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甲申之变是如何发生的?李自成都做了哪些事?

甲申之变是如何发生的?李自成都做了哪些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616 更新时间:2024/1/4 21:40:43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明朝都城北京,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灭亡,随后清军入关,这一事件发生在明末甲申年,后世称之为“甲申之变”。

清朝据有东北,先后四次入关,得胜而归,正在寻求据有全国统治权的策略。李自成农民军在中原战场上六次击溃明军主力,入据关中,建国大顺,随后派军北上,逼向北京。明王朝积重难返,两面作战,处于南北夹击之中,面临崩溃的边缘,继续倾尽全力,为挽救危局而努力。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克了北京,统治了中国276年的大明王朝宣告灭亡。仅过了40天,清朝军队南下,并迅速摧毁了起义军的大顺政权,以及江南的明朝残余势力,从此开始了清朝对全中国的统治。

过程

明熹宗去世以后由他的弟弟朱由检即位,年号崇祯。他登基后接手的是民穷财匮、内忧外患交织的烂摊子。面对时艰,他回天乏术,多疑、悭吝、刚愎自用的性格导致他缺乏把事情办到底的决心与能力。

最典型的莫过于他对于魏忠贤大案的处理。天年间,宦官魏忠贤与客氏相互勾结,祸国殃民。崇祯皇帝上台后,也曾猛砍三斧头,翦除了魏忠贤、客氏,撤掉各处镇守宦官,并在崇祯三年革去宦官提督。但不久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宦官最贴心,因此又重新起用宦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突出地表现在对宦官委以军事大权,让他们提督京营和监军统兵,以及担任镇守和守备。所谓京营是从全国各地更换调来,用以保卫京城的军队。而且,如果外省或边疆有重大战事,必要时京营还得抽调部分精锐前去增援。因此,它不仅人数众多,通常保持着30多万人马,而且装备精良。崇祯帝当政期间,京营自监督、总理捕务、提督禁门、巡视点军大员,皆以御马监、司礼监、文书房的太监担任。这些太监正如万历时刑部主事董基形容的那样,“安居美食,筋力柔靡”“设遇健卒劲骑,立见披靡”。大顺军炮声一响,这些人立刻作鸟兽散。另一个广为人知的典型事例是,崇祯二年,朱由检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听信被清人故意放回的杨太监的话,认定袁崇焕与后金有密约。于次年八月,将袁崇焕处以最残酷的磔刑(凌迟),从此再无抵御后金的优秀统帅。

再说他对农民起义军的态度。朱由检对待农民军的手段与历代皇帝一样,无非是剿与抚,但他对剿、抚经常是举棋不定。就抚而论,从未抓住机遇把和谈进行到底,从而达到瓦解农民军的目的。早在崇祯二年春天,明朝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就提出对起义农民以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方针。朱由检对此事认可,甚至说过“寇亦我赤子,宜抚之”。崇祯四年正月,朱由检派御史吴牲往陕西放账,但拨给他的帑银却只有区区十万两,面对哀鸿遍地的广大饥民,无异于杯水车薪,“所救不及十一” 。很快,已经投降的起义农民为了生存又再度起义,抢大户的粮食借以活命,造反烈火渐成燎原之势。此后十几年间,明廷与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曾多次和议,均以失败告终,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崇祯帝的决断不当有关。

李自成身经百战,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但是作为一名政治家,他缺乏战略眼光,犯下一系列错误,导致进京后不久即迅速溃败。

李自成在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即在西安登基当上皇帝,“国号大顺,改元永昌,百官礼乐悉遵唐制”。李自成在建立政权后提出“三年免征”的口号,这对民众当然有很大的号召力。在进军河南后,李自成更让士卒到处散布“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口号,这种极端平均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口号,只能进一步导致大顺军用拷掠追饷来筹集军费,以致在进军北京途中,特别是进入北京后,大肆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索钱财,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

李自成进京,究竟带了多少人马,史学家说法不一,顾诚(明清史专家)估计是10万人,这是有史料可查的。这充分反映出李自成的轻敌思想,尤其是对关外的清廷认识太少。清廷曾派人递国书给大顺军领导人,建议联合推翻明朝,“共享富贵”,李自成不予理睬。山海关之战,他至多带了6万人马,而吴三桂的兵力是5万人,加上乡勇3万人,以及10万以上的清兵,在总兵力上超过李自成军三四倍,而且大顺军与强大的清军是头一次遭遇,猝不及防,终于一战而溃,从此走上败亡之路。

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曾派投降的太监杜勋进宫与崇祯皇帝谈判。李自成提出的条件据清初史学家戴笠、吴芟记载:“李(自成)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退守河南。受封后,愿为朝廷内遏群贼,外制辽沈,但不奉召入觐。”联系到李自成曾说:“陕,吾之故乡也。富贵必归故乡,即十燕未足易一西安!” [6] 以及把在京中拷饷追赃得来的大量金银不停地运往西安,可以看出李自成的目光短浅!他进京的目的,就是为了捞一把,在明宫里过把皇帝瘾。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皇帝每三年进行一次选秀,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古代,野史秘闻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带来一个,在清朝关于选妃制度的一些特点,我们都知道,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他选择嫔妃是有着严格的制度的。尤其在清朝的时候进行选妃是更加的严格的,因为清朝是由满人建立的,满人的话她们比较讲究血统的纯正,所以说,他们的选妃制度也是非常的严格的。在清朝的时候,规定的是每三年进行一次选秀,为什

  • 曹魏大臣孙礼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曹魏大臣孙礼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时期的魏国,是三国之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却也完美地上演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律,存世不过45年。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因为战乱,年少时曾经和母亲走散,当时赖乡人马台救下了自己的母亲才能重新团聚,为

  • 韩琦作为一名谏官,他凭什么能够一口气扳倒4位宰相?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琦,宰相,文史百科

    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生于1008年,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祖父辈都做过官。不过,韩琦3岁时父母就相继辞世,他在兄长们的抚养下,得以长大。他曾片纸落去四宰执,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027年,韩琦进京参加殿试,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考中进士,从此步入官场。历任将作

  • 金军为了攻占陕西,在富平之战中如何击败宋军的反攻?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金军,富平之战,战史风云

    金天会八年(南宋建炎四年,1130)九月,金军为攻占陕西,在富平(今陕西富平北)地区,击败宋军反攻的作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天会八年七月,金太宗完颜晟鉴于完颜宗弼渡江南下失利,完颜娄室在陕西进攻受挫,采纳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建策,将攻宋主要方向由江浙转至陕西。改命右副元帅完颜

  • 西班牙无敌舰队如果遇到大明水军是怎么样 明朝能获胜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西班牙,历史解密

    明朝海军,能否打败同时期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小编认为大明水师是可以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只是损失可能会比较大。因为我们不能不认可,在大明朝即将灭亡之时,武器装备已经开始由领先逐渐落后于西方。但是差距还不至于达到让西方国家占有碾压性优势,因为明朝在西班牙无敌舰队建立时,已经引进了葡萄牙火器,而且当时西方

  • 高僧写诗拍朱元璋马屁,最后却被处死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来复原本是个读书人,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为躲避元末战乱,才出家做了和尚。因才华过人,善于作诗,加之来复出家后,留下长长的髯须(来复髯甚长,后为僧而髯如故),容易引人注目,所以在民间颇有名气。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仰慕高僧来复的盛名,征召他入朝为官。来复无须还俗,可以以僧人的身份做官。这似乎与佛教的宗旨相

  • 临海公主是怎么从奴婢恢复到皇室成员的身份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临海公主,晋朝,风云人物

    历史上一个国家破亡后,不仅百姓流离失所,就连身为一国之主的妻女也免不了随风飘零的命运。在我国历史中,曾经有过这样一位弱女子,虽然贵为公主,但是因为自己国家的灭亡导致她被卖作奴隶,受尽了苦楚,她就是西晋惠帝的女儿临海公主。临海公主是西晋惠帝与她第二个皇后羊献容的女儿,长到一岁时就赶上了西晋“八王之乱”

  • 如果崇祯听从了魏忠贤的临死之言,明朝还会这么早灭亡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崇祯,魏忠贤,文史百科

    魏忠贤,北直隶肃宁人(今河北沧州肃宁县),我国明朝著名的宦官,早年的时候为了躲避债务而进宫入了宦官,自宫后改名字李进忠。进宫后在王安的保护下,他宫中的地位逐渐成长了起来,出任秉笔太监后,才改回原名,皇帝赐名为魏忠贤,之后去过甲子库。魏忠贤再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结交了天启皇帝的乳母客氏,这也成为他命运的转

  • 刘裕抗击南燕之战结果如何?又有哪些历史影响呢?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晋朝,刘裕,战史风云

    东晋元兴二年(404),刘裕起兵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次年,拥戴晋安帝复位,控制东晋朝政。南燕主慕容超见东晋内乱,从义熙二年(406)起,多次派兵袭扰东晋边境,南下攻掠淮北。彭城(今江苏徐州)以南晋民,纷纷筑堡自卫,抗击南燕军。时南燕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剧,慕容超信用奸佞,诛戮贤良,赋役苛重,激起民

  • 项羽各方面都占据优势,为何会败给刘邦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朝,项羽,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项羽论武力,势力,都是特别的占优势,都远远在刘邦之上呢,本以为他坐定了龙椅皇位,可是到了后来,竟然输给刘邦这样一个年迈的老头,这非常出乎人的意料,其实,我们细究原因,这也或许是注定的结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由于刘邦的年龄比较大,从客观上说,阅历怎么还是比项羽深的,在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