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朝历史初期的三监之乱

周朝历史初期的三监之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410 更新时间:2023/12/21 11:37:05

周武王攻下商都朝歌后,纣王被迫自尽,商朝历史结束,但商的奴隶主阶级仍保存了很强的实力。为加强对殷民的控制,巩固西周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武王封商王纣之子武庚于商都,并将商的王畿分为卫、鄘、邶3个封区,分别由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统治,以监视武庚,总称三监。三监地域,一般认为,商都以北地区为邶;商都以南地区为鄘;商都以东地区为卫。

武王灭商后不久即病逝,周公摄政,管叔有意争权,于是散布流言:“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成王)”。灭殷后的第三年,(前1024年),管叔、蔡叔鼓动起武庚禄父一起叛周。起来响应的有东方的徐、奄、淮夷等几十个原来同殷商关系密切的大小方国。这对刚刚建立三年多的周朝来说,是个异常沉重的打击。如果叛乱不加以克服,周王朝就会面临极大困难,周文王惨淡经营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功业就会毁掉。

周王室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王室内部也有人对周公称王持怀疑态度。这种内外夹攻的局面,使周公处境十分困难。他首先稳定内部,保持团结,说服太公望和召公爽。他说:“我之所以不回避困难形势而称王,是担心天下背叛周朝。否则我无颜回报太王、王季、文王。三王忧劳天下已经很久了,而今才有所成就。武王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成王又如此年幼,我是为了成就周王朝,才这么做。”周公统一了内部意见之后,第二年(前1023年)举行东征,讨伐管、蔡、武庚。事前进行了占卜,发布了《大诰》。

经3年的艰苦作战,公元前1022年顺利地讨平了三监的叛乱,征服了东方诸国,杀掉了首恶管叔鲜,擒回并杀掉了北逃的武庚,流放了罪过较轻的蔡叔度。蔡叔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胡“率德驯善”,和他的父亲大不一样。周公听到之后,便提拔他作鲁国卿士,胡把鲁国治理得很好,周公又把胡封到新蔡。

周公讨平管蔡之后,乘胜向东方进军,灭掉了奄(今山东曲阜)等五十多个国家,把飞廉赶到海边杀掉。从此周的势力延伸到海边。

三监之乱后,使西周初统治都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亲戚、蕃屏周室的重要性。在武王分封的基础上,周公、成王再次大规模分封诸侯。相传周公分封七十一国,其中有五十三人是姬姓子弟,他们都是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后人,如文王之弟封于东虢、西虢,文王之子封于邗、晋、应、韩;周公之子封于凡、蒋、邢、茅、砟、蔡。

原来属于武庚的封和殷遗民被一分为二,一部分纣兄微子,他在灭商后投降周,也未卷入叛乱,因此封于商丘,国号宋。另一部分封给成王的叔父康叔,在殷商故墟。国号卫。此外,还有一些异姓贵族为周公、成王所封。两次分封,不仅使周人巩固了在原属殷商的广大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了周人的势力和影响,使周成为国力和疆域远远超过商代的强大国家。

标签: 周朝三监之乱

更多文章

  • 什么是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中的唐文宗与李商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斗争,是以牛增儒为代表的牛党和李德裕为代表的李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次有名的朋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是由进士考试而引起的。唐文宗像在唐宪宗时期,有一年举行进士考试来选拔人才,举人牛增儒和李宗闵在考卷中批判了朝政。考官认为

  • 解析牛李党争的影响 牛李党争的评价是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指唐代统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中以牛增儒、李宗闵等人为首的牛党和李德裕、郑覃等人为首的李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一直到唐宣宗时期才得以结束,持续时间为40年,最后以牛党获胜结束。那么牛李党争是怎么回事呢?牛增儒画像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这也加深了

  • 唐朝牛李党争的经过:牛李党争的发展过程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牛李党争,唐朝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派系斗争。牛党的首领是牛僧孺、李宗闵,李党的首领是李德裕,故史称牛李党争(一说牛李专指牛僧孺、李宗闵,而李德裕无党)。这次派系斗争从其酝酿到结束,约四十余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朋党之争。唐宪宗在位时期,有一年长安举行考试选拔人才,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考卷里

  • 唐宪宗“元和中兴”靠酷吏 韩愈力谏教化遭贬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宪宗,韩愈,元和中兴

    安史之乱的创伤似乎已经愈合了大半,泾原兵变的阴霾也已散去了不少。在将几个“不识时务”的“刚愎”文人投诸荒裔后,年轻的唐宪宗走上了历史舞台,创造了一段中兴的佳话,史称“元和中兴”。唐朝的文人是有着鲜明个性的。魏晋南朝的放荡风流之气在他们的身上流动,儒家的礼仪彝伦同样约束着他们。他们渴望一登台阁,陶钧天

  • 元和中兴局面出现的原因 元和中兴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元和中兴

    元和中兴是唐宪宗在位期间所出现的一种政治局面。元和中兴是指唐朝唐宪宗在位时因为治国有方,使国家政治、经济一度回到了正轨的时代,所以被称作为“中兴之局”。因为唐宪宗在位时是用元和来作为他的年号,所以又被称为元和中兴局面。唐宪宗像唐朝出现元和中兴的背景是在中唐以后,唐朝的国势日益衰落,国家出现了藩镇割据

  • 元和中兴是什么时期的?后人对元和中兴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和中兴,唐宪宗,唐朝

    元和中兴是唐宪宗在位期间所出现的一种政治局面。元和中兴是指唐朝唐宪宗在位时因为治国有方,使国家政治、经济一度回到了正轨的时代,所以被称作为“中兴之局”。因为唐宪宗在位时是用元和来作为他的年号,所以又被称为元和中兴局面。唐朝出现元和中兴的背景是在中唐以后,唐朝的国势日益衰落,国家出现了藩镇割据等多种问

  • 元和中兴出现的原因 如何评价唐宪宗的元和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和中兴,唐宪宗

    元和中兴出现的原因 如何评价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元和中兴是指唐朝唐宪宗在位时因治国有方,国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轨的时代,视为中兴之局。由于唐宪宗在位是用元和为其在位期间之年号,因而得名。宪宗是个奋发有为的皇帝,他即位后,“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他把“太宗之创业”、“玄宗之致理”,都

  • 刘崇在晋阳称帝建立北汉(北汉建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崇,北汉建国

    刘崇(895-954),后更名为晏,沙陀部人。后汉时任河东节度使。网络配图951年正月,郭成称帝建立后周后,废后汉高祖的侄子刘赟为湘阴公,不久又将其杀死。个汉高祖的弟弟刘崇团与郭威争权,早就有隙,见郭成杀刘赟夺权,自称皇帝,951年2月24日(后汉乾祐四年正月十五日)更名旻,在晋阳(今太原)自立为帝

  • 醉死酒桌的北汉丞相:为外交任务被灌酒灌死(北汉建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郑珙,北汉建国

    近日,中部地区一位市长自己“爆料”,一年有日程安排记录的饭局超过1500多顿,平均一天四五顿,陪人喝酒宴会,实在吃不消。咋舌之余,联想起一千多年前的官场,竟然有官员喝酒醉死。网络配图五代时,中国北方契丹所建立的辽朝对当时中原局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晋、后汉以及北汉几乎是在契丹扶持下建立的政权,所以,

  • 五代十国之:北汉历史介绍 北汉历史简介(北汉建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五代十国,北汉,北汉建国

    北汉附辽前面在叙五代后周代汉时,已经提到后汉高祖同母弟刘崇以郭威建立后周,便在晋阳称帝,仍用乾祐年号,时为乾祐四年(公元951年)正月。为复后汉 沦亡 之仇,北汉刘崇使其子承钧致书辽世宗,表示 欲循晋室故事,求援北朝。 辽世宗册刘崇为 大汉神武皇帝 ,更名旻,刘旻自称 侄皇帝 ,以辽世宗为 叔天授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