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明朝时的土地制度是什么样的?“赋役黄册”“鱼鳞册”和里甲制度简介

中国明朝时的土地制度是什么样的?“赋役黄册”“鱼鳞册”和里甲制度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177 更新时间:2023/12/22 18:33:44

众所周知,明朝创立者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草民皇帝,那么其治下的大明王朝土地制度是怎样的呢?据明史资料显示,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把土地管理和基层管理创新结合起来,推行了“赋役黄册”、“鱼鳞册”和里甲制度。

“赋役黄册”即户口册,又称明代黄册,是明代国家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政府在户帖制度基础上建立了黄册制度。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主要分为民、军、匠三大类。

民籍除一般应役的民户外,还有儒、医、阴阳等户。军籍除一般供应军役的军户以外,还有校尉、力士、弓、铺兵等。匠籍,登记手工业户,向政府承应工匠差役以及厨役、裁缝、马、船等。另有灶籍,登记制盐户。黄册的编造程序是,由政府仍把户帖发给各户,每年填报,由地方官核实其丁口、田宅及资产等的变动情况,逐年累计的材料作为10年大造黄册的依据。

“鱼鳞册”即土地册,鱼鳞图册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立的科学的土地赋税管理办法,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姓名、土地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还把每块土地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仿佛鱼鳞一般,因此称“鱼鳞图册”。最早出现在宋朝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两浙、福建等地。元末朱元璋初入徽境,采纳休宁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进谏,为鱼鳞图册的普及和完善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发现因土地隐匿给国家税收造成损失的严重问题后,开始编造完整、详细的鱼鳞图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摸清了地权、清理了隐匿。这是地政管理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

里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也是明朝政府推行黄册制度的基础之一。关于里甲制的编制,众多的学者普遍认为一百十户为一里是定制,且它一直保留至里甲制的瓦解。明初,明太祖制定一百十户为一里的规定是为了便于黄册制度的推行及完善地方机构等原因,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的编制有其特定的作用。

这三大制度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构成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赋役制度,以及基层社会治理高度结合的有效机制,能够实现多重目标。

不过,这些制度的有效运行是以静态且相对封闭的基层社会为前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和土地交易频繁,僵硬的管理制度显得越来越脱节。明代中期后,以里甲制度为基础的赋役制度积重难返,百姓承受的各种徭役杂派愈益繁重,而国家财政汲取能力不断降低,财政越来越入不敷出。

不少官员为保证国家赋役,提出了“一条鞭法”的建议,“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一条鞭法之目的有三:一简化税制,二增加收入,三方便征收税款。万历九年,张居正在明神宗的支持下,开始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变法后,赋役征集不再需要里甲制度,“画地为牢”社会秩序日益式微,农民拥有了更多的人身自由和职业选择,促进了工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户丁税向地亩税的过渡,以及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转变。

附: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表示承袭自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又称皇明,史称明朝、明代,清朝时称之为前明。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此说后来被金庸等作家采用,而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同时因为皇室姓朱,又称朱明。1644年北京陷落后,南方各地拥立明朝宗室建立南明,沿用大明的国号,别称后明。奉大明正朔的郑成功和郑经在台湾建立的政权又称为明郑或明郑时期。

更多文章

  • 斯图亚特王朝是如何灭亡的?揭秘斯图亚特王朝的灭亡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斯图亚特王朝,英国

    斯图亚特王朝(英语:The House of Stuart/ 盖尔语: Siol Na Stiubhartaich),初名为斯迪瓦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间统治苏格兰和1603年至1714年间统治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王朝。而在英国本土,最后三位斯图亚特君主均无子

  • 斯图亚特王朝的历代国王简介,到底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斯图亚特王朝,英国

    詹姆士·斯图亚特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ewart)与第二任丈夫达恩利伯爵亨利·斯图亚特(Henry Stuart)所生的唯一儿子。他母亲的祖先从十四世纪开始一直统治苏格兰,出生后5个月,其父死亡,其母遭苏格兰贵族驱逐,流亡英格兰,詹姆士一世被苏格兰国内贵族加冕为王,称苏格兰的詹姆

  • 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爆发的光荣革命结果如何?有什么重大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斯图亚特王朝,英国

    斯图亚特王朝(英语:The House of Stuart/ 盖尔语: Siol Na Stiubhartaich),初名为斯迪瓦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间统治苏格兰和1603年至1714年间统治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王朝。而在英国本土,最后三位斯图亚特君主均无子

  • 斯图亚特王朝的发展是怎样的?斯图亚特王朝的政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斯图亚特王朝,英国

    斯图亚特王朝(英语:The House of Stuart/ 盖尔语: Siol Na Stiubhartaich),初名为斯迪瓦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间统治苏格兰和1603年至1714年间统治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王朝。而在英国本土,最后三位斯图亚特君主均无子

  • 斯图亚特王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斯图亚特王朝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斯图亚特王朝,英国

    斯图亚特王朝(英语:The House of Stuart/ 盖尔语: Siol Na Stiubhartaich),初名为斯迪瓦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间统治苏格兰和1603年至1714年间统治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王朝。而在英国本土,最后三位斯图亚特君主均无子

  • 黑水营之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叛乱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黑水营之战,清朝,小和卓

    十七世纪中叶,中国处在一个政治极其动荡的大变局时代。1644年3月,农民领袖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5月,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清攻入了山海关,赶走了李自成。自此,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在此后一百多年间,清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帝,前清不仅先后剿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及明朝的

  • 在黑水营之战中兆惠是怎么突出重围的?对战局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黑水营之战,清朝,小和卓

    兆惠的副将军富徳闻听他们黑水营被围,便率领索伦、察哈尔兵2000余以及北路兵1000多,冒雪前往救援。1759年正月初六,当他们抵达呼尔璊(今巴楚县阿克苏克马热勒乡西南的欧尔曼村)时,遇到叛军5000多名。他们边战边转移,战斗竟进行了5天4夜。当时戈壁滩上,缺乏水源,人困马乏,士卒们只能步行。九日,

  • 黑水营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清军是怎么赢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黑水营之战,清朝,小和卓

    乾隆二十三年八月,定边将军兆惠奉命由伊犁(今新疆伊宁)率部南下,指挥清军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兆惠遣副将富德驻阿克苏,为第二梯队,自率马步兵4000余往攻小和卓霍集占所在的叶尔羌城(今新疆莎车)。叶尔羌城周十余里,城门12座。回兵在清军必经的城东5里处,挖沟筑台,以为屏障;并实行坚壁清野。十月初三

  • 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发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是1688年-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推翻詹姆士二世统治的政变,因为这次政变获得了圆满的结果,并且没有流血事件的发生,因此被认为是非常完美的一次政变,被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称之为光荣革命。这次革命之后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从此之后开始了两党执政,议会统治了英国。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光

  • 历史上什么是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影响

    光荣革命是1688年-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推翻詹姆士二世统治的政变,因为这次政变获得了圆满的结果,并且没有流血事件的发生,因此被认为是非常完美的一次政变,被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称之为光荣革命。这次革命之后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从此之后开始了两党执政,议会统治了英国。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