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为什么却没有流传下来?

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为什么却没有流传下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890 更新时间:2023/12/10 19:19:03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概都记得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可“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如果有谁想按图索骥,只照《三国演义》所列制造木牛流马法去复制,这同想制作永动机一样是徒劳的。《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描写孔明制作的木牛流马,“宛然如活者一般;上山下岭,各尽其便”。而且将舌头扭转,牛马就不能行动,再扭过来,便又长驱大行,真是奇妙得很。

网络配图

根据《作木牛流马法》提供的信息,木牛大概是这样的:腹部是方形的,头部是弯曲的,每天行程较短,“宜可大用,不可小使”。单独行驶,每天能走数十里,结队行驶,每天能走二十里。每一木牛能载一个人吃一年的粮食,每天走二十里,推木牛那个人不会觉得疲劳。

流马有方囊二个,每个能够装米二斛三斗,能够在高低不平的山道上行走。流马相似后世的独轮车,仍然需求人力的推进.从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木牛运粮,第六次北伐以流马运粮的史实可知,木牛流马使得蜀兵能在险峻的蜀道上敏捷行军,对其时的军粮运送有很大的奉献。

四轮车的车厢上装上牛头,双辕装上前、后撑杆轴,长短撑杆铰接在撑杆轴上,双辕再铰接在车体上,摇动双辕撑杆撑地而促使车轮转动。木牛靠撑杆驱动,而不是传说中的自行工具。摇动双辕时,始终只有一根撑杆撑地而四轮转动,这与“一脚四足”、“转者为牛足”相符合;撑杆轴上有两根撑杆一长一短,这与“双者为牛脚”相符合;牛鞅绳为提起撑杆的细绳;牛秋轴为撑杆轴,是动力来源,这与“摄者为牛秋轴”相符合。这个“木牛”与献记载的《造木牛之法》是基本相符的。

网络配图

双轮车的车厢上装上马头,双辕装上前、后撑杆轴,长短撑杆铰接在撑杆轴上,双辕再固接在车体上,摇动双辕撑杆撑地而促使车轮转动。这个“流马”是完全按照

《造流马之法》的文献记载的尺寸作的。车轮位于前、后脚之间。“靬”是牛皮做的圆套子,套在双辕上与牛鞅绳相连,提起撑杆。三角杠是车厢后的横杠(杠孔是三角形),拦住板方囊不退出来。

既然史书有载,木牛流马又如此好用,它们就应该被大力推广并流传至今,如独轮车,马镫等。但木牛流马不仅没有被大力推广,至今考古发掘也未见实物,就连诸葛亮当时也并不总是使用木牛流马,同时他也不是在所有的地方都使用木牛流马。木牛流马只是起到辅助作用。魏国学会了木牛流马并没有大规模推广,也说明木牛流马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网络配图

由于没有木牛流马的实物流传下来供参考,至今,不同人对木牛流马的结构有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木牛,就是有前轮的小车;流马,即现在独轮手推车,在民间称之为江州小车。这个观点相对可靠,也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一个观点。

标签: 诸葛亮木牛流马

更多文章

  • 揭秘诸葛亮的木牛流马 不用人推日行百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木牛流马

    提到诸葛亮者,木牛流马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运输工具,是诸葛亮在讨伐曹魏期间的运粮工具。相关文献记载,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为了克服粮草运输困难问题,亲自主持并设计了木牛流马,无需依靠人力或者畜力就能日行百里。 它不是百姓家中的吃草的 “牛” 或者“马” ,却具有牛和马运输的功能,所

  • 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学者称可能就是独轮小推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木牛流马,三国,诸葛亮,

    战争打的是后勤,陈毅元帅就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乡们用独轮车推出来的。独轮车的历史在中国很悠久,而很多时候人们相信,它有一个特别有名的祖先,就是三国时诸葛亮发明或改进的“木牛流马”。在《三国演义》中,木牛流马几乎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致使今天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它们是中国早期机械自动化的代表作。事

  • 历史上的突厥指的是哪里?东突厥西突厥和后突厥分别指的是什么(突厥汗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突厥,突厥汗国

    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540年,突厥这个词始见于中国史册。745年,唐朝与回鹘攻灭后突厥汗国,东突厥诸部或者在战争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鹘,或者融入唐朝。唐朝灭西突厥以后,原西突厥汗国所属突骑施、乌古斯、

  • 突厥汗国的发展史简述 突厥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隋朝,南北朝,唐太宗,突厥汗国

    突厥汗国(552年~654年,682年~745年)是六世纪中叶崛起于漠北的由突厥人建立的以游牧为主的部落联盟国家。583年因隋分化离间突厥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并分别于630年与654年亡于唐。682年后突厥复国,至745年为回纥汗国所灭,东西突厥前后共立国168年,曾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

  • 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一举击溃突厥汗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太宗,突厥汗国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北亚地区继匈奴之后的又一个强悍、显赫的游牧民族。据历史考证:他们带有塞种和匈奴的血统。《北史》载:“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又曰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 突厥最先是生活在咸海西边的塞种,南北朝时期(6世纪初年)由叶尼塞河南迁高昌的北山(今新疆博

  • 突厥汗国什么时候形成的 在当时的有怎样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突厥汗国,唐朝

    突厥汗国约近二百年历史的多部落、多部族国家,突厥汗国四个时期:1、从五五二年到五八三年,是汗国的形成时期;2、从五八三年起,东西突厥分裂,到六三零年东突厥灭亡、六五九年西突厥汗国灭亡,这是东西突厥汗国分立时期;3、东突厥汗国灭亡后,突厥南徙,附属于唐朝(630——679),而漠北则有薛延陀汗国建立(

  • 历史上的突厥指的是哪里?东突厥西突厥和后突厥分别指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突厥

    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540年,突厥这个词始见于中国史册。745年,唐朝与回鹘攻灭后突厥汗国,东突厥诸部或者在战争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鹘,或者融入唐朝。唐朝灭西突厥以后,原西突厥汗国所属突骑施、乌古斯、

  • 隋文帝降服突厥:隋朝军事领域上的一个巨大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隋文帝,突厥,沙伯略可汗,

    陈叔宝守丧,隋主派人吊唁,国书自称杨坚顿首,陈叔宝却答书傲慢。隋因突厥没平,容忍陈朝。苏威劝迁都,隋主与高颎规划到半夜。早晨庾季才上奏:“长安城汉朝营建,快八百年了,水咸卤,不宜人,希望陛下应天顺人,迁都。”高颎营造新都,择址龙首山麓开工,一年落成,大兴城比旧都加倍雄壮。隋主遣将兴兵,北攻突厥。突厥

  • 明朝的“赋役黄册”是什么?赋役黄册——明朝的户口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赋役黄册

    役黄册又称明代黄册,是明代国家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政府在户帖制度基础上建立了黄册制度。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主要分为民、军、匠三大类。民籍除一般应役的民户外,还有儒、医、阴阳等户。军籍除一

  • 中国古代主要税制介绍 中国税收制度进化史(赋役黄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税制,税收制度,制度,赋役黄册

    税制是国家以法律或法令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办法的总和,反映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国家财政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税收制度的内容包括税种的设计、各个税种的具体内容,如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违章处理等。广义的税收制度还包括税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