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被称为明初三杰的都是谁?

历史上被称为明初三杰的都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573 更新时间:2023/12/23 0:41:29

刘基、李善长、徐达合称“明初三杰”。三人都是明代开国功臣。刘基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家、道家、政治家、文学家,与章溢、宋濂、叶琛并称为四先生。在民间传说中与诸葛亮齐名。李善长先后担任右丞相、左丞相,为百官之首。徐达是杰出的军事家,1368年率军北伐,攻大都,灭元朝。1370年,被封为魏国公。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今浙江文成县南田镇岳梅乡武阳村)人。青田县在元末属江浙行省处州路(今浙江丽水),东临温州路(今浙江温州),境内多山。南田山在青田县城南一百五十里处。南田山的形势,乃是“万山之巅,独开平壤数十里,号南田福地”。《洞天福地记》中记载说:“古称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

刘基天资聪明却好学习,聪慧过人,由父亲蒙识字,十分好学。阅读速度极快,据说七行俱下。12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

泰定元年(1324年),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读书。他从师习春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基都能过目而识其要。老师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一部春秋经,刘基没花多少工夫就学完了。

泰定四年(1327年),刘基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郑复初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刘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有一次,探访程朱理学故里—徽州,得知歙县南乡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书》,便探秘覆船山(主峰搁船尖),原来这里隐藏了一个完整的明教社会,不仅找到了《奇门遁甲》而且还结识了一大批明教圣者,刘基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使他在这里学就和掌握了丰富的奇门斗数知识,回家后就在家乡出了名,大家都说他有魏征、诸葛孔明之才。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从小就喜爱读书,有智慧和谋略,通晓法家学说,预计事情,大多被他说中。明太祖朱元璋平定滁州的时候,李善长前往迎接拜见。朱元璋知道他是当地年高有德之人,并对他以礼相待,并将他留下掌管文史书籍。

朱元璋曾经神情从容地问李善长:“天下之乱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呢?”他回答说:“秦末战乱之时,汉高祖从普通百姓中崛起。他生性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胡乱杀人,五年成就了帝王的基业。现在元朝纲常已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倘若效法汉高祖,天下便可轻易平定!”朱元璋称赞他言之有理。

李善长跟随朱元璋攻占滁州,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并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很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威名日益显著,诸将前来投靠的,李善长考察他们的才能,禀告给朱元璋。又替朱元璋对投诚者表达诚挚情意,使他们能够安心。有人因为某些事情相互意见不合,产生矛盾,李善长便想方设法从中调解。郭子兴因听信流言而怀疑朱元璋,逐渐剥夺他的兵权。又想从朱元璋身边把李善长夺过来辅佐自己,李善长坚决谢绝。朱元璋对他十分倚重。朱元璋在和阳驻军时,亲自率军前去进攻鸡笼山寨,只留少量兵力帮助李善长留守。元军将领得知消息后前来偷袭和阳,李善长便设下埋伏打败了元军,太祖认为他很有本事。

朱元璋获得巢湖水师后,李善长极力赞成渡江。攻克采石后,朱元璋率军直趋太平,李善长事先写下榜文,严禁士兵违反军纪。太平城被攻下,李善长马上将榜文贴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军中秩序井然,秋毫无犯。朱元璋为太平兴国翼大元帅时,以李善长为帅府都事。不久随军攻克集庆路。在将要攻取镇江时,朱元璋担心诸将约束不了部下,便佯装发怒,要惩罚他们,经李善长力救,此事才得以解决。

镇江攻下之后,百姓都不知道有兵到来。朱元璋为江南行中书省平章,以李善长为参议。当时宋思颜、李梦庚、郭景祥等都为幕僚,而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李善长决定。朱元璋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命李善长兼领府司马,晋升为行省参知政事。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汉族,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民族英雄,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

徐达农家出身,土里刨食。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长得面貌清癯,颧骨稍高,身材魁伟。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

郭子兴举义,濠州人汤和率壮士10余人参加。应汤和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至正十三年(1353),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郭子兴与一同举事的孙德崖等人不合。占据徐州(今属江苏)的赵均用、彭大兵败,投奔濠州而来。不久,赵、彭称王,郭子兴受制于下,并险遭杀害。朱元璋见在濠州难成大事,遂于至正十四年(1354)秋率徐达、汤和等24将离开濠州,南进定远,攻下滁州(今安徽滁县)。徐达冲锋陷阵,威勇初露。

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滁州粮草不继,徐达和朱元璋攻取和州(今安徽和县)。攻打和州后,郭子兴抓走孙德崖,孙德崖军也抓走朱元璋,徐达提出用自己换朱元璋,化解了这场矛盾。六月,朱元璋率徐达等人渡江,拔采石(今安徽当涂西北),下太平(今安徽当涂),并进一步图谋集庆(今江苏南京)。在攻打采石矶和太平府的战斗中,徐达与常遇春二人冲锋陷阵,勇冠三军,擒元将陈茔先,收服蕲人康茂才义军。八月,徐达等分道攻溧水(今江苏溧水)、溧阳(今江苏溧阳)、句容(今江苏句容)、芜湖(今安徽芜湖),皆克之。

至正十六年(1356)二月,朱元璋攻下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徐达东取镇江(今江苏镇江)、金坛(今江苏金坛)、丹阳(今江苏丹阳)。镇江克后,徐达将兵自仁和门入,号令严肃,秋毫无犯。朱元璋改镇江为江淮府(不久又改称镇江府),命徐达、汤和为统军元帅镇守。七月,朱元璋称吴国公,置江南行枢密院,以徐达、汤和同佥枢密院事。

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

徐达农家出身,土里刨食。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长得面貌清癯,颧骨稍高,身材魁伟。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

郭子兴举义,濠州人汤和率壮士10余人参加。应汤和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至正十三年(1353),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郭子兴与一同举事的孙德崖等人不合。占据徐州(今属江苏)的赵均用、彭大兵败,投奔濠州而来。不久,赵、彭称王,郭子兴受制于下,并险遭杀害。朱元璋见在濠州难成大事,遂于至正十四年(1354)秋率徐达、汤和等24将离开濠州,南进定远,攻下滁州(今安徽滁县)。徐达冲锋陷阵,威勇初露。

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滁州粮草不继,徐达和朱元璋攻取和州(今安徽和县)。攻打和州后,郭子兴抓走孙德崖,孙德崖军也抓走朱元璋,徐达提出用自己换朱元璋,化解了这场矛盾。六月,朱元璋率徐达等人渡江,拔采石(今安徽当涂西北),下太平(今安徽当涂),并进一步图谋集庆(今江苏南京)。在攻打采石矶和太平府的战斗中,徐达与常遇春二人冲锋陷阵,勇冠三军,擒元将陈茔先,收服蕲人康茂才义军。八月,徐达等分道攻溧水(今江苏溧水)、溧阳(今江苏溧阳)、句容(今江苏句容)、芜湖(今安徽芜湖),皆克之。

至正十六年(1356)二月,朱元璋攻下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徐达东取镇江(今江苏镇江)、金坛(今江苏金坛)、丹阳(今江苏丹阳)。镇江克后,徐达将兵自仁和门入,号令严肃,秋毫无犯。朱元璋改镇江为江淮府(不久又改称镇江府),命徐达、汤和为统军元帅镇守。七月,朱元璋称吴国公,置江南行枢密院,以徐达、汤和同佥枢密院事。

标签: 明初三杰刘基李善长徐达

更多文章

  • 明开国功臣李善长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明初三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善长,明初三杰

    李善长,生于公元1314年,卒于公元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定滁州后,便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出生入死,其功绩可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李善长小的时候就体现了智计谋略上的长处,学习法家著作,对事实的推断论述上,常常都是对的。他向朱元璋建议要重视民心的作用,不要乱杀人,这样才易成就

  • 揭秘:刘基到底是谁?刘基都有哪些大的成就(明初三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基,朱元璋,明朝,明初三杰

    刘基又称为刘伯温,他是我国元末明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很多文学作品流传至今,广受传颂。刘基从小就是一名神童他12岁就考中了当地秀才,在短短数年内他就受教于当时元朝的几大著名学府,所以刘基从小就有很深的文学造诣。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从这里可以看出,

  • 被黑了600多年的事情 名将徐达非朱元璋所杀(明初三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徐达,朱元璋,明初三杰

    徐达是明朝第一名将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此人是朱元璋的老乡,从朱元璋发动起义就跟着朱元璋鞍前马后。但是有一个说法流传了600多年,那就是朱元璋赐给徐达蒸鹅的故事。但是这件时期如果认真分析的话既不符合朱元璋的办事风格,更不符合常理。即便是朱元璋真的要杀徐达,也不会在那个时间段动手。客观的说,徐达的死对朱

  • 徐达简介 明代开国第一大将徐达的一生简述(明初三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徐达,明代,简介,明初三杰

    徐达简介:徐达(1332—1385),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农家出身。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朱元璋起义军,与常遇春同称才勇。十五年,随朱元璋渡长江,克采石,下集庆(今南京)。十七年,率兵东进,屡败吴王张士诚军。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二十七年九月,攻陷平江(今苏州)灭吴,俘张

  • 瓦岗寨的“混世魔王”?揭秘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瓦岗寨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程咬金,唐朝,瓦岗寨起义

    民间有句谚语: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在《隋唐演义》、《说唐全传》等隋唐历史小说中,程咬金跨越的篇幅是最长的,从瓦岗寨起事,到玄武门之变,从薛仁贵征东,到薛丁山征西,从薛刚反唐,到中宗复位。小说中程咬金大腹便便,虽然本事不高,只会三斧子半(三板斧),但他粗中有细、机警过人,常常化险为夷,同时运气极好,还曾

  • 万夫难敌!历史上真实的瓦岗寨四大骠骑猛将(瓦岗寨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历史,瓦岗寨起义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众多起义军中,以李密、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势力最为强大,他们麾下猛将如云,曾一度具备一统天下的潜力。617年李密成为瓦岗寨的首领后,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加入,实力大增。李密在军中挑选出的骁勇善战八千人,分左右卫,由四员骠骑猛将统领,称为“内军”。李密曾得意地言道:“

  • 瓦岗军中的“道士军师”?历史上真实的徐茂公(瓦岗寨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徐茂公,瓦岗寨起义

    隋唐交替之际风云激荡,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各显身手。由于受到《隋唐演义》、《说唐全传》等历史小说的影响,这些英雄往往脱离历史真实,形成有了特定的艺术形象。例如提到程咬金,就会想到他的三板斧,以及当过瓦岗寨的“混世魔王”;提到秦叔宝,就会想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这两人的历史真面目,在之前的文章

  •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唐玄宗开元年间任用的贤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玄宗,唐玄宗任用的贤相,开元盛世

    唐玄宗是李唐王朝的第七个皇帝,唐玄宗叫什么呢?他本名李隆基,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民间多称之为唐明皇。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因而也称他为李三郎。唐玄宗李隆基生于685年,27岁登皇帝位,在位44年,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帝王。一方面,唐玄宗从小就是个锋芒毕露的王子,史书中多次记载了小李隆基的聪慧和大

  • 开元盛世的开创者究竟是谁? 历史评价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开元盛世,唐玄宗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的奠基之下,后世出现了一个“开元盛世”,那么“开元盛世”是哪个朝代的呢?“开元盛世”是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所出现的盛世,发生在7136年至741年期间,所以“开元盛世”发生在唐朝。唐朝是在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的王朝,由唐高祖李渊建立。617年的时候,当时身为唐国公的李渊在晋

  • 唐玄宗开元盛世期间任用的贤相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玄宗,开元盛世

    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几十年间,他一共三次修改年号,在其登基当上皇帝的第一年,他便将年号改成了先天,其后的第三年又将年号改为开元,最后一次是在唐玄宗当了二十九的皇帝之后,他又一次将年号改为天宝。在唐玄宗刚刚登上皇位成为皇帝之时,很多朝廷大权其实都是掌握在他的姑姑太平公主手中的。这位公主也一直有像武则天