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大唐帝国与突厥王庭之间的的百年战争(后突厥)

历史上大唐帝国与突厥王庭之间的的百年战争(后突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597 更新时间:2024/1/11 7:28:59

突厥是中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崛起于南北朝时的战乱时期,其势力范围曾经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即里海),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贝加尔湖)五六千里,国王伊利可汗更是让人敬畏的一代枭雄。突厥民族与中原的隋唐政权曾经激战近百年,为的是争夺边疆的人口、粮食、牲畜和其他主要的经济资源。其中,有名的战役有数十场,和唐朝的战役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唐朝是怎么打败突厥的?这其中又有哪些未解之谜呢?

一支游牧部落怎么和强大的唐朝结下了“梁子”,而且一结就是数百年,这就有点让人理不出头绪了。“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在中学课文中学的《敕勒歌》,描述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生存环境。在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混乱,北方各少数民族乘机崛起,其中最强大的一支就是突厥。突厥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兴起于金山(阿尔泰山)南部,强盛于南北朝时期,曾经不断地侵犯中原边境,掠夺人口和财物,成为当时中原政权的一大心病。突厥曾经和隋朝进行了数次大战役,但一直没有被打败。这个时候,突厥已经被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东面的势力较强,西面的势力较弱。到了唐朝的时候,突厥为争夺边境的利益,而与唐朝军队在一百多年中进行了数十次的大战役。突厥和唐朝的首次正式交锋被称作“白马之盟”,这又指的是什么呢?“白马之盟”发生在唐朝初年。当时的突厥势力异常庞大,各路诸侯窦建德王世充梁师都刘武周等,甚至李渊都北面称臣,接受可汗的封号。突厥历任可汗始毕、处罗和颉利兄弟三人经常把入侵中土、烧杀抢掠当做娱乐节目,十分猖狂。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亲自率兵在渭水隔河与颉利的二十万骑兵对峙,大将尉迟敬德勇猛善战,在今陕西泾阳地区挫败了颉利的军队,但是突厥的主力并没有受到太大损失。颉利知道唐朝的军队训练有素、军容齐整、士气旺盛,不敢贸然进军,于是和李世民杀白马结盟,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李世民答应每年给颉利的军队进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马之盟”,也称“渭水之盟”。面对东突厥的威胁,当了皇帝的李世民再也不敢轻视了,他开始练兵习武、积蓄力量、准备反击。东突厥因连年征战和天灾,再加上薛延陀等部群起反抗,突利可汗也归顺唐朝,国势大减。而唐朝内部安定,经济逐步恢复,又取得了恒安(在今山西大同境)、朔方(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等地,便于进攻东突厥的军事要地。唐太宗认为战机已成熟,公元630年正月,李世民命令大将李靖为征讨颉利军队的元帅。李靖在征讨突厥的过程中,创造了很多战争传奇,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

话说李靖率骁骑三千自马邑 (今山西朔县)出发,火速赶到恶阳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南),距颉利可汗的都城定襄(即大利城,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境内)仅有几里路。李靖敢于孤军深入,而且进军神速,令颉利可汗大惊失色。颉利对部下道:“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何敢孤军至此!”李靖不等颉利有喘息之机,便发动铁骑猛攻定襄。颉利措手不及,只得狼狈出逃。李靖仅以三千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取定襄,威震大漠。时值严冬,颉利可汗逃到铁山(在今内蒙古境内的阴山之北),极为窘迫,于是派遣特使到唐朝首都长安向李世民求和,表示愿意归附。其实这只是颉利的缓兵之计,他想等到第二年春暖之后,草青马肥,再与唐军大战。

李世民答应与颉利讲和,并派鸿胪卿唐俭为使者到铁山抚慰突厥部众。李靖此时正驻扎于白道 (今内蒙古默特左旗),送走路过此地的唐俭,李靖即对部下说:“颉利虽败,其众犹盛。若逃至大漠以北,联合回纥、薛延陀等族众,再想消灭就难了。今皇上诏使至其处,颉利必会宽心,不再防备。若选精兵一万,带二十天的口粮,迅速袭击,颉利可不战而擒。”当时还有将领对此有些疑虑,认为皇帝已经答应与颉利议和,而且也派出了和谈使节唐俭,如果对颉利发动突然袭击,有抗旨之嫌。再说,唐俭已到突厥营地,如果突袭颉利,则唐俭性命休矣。李靖解释说,皇帝并没有专门下诏令大军暂停进攻,作为大将,应根据战场形势决定攻守事宜。只要能彻底消灭突厥,此时也顾不得唐俭了。

于是,李靖亲率一万精兵随唐俭之后北进,至阴山全歼突厥的一队巡逻骑兵,而后神不知鬼不觉地靠近颉利的营帐。此时颉利因李世民答应与其讲和而洋洋自得,忽闻唐军从天而降,仓促之间难以集合兵力迎战,只得骑上一匹千里马逃跑了。没过几天,成为孤家寡人的颉利可汗便被唐军俘虏。李靖此次袭击颉利的战术,与韩信袭齐之战如出一辙,亦是乘敌不备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击溃敌人的有生力量。至此,突厥部众十五万人、牲畜数十万头,皆为唐军所获。自阴山至大漠的广大地域,遂划入唐朝的版图。李靖在明知李世民已经答应与颉利可汗讲和的情况下,审时度势,果断给敌人以突然袭击,一战即从根本上解决了突厥之患,其功甚伟!李靖此举,是对兵法上说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最佳诠释。毕竟与敌国谋和,接受敌国的求降,远不如彻底消灭之干净利落。这也肯定正中李世民的下怀。李靖凯旋后,李世民果然非常高兴,说:“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太上皇李渊闻讯也很高兴,叹道:“汉高祖困白登,不能报;今我子能灭突厥,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消灭东突厥,这是李靖为唐朝立下的一大功劳,也是自古以来汉族与北方民族作战所从未有过的丰功伟绩。从此,唐朝北方边境安然无事,人民安居乐业。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振兴国内经济策略的顺利实施,应该说首先得益于李靖的赫赫战功。突厥颉利可汗部落覆灭后,唐朝顿时威震八方,周边少数民族部落纷纷向唐朝称臣,尊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李世民实际上成了“天下共主”。唐高宗与西突厥的边境争夺战臣服于唐朝的突厥部落出尔反尔,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部落借机反叛,击败了草原上的乙毗射匮可汗部落,侵犯唐朝边疆上的庭州轮台县(今乌鲁木齐)和蒲类县(今木垒县)等地。

公元656年唐高宗以程知节(即程咬金)为行军大总管,率兵西征,大败西突厥于鹰娑川(今巴音布鲁克草原)。公元657年,唐高宗以苏定方为行军大总管,率领萧嗣业等唐军将士、婆闰等回纥将士,翻越阿尔泰山由北道进军;派归附唐朝的西突厥将领阿史那弥射和阿史那布真为流沙道安抚大使,带领突厥将士沿天山北麓向西进军。两路大军讨伐阿史那贺鲁。结果,阿史那贺鲁被俘,西突厥汗国灭亡。阿史那贺鲁被高宗赦免,留长安居住。至此,唐朝与西突厥的边境争夺战告一段落。唐玄宗与后突厥的边境争夺战唐朝与突厥的战争竟然延续到唐玄宗时代,真是让后人想不明白。唐玄宗元年至四年(公元742年—公元745年),唐与回纥、拔悉密、葛逻禄三部合作进行了消灭后突厥汗国的战斗。

公元742年8月,臣属于突厥的拔悉密、回纥和葛逻禄三部落联合发兵攻打突厥骨咄叶护可汗,推举拔悉密酋长为颉跌伊施可汗;回纥、葛逻禄自封为左、右叶护。后来突厥余众共立判阙特勤之子为乌苏米施可汗,侵犯唐朝边境。唐玄宗派遣特使要求乌苏归附,乌苏没有答应。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在碛口(今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西)屯集了重兵威胁乌苏。乌苏十分害怕,请求归降。王忠嗣知其不是真心归附,乃遣使者游说拔悉密、回纥、葛逻禄共攻乌苏,乌苏兵败逃跑。过后不久,突厥西叶护阿布思及葛腊哆等率领自己的部下相继来投降,唐玄宗封阿布思为奉信王,赐名李献忠;封葛腊哆为怀恩王,后突厥汗国从此衰落。

公元744年8月,拔悉密杀死了乌苏可汗。突厥又立乌苏的弟弟为可汗,其内部十分混乱。唐玄宗命令王忠嗣乘机出兵攻打突厥,王忠嗣率军在萨河内山击败突厥左厢阿波达干等十一个部落,又与回纥、葛逻禄联兵攻打拔悉密颉跌伊施可汗,将其斩首。唐玄宗册封回纥酋长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公元745年正月,怀仁可汗攻杀白眉可汗,把他的首级送到了长安,后突厥汗国就此灭亡了。唐朝虽然在一百多年中消灭了东、西突厥和后突厥国,但是在此之后的两百年中,又有一支突厥部落在中亚地区崛起。相传,这支突厥人的军队还建立了横跨亚、欧、非三大陆的庞大帝国,获得了无数的经济利益。后来东征的“十字军”据说也是突厥人的后代。这是不是真的呢?这又是一个谜。

标签: 唐朝突厥战争后突厥

更多文章

  • 唐朝的突厥大战略:战争为主 分化瓦解击败突厥(后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突厥,阿史那大奈,阿史那步真,,后突厥

    收复东突厥唐朝的疆域三面都靠着海,东到大海,西到咸海,南到南海,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极盛的时候是1600万平方公里,可惜只维持了三年。咸海虽叫海,实际上是一个湖,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境内;外兴安岭,今天叫斯坦诺夫山脉,在俄罗斯境内;库页岛今天叫萨哈林岛,也在俄罗斯境内。隋唐时期,中央王朝的统治者,

  • 解密:后突厥的沙漠之王阿史那默啜死在谁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默啜,后突厥,唐朝,

    突厥政权与汉族政权的恩怨不是一句话可以说得清的,两个民族时战时和,互相联姻,却又互相攻打。突厥最兴盛时,作为唐朝北方的重要民族,给了唐政府极大的压力。公元630年,也就是贞观四年,颉利可汗被俘之后,东突厥亡国。以后半个世纪内,东突各部都是比较稳定的。但是不是所有君王都有那么大的气度包容异族,而且突厥

  • 崇仁学派有哪些代表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崇仁学派

    吴与弼(1391~1469)字子傅,号康斋,抚州崇仁小陂(今东来乡)人,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清代黄宗羲在他的《明儒学案》一书中,把《崇仁学案》位列第一,又把吴与弼列为《崇仁学案》的第一人,显示了吴与弼在明代学术思想界的重要地位。吴与弼的先祖吴兢为唐朝汴州人,唐睿宗时为朝廷议大夫。曾祖吴审,“博学

  • 约克王朝有过几个国王?约克王朝的历代国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约克王朝,英格兰

    约克王朝是英国的一个王朝,该王朝于15世纪后半叶与兰开斯特王朝争夺王位,其起因在于约克王朝和兰开斯特王朝均是金雀花王朝的旁支,最后这场争夺导致了玫瑰战争。战争命名的原因是两个王朝的家徽上均有一朵玫瑰:约克王朝的是一朵白玫瑰,兰开斯特王朝的是一朵红玫瑰。历代国王1.爱德华四世生卒:1442-1483执

  • 英格兰约克王朝的蔷薇战争直接影响了其存亡吗,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英格兰,约克王朝,蔷薇战争

    约克王朝是英国的一个王朝,该王朝于15世纪后半叶与兰开斯特王朝争夺王位,其起因在于约克王朝和兰开斯特王朝均是金雀花王朝的旁支,最后这场争夺导致了玫瑰战争。战争命名的原因是两个王朝的家徽上均有一朵玫瑰:约克王朝的是一朵白玫瑰,兰开斯特王朝的是一朵红玫瑰。蔷薇战争(又称玫瑰战争;英语:Wars of t

  • 约克王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约克王朝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约克王朝,英格兰

    约克王朝是英国的一个王朝,该王朝于15世纪后半叶与兰开斯特王朝争夺王位,其起因在于约克王朝和兰开斯特王朝均是金雀花王朝的旁支,最后这场争夺导致了玫瑰战争。战争命名的原因是两个王朝的家徽上均有一朵玫瑰:约克王朝的是一朵白玫瑰,兰开斯特王朝的是一朵红玫瑰。建立约克家族是1385年建立的,当时爱德华三世的

  • 张敞为妻子天天画眉的真实目的是因为愧疚?(张敞画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张敞画眉

    张敞画眉,是古代四大风流韵事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韩寿偷香、相如窃玉、沈约瘦腰,故事讲述的是张敞为其妻子画眉的故事。这是一个风流韵事,但是,古人也会用来表现夫妻之间的恩爱。张敞画眉的故事出自《汉书·张敞传》之中,据《汉书》记载,张敞虽然非常的有才,在朝廷之中也受到了很多大臣的敬重。但是他为人比较的不拘

  • 张敞画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模范丈夫为何会被弹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敞,张敞画眉

    西汉张敞(公元前?-公元前48年),字子高,西汉大臣,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祖父张孺为上谷太守,徙居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一带)。父张福事汉武帝,官至光禄大夫。张敞事宣帝时,徙居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张敞画眉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张敞的妻子小时候额头上受了点伤,眉角上就有了裂纹,他每天

  • 汉初胶东国相张敞:“张敞画眉”成为千古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初,能臣,张敞,,张敞画眉

    在中国历史上,西汉名臣张敞显然是个异类。他有骨头,不畏权贵,敢于上书直言 ;有胸怀,主动请缨,到危险的地方去;有手腕,以匪治匪,安一方太平;有风流,不畏流言,按自己的想法生活。他能够名垂史册,《汉书》都有专门的列传记载;也为民间所喜闻乐见,成为戏曲小说中的典型符号。“张敞曾任胶东国相,而胶东国是西汉

  • 元爪战争的详细经过是怎样?分为几个阶段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朝,爪哇,忽必烈,元爪战争

    战争的经过,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不速之客”的元远征军与爪哇的“麻喏八歇”领主土罕毕闍邪亦土罕必闍耶联兵,平息了“葛郎”领主哈只葛当发起的“内乱”。《清河集》卷六〈高兴神道碑〉:“史弼将水军,公将步军,期集八节涧。王土罕毕闍邪举国降,遣其相来言:葛郎王合只葛当,帅数万众夺我要地。公救之,进军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