,转入袭扰战。

在拉多加湖东北地区,苏联红军2个师大部被歼,被迫转入防御。苏联红军第8集团军辖5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分南北两路实施进攻。其任务是从翼侧牵制芬兰军队兵力,配合第7集团军的进攻。越过边界后,苏联红军遭到芬兰军队2个师节节阻击和游击队夜间的袭扰,进展缓慢。6天后,北路集群前进了40公里。在托尔瓦湖地区,双方发生激战。结果,苏联红军伤亡5000人,补给无援,被迫转入防御,再也未敢进攻。南路集群前进40余公里后,在基泰莱地区进行1个多月的攻防战斗,到1940年1月1日,被芬兰军队分割、包围、补给中断,2个师大部被歼,伤亡1.9万余人,其余兵力龟缩后退,转入防御,直到战争结束。

在边界中段,苏联红军2个师被歼,余皆退守。苏联红军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的第9集团军辖4个步兵师,分南北两路,向波的尼亚湾方向进攻,企图将芬兰从狭窄腰部地区切成两段。南路集群沿两条被深雪覆盖的林间道路向奥卢港方向进攻。先头师到达距边界约40公里的索木斯萨耳米村以后,遭芬兰军队小分队依托路障,顽强阻击。该师被迫沿道路展开成20余公里的纵长队形,从而为芬兰军队实施分割、包围提供了战机。这时,芬兰军队战略预备队1个师赶至战场,在芬兰军队第3军亚尔马·西拉斯沃的指挥下,到12月底首歼该师获胜,随后转移兵力将企图增援的苏联红军另1个师拦头截尾,分割歼灭。索木斯萨耳米一战,芬兰军队共歼敌2.3万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苏联红军北路集群越过边界后未遇抵抗,到1939年12月16日接近到波的尼亚铁路东端终点站凯米湖,对芬兰军队造成极大威胁。芬兰军队从预备队抽调1个营配合边防部队对苏联红军翼侧进行了连续突击。该路苏联红军因摸不清敌情,只好退守萨拉,在该地因受到芬兰游击队不断袭扰,一直未敢采取积极行动,直到战争结束。

在战线北端,苏联红军夺占贝萨谋等地。苏联红军第14集团军辖2个步兵师在北方舰队配合下向巴伦支海岸方向进攻,未遇芬兰抵抗,很快占领了贝萨谋港和雷巴契半岛,封锁了芬兰通往巴伦支海和挪威的通道,随即就地转入防御。

1939年12月,苏联红军当局鉴于各线苏联红军损失惨重,决定停止进攻,重新拟订作战计划,组织新的进攻。1940年1月7日,在卡累利阿地峡成立了西北方面军,任命原基辅军区司令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任该方面军司令,接替梅列茨科夫担任前线总指挥。该方面军下辖第7集团军和新成立的第13集团军。同时,向苏芬边界增调了24个步兵师、20个炮兵团和15个新建的航空兵团。从1940年1月起,该地苏联红军加强了侦察与训练,演练了突破预有准备防线和摧毁坚固防御工事的有效方法。

这时,芬兰军队也调整了该地的兵力部署,将一线兵力由5个师增加到6个师,在纵深只保留1个师作为预备队。

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从1940年2月1日开始至3月13日结束,历时41天。在这一阶段,苏联红军西北方面军集中第7、第13集团军,共21个步兵师、6个坦克旅的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重点进攻,以2个集团军的相邻翼侧向维堡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经过1个多月的艰苦作战,苏联红军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攻占了维堡,迫使芬兰按照苏联提出的条件签订了和约,结束了战争。

突破曼纳海姆防线,攻占维堡。

1940年2月1日~10日,苏联红军出动飞机500多架,展开火炮440多门,对芬兰军队阵地及其后方进行了猛烈的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在进攻前的24小时,共发射炮弹30多万发,摧毁了主要方向上的芬兰军队大部分火力点。

1940年2月12日凌晨,苏联红军恢复进攻。经过3天艰苦作战,梅列茨科夫的第7集团军在曼纳海姆防线的主要防御地带打开了一个宽5公里、纵深5~6公里的突破口,并将快速集群投入交战。芬兰军队主动退守第2防御地带。

1940年2月18日,第7集团军从行进间突破第2防御地带未逞2月,其右翼因第13集团军进展缓慢而暴露。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红军为了突破第2防御地带再次停止进攻,调整部署。芬兰军队也趁机休整,将拉多加湖以北的部分兵力南调,加强卡累利阿地峡的防御。

1940年2月28日,苏联红军恢复进攻,迅速逼近芬兰军队后方防御地带。第7集团军右翼兵团从东北包围了维堡筑垒地域,其左翼兵团4个师从冰封的海面上越过维堡湾,绕过维堡城,切断了通往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公路,攻占了维堡大部地区。

1940年3月11日,苏联红军对维堡发起强攻,夺占了该城 。

标签: 冬季战争苏联芬兰

更多文章

  • 冬季战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冬季战争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冬季战争,苏联,芬兰

    冬季战争(芬兰语:talvisota,瑞典语:vinterkriget,俄语:Зимняя война)是一场苏联与芬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战争,自1939年11月30日由苏联向芬兰发动进攻而展开,苏联最终惨胜芬兰,令其割让与租借部分领土,而后于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为

  • 波希战争打了多久?波希战争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波希战争,希腊,波斯

    希波战争是古代波斯帝国(波斯第一帝国,即阿契美尼德王朝)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战争以希腊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结束。这次战争对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远大过于战争本身。希波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欧亚两洲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结果是希腊城邦国家和制度得以幸存下来,而波斯帝国

  • 波希战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波希战争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波希战争,希腊,波斯

    希波战争是古代波斯帝国(波斯第一帝国,即阿契美尼德王朝)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战争以希腊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结束。这次战争对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远大过于战争本身。希波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欧亚两洲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结果是希腊城邦国家和制度得以幸存下来,而波斯帝国

  • 希波战争:东西两大古文明的碰撞(波希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希波战争,波希战争

    导读:人类文明古国之一希腊,战争多少个世纪连续不断。公元前492年开始,这里爆发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欧亚两洲大规模国际战争--希腊、波斯战争。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结果是希腊城邦国家和制度得以幸存下来,而波斯帝国却一蹶不振。下面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去了解一下吧。网络配图古希腊,由于地形的限

  • 苏联肃反运动实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苏联肃反运动,苏联,斯大林

    三十年代初期,斯大林战胜反对派之后,已掌握大权,踌躇满志。作为党的总书记加强党的机器的作用;通过伏罗希洛夫指挥红军,通过雅哥达指挥安全机构;并通过宣传机器把任何功绩都与斯大林联系起来。于是,布尔什维克党内和苏联国内出现了近乎迷信般的个人崇拜现象,斯大林俨然已经成为人民心目中的神明,一切成绩的取得都归

  • 苏联肃反运动: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苏联肃反运动,苏联,斯大林

    苏联肃反运动(俄语:Большая чистка,也称大清洗/Great Purge),或译为“大整肃”,现今在俄罗斯多被称为 Большой террор(即“大恐怖”时期),或称“叶若夫时期”(Ежовщина),是指1934年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执政下,爆发的一场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1937至1

  • 钧台之享简介 历史上的钧台之享是怎么回事?钧台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钧台之享

    钧台之享发生在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朝代,它废除了禅让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巩固了皇权,下面我们来看看钧台之享简介。钧台之享简介这是夏朝初年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钧台”是指为上帝群神修建的台坛。“钧台之享”是夏启剿灭有扈氏后,为废除传统的部落禅让制,巩固王权,确立王位世袭。而在都城阳翟召集各地

  • 钧台之享,不得不知的一个历史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钧台之享

    在五千多年漫长的华夏历史中,启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帝王,他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第一个帝王。启的母亲是涂山氏,屈原《天问》记载“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怀孕的涂山氏女生下了启”。启的父亲大禹,可以说是在禅让的外衣下得到了老大的位子。上篇穿越君已基本解释,大禹治水虽有一定的贡献,但

  • 钧台之享修建在哪里?钧台之享的历史意义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禹,启,,钧台之享

    古钧台又名夏台,是夏启王大宴诸侯、举行开国典礼的地方。此后,夏代诸王践位、中央施政、与诸侯商议国事都在此,成为夏“王宫王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古钧台,在河南省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院内,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禹州知州于国璧筹资重建,为砖石结构,略呈方形,高4.4米,阔7.4米,台下有洞,进深6

  • “景亳之命”的“命”有何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景亳之命

    《左传》为啥称夏启的诸侯大会为“享”,称周武的为“誓”,而称商汤的为“命”?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夏启的“享”解决的是夏族内部的权利之争问题,而商汤的举措则是货真价实的改朝换代的“革命”。《周易》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成汤灭夏是有文献可考的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