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代的大小和卓叛乱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小和卓叛乱详细解析

清代的大小和卓叛乱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小和卓叛乱详细解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436 更新时间:2023/12/26 22:31:47

清朝的乾隆皇帝称自己为十全老人,我们也得承认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乾隆确实是一位有一定功绩的君主。在他统治的那个时期,伊斯兰教已经在新疆等地拥有了众多信徒,在清代这些人被称作“缠回”。乾隆其中的一项功绩就是平定了当时在新疆的大小和卓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这里,大、小和卓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上两位著名的伊斯兰教领袖。大和卓是指波罗尼都,新疆喀什噶尔人,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玛罕木特的长子。小和卓指霍集占,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玛罕木特的幼子。

因为这次平叛,各民族间的关系也变得更融洽。在《还珠格格》这部当年每逢暑假必在某南台重播的神剧中,香妃的这个原型人物,也是在这个时期被带到了乾隆皇帝身边。民间野史对这位香妃有着诸多描写,人们都知道了这是个香艳无比,并且,身上带着神秘香味的女子。

传说,有一天,在西域朝觐的人流中,有一拨人自称是额色尹家族的西域来者,前来参拜乾隆皇帝,乾隆一听,来者是西域的名门贵族,立即传唤,并摆宴款待。额色尹家族一行数人行过参拜大礼,谢道:“谢圣上待西域臣民恩重如山,情深似海!”

乾隆笑着答道:“有功即登殿,休论东西南北。”

额色尹一家人面面相觑,无从作答,一时很是尴尬,这时,有一女子,年方二七,身材窈窕,貌美如花,含笑优柔,缓步上前,不拘不束,大方优雅的答道:“无色也进宫,不分汉满蒙回。”

乾隆闻言,顿时惊然,好家伙,这殿下来者何人?连我的问话也答得如此工整?之后,此女就是传说中的香妃... ...

而在其背后的人物却被忽略了,那就是大小和卓,这两位便是当年新疆的叛乱的领导者。

在伊斯兰教,和卓的地位相当高,是众多穆斯林的领导者,可以这样比喻:在虔诚的教徒心中和卓就是现实中真正的神灵。维族人在清代就流传了一句谚语,其大概意思就是说:能见和卓一次,就是天大的福气了。

真主安拉是至高无上的神灵,但信徒心中对真主的唯有尊敬与膜拜,而对于和卓这种现实生活中的“神”,更多的是恐惧及害怕。在买买提·赛来写的书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和卓问教徒是对安拉的恐惧深还是对和卓的恐惧深,教徒回答到“和卓更让人感到威严”。

所以,作为神灵在人世间的代言人,顺理成章地继承了“他”的权威。这些和卓们在鼓捣完宗教的事情后,还不想闲着,想要继续扩大自己的威严,就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凡世,想要搞点事情。并且,在和卓们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十四世纪,控制了一大批的小国,还控制了当时的新疆。

之后,和卓的权势越来越大,当时最大的一个国家东察合台就邀请和卓成为国师,和卓也拥有了大量的凡世间的财产,那时候的新疆,可以说,每一块地方都渗透了和卓的势力。这些宗教的领导者们愈发的无所顾忌,利用“神”的代言人身份不断干涉各国的内政,就连平民的生活各方面也都受到了影响,那时的新疆无疑是处于和卓的统治之下。

神权与政权被这些所谓的“领导者”们握在手中,真主在凡间也敌不过和卓们,当时的老百姓更没有防抗的力量只能不断地被压迫、剥削。

东察合台,这个曾把和卓当做国师的国家,也没有逃脱厄运,一部分和卓勾结了当时的贵族毁了这个国家。要是知道会是如此结果,当时的国无论如何也不会邀请这些披着神灵外衣的恶魔了。清朝派往驻新疆的大臣长龄给皇帝的一份奏折中就将这些宗教领袖们比作:藏传佛教中的达赖和班禅。

在今天,我们国家仍然认可西藏活佛的身份,可想而知,其影响在当时有多大,地位有多高,他们被看做是神灵在人间的化身。那么,在伊斯兰这个“一神”宗教中为什么和卓地位会提到如此之高?这些人又是用什么来领导统治穆斯林的呢?

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卓开始鼓吹自己“圣裔”的身份。在穆斯林心中,唯有穆罕穆德可以称为圣人,这也是凡人世界最后的一位先知。所以,和卓鼓吹自己是穆罕穆德的后裔,就是说:其身体里面有着圣人的血液,自然,身份得崇高。

可以说,和卓们不断神化自己身份是成功的,伊斯兰教中的各个支派竟都承认了其身份的神圣性,并且,没有任何人表示怀疑。不禁要问:这些所谓的“圣裔”们真的就是穆圣的后人吗?这位人世间最后的先知,虽说有过几个亲生的还有过继来的孩子,但是,真正能称得上是穆罕穆德后人,流淌着圣人血液的,只有自己女儿法蒂玛和穆罕穆德堂弟阿里生下孩子。

其实,这个乱伦婚姻在当时看来很正常,就是为了保证圣人血统的纯正。

穆罕穆德是当之无愧的宗教领袖,可在他在死前关于继承人的问题却没有交代清楚,这直接导致了宗教内部各支派为了夺权而展开的一系列争斗。先后出现的四大哈里发,穆罕穆德的堂弟是最后一个,然而,残酷的政治斗争让他丧命,只留下了两个孩子。

宗教的政治斗争同样十分残酷,敌派为了斩草除根,阿里的这两个孩子也都被放过,先后死去。这也造成了两大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决裂。

这两个教派的矛盾由来已久,在穆罕穆德死后,宗教内出现了四大哈里发,逊尼派出于宗教稳定性的角度考虑,提出这四个人都应该算是合法的继承者。然而,什叶派的态度就较为偏激,在其眼中只有穆圣的堂弟阿里及其后人才算的是合法的继承人,这在血统上是无可争议的,其他人的宗教地位什叶派根本就不承认。

从那时起,关于继承人的这个问题,两大教派矛盾不断并且暗中还使出了各种残酷手段,例如暗杀。

在两派所谓的政治斗争中,阿里的后人逐渐流散到了中亚遍地,虽说,宗教内的最高权力没有在这些留着圣人血统的人手中,但是,在普通的穆斯林心中,他们仍然处于一个很高的位置,受人尊敬。

所以说,后来的那些拥有至高权力的和卓们,其“圣裔”的身份根本就是伪造的。

为了利用宗教来得到权力和地位,有部分思想觉悟较低的穆斯林开始琢磨如何才能上位。最终,清朝时期的新疆地区开始冒出了一大批的号称来自中亚的“宗教领袖”,这些人也就是所称的和卓,为了继续提高自己身份的尊崇,还开始和成吉思汗攀上了关系,声称:自己的母族有一代天骄的血统。

并且,为了完善这个谎言,开始编造了一份涉及了五十代的“族谱”,其中,就牵扯了在中亚历史上的各大人物。这本“族谱”的人员构成中,有的是来自蒙古,有的是回鹘,甚至,还有一些是突厥及罗马人。这份“族谱”涉及的人员和地域如此之广,很难不让人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

即便和卓们编纂“族谱”有点难以让人信服,可这还算好的了,相当一部分和卓根本就不需要这种证明书。当时,和卓内部还分成了两个派系,能拿出“证明文件”说自己是阿里后人的,不管真假都被互粉到了卓色伊提阿塔一系。剩下一部分没有纸质材料证明自己身份的和卓,也有办法来神化自己的崇高身份,开始从各种神话传说中找宜居。

在新疆的这部分十分积极攀关系的和卓们看似一个比一个来的尊贵,然而。到了十六世纪,即便是在中亚穆罕穆德后裔诞生的地方的和卓都难以证明自己的血统了,从而成为了赘巴里一系,可想而知,新疆的那部分“圣裔”的身份真假了。

当时,新疆的和卓们虽然被划分成了两大派系,但是,两者间还是拥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贪。

新疆地区各个回部的实际主人就是和卓,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利益不断地发起各部族之间的斗争,从而,到后来成为了这个地区最大的农奴主阶层。贪婪在和卓们的身上似乎没有极限,即便已经成为新疆地区的真正主人,他们甚至还想要将新疆独立出去,脱离清王朝的统治,自己做真正的统治者。

所以,一旦清王朝有段时间对新疆的管理松懈了,和卓眼看这是个好机会就勾结外部的和卓实力一起发动了一场“独立”运动。

乾隆二十二年,霍集占杀死清军副都统阿敏道,举兵自立。次年,乾隆皇帝发兵征讨大小和卓,在库车、叶尔羌、和阗等地与大小和卓交战。乾隆二十四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逃,经葱岭进入巴达克山,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叛乱遂平。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代中国统一战争的完成,也是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

此役之后,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清代中国疆域臻于极盛。回部平定后,清廷设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各部,设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管理回部。

这场所谓的“独立”运动我们知道最终是失败了的,清朝也彻底平定了此次的叛乱,分裂活动的领导者大小和卓只得逃命。可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最后,真正杀死他们的却是其潜逃地当地的居民。虽说这次的主要领导人被斩杀,可并没有完全断绝后患,逃跑的一部分余孽及和卓嫡系,在浩罕国重新聚首并继续继续力量为下次的分裂新疆活动做准备。

终于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也就是清道光二十七年,有着浩罕国的帮助,这批余孽纠结一千多骑兵,杀入新疆。甚至,为了报复,遇到汉人就斩杀劫掠财物,夺人妻女,新疆地区的汉人伤亡损失极大,后世称之为“七和卓之乱”。

当时的清廷在抵御外敌和内部起义的矛盾下,为了平息战事,与边疆签订的和平协议也宣布正式破裂。七和卓之乱无疑是在清廷千疮百孔的身体上再镶了一把刀子,使得清廷不得不再次分兵边疆,从而导致清廷今后在面对各地的侵略和起义之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七和卓入侵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清军的及时镇压解救了当地的百姓,使得当地人民对清廷好感倍增,为今后收复新疆奠定了基础。同时,清军剿匪的力度也使周边蠢蠢欲动的小势力渐渐消停了下来,维系了短期的边境和平,使得清廷有了短暂的喘息之际,也算是七和卓之乱的影响之一。

一开始和卓之所以在信徒的心中地位如此之高,是因为其圣裔的身份值得让人尊敬。但是,每个群体里面难免会有动起歪心思的人,为了利用宗教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私人目的,开始扯起了圣裔这张大旗。这批人包括大小和卓以及七和卓,可以说,这些威胁国家统治的不法分子令人唾弃。

每个人的宗教信仰都应该是自由的,但是,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总会有一些人会利用信徒的虔诚来做一些只是单纯满足私人利益的事:十字军东征如是,“圣战”亦如是...

...

参考资料:

『《布拉呢敦》、《圣武记·乾隆勘定回疆记》、《浩罕首领的称号原为伯克,在伯克爱玛尔时期自加汗号》、《清代新疆和卓後裔叛乱研究》第三章第四节:和卓系谱考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标签: 清朝大小和卓叛乱

更多文章

  • 清朝时期大小和卓叛乱的竟成就了康乾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小和卓叛乱

    大小和卓叛乱指的是清朝时期新疆的两位领袖带领自己的军队反抗清朝的一次叛乱,之所以发挥谁生这样的叛乱,与清朝对大小和卓的过于放松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大小和卓叛乱的经过是怎样的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其实小和卓叛乱的想法在很早之前就有了,小和卓为了摆脱清朝的管理,便私下开始密谋着叛乱的策略,他集合了当时比较有

  • 大小和卓叛乱的背景 大小和卓叛乱的经过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小和卓叛乱

    大小和卓叛乱指的是清朝时期新疆的两位领袖带领自己的军队反抗清朝的一次叛乱。之所以出现此次叛乱,肯定是有背景的。大小和卓叛乱的背景一共归结为以下三个。大小和卓叛乱图片大小和卓叛乱的第一个背景,在清朝之前,新疆就有了两个派系分别对立,其中一个派系黑山派得到当时一个少数民族王室的支持,发展壮大起来。另一个

  • 乾隆十大武功之二的大小金川之役是怎么回事?大小金川之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大小金川之役,乾隆

    大小金川之役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十大武功之二。与乾隆其他八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仅有弹丸之地、数万人口的大小金川,却致清王朝先后共投入了近60万人力、7000万帑币,其代价远远超过乾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乾隆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夺取小金川泽旺印信,“意欲并吞诸蕃”,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1747年

  • 徐福东渡历史真相揭秘:长生不老药竟然是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徐福,徐福东渡

    说起长生不老药就不得不说一下秦始皇派徐福东渡求的事情了,这件事直到现在依然是迷雾重重,留下了很多的历史猜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秘一下吧。徐福,在中国古籍中,是一个头脑聪明、胆大心细的骗子,因为当过"方士",大约还是个早期化学家.秦始皇完成了他一统天下和建造长城的伟业,便开始憧憬不老不死的神奇.于是

  • 徐福东渡到底去了哪里?其实秦始皇另有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福,徐福东渡

    关于日本的起源,很多人认为是我国古代的徐福,传说他是在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的药物,只为找神仙,后来因为没有找到,所以不敢回去了,所以他就留在了日本,这是真的吗?其实并非那么简单。网络配图首先,秦始皇不相信鬼神。他在琅琊山区留下了铭文,说他希望扩大这块领土,但他不相信鬼神,所以他想要永生的说法很可能是

  • 卡哈马卡战役主要指挥官——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阿塔瓦尔帕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阿塔瓦尔帕,印加,卡哈马卡战役

    阿塔瓦尔帕(克丘亚语:Atawallpa;西班牙语:Atahualpa/Atahuallpa/Atabalipa;约1500年-1533年7月26日),印加帝国第十三代萨帕·印卡(皇帝),也是西班牙殖民征服之前的最后一代萨帕·印卡。1532年至1533年在位。1529年,他的父亲瓦伊纳·卡帕克病逝,

  • 卡哈马卡战役哪方赢了?卡哈马卡战役的结果及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卡哈马卡战役,西班牙,印加

    卡哈马卡战役(Battle of Cajamarca)是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的重要战役,经此一役,印加皇帝被俘,西班牙开始殖民印加,并建立秘鲁殖民地。公元1492年,哥伦布到达加勒比海诸岛。从此,先进的"旧大陆"与美洲"新大陆"开始发生碰撞。伴随着宗教的狂热和寻宝的梦想,一批批欧洲殖民者踏上了美洲的土

  • 卡哈马卡战役打了多久?揭秘卡哈马卡战役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卡哈马卡战役,西班牙,印加

    卡哈马卡战役(Battle of Cajamarca)是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的重要战役,经此一役,印加皇帝被俘,西班牙开始殖民印加,并建立秘鲁殖民地。公元1492年,哥伦布到达加勒比海诸岛。从此,先进的"旧大陆"与美洲"新大陆"开始发生碰撞。伴随着宗教的狂热和寻宝的梦想,一批批欧洲殖民者踏上了美洲的土

  • 卡哈马卡战役是什么时候爆发的?卡哈马卡战役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卡哈马卡战役,西班牙,印加

    卡哈马卡战役(Battle of Cajamarca)是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的重要战役,经此一役,印加皇帝被俘,西班牙开始殖民印加,并建立秘鲁殖民地。公元1492年,哥伦布到达加勒比海诸岛。从此,先进的"旧大陆"与美洲"新大陆"开始发生碰撞。伴随着宗教的狂热和寻宝的梦想,一批批欧洲殖民者踏上了美洲的土

  • 古代土匪盗亦有道 见了一种人竟主动退避三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土匪,盗亦有道

    许多人说古代考生上京赴考有点类似于现代高考,其实不然。古代考生十年寒窗磨穿铁砚,赴京赶考对他来说绝对是一件能决定命运的大事!若是金榜题名,高中魁首,那他的人生必然是一步登天,飞黄腾达。若是不中,那多半就是一介寒衣,终生碌碌无为,不像现在的考生,哪怕是大学考不上,还有其他的机会和平台,换言之,人生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