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姜维北伐了多少次 姜维北伐的兵力情况

历史上姜维北伐了多少次 姜维北伐的兵力情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962 更新时间:2023/12/23 0:40:21

姜维北伐了多少次

在三国时期,蜀汉阵营先后有诸葛亮、姜维两人数度北伐,诸葛亮的六出祁山暂且避过不谈,这里就主要讲述一下姜维的北伐,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姜维到底进行了几次北伐,其中胜败又是如何?


姜维北伐

纵观姜维的一生,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秉承着继承先主、武侯的遗志,一共有过十一次的北伐记载,第一次是在238年的时候,姜维和蒋琬两人合力出师伐魏,但是在南安被魏军阻拦了下来,一番相持只好无奈退兵。第二次北伐是一次成功的大胜,姜维派出当时在蜀国还算强势的王平攻打魏国,曹爽大败,差点就攻入关中,可惜还是功亏一篑。第三次北伐也小有收获,在这次北伐中,姜维在陇西一带击败魏将,收服了凉州的胡人王,之后的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因为走漏了消息,邓艾先有准备,所以只能无功而返。

之后的5,6两次北伐都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在第七次的时候,姜维再次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击败了魏将李简,之后乘胜追击,攻取了河关、临洮两个县城,也算是小有收获。在之后,公元256年的时候,姜维再次出兵大败雍州刺史,斩杀魏军数万人,但是魏军快速增援,姜维不得不撤退。但是之后的第九次北伐的时候,因为援兵迟迟不到,姜维被邓艾击溃,蜀军伤亡惨重,而这之后的两次出战也都是没有什么收获,无奈只能回军。

纵观姜维的北伐记录,我们可以看出他是胜多败少,即使在蜀汉明显劣势的时候,姜维依旧可以在战场上取得优势,可见姜维的军事才能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因为蜀国自身的羸弱,最后北伐还是以失败告终。

姜维北伐兵力

姜维北伐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历史事件,历史上对于姜维的这些北伐也一直是褒贬不一,推测不断,而在诸多的揣测质疑之中,姜维北伐的兵力多少就是一个非常受人关注的焦点,那么姜维北伐到底动用了多少的兵力呢?


姜维的雕像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姜维的兵力一定不多,在诸葛亮的时候,蜀国数次北伐就没有多少兵马,也就是5-10万之间,甚至有可能更少,只有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可能聚集了将近10万的兵力。而到了姜维北伐的时候,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蜀国的国力有所增强,但是姜维可不是诸葛亮,没有诸葛亮的那个声望,也不可能调动太多的兵马,在早期的时候每次出兵还有费祎压着他,史书记载:“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兵不过万人。”就是说早期的时候姜维手下的士兵还不到一万人,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对于魏国根本就没有什么威胁。

等到费祎死了以后,姜维总算是解放了,能带的兵多了一点,但是其实也是有限的,顶多也就是5万左右的样子,从《魏书》来看,姜维统帅“步器四五万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错,而且众所周知,古代打仗所说的兵力一来多有夸大之处(从气势上吓到敌人),再来其实有不少人都是运粮的后勤兵,所以姜维手下真正打仗的甚至未必有4,5万人,而到了后期,随着一次北伐的失败,姜维的兵权也被分去了一部分,手下的兵力更少,估计也就2万左右的样子。

姜维北伐是对是错

自古以来,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在三国历史上蜀汉两代人的北伐其实都没有取得什么成效,而诸葛亮北伐失败几乎被选择性的遗忘了,那么突出来的姜维北伐自然就受到了很多的攻击,历朝历代,对于姜维北伐大多都不太看好,那么客观来看姜维北伐到底是对是错呢?


姜维的塑像

其实说起来姜维的北伐并不能称之为一个错误的决定,很多人认为姜维连年的北伐,穷兵黩武,导致蜀国国力大大衰弱,最后甚至对于蜀国的灭亡产生了影响。但是其实蜀国的灭亡和姜维北伐没有什么关系,蜀国的灭亡在丢荆州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荆州的丢失导致诸葛亮原来勾连荆益,等待中原有变的计划破灭,而且和吴国的关系变差,必须分兵防守东吴,这个时候除了等死,唯一的机会就是北伐,通过北伐的胜利来延续蜀国的生命,蚕食魏国的优势,缩小魏国和蜀国的差距,可以说姜维北伐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不得不北伐。

再来纵观姜维的几次北伐经历可以看出姜维还是胜多败少的,虽然蜀国自己也有伤亡,但是魏国的损伤明显要更大一点,可惜的是,魏国的国力也更加强盛,远远超过蜀国,这种整体国力上的强弱不是靠着姜维的一两次胜仗可以弥补回来的,而且一旦北伐有一次大败蜀汉就会被打回原形,内部的矛盾就会彻底爆发出来。

总的来说姜维的北伐应该是正确的,如果安心的休养生息,不给魏国带来压力,制造一些反扑,或许蜀国灭亡的更快,毕竟在当时,蜀国已经是大劣势了,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远不如曹魏,所以不北伐就是坐着等死,根本一丝希望都没有。

姜维北伐的评价

姜维北伐的结果如何?一共经历了几次北伐?姜维这个人在历史中也算是小有名气的,只不过,总的来说,对姜维的评价大多是贬多褒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呢?


姜维雕像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当初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而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于是,姜维开始崭露头角。

当初诸葛亮生前就要求北伐,以攻代守,积极北伐,以汉中为屏障,保卫成都的安全,这个战略是诸葛亮在世时就定下的,姜维只是在延续诸葛亮的战略。但自从诸葛亮去世,蜀汉的人才也逐渐衰退,朝中的宦臣也开始把握权势,特别是刘禅的宦官黄皓,姜维甚深知黄皓想要夺兵权的目的,于是,姜维唯一的办法就是领兵出征。

姜维北伐数次,总计战果是大胜两次,小胜三次,达成平局四次,大败一次和小败一次。因此,姜维北伐的战果并不是很理想,姜维北伐的对将一直都是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他们多次交手,没有太大的差距。反而因为数次的交战,使得两国的兵力都日渐衰退,在短短的二十四年里,姜维就进行了十一次的北伐。

虽说姜维北伐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蜀汉的国力衰退,但同样的,魏国也有损耗,作为战败国的魏国,它的损耗比蜀国更甚,真实因为姜维北伐,才缩小了蜀魏两国之间的差距。

标签: 姜维北伐

更多文章

  • 姜维北伐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姜维,姜维北伐

    姜维北伐是对是错自古以来,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在三国历史上蜀汉两代人的北伐其实都没有取得什么成效,而诸葛亮北伐失败几乎被选择性的遗忘了,那么突出来的姜维北伐自然就受到了很多的攻击,历朝历代,对于姜维北伐大多都不太看好,那么客观来看姜维北伐到底是对是错呢?姜维的塑像其实说起来姜维的北伐并不能称之为一个

  • 姜维北伐:历史上姜维北伐的原因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姜维,姜维北伐

    导读: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死于五丈原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三国志》记载,公元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西川地险民强,易守难攻。只需

  • 还原三国历史:定军山黄忠成名!(定军山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黄忠,定军山之战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而定军山战役又是汉中之战的关键战役,最终刘备战胜了曹操。而刘备得以胜利这跟麾下最大功臣黄忠分不开。回头来说定军山之战,这一战在小说《三国演义》和正史《三国志》有不同的描述,那么小说、正史有哪些不同的描述?定军山之战发生前,有什么历史背景?历史中,定军

  • 夏侯渊定军山大败前曹操曾给过什么忠告?(定军山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夏侯渊,定军山,三国,曹操,定军山之战

    曹操一生征战无数,胜多败少。和一般人不同,曹操打了败战,坦然面对,打了胜仗,反倒小心谨慎。曹操有句名言,叫做:“为将当有怯弱时!”非常有见地。曹操的这句话是所给夏侯渊听的。在曹营众将中,夏侯渊号称妙才,有勇有谋,尤其擅长奔袭作战,打运动战,取得了很多成功。在曹操征讨张鲁之是,夏侯渊负责扫荡凉州地区的

  • 魂断定军山:名将夏侯渊为何死于黄忠手下?(定军山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夏侯渊,黄忠,定军山之战

    定军山下,老将黄忠已是观察多日。此刻,法正就在他的身边。法正原本是刘璋手下的谋士,因为看到刘璋不是英明的君主,就和张松一起准备着投奔刘备。刘备拿下成都,法正出过不少力。他熟读兵书,深知用兵之道。前些时候,他建议刘备把大营建在天荡山半山腰,居高临下,能够看到曹军的一草一木。这天晚上,刘备派干儿子刘封出

  • 西晋有名美男子韩寿:娶得佳人为何竟断子绝孙(韩寿偷香)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寿,韩寿偷香

    韩寿(?—公元300年)字德真,西晋时期南阳堵阳人,官至散骑常侍、河南尹。曾祖父是曹魏时期的司徒韩暨,先祖为西汉初年诸侯王韩王韩信,同时他还是西晋权臣贾充的女婿。韩寿本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韩寿简介上提到韩寿早年在西晋朝廷做官,是贾充的幕僚。因为常去贾充府中开会,加上他容貌俊俏,因此被情窦初开

  • 美男子韩寿简介 历史上韩寿偷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美男子韩寿,韩寿偷香

    韩寿(?—公元300年)字德真,西晋时期南阳堵阳人,官至散骑常侍、河南尹。曾祖父是曹魏时期的司徒韩暨,先祖为西汉初年诸侯王韩王韩信,同时他还是西晋权臣贾充的女婿。韩寿本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韩寿偷香韩寿简介上提到韩寿早年在西晋朝廷做官,是贾充的幕僚。因为常去贾充府中开会,加上他容貌俊俏,因此被

  • 只因一句谶言,秦始皇横扫北方匈奴,却遭到后世人的责难(秦攻匈奴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秦攻匈奴之战

    秦始皇横扫东方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可以说是千古一帝。但是建立秦帝国的嬴政并不安心,因为他担心他的帝国受到打击,所以他变得更加多疑起来。在当时,方士卢生曾秉奏秦始皇,说他找到一本图谶,上面显示着“亡秦者,胡也。”这下可吓坏了秦始皇,因为他志在建立大秦的万世基业,这还没在自己手里捂热

  • 秦朝军队很容易战胜匈奴!而汉军为什么却屡战屡败?(秦攻匈奴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秦攻匈奴之战

    秦国残忍的人殉制度,在考古发掘上也得到了证实,春秋晚期的秦景公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足足有两个国际标准篮球场大,考古队足足挖了十年才挖完),墓内发现有186具殉人,乃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墓里密密麻麻布满了殉葬箱,围绕着墓主,这些殉葬者均是他生前身边的有用之人,包括妾侍、大

  • 名将蒙恬结局太惨:横扫匈奴却不得善终(秦攻匈奴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名将蒙恬结局太惨:横扫匈奴却不得善终,秦攻匈奴之战

    提起蒙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毛笔和万里长城。虽然蒙恬是是一介武夫,但是他的文化素养非常高。他在行军打仗过程当中受到动物毛发的启发,创造性的使用动物毛发代替竹签当做写作工具,是毛笔的发明者。蒙恬眼光卓越,为抵御外敌侵略,他将秦、齐、赵三个国家的长城连接起来,抵御了匈奴了侵犯,维护了安定局面。蒙氏家族在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